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外无理”看阳明心学对儒学的革命意义及启示
1
作者 潘起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0-76,共7页
阳明心学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根本在于它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心外无理"为立论根本,提出了"致良知"的道德学说,实现了儒学理论形态的转型,将道德教化的理念从"治世"到"治... 阳明心学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根本在于它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心外无理"为立论根本,提出了"致良知"的道德学说,实现了儒学理论形态的转型,将道德教化的理念从"治世"到"治心"转变为从"治心"到"治世",从而使儒学文化在明代中叶以后为熔铸中华民族精神继续保持了凝聚人心的生命力。今天深入研讨王阳明从"治心"到"治世"的心学理论,可以使我们在如何加强道德建设、如何实施道德教化、如何弘扬圣贤道德等问题上获得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道德哲学 阳明 无理 王阳明
下载PDF
意义世界的建构——论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新民 《孔学堂》 2014年第1期78-86,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共23页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不仅为成圣成贤的工夫提供了本体论的依据,极大地提高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且激活了价值产生的深层心性论来源,肯定了心物互摄互融即为意义世界建构的过程,既表现了万物一体的博...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不仅为成圣成贤的工夫提供了本体论的依据,极大地提高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且激活了价值产生的深层心性论来源,肯定了心物互摄互融即为意义世界建构的过程,既表现了万物一体的博大人文情怀,也拓展了儒家体认之学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性之学 无理 无物 意义世界
下载PDF
心外无理新解
3
作者 石永之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2期17-24,共8页
阳明"心外无理"的思想在近现代受到科学主义者的严厉批判,认为"心外无理"是用主观内在的心吞没了客观外在的理,阳明因此也被当成了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实际上,"心外无理"包含有元认识论意义,而且阳明并... 阳明"心外无理"的思想在近现代受到科学主义者的严厉批判,认为"心外无理"是用主观内在的心吞没了客观外在的理,阳明因此也被当成了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实际上,"心外无理"包含有元认识论意义,而且阳明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相反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胡塞尔现象学表明,认识论的起点在于纯粹的自明性,也就是纯粹思维的绝对被给予性,客观外在的理总是由主观内在的心所直观到的,因此,"心外无理"不仅不应该受到批判,而且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吸收胡塞尔现象学之后的西方认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理 内在性 直观
下载PDF
心外无理人民即天理--略谈王阳明主政庐陵的经验与现代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彩霞 李伏明 《老区建设》 2018年第22期67-69,共3页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任庐陵知县,首次把其心学思想付诸政治。秉承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的信念,王阳明亲民爱民,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赢得广泛尊敬和爱戴,进而把各种制度和规范真正植入人心,取得了不俗的治绩。王阳明治理庐陵的成功实践具...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任庐陵知县,首次把其心学思想付诸政治。秉承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的信念,王阳明亲民爱民,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赢得广泛尊敬和爱戴,进而把各种制度和规范真正植入人心,取得了不俗的治绩。王阳明治理庐陵的成功实践具有巨大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庐陵 无理 亲民爱民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胡炳文“心外无理”思想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泽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79,96,共7页
元代理学家胡炳文继承并发展朱子思想,以"明明德"为《大学》的总纲领,认为"明德即是吾之本心",创造性地提出"心外无理,理外无事"的命题,将心、理、事相结合,以克服朱子后学繁琐而僵化的弊端。他将"... 元代理学家胡炳文继承并发展朱子思想,以"明明德"为《大学》的总纲领,认为"明德即是吾之本心",创造性地提出"心外无理,理外无事"的命题,将心、理、事相结合,以克服朱子后学繁琐而僵化的弊端。他将"知"分为"良知之知"和"致知之知",视"良知"为独立概念,主张采用"诚意"和"格物"的不同方法分别"致知",展现了元代理学朱陆合流的思想特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炳文 无理 无事 良知
原文传递
“阳明学”的立论之基:心外无X
6
作者 唐锦锋 陈道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89,共7页
"阳明学"是王阳明会通儒、佛的理论成果,这种会通的思维模式在"阳明学"中实际上是以"心外无X"的方式加以表述的。"心外无X"是整个"阳明学"的立论之基,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有着其独... "阳明学"是王阳明会通儒、佛的理论成果,这种会通的思维模式在"阳明学"中实际上是以"心外无X"的方式加以表述的。"心外无X"是整个"阳明学"的立论之基,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有着其独特的发生逻辑、思想内涵和理论特征。王阳明通过借鉴佛学"唯识无境"的思维方式,以儒学之"心"会通佛学之"识",在儒学的体系中贯注了佛学的精神,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心外无X"论。"心"与"X"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形上"与"形下"的两个层面进行分述:从"道"的层面来说是"心"即理,"心外无理";从"器"的层面来说是"心"即物,"心外无物"。王阳明的"心外无X"论有着明显的"主体性"和"唯识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无理 无物 主体性 唯识性
