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德黑兰会议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
李怀顺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2
|
围绕德黑兰会议的刺杀阴谋 |
宁光强
杜树林
|
《国家安全通讯》
|
2001 |
0 |
|
3
|
维也纳世界人权会议——一座里程碑的历史 |
孙世彦
|
《人权法学》
|
2023 |
3
|
|
4
|
重评白劳德的《德黑兰》 |
丁金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5
|
论开罗会议中的日本领地处置与中日海上领土问题 |
张郭
|
《东疆学刊》
CSSCI
|
2015 |
0 |
|
6
|
从敦刻尔克到德黑兰──论1940年至1943年底英美关系的演变 |
段丽珍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1995 |
0 |
|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大国地位之争 |
于群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
8
|
试析白劳德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
陈劲松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1
|
|
9
|
伊朗重返国际社会——德黑兰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随感 |
东方晓
|
《世界知识》
|
1998 |
1
|
|
10
|
“不可忘却的历史”宣传教育及知识竞赛预赛题之二——“寰宇同仇”—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 |
|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1
|
盟国获胜的主要原因浅析 |
杨中强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2
|
罗斯福力主开辟第二战场原因之我见 |
韩毅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3
|
关于二战时期“第二战场”两个问题的探讨 |
崔剑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4
|
诺曼底登陆 |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5
|
值得注意的两德统一问题 |
姜琦
|
《俄罗斯研究》
|
1990 |
0 |
|
16
|
散叶 |
|
《国家人文历史》
|
2014 |
0 |
|
17
|
罗斯福总统座舰依阿华 最后一艘找到归宿的战列舰 |
熊崧策
|
《国家人文历史》
|
2012 |
0 |
|
18
|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援华的实质 |
李淑霞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19
|
英语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省略现象 |
张德聪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20
|
话说原子弹 |
李尔重
|
《当代思潮》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