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心包脂肪垫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志军 尚华 高国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05-905,共1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包脂肪垫的CR、CT、MRI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2 4 0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的所有CR胸片及部分CT、MRI资料 ,分析心包脂肪垫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R平片心包脂肪垫的显示率为 73 33% ,CT、MRI显示...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包脂肪垫的CR、CT、MRI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2 4 0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的所有CR胸片及部分CT、MRI资料 ,分析心包脂肪垫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R平片心包脂肪垫的显示率为 73 33% ,CT、MRI显示率为 10 0 0 %。结论 心包脂肪垫在常规的胸部CR平片检查中大部分可以显示 ,少部分不易鉴别者做CT或MRI进一步检查 ,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包脂肪 影像学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测量心包脂肪厚度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波 阮琴韵 +1 位作者 林玲 赵建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54-355,共2页
高血压病会影响人体的脂质代谢,最终增加心脑血管系统患病风险[1].目前国内外有关高血压病患者内脏脂肪分布特点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二维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包脂肪厚度,初步探讨心包脂肪沉积与高血压病的关系.资料与方... 高血压病会影响人体的脂质代谢,最终增加心脑血管系统患病风险[1].目前国内外有关高血压病患者内脏脂肪分布特点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二维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包脂肪厚度,初步探讨心包脂肪沉积与高血压病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原发性单纯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101例,男61例,女40例,年龄32~86岁,平均(65.18±13.33)岁.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和分级标准分级[2],其中1级39例,2级32例,3级30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肿瘤、痛风、肝肾功能不全、慢性感染及血液疾病.根据体质量指数(B MI)=24为界分为BMI<24和BMI≥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患者 脂肪厚度 超声测量 继发性高血压病 心脑血管系统 心包脂肪沉积 肝肾功能不全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心包脂肪体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江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977-979,共3页
心包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特殊的解剖学分布、复杂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性使其成为世界性研究热点。PAT体积增加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PAT体积... 心包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特殊的解剖学分布、复杂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性使其成为世界性研究热点。PAT体积增加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PAT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内脏脂肪组织的鉴别和评价至关重要,故PAT体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预测及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可能成为冠心病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脂肪 内脏脂肪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1例巨大心包脂肪瘤切除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剑靖 胡滢 《护理与康复》 2007年第8期569-570,共2页
关键词 心包脂肪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心包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杭燚 梁芬 吕东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5期183-187,共5页
心包脂肪组织(PAT)是近年来心脏病学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生理条件下,PAT具有产热和保护心脏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PAT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内皮功能紊乱、血管收缩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局部增殖等,... 心包脂肪组织(PAT)是近年来心脏病学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生理条件下,PAT具有产热和保护心脏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PAT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内皮功能紊乱、血管收缩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局部增殖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诱发病理性组织重塑和心肌纤维化,促进心血管疾病(CVD)的进一步发展。心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方法是无创检测心包脂肪的主要手段。目前的研究表明,P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主要就PAT的解剖结构、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脂肪组织 心血管疾病 心包脂肪体积
下载PDF
心包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董莘 时文伟 +1 位作者 秦崇 敖国昆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10期79-82,共4页
目的: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1597例,其中发现存在动脉斑块的患者382例,分别比较1支、2支、3支以及4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无狭窄或... 目的: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1597例,其中发现存在动脉斑块的患者382例,分别比较1支、2支、3支以及4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无狭窄或管腔不规则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者的PAT体积。同时比较了存在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和混合斑块(MP)与无冠心病者的PAT体积。结果: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CP、NCP、MP及多支病变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分别为(211.4±93.6)cm3、(233.2±95)cm3、(257.3±82.1)cm3及(261.5±101.7)cm3,与无斑块者(173.7±98.1)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7.11,t=9.66,t=11.65;P<0.05)。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危害比=4.79(2.03-13.16)(95%CI),P<0.001)。结论:PAT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AT体积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斑块
