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
1
作者 张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96-0099,共4页
探究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在对其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价值。方法 对院内心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70例予以选择,抽取时间段介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之间,随机做规范的分组处理,其中名称为常规组的数量有35例,且施... 探究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在对其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价值。方法 对院内心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70例予以选择,抽取时间段介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之间,随机做规范的分组处理,其中名称为常规组的数量有35例,且施以科室的常规护理,另一个名称为研究组的数量纳入35例,且施以人性化护理模式,之后分析其不同护理的优势情况。结果 并发症的测评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中的病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以及切口感染的风险较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各项评分较低(P<0.05);生活质量测评分值、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分值、舒适度测评分值的结果表明,研究组各项评分与常规组相对比均更高(P<0.05)。结论 对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运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舒适度,并改善生活质量,消除不良情绪,使其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升,对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干预 内科 介入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器械辅助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6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邱承杰 宗永华 尚莎莎 王运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参数、器械辅助支持信息等。根据1年内随访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各项因素。结果共入选40例患者,其中生存组26例,死亡组14例。两组在基线资料、入院诊断、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较死亡组有入院时心率较低、血压较高的趋势;生存组心肌酶显著低于死亡组(肌酸激酶峰值:496.00(198.25,2830.00)U/L比3040.00(405.75,5626.53)U/L,P=0.003;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峰值:52.65(31.75,219.50)U/L比306.00(27.25,489.63)U/L,P=0.006);两组间在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指标方面比较,生存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完全血运重建率(53.85%比21.43%,P=0.048);两组器械辅助支持方面比较,生存组较死亡组有更多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比例(38.46%比7.14%,P=0.03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行PPCI的患者的预后与心肌酶水平、ECMO联合IABP支持以及完全血运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肌梗死 原性休克 预后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肌酶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5
3
作者 廖新学 马虹 +3 位作者 董吁钢 唐安丽 陶军 杨惜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1期2934-293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5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组1,91例)及对照组(组2,94例)。2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组1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组2采...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5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组1,91例)及对照组(组2,94例)。2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组1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组2采用传统康复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2周末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和HRV分析。同时,患者出院前作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评价。结果:早期康复组HRV各指标、Holter中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早期康复组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χ2=7.91,P<0.05)和精神状态(χ2=6.23,P<0.05)。结论:无并发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HRV值,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不增加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从另一角度提示该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率变异性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急性肌梗死
下载PDF
探索影响体外膜肺氧合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利芳 支伟 +5 位作者 高恒波 肖浩 刘畅畅 周庆 汪雁博 谷新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904-910,共7页
目的探索影响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就诊应用ECMO联合PCI治疗的STEMI合并CS... 目的探索影响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就诊应用ECMO联合PCI治疗的STE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研究共分析了37例患者,男34例,平均年龄为(52.4±11.7)岁,存活组15例,死亡组22例,存活率为40.5%。与死亡组患者相比,存活组入院时的收缩压[(100.6±17.7)mmHg比(84.6±22.0)mmHg,P=0.025]及舒张压[(64.5±11.8)mmHg比(54.3±16.0)mmHg,P=0.043]更高,从休克至E CMO上机时间更长[4.0(3.0,10.0)h比2.8(1.9,5.1)h,P=0.048],从ECMO上机至导丝通过时间更短[1.5(0.5,3.0)h比3.8(2.3,7.0)h,P=0.008],首帧TIMI血流分级达Ⅲ级的比例更高[9(60.0%)比5(22.7%),P=0.038]。死亡组患者谷丙转氨酶[261.8(100.1,944.9)U/L比106.6(27.4,193.3)U/L,P=0.033]和谷草转氨酶[753.6(432.7,1533.0)U/L比244.7(113.7,594.3)U/L,P=0.009]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从ECMO上机至导丝通过时间、首帧TIMI血流分级是影响ECMO联合PCI治疗STEMI合并CS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肌梗死 原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患者1例
5
作者 郭寰 李育东 +4 位作者 董念国 尚小珂 钟禹成 张长东 张凌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91-294,共4页
主动脉瓣狭窄作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在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显著减少,从而引起休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 主动脉瓣狭窄作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在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显著减少,从而引起休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国内,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师培训的加强,基层医院在TAVR治疗方面的能力正在增强。本病例报道1例伴有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基层医院接受急诊TAVR治疗。因条件限制,在不备体外循环及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紧急实施了TAVR。患者术中扩张瓣膜后血压即升至105/65 mmHg,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狭窄解除,心功能明显改善。本例手术的成功为基层医院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急诊TAVR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低左室射血分数 原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力衰竭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1501例并发症分析——单中心16年资料 被引量:14
6
