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内膜电极心肌内埋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海波 孟旭 +4 位作者 韩杰 贾一新 张烨 李治安 孙凌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心内膜电极心肌内埋置技术进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同步化治疗(CRT)效果。方法对1例置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困难导致心包压塞的扩张心肌病患者行经胸心内膜电极心肌内埋置技术进行电极置入,进行三腔起搏同步化治... 目的探讨经胸心内膜电极心肌内埋置技术进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同步化治疗(CRT)效果。方法对1例置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困难导致心包压塞的扩张心肌病患者行经胸心内膜电极心肌内埋置技术进行电极置入,进行三腔起搏同步化治疗心衰。结果组织多普勒显示患者的房室、左室内存在明显收缩不同步,但在放置静脉窦电极时心脏穿孔出血。由于急诊条件无法使用心外膜电极,在开胸止血后右房、右室、左室均行心内膜电极心肌内埋置,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提高至Ⅱ级,左室舒张末径从88mm减至68mm,优化程控起搏器后超声心动图描记原来收缩最延迟的左室侧壁和后壁中间段均有明显的达峰时间大幅缩短,分别缩短252ms和204ms。左室内最大收缩延迟由415ms缩短为163ms,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由193ms缩短为65ms。随访3个月后电极的起搏阈值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经胸心内膜电极心肌内埋置技术进行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CRT是安全、可行的,特别是静脉窦电极放置失败而无法选用心外膜电极时是可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心内膜电极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拔除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纯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拔除术朱纯石(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510120)在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史中,经静脉心内膜电极的应用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它几乎没有明显禁忌证而使起搏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早期的心内膜电极常易移位,随后... 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拔除术朱纯石(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510120)在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史中,经静脉心内膜电极的应用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它几乎没有明显禁忌证而使起搏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早期的心内膜电极常易移位,随后有了翼状、倒叉(Tine)电极(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心内膜电极 电极拔除术 经静脉
下载PDF
三维标测指导下经房间隔动静脉轨道法植入左心室心内膜电极的应用
3
作者 姜程 胡浩 +9 位作者 许广莉 吴强 马佳良 林欣 李嘉正 王琼英 白锋 张淑文 张静 徐姣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指导下经房间隔动静脉轨道法植入左心室心内膜电极技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例因冠状静脉畸形或无良好的心外膜靶血管,而无法行常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三维心内膜标测指导下找出左心...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指导下经房间隔动静脉轨道法植入左心室心内膜电极技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例因冠状静脉畸形或无良好的心外膜靶血管,而无法行常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三维心内膜标测指导下找出左心室最晚激动点,采用房间隔穿刺方法,建立左锁骨下静脉-左心室-股动脉轨道,植入左心室心内膜电极。结果:2例患者术后1月临床症状均逐渐改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Ⅳ级改善至Ⅱ级;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由术前的112 m、145 m提高至术后的860 m、530 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的26%、20%提高至术后的35%、28%;二尖瓣反流束最大面积由术前的10.6 cm^2、6.4 cm^2降至术后7.4 cm2、5.5 cm^2。优化程控起搏器后,QRS波宽度分别由术前的150 ms、174 ms,降至116 ms、110 ms。结论:三维心内膜标测指导下经房间隔动静脉轨道法植入左心室心内膜电极技术可行,且可以减少电极植入的盲目性,提高术后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心内膜标测 动静脉轨道法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心内膜电极
下载PDF
心内膜电极导管损伤断裂五例分析
4
作者 张全发 崔长琮 +2 位作者 傅文 丁会文 王育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4期214-215,共2页
我院在1974~1992年期间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00例,其中5例发生了心内膜电极导管损伤、断裂。其原因主要是医源性损伤4例和电极老化1例。为了预防,提出训练有素的手术者,选用高质量的起搏系统、避免患肢过强活动是... 我院在1974~1992年期间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00例,其中5例发生了心内膜电极导管损伤、断裂。其原因主要是医源性损伤4例和电极老化1例。为了预防,提出训练有素的手术者,选用高质量的起搏系统、避免患肢过强活动是减少心内膜电极导管损伤断裂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电极 损伤 断裂 心脏起搏器
下载PDF
经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或拔除心内膜电极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施亚明 吴春阳 +8 位作者 王斌 杨顺清 施国富 周召峰 陈荣敏 徐伟 吉文庆 李晓宏 蓝荣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5期590-593,60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植入与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38例具有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植入与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38例具有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对比分析两种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对同期入院因起搏器囊袋感染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47例患者和81例起搏器升级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不同植入途径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和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5%(268/272)vs.98.9%(263/266),P>0.05;13.2%(36/272)vs.13.9%(37/266),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1例,气胸5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胸和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拔除成功率及新增电极导线的植入成功率均高于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17/18)vs.86.2%(25/29),P<0.05;97.2%(35/36)vs.88.9%(40/45),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安全可行,并为可能的电极导线拔除和起搏器升级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预留更大的解剖空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心内膜电极 拔除 植入