下载PDF
王阳明“心外无X”与胡塞尔“意向性对象”之比较
7
作者 马玉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68-570,共3页
为比较分析王阳明心学体系的重要命题"心外无X"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范畴"意向性对象",从现象学的"意念与现象"角度对"心外无X"进行诠释:X是意念中的X,是认识与物自体的再创制,是存在于人的意... 为比较分析王阳明心学体系的重要命题"心外无X"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范畴"意向性对象",从现象学的"意念与现象"角度对"心外无X"进行诠释:X是意念中的X,是认识与物自体的再创制,是存在于人的意识领域的X,是现象界里的X;心是X产生的源泉。即"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物 无理 悬搁(epoche) 意向性对象
下载PDF
“心外无物”理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启发
8
作者 龙碧慧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7-17,19,共2页
王阳明的'心即理'包含了两大核心,即'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心即理'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心'主导人所有的感官。与教育结合起来,即告诉我们'心'是培育重点,教育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德、... 王阳明的'心即理'包含了两大核心,即'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心即理'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心'主导人所有的感官。与教育结合起来,即告诉我们'心'是培育重点,教育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德、美,发展认知之心,才能培养出理想人格,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心即理'思想有很多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借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理 无物 无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理从何出:阳明心学论证理路批判考察
9
作者 邱忠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1-47,64,共8页
阳明心学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心外无理和心即理(良知)一反一正两个命题,它们建立在一些列论证的基础之上。这些论证可以分为否定论证和肯定论证,前者通过否定从自然物和德性行动对象中求理从而否定向外求理的可能性,后者通过性善论、理的... 阳明心学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心外无理和心即理(良知)一反一正两个命题,它们建立在一些列论证的基础之上。这些论证可以分为否定论证和肯定论证,前者通过否定从自然物和德性行动对象中求理从而否定向外求理的可能性,后者通过性善论、理的普在性和易知性等理据确立理从心出的主张。否定论证立足于不恰当的两分前提,论证过程存在着推理错误;肯定论证的问题主要是论据错误或论据不充足。我们认为,阳明对其心学基本原理或天理来源的论证并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无理 即理 否定论证 肯定论证
下载PDF
理学主知与心学“反智识主义”倾向
10
作者 易闻晓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2-82,共11页
儒家主知,在于儒家六艺。而《大学》格物致知乃是小学知识修备至大学明德的必要衔接。宋儒格物致知之说,即从《大学》格致之旨阐发而来,以谓天理统摄物事之理,物事之理以物理、伦理显现形上天理,所以明天理,必以格物致知为过程,这保证... 儒家主知,在于儒家六艺。而《大学》格物致知乃是小学知识修备至大学明德的必要衔接。宋儒格物致知之说,即从《大学》格致之旨阐发而来,以谓天理统摄物事之理,物事之理以物理、伦理显现形上天理,所以明天理,必以格物致知为过程,这保证了对物事知识的高度重视。但是阳明心学"心外无理"的命题则悬置天理,而心统物事,理不在焉,故格物致知,竟成虚言。逮李贽"心学异端"发为"童心"之说,遂援释氏"真心"之空否定六经语、孟乃至秦汉六朝之文等一切知识闻见,将心学"反智识主义"倾向彰显昭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理一分殊 无理
下载PDF
汲取阳明学精华,构建共产党员“心学”
11
作者 方尔加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10,共6页
注重联系实际,解析了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真实含义。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解读为人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物良性互动精神境界。打造共产党员的心学,提高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锤炼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需要这一境界。将中... 注重联系实际,解析了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真实含义。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解读为人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物良性互动精神境界。打造共产党员的心学,提高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锤炼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需要这一境界。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与共产党员的素质提高深度结合,是构建共产党员“心学”的一种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理 无物 物互动 实践 共产党员
下载PDF
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及其意义
12
作者 吴丹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3期14-16,20,共4页
