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相关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及非药物治疗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环亲 郭照军 +3 位作者 吴飞玉 陈武 黄茂芹 何建桂 《新医学》 2017年第7期487-491,共5页
目的研究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相关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总结非药物治疗策略。方法对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并伴有心脏扩大的15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或经胸腔镜心耳切除术成功后随诊6~12个月,观察此类患者心功能、心... 目的研究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相关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总结非药物治疗策略。方法对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并伴有心脏扩大的15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或经胸腔镜心耳切除术成功后随诊6~12个月,观察此类患者心功能、心脏结构及脑钠肽变化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例起源于左心耳尖部的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经胸腔镜切除左心耳后心动过速终止,余14例房速均能在导管射频消融下终止心动过速。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脑钠肽、LVEF、6 min步行实验较术前均有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讨论长期无休止的房性心动过速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心肌病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效果极差,导管射频消融或经胸腔镜切除心耳可有效终止心动过速,逆转心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相关性心肌病 心耳 射频消融 胸腔镜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佩贤 邓连桂 陈晓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8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体检且一切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均有一定的异常。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与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而且两者的多种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 超声心动 心电图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性研究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万国 钟易红 肖彬斌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先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先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值进行筛选,按照标准入选的患者采用日本光电(ECG1550P)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电图的过程,包括ST-T改变、心房颤动、室早、房早以及传导阻滞等;机器自动测定心电图心率(HR),RR间期、QRS波时限、RVs/SV1振幅以及QTc较正值,人工测定其余各导联QRS波振幅并作出诊断。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种检查手段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总体上看,心率与LVED呈正相关,其中r=0.43,P=0.05;QRS时限与LVED和LVE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和0.46,P分别我0.01和0.02;而QTc与任何心脏超声检查指标无相关性。另外,去除可引起QRS波宽畸形的各类室内阻滞者,分析发现Rvs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r=0.53,而Rvs与室间壁厚度不相关,而Sv1与室间壁和左室后壁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中,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具有重要意义,将二者的合理结合将大大提高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心电图 超声心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心肌病相关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1例
4
作者 宋佳慧 任学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981-982,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2个月"入院。5年前患者因心悸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并行射频消融术,术后1个月再发心悸,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2个月"入院。5年前患者因心悸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并行射频消融术,术后1个月再发心悸,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NST)(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不同肥厚部位的心电图表现及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冷佰桦 孟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年第36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4种不同肥厚部位的心电图(ECG)表现并探讨其与超声心动图(UCG)的相关性。方法将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HCM患...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4种不同肥厚部位的心电图(ECG)表现并探讨其与超声心动图(UCG)的相关性。方法将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HCM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患者HCM的不同肥厚部位将其分为单纯心尖组(n=11)、单纯室间隔组(n=20)、心尖混合组(n=13)、室间隔混合组(n=26)四组。观察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ECG、UCG表现,Pearson分析患者ECG表现与UCG的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心尖组倒置T波、倒置T波≥0.5mV的发生率(100.00%、45.45%)均高于单纯室间隔组(30.00%、0.00%)、室间隔混合组(57.69、0.00%)(P<0.05);单纯心尖组无QRS波切迹、病理性Q波出现,且其QRS波切迹发生率(0.00%)低于单纯室间隔组(55.00%)、心尖混合组(38.46%)、室间隔混合组(46.15%)(P<0.05);单纯心尖组V3-6导联的R波振幅(2.41±1.38、2.68±0.81、2.54±1.09、1.77±0.79)mV均高于单纯室间隔组(1.19±0.84、1.50±1.03、1.23±0.9、1.03±0.76)mV,而T波振幅(-0.22±0.43、-0.51±0.39、-0.50±0.50、-0.33±0.31)mV均低于单纯室间隔组(0.22±0.38、0.12±0.41、-0.12±0.32、-0.01±0.22)mV、室间隔混合组(0.21±0.59、0.13±0.47、0.03±0.40、0.01±0.29)mV(P<0.05);心尖混合组倒置T波、倒置T波≥0.5mV的发生率(84.62%、38.46%)均高于单纯室间隔组(30.00%、0.00%)(P<0.05);心尖混合组V3-6导联的R波振幅(2.50±1.22、3.17±1.40、2.95±1.26、2.27±0.98)mV均高于单纯室间隔组(1.19±0.84、1.50±1.03、1.23±0.90、1.03±0.76)mV、室间隔混合组(1.58±1.35、1.85±1.25、1.83±0.97、1.42±0.78)mV,而T波振幅(-0.50±0.57、-0.70±0.62、-0.58±0.39、-0.42±0.30)m V均低于单纯室间隔组(0.22±0.38、0.12±0.41、-0.12±0.32、-0.01±0.22)mV、室间隔混合组(0.21±0.59、0.13±0.47、0.03±0.40、0.01±0.29)mV(P<0.05);单纯室间隔组的QTc间期(471.35±34.76)ms长于心尖混合组(450.04±16.98)ms、室间隔混合组(450.11±32.44)ms(P<0.05);心尖混合组的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69.23%)、Sokolow电压指数(4.21±1.94)m V均高于单纯室间隔组(20.00%、2.49±1.39mV)、室间隔混合组(26.92%、3.06±1.52mV)(P<0.05);室间隔混合组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46.15%)高于单纯心尖组(0.00%)、单纯室间隔组(10.00%)、心尖混合组(7.69%)(P<0.05)。