作者 金琴花 盖鲁粤 +8 位作者 杨庭树 董蔚 王禹 陈练 刘宏斌 孙志军 任艺红 王东亚 王竹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心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在本院心内科于 1988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及其年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心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在本院心内科于 1988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及其年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并进一步分析与严重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 15 0 1例进行PCI;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5 5 3% ;主要并发症有住院期间死亡(0 5 9% )、急诊CABG(0 13% )、非致死性Q波心肌梗死 (0 13% )、冠状动脉穿孔 (0 2 0 % )、球囊破裂(0 2 0 % )、支架脱落 (0 13% )、冠状动脉痉挛 (1 87% )、急性闭塞 (1 5 3% )、无复流 (0 73% )、心室颤动(0 33% )、左主干夹层 (0 13%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0 2 6 % )等。单纯球囊扩张患者急性闭塞和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高 ,支架置入后明显降低 (分别由 4 4 1%和 2 4 8%降至 1 0 5 %和 1 2 3%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急诊介入治疗。结论 随着经验的积累 ,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但仍应引起介入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冠状动脉痉挛 内科 急性闭塞 急诊 危险因素 CABG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并发心原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杜中涛 邢家林 +6 位作者 杨峰 江春景 缪娜 刘锋 杨晓芳 黄连军 侯晓彤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564-567,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9例患者因为PCI围术期发生心原性...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9例患者因为PCI围术期发生心原性休克而应用动静脉ECMO支持。使用适应证包括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或)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仍难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或PCI围术期发生难以复律的心搏骤停。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ECMO应用时机和后续治疗等。并根据住院结果及后续治疗策略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6(32,62)岁,其中男6例(66.7%)。在9例患者中,5例(55.6%)患者ECMO后进行了再血管化处理,其中4例(80.0%,4/5)顺利康复出院;另外4例患者进行了恢复性治疗,其中2例(50.0%,2/4)顺利康复出院。ECMO支持中位时间114.0(20.0,245.0)h。总共有7例(77.8%)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6例(66.7%)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PCI围术期心原性休克采用ECMO维持循环进行再血管化或过渡到恢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性休克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幸 徐国林 +4 位作者 朱韵 李皓 徐旭华 钱大慈 张仁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再灌注治疗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房室传导阻滞 (AVB)和右室AM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80例下壁AMI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再灌注治疗组 (A组 )与非再灌注治疗组 (B组 )AVB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目的 探讨再灌注治疗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房室传导阻滞 (AVB)和右室AM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80例下壁AMI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再灌注治疗组 (A组 )与非再灌注治疗组 (B组 )AVB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治疗后A组与B组AVB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治疗后B组安装起搏器患者人数、死亡率、住院天数均高于A组 (P <0 0 5、0 0 5、0 0 5 )。④合并右室AMI者右冠脉近端闭塞比例明显高于单纯下壁AMI者 (P <0 0 5 )。⑤心律失常、休克、泵衰竭严重并发症单纯下壁AMI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右室AMI者 (P <0 0 5 ) ,且治疗前合并右室AMI者 3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0 0 5、0 0 5 ) ,治疗后 3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 (P <0 0 5、0 0 5、0 0 5 )。结论 及时成功的再灌注治疗能改善房室结的传导功能 ,降低合并右室AMI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从而改善合并AVB和 /或右室AMI的下壁AMI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 溶栓治疗 并发症 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
下载PDF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和双水平气道正压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机械并发症心衰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祁娜 李转珍 尚喜艳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1期255-256,共2页
冠心病发病率日益升高,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eHte myocardial infarotion,AMI)的危害性最大。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oua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做为一种有效的AMI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PCI治疗不能解决围手术期的心衰,... 冠心病发病率日益升高,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eHte myocardial infarotion,AMI)的危害性最大。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oua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做为一种有效的AMI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PCI治疗不能解决围手术期的心衰,尤其对于合并室间隔穿孔和二尖瓣大量反流重症心衰患者,死亡率极高,临床预后差。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 posf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是有效的治疗手段_】。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双水平气道正压 急性肌梗死 衰患者 联合治疗 机械并发症 护理 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33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蕴文 达娜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219-219,共1页
心血管介入手术是对患者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至今进行了1489例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这些治疗中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33例。现就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严重并发症 血管疾病 血管病 脏疾病 介入手术 内科 患者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体外循环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32例临床观察
11
作者 赵宏胜 张彬 +1 位作者 王林华 崔晓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的患者如何经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方法:体外循环术后伴严重心肺并发症患者32例,在综合治疗下延长机械通气时间≥2 0 h,经动态调节呼吸机参数,采用较小潮气量较快通气频率。...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的患者如何经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方法:体外循环术后伴严重心肺并发症患者32例,在综合治疗下延长机械通气时间≥2 0 h,经动态调节呼吸机参数,采用较小潮气量较快通气频率。于机械通气后30 m in、脱机前30 m in及拔气管插管后30 min行血气分析,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痊愈出院2 9例,死亡3例。拔除气管插管后30 m in呼吸指数(RI)比机械通气后30 min明显增加(P<0 .0 5 ) ,其余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的患者经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合理辅助呼吸,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同时促进心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术后 并发症 机械通气治疗 严重 临床观察 机械通气时间 血流动力学指标 气管插管 呼吸机参数 功能恢复 抢救成功率 肺功能 动态调节 综合治疗 通气频率 小潮气量 血气分析 痊愈出院 呼吸指数 辅助呼吸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伟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4期18-19,共2页
目的:对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以及该治疗的并发症联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0年~2013年我院共接收80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半量瑞替普酶... 目的:对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以及该治疗的并发症联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0年~2013年我院共接收80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是85%,对照组患者的再通率是45%,观察组比对照组再通率高,P〈0.05。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低,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梗使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要比尿激酶优秀,患者使用后的并发症也比尿激酶低,因此在临床中我们更推介使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 溶栓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食管及贲门癌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6期309-310,共2页
