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璟 吴宗贵 +5 位作者 江时森 张龙江 朱飞鹏 宫剑滨 王立军 彭永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是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文... 目的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是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双源CT(64排)测量PAT体积,评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221例同期行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选,进行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生化测定。使用双源CT测定PAT体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的冠心病诊断,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的PAT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冠心病患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1)。PAT体积与年龄、性别、BMI、腰围、高血压病、白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有高度相关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BMI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PAT体积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72.10±4.4)%(P<0.001),明显优于腰围[(53.8±5.9)%,P=0.487]和BMI[(43.8%±5.8)%,P=0.253]。结论PAT体积与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发生有高度相关性。PAT体积与冠心病的密切程度优于腰围和BMI,可作为一个新的冠心病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CT检查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双源64排螺旋CT评价心周脂肪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瑛琪 费军 +4 位作者 贾付坤 刘军华 刘莉 张朝利 王晓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7-2230,共4页
目的采用双源CT(DSCT)评估心周脂肪组织(PAT)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因胸痛怀疑冠心病而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CT平扫图像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PAT含量。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 目的采用双源CT(DSCT)评估心周脂肪组织(PAT)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因胸痛怀疑冠心病而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CT平扫图像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PAT含量。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50%狭窄组和≥50%狭窄组,根据血管受累情况分为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和2支及以上病变组。按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15段分类法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冠状动脉≥50%狭窄组PAT容量较<50%狭窄组明显增加(P<0.01),随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PAT容量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PAT容量与≥50%狭窄的出现高度相关(β回归系数为17.78,P<0.05),与体质量指数、腰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相关(P<0.05),但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PAT容量增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相关,测定PAT含量有助于发现冠心病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殷小平 王慧荣 +3 位作者 李秋平 郑亚亭 王志尊 徐占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757-47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PA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5例正常成年人及59例冠心病患者PAV、心外膜脂肪体积(EAV)、胸壁下脂肪厚度(SWFT)进行定量研究,对冠心病组病变范围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PA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5例正常成年人及59例冠心病患者PAV、心外膜脂肪体积(EAV)、胸壁下脂肪厚度(SWFT)进行定量研究,对冠心病组病变范围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PAV、EAV及SWFT均高于正常组(P<0.05),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的冠心病组FAV、EAV及SWFT均高于正常人(P<0.05),且FAV、EAV及SWFT与冠心病发病范围明显相关(r分别为0.724、0.616、0.411,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的心周脂肪量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病范围明显相关,PAV有望成为无创性预测冠心病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外膜脂肪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与心周脂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均 吴青山 陆锦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分别分析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心周脂肪(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其优劣。方法对104例受检者进行CTA检查,在钙化积分图像基础上测量心外膜脂肪和心周脂肪体积,分... 目的分别分析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心周脂肪(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其优劣。方法对104例受检者进行CTA检查,在钙化积分图像基础上测量心外膜脂肪和心周脂肪体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结果 EAT体积与PAT体积具有显著相关性(r=0.877,P<0.01);两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Gensini积分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2支、3支冠脉病变的EAT、PAT体积大于单支病变(P<0.05),2支、3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两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相仿。结论 EAT体积与PAT体积显著相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外膜脂肪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双源CT心周脂肪定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璟 吴宗贵 +5 位作者 江时森 张龙江 朱飞鹏 宫剑滨 王立军 彭永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1-834,共4页
目的分析心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21例同期行64排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选,进行腰围、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生物化学指标测定。使用64排双源CT测定心周脂肪体积,通... 目的分析心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21例同期行64排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选,进行腰围、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生物化学指标测定。使用64排双源CT测定心周脂肪体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的冠心病诊断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采用Gensini积分量化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入选患者男性占71.04%。男性心周脂肪体积明显大于女性(241.44±78.08cm3比216.46±64.36cm3,P=0.025)。年龄≥70岁的患者心周脂肪体积明显大于年龄<70岁的同性别患者(P<0.05)。冠心病患者的心周脂肪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242.10±75.80cm3比189.23±52.26cm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周脂肪体积(OR=1.11,P<0.001)和体质指数(OR=1.01,P=0.001)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心周脂肪体积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64排双源CT可对心周脂肪组织进行准确定量,心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发生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作为一个新的评估冠心病风险和病变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双源CT
