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包移植在眼表重建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杨西强 刘德成 侯习武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探讨心包移植眼表重建术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伤性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30例(30眼)施行同种异体心包移植眼表重建术,术后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月。结果 30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23眼恢复正常的眼球运动,假... 目的 探讨心包移植眼表重建术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伤性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30例(30眼)施行同种异体心包移植眼表重建术,术后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月。结果 30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23眼恢复正常的眼球运动,假性胬肉复发率降低,角膜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透明度改善。结论 心包移植术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移植 眼表疾病
下载PDF
心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德成 候习武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心胞膜移植眼表重建术治疗陈旧性外伤性瘢痕性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外伤性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50例(50只眼)施行同种异体心包膜移植眼表重建术,术后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3月。结果术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38只眼恢复... 目的探讨心胞膜移植眼表重建术治疗陈旧性外伤性瘢痕性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外伤性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50例(50只眼)施行同种异体心包膜移植眼表重建术,术后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3月。结果术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38只眼恢复正常的眼球运动,假性胬肉复发率降低50%,角膜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透明度改善。结论心包膜移植术治疗外伤性瘢痕性眼表疾病效果良好、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移植 眼表疾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心包移植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秦富强 刘德成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9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心包移植眼表重建术治疗陈旧性外伤性瘢痕性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外伤性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50例(50眼)施行同种异体心包移植眼表重建术,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38眼恢复... 目的探讨心包移植眼表重建术治疗陈旧性外伤性瘢痕性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外伤性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50例(50眼)施行同种异体心包移植眼表重建术,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38眼恢复正常的眼球运动,假性胬肉复发率降低50%,角膜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透明度改善。结论心包移植术治疗外伤性瘢痕性眼表疾病效果良好、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移植 眼表疾病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自体心包膜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威 《广州医药》 2018年第5期1-4,43,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膜组织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合格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心包去除组:仅去除心包膜;心梗组: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3周后仅开胸;移植组: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3周后将心...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膜组织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合格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心包去除组:仅去除心包膜;心梗组: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3周后仅开胸;移植组: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3周后将心包膜移植于心肌梗死及周边区。实验4周后,通过心动图评价实验动物心脏功能,使用Masson染色检测动物心肌梗死大小,通过免疫荧光评价动物心肌存活率、观察血管新生状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4周后,心包去除组大鼠的心电图监测结果未见有室性颤动;而心梗组、心梗+移植组均有非致死性室性颤动。相比心梗组,心梗+移植组改善了心功能,降低了心肌凋亡指数,免疫Bcl-2蛋白表达升高,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提示自体心包膜移植不会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对有较高的安全性;并能促进心肌梗死细胞恢复心功能,其改善机制可能与通过修补心室重构途径同时抑制缺血区域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自体心包移植 心功能 心肌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自体心包膜移植后受体心电活动的变化
5
作者 解力 张晓刚 +3 位作者 黄吕 李永林 汤小曼 张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7期4395-4400,共6页
背景:自体心包膜移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涉及心血管修补重建、眼表疾病的治疗等领域;但其对心脏本身在缺血损伤下的保护作用却研究甚少。探索自体心包膜带瓣移植的安全性及其对缺血损伤后心肌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 背景:自体心包膜移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涉及心血管修补重建、眼表疾病的治疗等领域;但其对心脏本身在缺血损伤下的保护作用却研究甚少。探索自体心包膜带瓣移植的安全性及其对缺血损伤后心肌的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心脏接受自体心包膜移植后对心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荣昌肉猪和SD大鼠为研究对象,2种动物分别分为3组:移植组、心肌梗死组及心肌梗死+移植组,心肌梗死组及心肌梗死+移植组动物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及心肌梗死+移植组动物以自体心包膜组织带瓣移植建立移植模型。结果与结论:①猪心电图监测室上性早搏常见;移植组室性早搏偶见,监测过程中未见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心肌梗死+移植组室性早搏减少,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功能改善(P<0.05)。②移植组大鼠心电图监测未见室性颤动;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移植组均见非致死性室性颤动。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心肌梗死+移植组心功能改善,心肌凋亡指数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提示自体心包膜带瓣移植未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损伤后室性早搏个数、促进心功能恢复,其可能与抑制缺血区域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移植 自体心包移植 带瓣移植 心肌梗死 室性早搏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三瓣膜置换中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
6
作者 朱朗标 王奇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在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三法瓣的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所采用的术式在Nicks术式基础上有所改进,更适用于多瓣膜置换、手术费时长及术前未能充分估计升主动脉细小及... 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在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三法瓣的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所采用的术式在Nicks术式基础上有所改进,更适用于多瓣膜置换、手术费时长及术前未能充分估计升主动脉细小及主动脉瓣环狭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包移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自体心包奇静脉补片肺动脉重建对中心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赵振山 李海洋 +2 位作者 赵振兴 代岱 郝孟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究以自体心包、奇静脉补片行肺动脉重建对于中心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肺切除组(47例)和肺动脉重建组(51例),分... 目的探究以自体心包、奇静脉补片行肺动脉重建对于中心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肺切除组(47例)和肺动脉重建组(51例),分别行全肺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自体心包、奇静脉补片肺动脉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情况,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TLCO),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FEV1、FVC、MVV和TLCO无统计学差异(P=0. 947,0. 710,0. 608,0. 858),手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低于手术前(P <0. 05),而肺动脉重建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全肺切除组(均为P <0. 001);肺动脉重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全肺切除组(P=0. 027或P <0. 001),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除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 440);肺动脉重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肺切除组(9. 80%vs. 25. 53%,P=0. 040);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HR=0. 522,95%CI[0. 241,1. 130],P=0. 095);肺动脉重建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肺切除组(HR=0. 471,95%CI[0. 237,0. 935],P=0. 031)。结论以自体心包、奇静脉补片行肺动脉重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并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补片移植 奇静脉补片移植 肺动脉重建 肺肿瘤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自体心包代血管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6例
8
作者 高会江 石国栋 +3 位作者 潘茂杰 于文泉 汤嘉宇 魏煜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移植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技术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接受自体心包移植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联合上腔静脉修补的6例局部晚期恶...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移植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技术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接受自体心包移植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联合上腔静脉修补的6例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移植物血管通畅情况以及近期预后等指标。结果全组手术(192.3±32.5)min,术中出血(105.0±27.5)ml,胸腔引流(4.5±1.5)天,术后住院(5.3±2.5)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满意,血管造影显示1例术后10个月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血管闭塞,其他患者重建血管通畅。术后平均随访34.3个月,1例于术后23个月出现胸壁转移,接受局部放射治疗后病情稳定,余5例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自体心包进行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安全有效,其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外科手术 自体心包移植 血管重建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