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物化”三论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刁生虎 《学术探索》 2004年第8期1-5,共5页
庄子"物化"论具有三重内涵。一是自然层面上的"物理之变";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心与物化";三是实践层面上的"指与物化"。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庄子超越生命困境、达致心灵自由的路径,体现了真、善、... 庄子"物化"论具有三重内涵。一是自然层面上的"物理之变";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心与物化";三是实践层面上的"指与物化"。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庄子超越生命困境、达致心灵自由的路径,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物化 “物理之变” 心与物化 “指与物化 “道通为一”
下载PDF
试论苏轼诗词文会通的主要原因
2
作者 曾子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6-40,共5页
诗、词、文会通是苏轼艺术创作中的一大特色。文学观(特别是文道观)的进步与革新,对诗、文、画某些共同规律的理解、把握与运用,则是苏轼诗、词、文之所以能相互会通的重要原因。苏轼在这一过程中,将我国古代诗文的分野与会通提高到一... 诗、词、文会通是苏轼艺术创作中的一大特色。文学观(特别是文道观)的进步与革新,对诗、文、画某些共同规律的理解、把握与运用,则是苏轼诗、词、文之所以能相互会通的重要原因。苏轼在这一过程中,将我国古代诗文的分野与会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宋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这又是他的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 文以尽意 文以述志 自是一家 心与物化 因物赋形 写生 传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