心尖肥厚组的AT(18.75±2.86)mm高于室间隔肥厚组(9.04±1.76)mm,IVSD(12.09±2.59)mm低于室间隔肥厚组(18.31±3.08)mm(P<0.001)。HCM患者的AT、IVSD均与T波倒置深度呈负相关(r=-0.658,P<0.001;r=-0.644,P<0.001),均与R波最大波幅呈正相关(r=0.736,P<0.001;r=0.745,P<0.001)。结论HCM患者不同肥厚部位的ECG表现不一,其对HCM不同肥厚部位的鉴别诊断意义重大,且与UCG的多项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 不同肥厚部位 心电图 超声心动 相关性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相关室性心动过速内外膜联合消融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枚娟 林加锋 +2 位作者 杨亚莉 苏文岩 黄卫斌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1期61-66,82,共7页
本文报道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相关室性心动过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标测与消融过程。患者女性,29岁。因发作性心悸1年,晕厥2次入院。入院时心电图为窦性心律,V1可见Epsilon波,动态心电图: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 >... 本文报道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相关室性心动过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标测与消融过程。患者女性,29岁。因发作性心悸1年,晕厥2次入院。入院时心电图为窦性心律,V1可见Epsilon波,动态心电图: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 >30s)发作63次。心动过速发作时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形特点提示起源于三尖瓣环6点。结果在三尖瓣环6点及其对应的心外膜消融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术后随访6个月,动态心电图提示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最多连续3跳),有室性期前收缩发作,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晕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 舒张晚期电位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相关病例分析
7
作者 刘文秀 苏畅 +1 位作者 齐书英 李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少见,其发作多呈无休止性,易形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治疗难度大,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亦稍低,容易复发,应给予个体化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本文报道少见的起源于心耳的房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病例4... 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少见,其发作多呈无休止性,易形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治疗难度大,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亦稍低,容易复发,应给予个体化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本文报道少见的起源于心耳的房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病例4例。其中,3例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有心脏扩大的趋势。2例起源于左心耳,2例起源于右心耳,都有无休止发作的特点。其中2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成功;1例导管射频消融失败,给予药物治疗;1例行外科右心耳部分切除术,4例患者均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耳 房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心肌
下载PDF
女性扩张型心肌病与围产期心肌病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王鲜英 马振英 +2 位作者 梁芳 张继增 王玉芳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本文对我院1984年~1996年收治的女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围产期心肌病(PPCM)进行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对比分析,以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DCM组62例,平均年龄41.3岁(14~79)。诊断标准:根据夏志鸿拟定“... 本文对我院1984年~1996年收治的女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围产期心肌病(PPCM)进行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对比分析,以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DCM组62例,平均年龄41.3岁(14~79)。诊断标准:根据夏志鸿拟定“充血型心肌病诊断标准”(1981年)PPCM组74例,平均年龄28.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心肌 PPCM 扩张型心肌 相关性分析 超声心动 女性 心电图 异位搏动 河北医科大学 异位心律
下载PDF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3 位作者 张云 唐晓毅 孙瑞龙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方法:5例慢性房性心动过速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结果:胺碘酮治疗后,5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心室率由16... 目的:观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方法:5例慢性房性心动过速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结果:胺碘酮治疗后,5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心室率由166.0±18.0降至80.4±9.6次/分(P<0.01),左心室舒张末径和心胸比率均显著性减少(63.70±7.10比52.50±6.10mm,和0.56±0.05比0.50±0.03,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则提高101%(P<0.01),随访2年,患者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结论:慢性心动过速可成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原发病因,控制心室率后心脏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心肌 心力衰竭 心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儿心动过速心肌病10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健怡 陈秀玉 +2 位作者 黄敏 华仰德 李锦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心肌 心动过速心肌 心功能不全 小儿 扩张型心肌 心脏扩大 TCMP 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 总结分析
下载PDF
