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的临床比较
1
作者 林加锋 杨鹏麟 +2 位作者 唐疾飞 陈晓曙 张建华 《浙江实用医学》 2007年第6期388-390,404,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的异同。方法对50例心原性晕厥与45例心原性猝死患者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快速...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的异同。方法对50例心原性晕厥与45例心原性猝死患者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表现、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最常见的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次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原因;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心原性晕厥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原性猝死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VF)。两者的高危心电图表现:(1)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2)复杂性室性早搏;(3)异常J波;(4)Brugada综合征;(5)急性心肌梗死伴ST-T电交替,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6)扩张型心肌病伴进展性QRS波群低电压。上述各种原因心原性晕厥与猝死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原性晕厥与猝死存在多种相同与不同的原因、诱因、高危心电图表现及心律失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学 电描技术 心原性晕厥 原性猝死
下载PDF
心原性晕厥34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孙静 余晶波 祝厚刚 《宁波医学》 1997年第5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晕厥 心原性晕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心原性晕厥,重在评估及病因治疗
3
作者 陈伯钧 蔡海荣 《医师在线》 2016年第24期28-29,共2页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约占急诊科患者的0.9%~1.7岩,住院患者的1%~3%。晕厥的病因大体可分为三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心源性晕厥。其中,心源性晕厥是晕厥中危险性最高、预后最差的一类疾病,年病死率可高...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约占急诊科患者的0.9%~1.7岩,住院患者的1%~3%。晕厥的病因大体可分为三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心源性晕厥。其中,心源性晕厥是晕厥中危险性最高、预后最差的一类疾病,年病死率可高达18%~33%。心原性晕厥是由于心脏排血量突然减少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衄管疾病性晕厥,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原性晕厥 病因治疗 急诊科患者 源性晕厥 评估 直立性低血压 反射性晕厥 脏排血量
下载PDF
单中心晕厥住院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吴瑛 陈若菡 +3 位作者 孙奇 戴研 马坚 陈柯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晕厥住院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和病因分布情况。方法:入选2014-09至2017-04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收治的晕厥患者,依据晕厥诊断与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危险分层,并分析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布。结果:在... 目的:分析单中心晕厥住院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和病因分布情况。方法:入选2014-09至2017-04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收治的晕厥患者,依据晕厥诊断与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危险分层,并分析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布。结果:在5 191例住院患者中,入选了末次晕厥发生在入院前180天内的300例患者,男性177例(59.0%),平均年龄(57.7±15.4)岁,29例(9.7%)为复发性晕厥,242例(80.7%)为高危患者;144例(48.0%)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瓣膜病等基础心脏疾病。266例(88.7%)能够明确病因诊断,其中214例(71.3%)为心原性晕厥、44例(14.7%)为神经介导反射性晕厥、8例(2.7%)为低血容量及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缓慢型心律失常最多见,为112例(37.3%)。结论:在本中心晕厥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可明确病因,高危晕厥患者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比例高,针对病因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原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 律失常
下载PDF
24h动态心电图对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赵红 韦振东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探讨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Holter)连续监测95例疑为心原性晕厥患者24h内的活动,记录晕厥发作情况。结果95例患者晕厥发作22例(23%)。2例室性心动过速,20例心室停搏,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72次,... 目的探讨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联Holter)连续监测95例疑为心原性晕厥患者24h内的活动,记录晕厥发作情况。结果95例患者晕厥发作22例(23%)。2例室性心动过速,20例心室停搏,心电图长R-R间期>3s共72次,其中有37次晕厥发作。而心室停搏<3s有306次,对应时无晕厥发作。结论24hHolter对心原性晕厥病因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导联动态电图 晕厥 心原性晕厥
下载PDF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对60岁以上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和干预价值研究
6