下载PDF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心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瑛琪 费军 +4 位作者 刘莉 刘军华 王晓非 郑冬 张朝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容量与冠心病及代谢综合征(metabo1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采用平扫图像测定PAT容量。根据代谢危险因素的数量和冠状动脉狭...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容量与冠心病及代谢综合征(metabo1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采用平扫图像测定PAT容量。根据代谢危险因素的数量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MS组338例和无MS组764例及≥50%狭窄组492例和<50%狭窄组610例。结果 MS组PAT容量较无MS组明显增多,≥50%狭窄组PAT容量较<50%狭窄组明显增多(P<0.01)。随着代谢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PAT容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T容量与≥50%狭窄(回归系数=1 7.78,P<0.01)、体重指数(回归系数=7.32,P<0.01)、腹围(回归系数=2.51,P<0.01)和LDL-C(回归系数=16.94,P<0.05)相关。结论多层螺旋CT测定PAT容量是提示患者冠心病和代谢风险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代谢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心周脂肪
下载PDF
非超重患者心周脂肪含量与冠心病及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费军 贾付坤 +4 位作者 刘瑛琪 刘军华 陈宁 郑冬 张朝利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非超重患者心周脂肪(PAT)含量与冠心病及代谢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因胸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非超重患者(BMI<24kg/m2)418例,测定PAT含量、冠脉钙化积分,根据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目的:探讨非超重患者心周脂肪(PAT)含量与冠心病及代谢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因胸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非超重患者(BMI<24kg/m2)418例,测定PAT含量、冠脉钙化积分,根据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根据血管受累数目及代谢危险因素的数量将患者分组,比较各组间PAT含量。结果:冠心病组[(195.30±77.04)cm3]较非冠心病组[(165.03±56.66)cm3]PAT含量明显增加(P<0.001)。随血管受累支数及代谢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PAT含量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测定PAT含量是提示非超重患者冠心病和代谢风险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冠状动脉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正常人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测量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小平 李秋平 +3 位作者 郑亚亭 王慧荣 王志尊 田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00名正常成年人心周脂肪体积、心外膜脂肪体积、胸壁下脂肪厚度及体重指数进行定量研究,并对性别、年龄分组比较,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不同性别间心周脂...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00名正常成年人心周脂肪体积、心外膜脂肪体积、胸壁下脂肪厚度及体重指数进行定量研究,并对性别、年龄分组比较,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不同性别间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及胸膜下脂肪厚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外膜脂肪体积及体重指数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除女性>50岁组与≤50岁组之间心周脂肪体积及心外膜脂肪体积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年龄组胸壁下脂肪厚度、体重指数以及男性组间各项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测量心周脂肪体积及心外膜脂肪体积,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外膜脂肪 参考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笑非 赵莹佳 殷小平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7年第6期53-59,共7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发展及预后愈发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组成部分,已被多名中外研究学者进行临床探讨与分析,现针对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发展及预后愈发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组成部分,已被多名中外研究学者进行临床探讨与分析,现针对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组织 腹腔内脏脂肪组织 外膜脂肪组织
下载PDF
双源CT定量测定心周脂肪对冠心病评估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伟伟 任燕 +1 位作者 陈照徽 张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利用双源CT对心周脂肪组织(PAT)进行定量测定,探讨PAT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及对该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实验组,8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双源CT测定P A T的体积,就80例冠心病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利用双源CT对心周脂肪组织(PAT)进行定量测定,探讨PAT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及对该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实验组,8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双源CT测定P A T的体积,就80例冠心病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与P A T定量测定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就两组患者的P A T体积进行对比,冠心病患者PAT体积显著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且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PAT体积呈正相关,病变累及的血管支数与P A T体积也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通过定量测定的P A T体积,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较,可发现P A T体积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呈高度相关性,通过双源CT对P A T的定量测定,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评估,可用于有冠心病指征患者的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心周脂肪 价值评估
下载PDF
心周脂肪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11
