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意识与汉代的德治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磊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10-112,共3页
两汉的长治久安在一定程度上是践行德治精神的结果。西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君臣在将天下理解为产业的同时,又确立了与天下人同利的伦理原则,并将顺应天下民心视作解决统治危机的方案。经由文帝的治理实践,汉代的德治精神得以建立。西汉初... 两汉的长治久安在一定程度上是践行德治精神的结果。西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君臣在将天下理解为产业的同时,又确立了与天下人同利的伦理原则,并将顺应天下民心视作解决统治危机的方案。经由文帝的治理实践,汉代的德治精神得以建立。西汉初期的“天下”之义是朴素的社会共识。西汉中后期,儒家学说所缘饰的“天下”之义重释了制度,强调制度设计须体现天下人的意愿。东汉朝野达成有关“天下”之义的共识,转向道义笃行。由此,天下意识从自发的集体意识发展为蕴含着社会动员能力的道德意识。传统中国的德治精神及其实践正是以这种天下意识为观念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意识 汉代 德治精神
下载PDF
德治精神与改革实践
2
作者 林建华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要在改革实践中贯彻“德治”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坚持利民、惠民、富民原则,爱民保民教民,协调好官民关系,并明道普策。
关键词 德治精神 改革 干群关系 为人民服务 市场秩序 利益
下载PDF
乡村自治中现代德治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蕴鸾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第5期115-121,共7页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既是一种礼俗之治,具有包容贵和、互惠协作的德治精神,也是以乡绅精英为代表的私德之治,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最终走向人治;而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基础上的现代乡村德治,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德之治,更...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既是一种礼俗之治,具有包容贵和、互惠协作的德治精神,也是以乡绅精英为代表的私德之治,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最终走向人治;而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基础上的现代乡村德治,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德之治,更是一种与法治底线原则相一致的规则之治。乡村自治中德治的有效实现,需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现代德治精神的培育。在尊重地方传统和法治精神的前提下,既要构筑现代乡村德治的传统道德底色,又要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流道德观,且要在乡村自治中积极推动现代德治精神的实践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精神 现代德治 传统德治 乡村自治 培育
下载PDF
德治精神与《桃花扇》的人物塑造
4
作者 岳利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82-183,共2页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作为生长与鲁地的后人,鲁文化对他的创作也产生了的深刻影响。鲁国人重视礼,最显著特点就是重德治。《桃花扇》的作者歌颂和批判人物的标准不是看实际的成绩,而是他们做人的品质。忠君爱国、节气、...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作为生长与鲁地的后人,鲁文化对他的创作也产生了的深刻影响。鲁国人重视礼,最显著特点就是重德治。《桃花扇》的作者歌颂和批判人物的标准不是看实际的成绩,而是他们做人的品质。忠君爱国、节气、操守、侠义等都是他褒扬的对象,从中我们便可看出,孔尚任的追求与鲁文化的"德治精神"的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精神 《桃花扇》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兼容德治精神的中国现代企业行政管理革新
5
作者 刘海振 《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5X期17-17,20,共2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集体总结的意识形态体系,它作用在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景象形成与发展中,属中华民族系统化的智慧结晶。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德治精神始终贯穿于我国的管理实践,同时也为现代企业行政管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集体总结的意识形态体系,它作用在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景象形成与发展中,属中华民族系统化的智慧结晶。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德治精神始终贯穿于我国的管理实践,同时也为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源泉。应针对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力量,革新中国现代企业行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精神 传统思想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下载PDF
董仲舒的德治精神及当代启示
6
作者 郑小芬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文章从"天人感应"说入手,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德治精神,阐述其在心灵净化、制约君权、德教观、德刑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德治建设作出的贡献及其对当代思想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德治精神 德教 德主刑辅
下载PDF
吴文化的核心精神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柱 《江南论坛》 2003年第11期53-53,共1页
吴国从泰伯于公元前12世纪在梅里立国,至公元前473年亡国,前后经历了六百余年.在这期间,吴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吴文化精神领域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为四利精神:
关键词 吴国 文化内涵 创新精神 德治精神 自立精神
下载PDF