作者 王睿 张雁飞 +15 位作者 张宏超 王佳 申淑慧 佟佳宾 刘俊鹏 吕游 种甲 王志蕾 金鑫 孙琳 高旭 戴研 梁静 李海涛 邹彤 杨杰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4-790,共7页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在60岁以上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医院、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普仁医院就诊的60岁以上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依据是否自愿接...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在60岁以上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医院、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普仁医院就诊的60岁以上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依据是否自愿接受植入型心电监测仪植入将入选患者分为植入组和传统随访组。终点事件为入组后再次发作晕厥,以及通过植入型心电监测仪记录的心律失常阳性事件判断或经传统随访检查后明确诊断心原性晕厥。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心原性晕厥累计诊断率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明确诊断心原性晕厥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入选19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年龄(72.9±8.25)岁,随访558.0(296.0,877.0)d,男性98例(49.5%)。植入组100例(50.5%),传统随访组98例(49.5%)。与传统随访组相比,植入组患者更高龄、更易发生合并症,基线心电图提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占比更高,而体重指数更低( P均<0.05)。随访期间植入组共计58例(58.0%)患者的植入型心电监测仪记录到心律失常阳性事件。植入组心原性晕厥诊断率[42.0%(42/100)比4.1%(4/98), P<0.001]及治疗干预率[37.0%(37/100)比2.0%(2/98), P<0.001]均高于传统随访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传统随访组相比较,植入组心原性晕厥累计诊断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R=11.66,95% CI 6.49~20.98,log-rank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型心电监测仪植入、既往心房颤动、糖尿病或基线心电图提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明确诊断心原性晕厥的独立预测因素( P均<0.05)。 结论:植入型心电监测仪提高了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率和干预率,显著增加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心原性晕厥 植入型电监测仪 电描记术 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房颤动
原文传递
儿童晕厥63例诊治分析
7
作者 赵建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提高小儿晕厥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近5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3例晕厥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对临床资料、诊断程序、治疗经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3例晕厥患儿中,由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37例(58.7%);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晕... 目的:提高小儿晕厥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近5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3例晕厥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对临床资料、诊断程序、治疗经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3例晕厥患儿中,由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37例(58.7%);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晕厥8例(12.7%);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晕厥13例(20.6%);由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晕厥3例(4.8%);不明原因晕厥2例(3.2%);(2)在37例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1例(83.8%),29例患儿采用口服液体疗法,能明显减少患儿发作或减轻其症状,8例患儿效果欠佳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症状;(3)8例心原性晕厥患儿,经过积极治疗,有1例死亡。结论:(1)根据晕厥的诊断程序进行诊断,大部分晕厥患儿均能明确病因;(2)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晕厥原因;(3)大部分晕厥为良性晕厥,预后较好,但心原性晕厥一旦发生,病情危重,预后也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 心原性晕厥 口服液体疗法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青少年心脏性猝死的病因、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培欣 吴林 蒋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5-667,共3页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突发、不可预期的死亡;死亡发生于症状出现后1 h内[1],可发生在各年龄层.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相比,普通人群虽然猝死率低,但人口基数大,中国每年SCD人数在54万以上,...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突发、不可预期的死亡;死亡发生于症状出现后1 h内[1],可发生在各年龄层.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相比,普通人群虽然猝死率低,但人口基数大,中国每年SCD人数在54万以上,普通人群SCD的预防任务艰巨.青少年SCD发生的年龄范围在3~25岁[2].患者多无心脏疾病反复发作史;发病前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猝死可发生于症状出现后数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可首发症状即为SCD或心原性晕厥,极易被误诊(如癫痫和其他原因晕厥).青少年SCD是个跨学科疾病,涉及心内科、儿科、神经科甚至遗传代谢等多个学科.病死率高、复苏成功率低,严重威胁青少年患者的生命,常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多数青少年SCD可通过筛查发现高危人群;应对具有遗传背景的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验证、早期诊断、个体化危险分层,早期进行预防及治疗.临床上应避免把猝死病因简单归结为"过度劳累"等诱因,而忽视原发病的诊断,特别是与遗传相关猝死者高危家族成员的筛查和治疗.正确的评估和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性猝死 青少年患者 治疗 预防 病因 脏病患者 心原性晕厥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合并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金秋 关增彬 +5 位作者 高连君 董颖雪 李世军 张树龙 杨延宗 林治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8-769,共2页
关键词 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 LQTS 年死亡率 原性猝死 三度AVB 心原性晕厥 高危人群 起搏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