下载PDF
肺癌切除术支气管残端包埋方法的探讨(附102例带蒂心包脂肪瓣的应用)
7
作者 杨明训 周谦君 王剑云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肺癌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方法对术后愈合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2 5 8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支气管残端分别行带蒂心包脂肪瓣 (带蒂组 )和常规胸膜包埋 (胸膜组 )。 结果 带蒂组 10 2例 ,术后无一例发生支气管胸... 目的 探讨肺癌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方法对术后愈合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2 5 8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支气管残端分别行带蒂心包脂肪瓣 (带蒂组 )和常规胸膜包埋 (胸膜组 )。 结果 带蒂组 10 2例 ,术后无一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或支气管肺动脉瘘 ,胸膜组 15 6例术后 3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 结论 带蒂心包脂肪瓣有利于支气管残端的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切除术 支气管残端 支气管胸膜瘘 带蒂心包脂肪
下载PDF
血清FGF21与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心包脂肪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丁琼 梁灿灿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0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严格匹配体重指数的受试者中,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浓度与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心包脂肪沉积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体检受... 目的严格匹配体重指数的受试者中,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浓度与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心包脂肪沉积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体检受试者298例,依据BMI进行匹配(±1.0 kg/m^(2)),共纳入189例研究对象(男性/女性,108/81),其中病例组60例为新发冠心病患者;对照组129例为无冠心病患者,109例无症状患者不符合要求被剔除。分析血清FGF21水平、心包脂肪体积和心脏代谢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和线性回归。结果FGF21浓度在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有差异,NAFLD患者血清FGF21浓度明显高于未合并NAFLD患者(107.2±83.6 ng/l,82.1±67.4 ng/l无NAFLD,P<0.05)。FGF21浓度在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二者间无差异(84.3±56.4 ng/l,96.3±98.9 ng/l未合并糖尿病,P=0.300)。FGF21浓度在是否合并冠心病(CAD)患者中二者间无差异(89.6±65.8 ng/l,84.2±83.1 ng/l无CAD,P=0.633)。血清FGF21浓度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HOMA-IR、心包脂肪体积呈正相关。它们与心包脂肪体积独立相关(β=0.111±0.053,P<0.05)。结论血清FGF21浓度与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心包脂肪量、NAFLD显著相关,但与冠心病、糖尿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21 NAFLD 冠心病 冠脉CTA 心包脂肪体积
下载PDF
心包脂肪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迹象
9
作者 伍玲(译) 关键(校)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1期74-74,共1页
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者已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心包脂肪(pericardial fat)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多种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结果证实心包脂肪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大于体重指数(BMI)或腰围。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心包脂肪 致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 冠状动脉斑块 体重指数 种族人群 相关性
下载PDF
心包脂肪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迹象
10
作者 伍玲(译) 关键(校)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者已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心包脂肪(pericardial fat)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多种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结果证实心包脂肪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大于体重指数(BMI)或腰... 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者已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心包脂肪(pericardial fat)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多种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结果证实心包脂肪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大于体重指数(BMI)或腰围。以前曾有研究关注严重冠心病患者心包脂肪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而此研究首次探讨了无症状人群心包脂肪与冠状动脉斑块间的联系。本研究人群没有临床症状且无其他疾患,研究人群没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但都有可能被MRI检测到冠状动脉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脂肪 冠心病患者 致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斑块 早期 冠状动脉狭窄 研究人群 无症状人群
下载PDF
心包脂肪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迹象
11
作者 伍玲(译) 关键(校)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2期132-132,共1页
