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伍琼 杨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56-960,共5页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血流的TIMI分级,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血流的TIMI分级,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Ⅰ~Ⅱ级,16例)和正常血流组(Ⅲ级,127例).研究对象均行心外膜脂肪垫厚度的超声检测及血液生化检测(包括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外膜脂肪垫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慢血流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外膜脂肪垫厚度预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发生慢血流的价值.结果 慢血流组心外膜脂肪垫厚度大于正常血流组[(8.18±2.25) mm比(4.65 ±0.88) mm,P<0.01].慢血流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4.17 ±1.13) g/L比(2.29 ±0.92)g/L,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7.88±1.07比5.46±1.17,P<0.01)、血小板计数[(274.1±8.6)×109/L比(215.3±72.3)×109/L,P<0.01]和血小板聚集率[(0.81±0.11)%比(0.64±0.12)%,P<0.01]均高于正常血流组,两组之间的全血高切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6±0.56) mPa·s比(3.88±0.51) mPa·s,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外膜脂肪垫厚度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OR:6.813,95% CI1.130 ~ 41.074,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呈负相关(R =0.802,∥=0.644,B=-0.237,P<0.01).ROC曲线显示,心外膜脂肪垫厚度预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准确度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941 (95% CI0.876 ~1.000,P<0.01);当其厚度为6.1 mm时,预测指数最大(0.766),灵敏度为0.813,特异度为0.953.结论 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并可作为其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循环 心外膜脂肪垫厚度
原文传递
心外膜脂肪垫网络迷走神经干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祁娜 张小琴 +5 位作者 张玲 胡嘉禄 杨尚磊 陈华 马艳红 侯月梅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心外膜窦房结脂肪垫(SAN-FP)和房室结脂肪垫(AVN—FP)网络迷走神经干调控心脏活动的主控区。方法杂种犬18只,分为A组和B组,以不同电压分别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干、SAN.FP和AVN—FP,测定窦性心率(SR)和AH间期,A组先消融... 目的探讨心外膜窦房结脂肪垫(SAN-FP)和房室结脂肪垫(AVN—FP)网络迷走神经干调控心脏活动的主控区。方法杂种犬18只,分为A组和B组,以不同电压分别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干、SAN.FP和AVN—FP,测定窦性心率(SR)和AH间期,A组先消融SAN—FP,在刺激迷走神经干的情况下测定SR和AH间期,再联合消融SAN—FP和AVN—FP,B组则先消融AVN—FP,再联合消融AVN-FP和SAN-FP。结果①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产生的迷走效应强于左侧(SR减慢75%对41%),SAN—FP刺激引起SR减慢的最大幅度为13%;②优先消融SAN—FP后刺激迷走引起SR减慢的效应显著减弱,AH间期显著延长,联合消融后刺激迷走对SR的影响与消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H间期较消融前和单独消融时均显著延长;③优先消融AVN—FP刺激迷走引起SR减慢效应较消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间期较消融前明显延长,联合消融后刺激迷走对sR和AH间期的影响较单独消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迷走神经干刺激的迷走效应右侧大于左侧,右侧迷走神经干主要通过AVN—FP调控窦房结功能。心外膜脂肪垫是迷走神经干调控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重要环节,AVN—FP是主控区,SAN-FP为辅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干 心外膜脂肪垫 窦房结 房室结 消融
原文传递
单纯消融犬心外膜脂肪垫的远期心电生理效应
3
作者 尹先东 刘兴鹏 +4 位作者 毛俊 张颖 闫倩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消融犬心外膜脂肪垫(完全去迷走神经)的远期心电生理效应。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16条,随机分为消融组和假手术组(各8条)。消融组犬经开胸途径消融心外膜所有可视脂肪垫,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胸手术。术后8周行心内电生理检... 目的探讨系统消融犬心外膜脂肪垫(完全去迷走神经)的远期心电生理效应。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16条,随机分为消融组和假手术组(各8条)。消融组犬经开胸途径消融心外膜所有可视脂肪垫,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胸手术。术后8周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测定右心房、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室流出道等部位的不应期,并进行房性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诱发。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基础心率(163.8±12.2)~/min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对(122.7±13.0)次/min(P〈O.001);消融组犬的右心房、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室流出道不应期分别较假手术组显著缩短(除右心室心尖部P=0.012外,其他部位P〈O.001),同时该组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增加(P=0.04),两组间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诱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仅消融犬心外膜脂肪垫可能具有远期致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在心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垫 消融 有效不应期 诱发性 远期电生理疗效 房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冠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4
作者 庞立文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1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冠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46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84例。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垫厚度,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测量患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冠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46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84例。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垫厚度,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测量患者病变处血管及管腔面积、病变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计算重构指数、管腔面积、斑块负荷。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水平。结果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冠状动脉重构指数、斑块负荷、心外膜脂肪垫厚度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重构指数、斑块负荷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垫厚度与血管内超声评价的冠脉斑块易损性明显相关,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外膜脂肪垫厚度 斑块易损性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窦房结脂肪垫对犬右上肺静脉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小琴 侯月梅 +2 位作者 娜几娜 孙娟 马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刺激窦房结脂肪垫(SANFP)对右房(RA)及右上肺静脉(RSPV)的有效不应期(ERP)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诱发率的影响,探讨SANFP对房颤发生维持的作用。方法6只犬麻醉后经右侧开胸暴露RSPV及SANFP,以0.6~2,5,8mV三种不同电压...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刺激窦房结脂肪垫(SANFP)对右房(RA)及右上肺静脉(RSPV)的有效不应期(ERP)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诱发率的影响,探讨SANFP对房颤发生维持的作用。方法6只犬麻醉后经右侧开胸暴露RSPV及SANFP,以0.6~2,5,8mV三种不同电压强度水平、60ms频率刺激SANFP,同时以S1S2刺激观察三种水平下RA游离壁远、中、近端及RSPV远、中、近端ERP的变化;同样方法刺激SANFP以S1S1和S1S2程序刺激诱发房颤,测定房颤的诱发率。结果以5mV电压刺激窦房结脂肪垫RSPV近端ERP较基础时明显缩短(90±24msvs109±16ms,P<0.05),其房颤诱发率50%;以5,8mV电压刺激SANFP时RA游离壁近端、中端ERP变化较基础时明显缩短(96±20msvs117±14ms,65±20msvs117±14ms,P均<0.05),其房颤诱发率100%。结论窦房结脂肪垫可能在肺静脉起源的房颤的诱发和维持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外膜脂肪垫 右上肺静脉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致严重迷走反射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姣 肖宪杰 +6 位作者 于春鑫 张荣峰 于晓红 孙源君 高连君 尹晓盟 夏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5期475-478,共4页
一例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12导联心电图示室性早搏V1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Ⅱ、Ⅲ、aVF导联呈高大R波。于右室流出道高位间隔成功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出现显著窦性心动过缓,随后发生心脏停搏,因导管移动机械刺激诱发心房颤动后自主心... 一例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12导联心电图示室性早搏V1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Ⅱ、Ⅲ、aVF导联呈高大R波。于右室流出道高位间隔成功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出现显著窦性心动过缓,随后发生心脏停搏,因导管移动机械刺激诱发心房颤动后自主心律恢复,心脏停搏时间共计11.6 s。提示: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消融时有发生严重迷走神经反射的可能,操作中应予以重视,必要时可放置右室起搏电极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迷走反射 室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 心外膜脂肪 神经节丛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