下载PDF
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术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方正 马坚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术 心脏起博 适应证 禁忌证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电极导管协助下经静脉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俊 凌峰 段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1期81-81,共1页
患者男,75岁。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起搏系统移除术及囊袋清创术。采用直接拔除法拔除电极,心室电极顺利拔除;心房电极与心肌组织粘连明显,难以拔除。穿刺右股静脉,经静脉鞘置入射频消融电极导管,钩挂心房电极,协助拔除心房... 患者男,75岁。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起搏系统移除术及囊袋清创术。采用直接拔除法拔除电极,心室电极顺利拔除;心房电极与心肌组织粘连明显,难以拔除。穿刺右股静脉,经静脉鞘置入射频消融电极导管,钩挂心房电极,协助拔除心房电极成功。术后1周在对侧重新植入起搏器。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内膜电极导线 经静脉拔除 射频消融电极导管
原文传递
应用轨道法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8
作者 杨杰 程自平 +6 位作者 陈刚 赵韧 刘敏 冯俊 杜丽 史学功 王邦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总结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行轨道法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CRT除颤器(CRT-D)左室心内膜电极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因无法行冠状静脉窦植入CRT/CRT-D左室心外膜电极的心衰患者6例,通过穿刺房间隔先后建立股静脉-房间隔-股... 目的总结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行轨道法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CRT除颤器(CRT-D)左室心内膜电极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因无法行冠状静脉窦植入CRT/CRT-D左室心外膜电极的心衰患者6例,通过穿刺房间隔先后建立股静脉-房间隔-股动脉轨道和股动脉-房间隔-锁骨下静脉轨道,完成左室心内膜电极植入术,并比较手术前后心脏超声、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通过轨道法植入CRT/CRT-D左室心内膜电极,术后1周随访QRS时限较前明显缩窄[(140.83±10.52)ms vs(166.83±13.60)ms,P<0.05],射血分数较前明显增加[(0.37±0.05)vs(0.27±0.04),P<0.05],心功能NYHA分级较前升高1~2级,患者心慌、胸闷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例发生左室电极穿孔,床边心脏超声示心包少量积液,予以左室电极重置后好转,其余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轨道法植入CRT/CRT-D左室心内膜电极安全、有效,是部分无法通过冠状窦植入心外膜电极的重要辅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室心内膜电极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巨大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定位一例报告
9
作者 杨华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2001年第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巨大右心室患者 人工心脏起搏 心内膜电极移位 预防
下载PDF
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心脏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亚明 吴春阳 +4 位作者 王斌 杨顺清 施国富 周召峰 陈荣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16例具有电生理检查指征、起搏器和ICD置入指征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16例具有电生理检查指征、起搏器和ICD置入指征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比较两种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3%(109/112)和95.2%(99/10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11/112)和8.7%(9/104),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对照组发生气胸3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胸(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冠状窦电极 心内膜电极
下载PDF
简易体表定位法穿刺腋静脉植入起博电极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鹏 曾山 +1 位作者 田智羽 王莹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简易体表定位法穿刺腋静脉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起搏器植入患者96例,随机分为腋静脉穿刺组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各48例。腋静脉穿刺组将锁骨中内1/3交点作为唯一体表定位点。置18G穿刺针尖于该点锁骨上沿,针体外偏并与矢状长轴... 目的探讨简易体表定位法穿刺腋静脉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起搏器植入患者96例,随机分为腋静脉穿刺组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各48例。腋静脉穿刺组将锁骨中内1/3交点作为唯一体表定位点。置18G穿刺针尖于该点锁骨上沿,针体外偏并与矢状长轴夹角45°,针尾处为体表进针点。穿刺针指向锁骨定位点,与胸壁呈30°~45°负压进针穿刺腋静脉。锁骨下穿刺组采用标准锁骨下穿刺方法。对比2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间、X线下调整穿刺比例、盲穿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和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相比,腋静脉组穿刺时间更长(min:3.35±0.97 vs. 2.74±0.90,P<0.01),X线下调整穿刺比例更高(22.91%vs. 8.33%,P<0.05)。2组患者盲穿成功率(70.83%vs. 81.25%)和穿刺总成功率(93.75%vs. 89.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未出现血管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组出现4例。结论简易体表定位法穿刺腋静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心血管病学 心内膜电极 定位