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晓华 王凤 +3 位作者 吴琳 田宏 梁雪村 刘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征、药物疗效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出院诊断中各种类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且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30%的病历,采集临床表现、抗心律失常治疗、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征、药物疗效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出院诊断中各种类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且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30%的病历,采集临床表现、抗心律失常治疗、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评估以及生物标志物。临床随访终点定义为LVFS≥30%和标化左室舒张末期内径(Z-LVEDD)<2.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病变恢复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2003年5月至2016年1月56例TIC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37例(66.1%),<1岁婴儿40例(71.4%)。房性心动过速(53.6%)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7.5%)是儿童TIC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所有患儿均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29例(51.8%),部分有效23例(41.1%),无效4例(7.1%);乙胺碘呋酮是最常被选用(69.6%)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的总有效率达92.3%(36/39)。除外2例死亡病例,54例TIC患儿LVFS治疗前[(23.7±3.7)%]和治疗后[(32.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Z-LVEDD治疗前(2.79±3.04)和治疗后(0.3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FS与ZLVEDD达到随访终点定义的中位时间分别10 d和42 d。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治疗前[(15 711±11 453)pg·mL^(-1)]和治疗后[(1 287±1 510)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Z-LVEDD越小,越利于Z-LVEDD早期恢复(β=0.528,95%CI:0.127~0.506,P=0.002)。结论儿童TIC心动过速有效控制后,心肌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临床医生的早期识别与有效治疗对于儿童TIC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心肌 快速型心律失常 儿童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洪浪 王洪 +4 位作者 陈章强 赖珩莉 尹秋林 陆林祥 葛郁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T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01至2008-12收治的TCM患者7(男5,女2)例,年龄21~76(39.9±20.5)岁。心动过速病程3个月~16年。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既往无器质性...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T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01至2008-12收治的TCM患者7(男5,女2)例,年龄21~76(39.9±20.5)岁。心动过速病程3个月~16年。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史,亦无饮酒嗜好和克山病高发区居住史。7例均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并行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7例患者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显示:3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标测到最早激动点消融成功;1例右心房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行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达到峡部双向阻滞,术中即刻转为窦性心律;3例左侧特发性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用消融电极标测到P电位,且较体表心电图和冠状窦V波提前26~35ms,以此靶点试放电消融成功。其中1例消融成功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心室静止,立即植入起搏器,术后一直靠起搏器维持心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恢复。射频消融时间(3.6±0.5)h,暴光时间(1.9±0.4)h。术后随访3个月时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时再复查上述各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范围,未见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心动过速可以诱导心肌病,如果及时采取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消除心动过速发生的基质,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可以完全恢复。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揭示心律失常的机制,对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复杂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及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心肌 快速型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三维标测系统 疗效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明慧 张琴 +3 位作者 张奇志 曹万才 王磌 邓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05-106,共2页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是长期反复心动过速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其特点是随着心动过速终止,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全部或部分恢复。2000年1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TCM患者13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心动过速心肌 射频消融术 疗效观察 治疗 心功能不全 心脏扩大 TCM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心电学特点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洪涛 廖序东 +9 位作者 尹桂华 张学欣 姜华 梁铁彪 陈东豪 常学锋 蔡丽娥 卢延生 魏大军 浦介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89-2690,共2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符合IRVOT-VT标准的住院病人75例,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学特征,随访射频消融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中首次诊断年龄、室速发作与运动/情绪相关性、家族史无显著差别,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却明显不同(P<0.05);两组病例之间的静息窦性心率和室速发作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病例间在窦性心律时的epsilon波、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V1~V3 T波倒置的发生率,V1~V3 QRS波平均宽度,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室性心动过速时的额面电轴、V1导联QRS波宽度却有显著差异(P<0.05);IRVOT-VT组RFCA中远期成功率明显优于ARVC组(P<0.05)。结论 ARVC与IRVOT-VT间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心电图的多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RFCA在IRVOT-VT组中远期效果明显优于ARV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lion波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窦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黔桓 詹贤章 +4 位作者 黄峻 陈春晖 方咸宏 蒋祖勋 吴书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ARVC患者40例,对每例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Fontaine导联心电图和平均信号心电图检查,并与20例诊断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ARVC患者40例,对每例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Fontaine导联心电图和平均信号心电图检查,并与20例诊断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的特发性室速患者作比较。结果 ARVC患者出现症状的年龄为(32.2±12.7)岁,男性患者的比例较高(85.0%),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82.5%),其次是胸痛(25.0%)和晕厥(22.5%)。T波倒置(75.0%)是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随后是QRS波时限延长(45.0%)和Epsi-lon波(35.0%)。伴LBBB的室速有28例(70.0%)。T波倒置(53.0%)仍是ARVC患者LBBB室速的主要心电图特征,其中主要是V1~V3或V1~V4导联出现T波倒置,晚电位阳性为(50.0%)。ARVC室速患者Ⅰ导联和V1导联的QRS波时限大于RVOT室速患者(P<0.05),且胸导联的移行较RVOT室速患者晚(P<0.05)。结论ARVC患者LBBB室速与RVOT室速的心电图特征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 室性心动过速 左束支传导阻滞 右室流出道