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者已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心包脂肪(pericardial fat)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多种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结果证实心包脂肪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大于体重指数(BMI)或腰... 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者已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心包脂肪(pericardial fat)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多种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结果证实心包脂肪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大于体重指数(BMI)或腰围。以前曾有研究关注严重冠心病患者心包脂肪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而此研究首次探讨了无症状人群心包脂肪与冠状动脉斑块间的联系。本研究人群没有临床症状且无其他疾患,研究人群没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但都有可能被MRI检测到冠状动脉斑块。参与这次研究的183人均无临床心血管疾病,行MRI检测冠状动脉偏心性(eccentricity)(动脉管壁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并行CT检查测量心包脂肪体积。结果表明无论男女心包脂肪体积与斑块偏心性程度均有显著相关性。对BMI、腰围、传统高危因素、C-反应蛋白和冠状动脉钙化量等其他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心包脂肪体积与男性斑块偏心性程度仍密切相关,但在女性却无明显关联。这些发现从另一方面提示肥胖对健康有害,尤其当心脏周围脂肪形成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心包脂肪 冠心病患者 致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斑块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钙化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200例正常人心包脂肪垫的X线分析
12
作者 刘昭 马建中 +5 位作者 杨柏荫 李静 王振中 陈学华 静国庆 吴汝江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86-88,共3页
本文收集200例45—75岁保健普查之胸片,分析、观察其心包脂肪垫的情况。左侧显示者125例(占62.5%),右侧显示者37例(占18.5%)。50—70岁者发生率最高,占阳性率的96.2%。其显示形态可分为:(1)“连续—重叠”型,(2)“突出—成角”型两... 本文收集200例45—75岁保健普查之胸片,分析、观察其心包脂肪垫的情况。左侧显示者125例(占62.5%),右侧显示者37例(占18.5%)。50—70岁者发生率最高,占阳性率的96.2%。其显示形态可分为:(1)“连续—重叠”型,(2)“突出—成角”型两种。左侧心包脂肪垫呈现“1”型者98例(占78.3%),呈现“2”型者27例(占21.7%);右侧心包脂肪垫呈现“1”型者35例(占94.5%),而呈现“2”型者仅见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心包脂肪 X线诊断
下载PDF
心包脂肪肉瘤引起右室扩大心电图表现
13
作者 钱秉源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心包脂肪肉瘤 右室扩大 心电图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心包脂肪在缺血性心脏病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恩浩 李蜜蜜 +1 位作者 梁小婷 周晓慧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616-622,共7页
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持续的缺血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心包脂肪作为邻近心脏的组织结构,可能通过内分泌或旁分泌作用参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厚度以及密... 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持续的缺血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心包脂肪作为邻近心脏的组织结构,可能通过内分泌或旁分泌作用参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厚度以及密度均发生明显改变,且与疾病的不良风险因素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包脂肪中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产物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缺血性心脏病。本文主要对心包脂肪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以及心包脂肪参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脂肪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免疫细胞 微小RNA
下载PDF
心包脂肪及脂肪因子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晓萌 江洪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4期197-199,共3页
心包脂肪组织稳态的改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从而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脂肪组织可产生多种分泌蛋白称为脂肪因子,脂肪因子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该文介绍心包脂肪及其分泌的脂肪因子对房性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与机制。
关键词 心包脂肪 脂肪因子 心律失常 瘦素 脂联素
下载PDF
心包脂肪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茜洋 唐春香 +1 位作者 杨桂芬(审校) 朱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1,共5页
心包脂肪是冠状动脉和心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其中,心外膜脂肪组织和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参与了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可通过心脏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及影像组学等影像方法无创... 心包脂肪是冠状动脉和心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其中,心外膜脂肪组织和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参与了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可通过心脏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及影像组学等影像方法无创检测心包脂肪的变化。就心包脂肪参与CVD的生物学机制、心包脂肪影像学评估技术的进展及在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脂肪 心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腹(胸)腔镜联合手术切除子宫+心包脂肪瘤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向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心包脂肪 腹腔镜术 多发性子宫肿瘤 肿瘤切除术 闭式引流 胸腹腔联合手术
下载PDF
心包脂肪垫挫伤法医学鉴定1例
18
作者 胡火梅 程元庆 徐小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29-130,共2页
1 案例1.1 简要案情某年9月7日22:30许,向某(男,34岁)遭他人持剪刀刺伤胸部。1.2 病史摘要受伤当日某医院急诊主诉:被剪刀刺伤胸部,创口疼痛出血约30 min。查体:血压18.66/9.33 kPa(140/70 mmHg)。神清,胸部约1.0 cm 创口,深达肌层,活... 1 案例1.1 简要案情某年9月7日22:30许,向某(男,34岁)遭他人持剪刀刺伤胸部。1.2 病史摘要受伤当日某医院急诊主诉:被剪刀刺伤胸部,创口疼痛出血约30 min。查体:血压18.66/9.33 kPa(140/70 mmHg)。神清,胸部约1.0 cm 创口,深达肌层,活动性出血。22:52胸部CT影像学资料示:剑突右侧旁胸壁软组织破损,结构紊乱,见斑片状等密度影,边界不清;心脏右缘见团片状等低混杂密度影,可见脂肪密度影,范围7.7cm×5.2cm,边界较清,右心缘稍受压,肺动脉干内可见小片状空气样密度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心包脂肪 挫裂伤 损伤程度
下载PDF
心包脂肪垫的X线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三福 徐季庼 计威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3-134,173,共2页
中老年肥胖者两侧心膈角处经常有较大的三角形脂肪堆积。它是一种正常的组织结构,在X线胸片上常可显示,为正常表现。一般放射科医师均能辨认,偶尔对形态特殊者可以误诊。
关键词 心包脂肪 X线诊断 胸部放射学
下载PDF
心包脂肪垫的X线表现与鉴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孝斌 徐福礼 尹晓波 《西南军医》 2009年第1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心包脂肪 X线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