王阳明的"心即理"思想,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两方面,即解说心与物的关系和心与理的关系,亦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心即理"的命题有着不少合理的成分;他的心学对我... 王阳明的"心即理"思想,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两方面,即解说心与物的关系和心与理的关系,亦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心即理"的命题有着不少合理的成分;他的心学对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即理 无物 无理
下载PDF
王路平:阳明心学是生命之学行动之学智慧之学
13
作者 李坤 《当代贵州》 2015年第46期12-13,共2页
龙场所悟之“道”,从直接的内容看,不外是对格物致知之说的重新理解,而其深层的内涵则颇为复杂,主要包括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和致知格物三个内容。
关键词 智慧之学 阳明 王路平 生命 格物致知 无理 无物 “道”
下载PDF
软知识--认识阳明心学的密钥
14
作者 方尔加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1-57,共7页
理解王阳明心学“良知”二字是关键;理解“良知”,区分硬知识和软知识是关键。弄清楚硬知识和软知识概念,“知行合一”“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就不难理解了。
关键词 良知 软知识 知行合一 无理 无物
下载PDF
守住心中的道
15
作者 周燕虎 张斌 《政工学刊》 2017年第6期80-81,共2页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有句名言:心外无理。其实,不管道的本原或本质到底是什么,单就人的本性而言,重中之重就是要守住心中的道。这个道,影响和建构着人的核心思维形态,看似柔弱无形实则居于支配地位,在潜移默化中左右着人的政治方向...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有句名言:心外无理。其实,不管道的本原或本质到底是什么,单就人的本性而言,重中之重就是要守住心中的道。这个道,影响和建构着人的核心思维形态,看似柔弱无形实则居于支配地位,在潜移默化中左右着人的政治方向、思想走向、情感投向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一个人的全部行为和命运。对于我们革命军人来说,守住“道”就是树正“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理 人的本性 思维形态 政治方向 潜移默化 革命军人 “三观” 王阳明
下载PDF
王守仁“心学”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费凌婕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1999年第4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宇宙观 认识论 动机论 "无物" "无理" "知行合一" 王守仁 "学"
下载PDF
从《传习录》看王阳明的“心物之辨”
17
作者 赵梓桐 《华夏文化》 2018年第3期62-64,共3页
王阳明(1472—1529)依靠“心外无理”论述了“心之本体”的基本命题,并且在《传习录》中明确了心物关系。“心”在本体上的存在意义被揭示,其与物的辩证关系也就逐渐显现出来。理解王阳明的“心物之辨”,是理解其将存在本体与现象... 王阳明(1472—1529)依靠“心外无理”论述了“心之本体”的基本命题,并且在《传习录》中明确了心物关系。“心”在本体上的存在意义被揭示,其与物的辩证关系也就逐渐显现出来。理解王阳明的“心物之辨”,是理解其将存在本体与现象世界联系起来的基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王阳明 存在本体 基本命题 无理 物关系 存在意义
下载PDF
王阳明,你是封建的卫道士还是人文主义的拓荒者?——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
18
作者 谭弟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25期284-285,共2页
王阳明心学与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具有相似性,但普氏号称人文主义先驱,王氏则是封建的卫道士。事实究竟如何?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发现王阳明思想源自于传统,但与朱熹等人的理学思想存有明显差异。在以“心外无物,心外无... 王阳明心学与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具有相似性,但普氏号称人文主义先驱,王氏则是封建的卫道士。事实究竟如何?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发现王阳明思想源自于传统,但与朱熹等人的理学思想存有明显差异。在以“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代表的心学体系当中,王阳明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凸显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逐步转型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走进王阳明的思想世界
19
作者 张新民 《当代贵州》 2015年第4期62-62,共1页
王阳明一生兼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功绩,他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和未来。王阳明是传统中国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了朱子之后理学发展的又一思想高峰。他的心学思想的形成以贵州修文龙场的大彻大悟为标志,开始提出“心外无... 王阳明一生兼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功绩,他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和未来。王阳明是传统中国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了朱子之后理学发展的又一思想高峰。他的心学思想的形成以贵州修文龙场的大彻大悟为标志,开始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学术观点。最有创造性的良知学说,如果追溯其前后渊源,其实也发端于修文龙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思想世界 学思想 集大成者 传统中国 无理 无物 学术观点
下载PDF
伟大的误读——阳明的格竹之误
20
作者 冯兵 高季红 《文史天地》 2023年第8期14-16,共3页
王阳明幼学朱子学,受朱熹格物致知论的影响,他青年时期的某一天格院子里的竹子,神思劳顿,七天后一无所获,反而大病一场。二十七岁时再格,仍以失败告终,随后对朱子的格物致知学说彻底放弃。直至三十六岁时,阳明于贵州龙场悟道,明确提出... 王阳明幼学朱子学,受朱熹格物致知论的影响,他青年时期的某一天格院子里的竹子,神思劳顿,七天后一无所获,反而大病一场。二十七岁时再格,仍以失败告终,随后对朱子的格物致知学说彻底放弃。直至三十六岁时,阳明于贵州龙场悟道,明确提出“心即理”命题,主张“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成为一代心学大家,影响海内外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物 龙场悟道 即理 朱子学 无理 格物致知 格竹 三十六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