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隐性德育课程的缺失及重建 被引量:8
1
作者 余婧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9-52,共4页
隐性德育课程具有内在的人本性与外在的载体性两个基本特征,其价值表现为可以调动道德资源、加强传递经验、提供道德教育情境几个方面。当前中小学隐性德育课程缺失的表现及原因主要体现为重显轻隐导致隐性德育的功能缺失、隐性德育课... 隐性德育课程具有内在的人本性与外在的载体性两个基本特征,其价值表现为可以调动道德资源、加强传递经验、提供道德教育情境几个方面。当前中小学隐性德育课程缺失的表现及原因主要体现为重显轻隐导致隐性德育的功能缺失、隐性德育课程的目标指向出现偏差、德育课程主体处于"失语"状态、追求德育活动的形式化遮蔽了隐性德育价值。因此,须做到构建"显""隐"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明晰隐性德育课程的目标指向、强调德育课程主体的话语权以及强化隐性德育课程所要体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德育课程 道德认知 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