下载PDF
查新工作流程探讨一二
12
作者 江燕生 罗淑莲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59-61,共3页
1993年11月卫生部进行考核,确认全国21个单位为首批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并制订了“查新咨询工作细则”。以下就我馆查新咨询室在查新工作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关键词 查新工作 查新咨询单位 紧急心脏起搏 查新结论 心内膜电极 起搏电极 查新报告 指引钢丝 钢丝电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起搏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杜岗 李自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2期203-205,共3页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起搏 心脏起搏器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脉冲发生器 心内膜电极 起搏器治疗 心脏骤停 脉冲刺激
下载PDF
您了解心脏起搏器吗?
14
作者 程蕾蕾 《健康促进》 2005年第3期32-33,共2页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针对心血管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许多治疗手段和方法现在人们都耳熟能详,比如,经常用于治疗心脏心律失常的起搏器,现在就受到许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心血管疾病 心内膜电极 锂电池 脉冲发生器
下载PDF
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心动过缓的护理
15
作者 潘雪勤 程雪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1999年第12期24-24,共1页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心律失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心动过缓病人及时恰当地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可起到抢救生命的作用。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科先后成功地经股静脉穿刺对心动过缓病人进行心内膜电极起搏治疗,共实施18...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心律失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心动过缓病人及时恰当地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可起到抢救生命的作用。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科先后成功地经股静脉穿刺对心动过缓病人进行心内膜电极起搏治疗,共实施18例。现就其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年龄41岁。原发疾病种类:急性心肌梗塞9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病窦综合症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 心动过缓 起搏电极 股静脉穿刺 急性心肌梗塞 起搏器 急性药物中毒 心内膜电极 病窦综合症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采用心外膜电极行心脏起搏一例
16
作者 李庆宽 胡昌兴 吴旭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81-282,共2页
患者男,48岁。室间隔修补术,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传统的经静脉途径心内膜电极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法进行。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与心脏外科医师合作成功完成经胸心外膜电极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 心外膜电极 心内膜电极
原文传递
永久起搏电极植入中心肌穿孔的分析(附三例报道)
17
作者 诸宁 宋冠英 +1 位作者 胡丽霞 张蕾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4年第4期206-207,共2页
安置永久起搏器的3例患者术中发生心肌穿孔。表现为心肌阻抗及起搏阈值升高,当回撤电极导管后回复至正常。笔者体会:(1)冠心病、糖尿病、扩张性心肌病病人植入起搏电极术中用硬指引钢丝定位电极时易发生心肌穿孔。(2)心腔内心... 安置永久起搏器的3例患者术中发生心肌穿孔。表现为心肌阻抗及起搏阈值升高,当回撤电极导管后回复至正常。笔者体会:(1)冠心病、糖尿病、扩张性心肌病病人植入起搏电极术中用硬指引钢丝定位电极时易发生心肌穿孔。(2)心腔内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穿孔的较可靠和较灵敏的方法。(3)心肌阻抗和起搏阈值测定对心肌穿孔有提示作用。(4)心肌穿孔发生后即刻回撤电极一般不会发生心包填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穿孔 心脏起搏器 心内膜电极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经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郝静 毛家亮 +1 位作者 张琪 姜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通过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电极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经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118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腋静脉组(n=66)与锁骨下静脉组(n=52),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 目的通过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电极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经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118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腋静脉组(n=66)与锁骨下静脉组(n=52),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导线。比较两种途径置入起搏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腋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4%(63/66)和96.2%(50/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1/66)和5.8%(3/52),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锁骨下静脉组发生气胸3例,腋静脉组无一例发生气胸(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心脏起搏器导线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心内膜电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