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理网络社会应当德法并重
1
作者 龙丽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2-53,共2页
网络社会单纯依靠法治无法实现有效治理,应法治与德治并重。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德治并举,有利于提升公民道德意识,有效净化网络社会乱象和不良舆情,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治理措施 德法并重
下载PDF
德法并重 强警安民——管子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2
作者 张兆端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2-66,共5页
管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宰相的哲学家。管子学派的重要特色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法家制度 ,并将王道原则融入霸业发展 ,倡导实行德法并重、强国安民 ,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儒法两家的优良理念 ,弥补了儒法两家的思想缺陷。因此 ,研究管子思... 管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宰相的哲学家。管子学派的重要特色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法家制度 ,并将王道原则融入霸业发展 ,倡导实行德法并重、强国安民 ,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儒法两家的优良理念 ,弥补了儒法两家的思想缺陷。因此 ,研究管子思想及其成功之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哲学 德法并重 警察管理
下载PDF
管防结合 德法并重——甘南藏族自治州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防治工作纪实
3
作者 蔡阳宗 敏维盛 +1 位作者 王军魂 罗锦萍 《甘肃教育》 2017年第10期8-9,共2页
校园本该是最神圣、阳光、安全的地方,但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也折射出当前部分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淡薄、情感冷漠、心理健康... 校园本该是最神圣、阳光、安全的地方,但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也折射出当前部分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淡薄、情感冷漠、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等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事件 甘南藏族自治州 德法并重 纪实 防治 学生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影响
下载PDF
论“德法并重”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思考
4
作者 屈振辉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89-91,共3页
今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大学生,但是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仍比较淡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他们的生态文明教育。道德与法律是生态文明最重要的两大支柱,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因而也应... 今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大学生,但是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仍比较淡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他们的生态文明教育。道德与法律是生态文明最重要的两大支柱,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因而也应当并重。结合德法特征的"礼"是最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生态文明教育 德法并重
下载PDF
《管子》的德法并重思想:一个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尹清忠 张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87,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及管子学派根据当时礼坏乐崩、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社会实情,提出了德法并重的治国思想。《管子》认为德是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包括礼、义、廉、耻、仁等众多道德范畴,又具有道德、品行、施惠于民...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及管子学派根据当时礼坏乐崩、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社会实情,提出了德法并重的治国思想。《管子》认为德是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包括礼、义、廉、耻、仁等众多道德范畴,又具有道德、品行、施惠于民等具体含义。《管子》对德、法两者关系的处理,既不像儒家那样重德轻法,也不像法家那样重法轻德,而是提出了德、法并重的思想。它既吸收了儒、法两家治世的长处,又克服了两家的短处,因此才有德法并重思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德法并重
下载PDF
德法并重 育人为本——关于新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林斌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年第3期50-52,共3页
教育部新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重大政策性调整,体现了制度创新特征和现代学生管理的总体趋势,是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纲领性文件。... 教育部新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重大政策性调整,体现了制度创新特征和现代学生管理的总体趋势,是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纲领性文件。新《规定》体现了与时俱进、德法并重、育人为本的理念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规定 德法并重 育人为本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德法并重的实践探索--以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社区治理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夏真珠 母萌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2,共4页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我国都市圈创建中的社区治理问题也亟须探索。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坚持党建引领、德法并重、共治共享的治理方针,坚持在实践中进行围绕核心的治理机制创新、借助科技的平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我国都市圈创建中的社区治理问题也亟须探索。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坚持党建引领、德法并重、共治共享的治理方针,坚持在实践中进行围绕核心的治理机制创新、借助科技的平台创新、便民服务的机制创新、解放思想的观念创新、德法兼修的方式创新、温故知新的文化创新,可为夯实都市圈构建中的治理基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德法并重 都市圈治理 创新
下载PDF
辽代德法并重治国方略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慧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德法并重的治国方略,成就了辽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二百多年的灿烂历史,以儒家忠孝节义为核心的道德层面建设功不可没,其因唐袭宋的立法模式、分别番汉的司法实践等复杂曲折的法治建设探索,对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辽代 德法并重 治国方略
下载PDF
德法并重 加强新闻事业的宏观管理
9
作者 张述传 何建新 《学习与实践》 2001年第7期46-48,共3页
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新闻舆论宏观管理要把“依法治业”和“以德治业”紧密结合起来。新闻行业的“依法治业”,就是依据新闻政策、法规、制度对各项新闻工作进行管理,确保党的新闻工作在法制的轨... 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新闻舆论宏观管理要把“依法治业”和“以德治业”紧密结合起来。新闻行业的“依法治业”,就是依据新闻政策、法规、制度对各项新闻工作进行管理,确保党的新闻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以德治业”,就是运用道德的手段进行新闻舆论宏观管理,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观,规范新闻职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管理 德法并重 新闻事业 马克思主义新闻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新闻从业人员 依法治业 新闻舆论 新闻工作 职业道德观 重要思想 紧密结合 新闻行业 新闻政策 职业行为 总书记 江泽民
下载PDF
德法并重 以法促德——依法治训与以德治训关系解读
10
作者 冯亚君 杨俊林 《公安教育》 2012年第6期14-16,共3页