作者 周旭辉 林玲 +3 位作者 高樱 严超贵 李树荣 李子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EAT)与心房颤动(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MDCT测量34例心房颤动患者和30例窦性心律患者(SR)的心周脂肪容积(EATV)、左心房—食管间隙脂肪厚度(LA-ESOFT)和左心房容积(LAV)。在所有患者中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EAT)与心房颤动(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MDCT测量34例心房颤动患者和30例窦性心律患者(SR)的心周脂肪容积(EATV)、左心房—食管间隙脂肪厚度(LA-ESOFT)和左心房容积(LAV)。在所有患者中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基线变量后分析EATV、LA-ESOFT和AF的相关性。【结果】AF组患者LA-ESOFT(mm)较SR组增加(1.69±0.71 vs 1.06±0.70,P<0.05);AF组患者LAV(mL)较SR组增大[140.0(101.5,170.5)vs 97.0(86.8,112.5),P<0.05];AF组患者EATV(mL)较SR组增加(123.81±48.02 vs 103.64±35.40,P>0.05)。在所有患者中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基线变量后,分析显示LA-ESOFT与AF发生相关(Odds Ratio:3.470;95%confidence interval:1.242-9.717)。【结论】LA-ESOFT很可能是独立于年龄、体格指数和左心房增大与AF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房颤动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双源CT定量测定心周脂肪对冠心病评估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宛红娥 邹蕴 +1 位作者 杨文新 付建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0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源CT定量对心周脂肪(PAT)进行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本院收治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群体,研究时间范围在2018年-2019年,在两个群体各随机抽取80例并对应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对两组纳入... 目的:观察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源CT定量对心周脂肪(PAT)进行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本院收治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群体,研究时间范围在2018年-2019年,在两个群体各随机抽取80例并对应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对两组纳入对象均应用双源CT对PAT体积进行测量,归纳两组对象相关临床数据以了解该手段对冠心病的临床引导作用。结果:在PAT体积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积数据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群体中,提示PAT的体积越大则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越严重,同时受侵袭的血管数量也和PAT体积有直接联系。结论:对冠状动脉患者应用双源CT定量测定手段检查,相对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病变状态,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定量测定 心周脂肪
下载PDF
心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佳凝 孔维敏 +4 位作者 高昕 杨婷婷 冯纪涛 王九荣 楼青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能量消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于2014-09至2015-1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疑似冠心病或已确诊冠心病需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查的成人住院患者152例,运用64...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体积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能量消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于2014-09至2015-1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疑似冠心病或已确诊冠心病需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检查的成人住院患者152例,运用64排CT测量受试者心周脂肪体积,利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计算能量消耗。分析心周脂肪体积与一般测量学、实验室指标及能量消耗的关系。结果:(1)心周脂肪体积与年龄、性别、收缩压、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HMOA-IR)、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总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总静坐能量消耗相关(P<0.05或P<0.001);(2)有胰岛素抵抗人群的心周脂肪体积明显大于无胰岛素抵抗的人群(P=0.001);(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总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心周脂肪体积独立关联。结论:心周脂肪体积与年龄、性别、收缩压、BMI、总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CT 胰岛素抵抗 能量消耗
下载PDF
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联合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监测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肖日国 许晓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PAT)体积联合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监测对冠心病(CH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5月-2018年05月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6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于我院体检的... 目的分析双源CT测量心周脂肪(PAT)体积联合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监测对冠心病(CH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5月-2018年05月我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6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CT测量PAT体积,并检测UA、HCY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UA、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T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UA、HCY水平及PAT体积与年龄、性别、BMI、腰围、FPG、TC及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HCY、PAT体积是影响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UA、HCY水平联合PAT体积对CHD的阳性诊断率为93.33%,显著高于单独检测阳性诊断率的81.67%、85.0%.75.0%(P<0.05)。结论双源CT测量PAT体积联合血清UA、HCY监测对CHD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CHD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心周脂肪体积 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 乔建民 +9 位作者 王俊奇 郭庆乐 陈树军 张文艳 赵艳生 赵静 刘景旺 刘淑娟 郑宝霞 王龙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6期761-768,共8页
目的:探讨CT平扫测量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集团高管健康查体职工475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检查,测量相应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斑块组165例和无斑块组310例,并进... 目的:探讨CT平扫测量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集团高管健康查体职工475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检查,测量相应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斑块组165例和无斑块组310例,并进一步以BMI(kg/m2)"24"、"28"分别作为超重、肥胖的界限,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129例、超重组258例和肥胖组88例。分别研究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中有无颈动脉斑块者的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重组有颈动脉斑块者45例,无斑块者84例;超重组有斑块者86例,无斑块者172例;肥胖组有颈动脉斑块者34例,无斑块者54例,3组中有颈动脉斑块的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均大于无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排除BMI因素,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外膜脂肪体积 心周脂肪体积 体重指数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雨 李振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3期139-142,共4页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在评定心周脂肪诸多临床研究较少,但是通过双源CT、MRI及心脏超声检查等影像技术,多能证实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相关性。...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在评定心周脂肪诸多临床研究较少,但是通过双源CT、MRI及心脏超声检查等影像技术,多能证实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相关性。本文在参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心周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双源CT MRI 脏超声检查