下载PDF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长乐 刘瑞蒙 +1 位作者 李广平 胡小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6,共4页
持续性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引起心室扩大、心功能进行性下降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这一类临床综合征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鉴于TIC的可逆性,早期诊断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于此种特殊类型心肌病的逆转显得尤为重... 持续性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引起心室扩大、心功能进行性下降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这一类临床综合征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鉴于TIC的可逆性,早期诊断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于此种特殊类型心肌病的逆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TIC的临床分型、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心性 心动过速心肌 综述
下载PDF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彤彤 戴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心肌 临床分析 胺碘酮 射频消融根治术 美托洛尔
下载PDF
射频消融室上速逆转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小贞 于运福 +1 位作者 杨鹏伟 闫继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房室折返性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患者19例,入院心电图示持续心动过速发作,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速,分析其临床... 目的 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房室折返性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患者19例,入院心电图示持续心动过速发作,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速,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观察术前术后超声及胸部X片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射频消融房室结双径路及房室旁道后6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2.3±1.2比1.1±0.2,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小[(64.40±6.72)mm比(52.30±4.88)mm,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0.32±0.07比0.61±0.30,P<0.01);心胸比变小(0.64±0.06比0.53±0.03,P<0.01).结论 房室结折返性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房室旁道或房室结可逆转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心肌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心动过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梅 王炎 +1 位作者 薛玉梅 吴书林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52-754,共3页
目的 探讨心动过速心肌病(TCM)的诊断线索.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断为TCM的患者6例,随机1∶3匹配年龄(±5岁)和射血分数相近、同性别、同年出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DCM)的患者18例,分析两类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 目的 探讨心动过速心肌病(TCM)的诊断线索.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断为TCM的患者6例,随机1∶3匹配年龄(±5岁)和射血分数相近、同性别、同年出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DCM)的患者18例,分析两类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 与TCM组相比,DCM组急性期入院时心率较低,两组分别为(99.4±10.5)次/分和(146±20.4)次/分(P<0.05),在心衰缓解时心力率竭显著降低,两组分别为(74.9±8.8)次/分和(122.5±24.9)次/分(P<0.05).TCM组术后3个月心脏显著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上升(P<0.05),而DCM组出院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DCM相比,TCM的心力率竭在心衰急性期、缓解期显著加快,即使在缓解期也常>90次/分.故对心肌病患者,须注意鉴别并积极治疗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心肌 扩张性心肌 心率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与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裔忠 祝善俊 +2 位作者 于林君 李振魁 王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其与心脏舒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出心功能为Ⅰ~Ⅳ级的 4 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并用年龄、性别均与之匹配的 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用Holt对两组对象进行2 4h动态检测 ,从当日 6点...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其与心脏舒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出心功能为Ⅰ~Ⅳ级的 4 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并用年龄、性别均与之匹配的 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用Holt对两组对象进行2 4h动态检测 ,从当日 6点至次日 6点 ,并记录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RMSDD、PNN50 、TP、VLF、LF、HF、LF/HF)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舒缩功能的指标 (IRT、E/A、FS、EF、LVEDD、LAEDD) ,并分析这两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而且心率变异性与其心功能分级有关 ,随着心功能的下降心率变异性呈下降趋势 ,Ⅲ~Ⅳ级DCM患者心率变异性最为明显 ;且LF/HF之值与其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下降 ,自主神经平衡失调 ,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的持续激活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F/HF可作为反映DCM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心率变异性 心脏舒缩功能 相关性 超声心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