目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术后监测,及时处理心肺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方法:对31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护理准备及手术后的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时发现心肺并发症,积极采取有效地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后心律失常发... 目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术后监测,及时处理心肺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方法:对31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前护理准备及手术后的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时发现心肺并发症,积极采取有效地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28.89%,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0.9%,无1例死亡。结论:食管、贲门癌手术后要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能够减少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贲门癌 并发症治疗 护理
下载PDF
1例右位心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护理策略及并发症预防
14
作者 李源 方进博 《护理学报》 2018年第22期59-61,共3页
总结1例右位心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护理经验。患者既往慢性心力衰竭14年,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征,但因其心脏解剖位置向右偏移,处于非常规部位致手术风险升高、护理难度增加。对该患者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策略,积极完善术前准备... 总结1例右位心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护理经验。患者既往慢性心力衰竭14年,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征,但因其心脏解剖位置向右偏移,处于非常规部位致手术风险升高、护理难度增加。对该患者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策略,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提供支持性心理干预、充分评估患者心功能及手术耐受性,术后严密监护、预见性应对各种潜在并发症,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的关键因素。本例患者手术成功,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 脏再同步治疗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改平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并发症降低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介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并发症降低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介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68例(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6例(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冠心病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总满意度均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 内科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树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10期173-173,共1页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急性下壁心梗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便于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溶栓治疗与并发症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45.0%,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并发症情况来看,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下壁心梗患者的治疗,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尿激酶,且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更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 溶栓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食管癌78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治疗
17
作者 袁野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 ̄2004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78例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3例,慢支、肺气肿20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合并2种以...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 ̄2004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78例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3例,慢支、肺气肿20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的8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27例(34.6%),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ARDS。结论详细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谨慎的麻醉处理、术中轻柔操作、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并发症 老年 术后 食管癌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陈旧性肌梗死 结论 合并 目的
下载PDF
插管策略对静-动脉体外膜式氧合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廉波 陈彧 +3 位作者 赵舟 高卿 韩增强 李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动脉体外膜式氧合(VA-ECMO)插管策略对ECMO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6年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行VA-ECMO辅助的患者37例,均使用同侧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通路。将37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动脉体外膜式氧合(VA-ECMO)插管策略对ECMO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6年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行VA-ECMO辅助的患者37例,均使用同侧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通路。将37例患者分为两组,直接插管组(n=21)患者股动脉切开直接插管,根据远端肢体缺血情况,在ECMO循环管路上使用ARROW双腔深静脉插管建立向远端肢体的侧支循环;烟囱技术组(n=16)患者股动脉切开后,端侧吻合直径8 mm的涤纶人工血管,然后将动脉插管插入人工血管,动脉插管尖端位于吻合口附近—"烟囱技术"。两组患者静脉插管均为直接插管。观察两组患者ECMO辅助前的一般情况、ECMO建立时间、ECMO辅助时间、成功撤机率、平均每日出血量、平均每日输血量、远端肢体缺血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烟囱技术组与直接插管组比较,ECMO建立时间较长[(83.54±13.20)min vs(67.33±2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肢体缺血发生情况较少(6.2%vs 23.8%),平均每日插管部位出血量较少[(210.78±180.22)ml vs(560.76±220.23)ml],平均每日输血量也较少[(3.11±1.65)U vs(6.37±2.44)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61.9%vs 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囱技术"虽然改善了ECMO的插管部位出血和远端肢体缺血情况,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式氧合 原性休克 插管策略 并发症
下载PDF
肺心病常见并发症治疗浅谈
19
作者 李凤荣 孙立东 闫寒 《适宜诊疗技术》 1997年第2期8-10,共3页
肺心病在我国较为多见,其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肺心病晚期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如何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成了临床治疗的关键。笔者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 肺心病在我国较为多见,其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肺心病晚期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如何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成了临床治疗的关键。笔者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氨茶碱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邱承杰 陈玉善 +3 位作者 解金红 柴爽爽 毛文峰 关怀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于2015年1月至201...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IABP辅助下完成PPCI者为IABP组,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ECMO联合IABP辅助下完成PPCI者为ECMO+IABP组。比较两组的院内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和1年内生存率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33例AMI合并CS患者,IABP组23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65.0±9.6)岁;ECMO+IABP组10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63.4±13.6)岁。ECMO+IABP组的院内死亡率低于IAB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30.4%,χ^(2)=1.585,P=0.212)。随访1年,ECMO+IABP组的院外生存率显著高于IA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比47.8%,χ^(2)=5.192,P=0.033)。结论ECMO联合IABP救治AMI合并CS患者较单用IABP可降低院内死亡率,改善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肌梗死 休克 原性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