1999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首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基本原则确立下来。至此,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新时期,依法治教便有了确切的宪法依据,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德法并重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基本原则 解读 德治 第13条 教育事业
下载PDF
德法并重整治不文明习惯——对昆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举措的浅见
11
作者 李文云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中取得好成绩,在整治行动中怎样看待新加坡等国家对不文明行为采取行政处罚的做法,如何在全民中自主形成文明习惯,文中提出了德法并重整治不文明习惯的观点,必须克服惩戒的法律手段相对弱化的问... 为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中取得好成绩,在整治行动中怎样看待新加坡等国家对不文明行为采取行政处罚的做法,如何在全民中自主形成文明习惯,文中提出了德法并重整治不文明习惯的观点,必须克服惩戒的法律手段相对弱化的问题,实现邓小平关于"我国应当借鉴新加坡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建“文明城市” 新加坡的经验 德法并重 整治不文明习惯
下载PDF
德法并重建设家庭美德
12
《领导广角》 2002年第6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家庭美德 德法并重 中国 公民道德建设 家庭关系 道德修养
下载PDF
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德法并重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爱霞 栗继红 马歆 《公安研究》 2022年第12期14-19,共6页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仅靠法律的强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迫切需要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道德意识,德法并重思想融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时代要求和现实...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仅靠法律的强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迫切需要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道德意识,德法并重思想融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阐述了坚持德法并重的必要性,分析了德治与法治作用、局限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结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德法并重的现实意义,从德法融合建设与道德素养提升等方面探讨了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 安全管理 德法并重
原文传递
以德治国:德法并重,德法相融
14
作者 王曦 《江苏政协》 2001年第7期46-47,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并强调两个坚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要坚持不...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并强调两个坚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一、从人性的分析看德治和法治不能偏废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中,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政治家、思想家尤其是法家和儒家关于治国方略的核心问题。治国平天下,应当重德还是重法?由此形成了三个不同的观点:德治论、法治论、德法并重论。儒家持德治论,主张"礼"是最根本的治国之道,对民要指引、教育,他们认为通过礼义教化,可以达到"垂手而治"的境界。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治国 德法并重 依法治国 治国方略 德治与法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法治论 德治论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原文传递
上海市闵行区北桥中学 育人为本,德法并重,创建地区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
15
《思想理论教育》 2010年第20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上海市闵行区北桥中学创建于1965年。学校地处交通便捷的沪闵路边,占地面积19988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学生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室、大型体操房、塑胶跑道以及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关键词 上海市闵行区 北桥中学 学校教育 育人为本 德法并重 人民满意 多媒体教室 电子阅览室
原文传递
治国须德法并重
16
作者 丁寅 《中国政协》 2011年第8期3-3,共1页
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热词是什么?“道德”。这皆因温总理的两次重要讲话,不管是开发商应有“道德血液”,还是食品商的“道德滑坡”,都源于当下极度脆弱的道德生态。随之而来的,则是这一词汇在社会各阶层迅速发酵,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专... 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热词是什么?“道德”。这皆因温总理的两次重要讲话,不管是开发商应有“道德血液”,还是食品商的“道德滑坡”,都源于当下极度脆弱的道德生态。随之而来的,则是这一词汇在社会各阶层迅速发酵,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专门从道德层面出台文件,以期望改变现状。江苏南通市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并重 治国 “道德” 社会各阶层 道德滑坡 道德生态 地方政府 开发商
原文传递
德法并重 方能安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以德治国”
17
作者 徐遥 《党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以德治国 德法并重 人大代表 依法治国 政协委员 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法治与德治的相辅相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原文传递
雨山区法院:德法并重 消融家事纠纷
18
作者 周瑞平 《中国审判》 2017年第34期44-45,共2页
作为全国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切实转变家事审判理念。
关键词 人民法院 德法并重 家事纠纷 山区 审判理念 改革试点 马鞍山市 安徽省
原文传递
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儒家伦理精神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迟成勇 郭广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儒家伦理精神是对封建政治制度和自然经济制度合理性的道德注脚。重义轻利、重和息争、重德轻法、重群轻己、等级森严等儒家伦理精神,是自然经济和家国同构的产物,具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儒家伦理精神只有进行创造性转换,赋予时代内涵,... 儒家伦理精神是对封建政治制度和自然经济制度合理性的道德注脚。重义轻利、重和息争、重德轻法、重群轻己、等级森严等儒家伦理精神,是自然经济和家国同构的产物,具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儒家伦理精神只有进行创造性转换,赋予时代内涵,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重义轻利转换为义利统一、重和息争转换为竞合精神、重德轻法转换为德法并重、重群轻己转换为群己兼顾、等级观念转换为自由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 义利统一 竞合精神 德法并重 群己兼顾 自由平等
下载PDF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思想渊源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华清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42-45,共4页
中国法制文明渊远流长,在传统中国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浸透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思想,显现东方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其中"礼刑结合"、"德主刑辅"是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法治思想渊源。中国法制演变的逻辑,为今天我们... 中国法制文明渊远流长,在传统中国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浸透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思想,显现东方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其中"礼刑结合"、"德主刑辅"是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法治思想渊源。中国法制演变的逻辑,为今天我们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宝贵的历史鉴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并重 法治思想 探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