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的基本内涵
8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4期4-4,共1页
中国传统的德治精神的一个积极内涵就是对道德教化的重视,对培育和提高民众的基本道德素养的重视。孔孟关于德治的思想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和要求,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他们强调道德教化,重视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却是值得... 中国传统的德治精神的一个积极内涵就是对道德教化的重视,对培育和提高民众的基本道德素养的重视。孔孟关于德治的思想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和要求,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他们强调道德教化,重视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却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传统必须要经过创造性的转化才能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内涵 法治 中国传统社会 道德教化 历史局限性 德治精神 道德素养 道德水准 生命力 创造性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维度透视与融合路径 被引量:56
9
作者 姜晓萍 许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7,共9页
“三治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思维,既需要以“自治”为乡村治理的主体维度,围绕“自治活力”主线,激发乡村治理主体的内源动力;也需要以“法治”为乡村治理的功能维度,坚守“法治秩序”底线,确保公共权力规范运行,村民权利有序维护... “三治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思维,既需要以“自治”为乡村治理的主体维度,围绕“自治活力”主线,激发乡村治理主体的内源动力;也需要以“法治”为乡村治理的功能维度,坚守“法治秩序”底线,确保公共权力规范运行,村民权利有序维护;还需要以“德治”为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明确“德治精神”的红线,不断唤醒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公共理性和公共责任。只有厘清乡村治理中自治活力、法治秩序、道德规范相契合的源生内需与契合机理,才能通过文化塑造、角色定位、功能优化和政策调适,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价值融合、主体协同、聚合效能和制度优化,构建契合中国场域的三维互动现代乡村治理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三治融合 自治活力 法治秩序 德治精神 新时代
下载PDF
乡村治理的维度透视与善治选择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谦 李天云 杜钰 《决策与信息》 2019年第10期91-99,共9页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与支撑。自治活力、法治秩序、德治精神和技治赋能是透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主体维度、功能维度、价值维度和科技维度的理论之窗。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走向自治、法...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与支撑。自治活力、法治秩序、德治精神和技治赋能是透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主体维度、功能维度、价值维度和科技维度的理论之窗。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走向自治、法治、德治、技治四治合一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必由之路。自治为体、法德两用、技术赋能是新时代乡村治理因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性选择,也是乡村善治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善治 自治活力 法治秩序 德治精神 技治赋能
下载PDF
“孝友”文化特色办学 润泽生命滋养心灵 江苏孝友中学
11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江苏常熟市孝友中学始建于1905年。“孝友”百年,始终传承着“孝”、“友”为精髓的德治精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文化底蕴 “孝” 特色办学 中学 江苏 心灵 生命 德治精神
下载PDF
江苏孝友中学
12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0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江苏常熟市孝友中学始建于1905年,“孝友”百年,始终传承着“孝”、“友”为精髓的德治精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孝” 中学 江苏 德治精神 文化底蕴 常熟市
下载PDF
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看孔子的王道政治思想
13
作者 蔡泳华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北宁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那么 ,《论语》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呢 ?本文结合中师语文课本的《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浅析孔子的治国思想———主张王道 ,反对霸道。
关键词 《论语·季氏将伐臾》 孔子 王道政治思想 德治精神 礼乐教化
下载PDF
“三苏”传统司法理念对多元解纷机制的启示
14
作者 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 2023年第28期31-33,共3页
中国自先秦便奠定了德、刑关系的历史基础,道德与法律成为治理天下的两大途径或者手段。地方官吏在进行地方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适用朝廷发布的法律和政令;另一方面,作为饱读四书五经的儒家士大夫,德治精神同样被奉为治国圭桌。尤其是... 中国自先秦便奠定了德、刑关系的历史基础,道德与法律成为治理天下的两大途径或者手段。地方官吏在进行地方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适用朝廷发布的法律和政令;另一方面,作为饱读四书五经的儒家士大夫,德治精神同样被奉为治国圭桌。尤其是,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地方官吏更知道如何具体有效运用德与法这两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吏 司法理念 德与法 有效运用 道德与法律 多元解纷机制 德治精神 治理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