下载PDF
心周脂肪体积联合脂蛋白α、载脂蛋白B可诊断早期冠心病:基于MSCT测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德芳 黄水英 +1 位作者 林强 杨金凤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PAT)联合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B(Apo-B)检测在早期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早期冠心病患者160例纳入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PAT)联合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B(Apo-B)检测在早期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早期冠心病患者160例纳入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检测Lp-α、Apo-B水平及利用MSCT测量PAT,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PAT及Lp-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AT及Lp-α、Apo-B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性(P<0.05);PAT及Lp-α、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PAT及Lp-α、Apo-B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20,高于各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PAT及Lp-α、Apo-B水平在冠心病早期患者中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和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并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心周脂肪体积 脂蛋白Α 载脂蛋白B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中心外膜脂肪及心周脂肪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中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玉辉 张惠英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中心外膜脂肪(EAT)和心周脂肪(PAT)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均于术后3年内进行CCTA检查,依据CCTA检查结果将其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中心外膜脂肪(EAT)和心周脂肪(PAT)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均于术后3年内进行CCTA检查,依据CCT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再狭窄阳性组(29例)与再狭窄阴性组(39例)。基于钙化积分图像测量EAT和PAT的体积,通过统计学分析研究EAT与PA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EAT和PAT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应用价值。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AT体积与PAT体积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859,P<0.05)。基于EAT和PAT进行支架再狭窄CCTA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得出,CAG评价支架通畅性灵敏度为82.87%,特异度则为84.62%,CCTA诊断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86.84%,诊断准确率为83.82%;Kappa异性分析限制二者一致性比较好,Kappa=0.554;针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患者进行分析显示,EAT和PAT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Gensini积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t=3.125;P<0.05)。结论:EAT体积与PAT体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临床诊断价值与CAG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脂肪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心周脂肪 冠脉支架置入术 术后再狭窄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测量对心周脂肪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士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3期1576-157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组织(PAT)体积评估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100例非冠心病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测量两组的PAT含量,分析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高密度脂...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组织(PAT)体积评估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100例非冠心病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测量两组的PAT含量,分析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P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PAT体积进入回归方程(P=0.012),OR=3.52,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未进入回归方程(P>0.05);不同狭窄组的PAT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32,P=0.000),轻度组到闭塞组呈递增趋势,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75,P=0.000),轻度组到闭塞组逐渐呈递增趋势,闭塞组最高。结论冠心病发病与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心周脂肪组织
下载PDF
双源CT心周脂肪组织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璇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双源CT心周脂肪组织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同时双源CT心周脂肪定量评估,并经经皮冠状动脉造影(PCI)明确冠脉病变程度的2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冠脉造影结果,并分别以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 目的:研究双源CT心周脂肪组织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同时双源CT心周脂肪定量评估,并经经皮冠状动脉造影(PCI)明确冠脉病变程度的2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冠脉造影结果,并分别以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斑块钙化性质等暴露分组,对比其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以冠脉狭窄程度暴露分组,冠脉狭窄≥50%患者其心周脂肪组织体积显著高于狭窄程度﹤50%患者;以冠脉病变支数为分组标准,3支及以上病变支数患者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以Gensini评分为分级标准,Gensini分级重度患者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中度﹥轻度;但以斑块性质为分组标准,虽钙化斑块患者心周脂肪组织体积﹥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经方差分析,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周脂肪组织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钙化斑块无相关性。结论:双源CT心周脂肪组织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较高的相关性,在不同狭窄程度、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上均有显著差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心周脂肪组织定量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