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以成性:胡宏心性论结构探赜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晓锋 李双根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8-21,共4页
"心以成性"是胡宏提出的独特的心性论结构。首先,从"天命之谓性"的性本论出发,胡宏赋予性以宇宙本体论的意义,"性"体现了天命生生不息、於穆不已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胡宏构建了"心以成性"的心... "心以成性"是胡宏提出的独特的心性论结构。首先,从"天命之谓性"的性本论出发,胡宏赋予性以宇宙本体论的意义,"性"体现了天命生生不息、於穆不已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胡宏构建了"心以成性"的心性论结构,以心的认知功能完成对天命的体认和对生命意义的开显,即成己成物、参赞化育。"心以成性"的心性论结构具有重要的儒学意义,继承与发扬了孔门、《易》、《庸》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宏 心以成性 儒学 性一理殊
下载PDF
“心以成性”辨——以胡宏、朱熹和牟宗三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俊 《理论界》 2018年第12期53-59,共7页
"心以成性"是宋明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命题,它讨论的是心性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同时又是湖湘学派的一个重要思想。"心以成性"义理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孟子,本质上它是诠释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理... "心以成性"是宋明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命题,它讨论的是心性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同时又是湖湘学派的一个重要思想。"心以成性"义理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孟子,本质上它是诠释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理学产物。胡宏是第一个阐发"心以成性"的学者,认为性动而为心,心反过来著成性。此说遭到了朱子的激烈批判,但却被现代学者牟宗三推许为阐发儒家性命天道最正宗的义理路径。可以说,"心以成性"以及由"心以成性"所引发的争论(如心属已发还是未发、心性体用关系等)贯穿于从南宋到现代以来的儒家哲学史,如何恰当地理解和评价"心以成性"仍然是当代哲学史所需要正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以成性 胡宏 朱子 牟宗三 著性
原文传递
“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胡宏哲学的一种了解 被引量:2
3
作者 东方朔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5-51,共7页
作为南宋前期湖湘学派的著名学者,胡宏哲学的问题意识乃直接有见于杨时、谢良佐之学日益趋向于对内在主观意识之体悟和直觉而来,故而如何从体用兼赅的意义上理解儒学之大本达道,成为胡宏思考问题的核心。胡宏言万物皆备,言即物求道,及... 作为南宋前期湖湘学派的著名学者,胡宏哲学的问题意识乃直接有见于杨时、谢良佐之学日益趋向于对内在主观意识之体悟和直觉而来,故而如何从体用兼赅的意义上理解儒学之大本达道,成为胡宏思考问题的核心。胡宏言万物皆备,言即物求道,及其言心性情欲之关系皆在此深沉的寄心。然而,由于胡宏对心、性问题的特殊了解,他所苦心构作的心性论在理论的逻辑上不期竟导致到松动儒家价值标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问题,以至湖湘学最后被朱子学所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皆备 即物求道 性外无物 心以成性
下载PDF
胡五峰的双重“察识”说
4
作者 张洪义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6,共11页
以往对胡五峰思想的批评和推崇都未能把握进入五峰思想的“钥匙”——双重“察识”说:察(识)“性”与(察)识“仁”。五峰虽然区分出人类的三种生存境界(圣人、君子、众人),但其落脚处是君子(学者)的工夫实践。因而,“察性”“识仁”的... 以往对胡五峰思想的批评和推崇都未能把握进入五峰思想的“钥匙”——双重“察识”说:察(识)“性”与(察)识“仁”。五峰虽然区分出人类的三种生存境界(圣人、君子、众人),但其落脚处是君子(学者)的工夫实践。因而,“察性”“识仁”的主体是学者。“性”有“全体之性”“定性”两层意思。学者“察性”,意指对“全体之性”有局部的理解从而取得处置具体事物的规范。“未发”之“性”不能用善恶来评判,“已发”(广义)之“心”“欲”“情”也没有善恶之分,善恶只存在于现实人类生存活动中,其判断标准是“定性”。学者“察性”工夫的真实做法,是依据“定性”来主宰、调适自己“情”“欲”“气”的活动。学者的“识仁”工夫,意指在体贴内心源发的价值事实基础上,通过“推扩”“涵养”的环节,将之安住、化入内心,实现道德生命的成长。双重“察识”活动是异质的,但在工夫实践上是相互支撑的:“识仁”的能力保证了“察性”的开展,而“察性”给予“识仁”以反思和调适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识 察性 识仁 性体 心以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