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阳明心学美学对禅学的融摄及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邓绍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共4页
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主要包括生命主体之美、直观体验之美、现实行动之美三个方面,这是对禅学的融摄的结果,即两者在本体观、思维观、境界观三个方面存在接受和突破的关系。王阳明心学美学对当前文艺学研究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禅学 融摄 启示
下载PDF
阳明心学美学及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立勇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5期81-86,共6页
由先秦孟子发端,经宋代陆九渊奠基,至明代王阳明集大成的心学思想,内在地包含通向美学的契机。 心学本体和心学工夫论的宗旨指向“无入而不自得”的人生境界,本体—一工夫——境界则是王阳明心学美学 的内在逻辑。学界已展开了对王阳明... 由先秦孟子发端,经宋代陆九渊奠基,至明代王阳明集大成的心学思想,内在地包含通向美学的契机。 心学本体和心学工夫论的宗旨指向“无入而不自得”的人生境界,本体—一工夫——境界则是王阳明心学美学 的内在逻辑。学界已展开了对王阳明美学思想的研究,笔者则直举”心学美学”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美学 本体 工夫 境界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美学对中晚明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华建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15-119,共5页
阳明心学美学直接引发了近古文学观念的话语转型,催化了叙事文学的革新。确立了"尚真"、"狂狷"、"去蔽"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标准。中晚明文坛,一些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的作家塑造了一系列"殉情者&... 阳明心学美学直接引发了近古文学观念的话语转型,催化了叙事文学的革新。确立了"尚真"、"狂狷"、"去蔽"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标准。中晚明文坛,一些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的作家塑造了一系列"殉情者"、"狂狷者"和"良知遮蔽者"等类型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感应"良知"的召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中晚明文学 人物形象 影响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华建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87-92,共6页
王阳明心学关学大体可归纳为: “良知之美”、“意动之美”、“知行之美”,其诗歌、散文以及戏曲理论能充分体现出他的美学思想。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心学美学理论的传播及其自身的创作实践实现的。明中期以降,... 王阳明心学关学大体可归纳为: “良知之美”、“意动之美”、“知行之美”,其诗歌、散文以及戏曲理论能充分体现出他的美学思想。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心学美学理论的传播及其自身的创作实践实现的。明中期以降,四明诗歌、散文、戏曲因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独树一帜。特别是在社会“天崩地解”之际,四明作家表现出极高的“良知”品位,从而形成了四明文学独特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四明文学
下载PDF
阳明心学美学的心本立场及其再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立勇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33-39,共7页
按阳明心本哲学,人为天地万物之心,心为天地万物之本;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物即事,事与物经过意的中介,化本然之在为意义之在,由此通向意义世界的建构。进入审美存在的视阈,"心外无物"这个命题意味着与主体无关的... 按阳明心本哲学,人为天地万物之心,心为天地万物之本;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物即事,事与物经过意的中介,化本然之在为意义之在,由此通向意义世界的建构。进入审美存在的视阈,"心外无物"这个命题意味着与主体无关的纯粹客体不具备现实的审美意义,审美对象的生成和呈现离不开审美本心的照觉,美本身就只是本心良知在境域中的感应呈现。审美存在是一种境界,是本心明觉的澄明境地。王阳明"心外无物"的思路如果作为对物质世界实在性的思考,未免过于思辨而"唯心",往往使物质对象的自在性难以落实。然而,这种思路如果作为对价值意义世界存在性及呈现性的思考,则具有极大的魅力;而作为对审美世界的存在性及呈现性的思考,则更有极具魅力的启发。我们有理由尊重心本立场的智慧:就世界实存而言,是物质实在在先,精神存在在后;就意义世界而言,是精神世界为本,物质世界为用,后者的意义因前者而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美学 心本立场 当代评价
下载PDF
道德与审美的圆融——王阳明心学美学的诉求与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永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18,共8页
道德与审美的圆融是王阳明心学的审美诉求和价值体现之一面。良知是解读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出发点。良知的二重性对情与理的完美融合及其在心与物的展开中的完美统一凸显出阳明心学的美学色彩。良知二重性内在地规定了理(志)与情的统一,... 道德与审美的圆融是王阳明心学的审美诉求和价值体现之一面。良知是解读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出发点。良知的二重性对情与理的完美融合及其在心与物的展开中的完美统一凸显出阳明心学的美学色彩。良知二重性内在地规定了理(志)与情的统一,道德品格与审美品格的统一,这种统一落实于现实个体生命之上,就使阳明美学呈现出以道德与审美的圆融为核心的美学追求。同时良知个体性对审美主体性的高扬和良知普遍性对人之生命价值的关怀又赋予阳明美学新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良知 道德与审美
下载PDF
逆觉体证的审美工夫论——从“四句教”看阳明心学美学本体与工夫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永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逆觉体证是阳明心学美学审美工夫的显著特征。阳明心学美学的工夫是内求诸心的心上工夫,心体和工夫是辩证统一的。诚意、致知、格物作为道德实践工夫,是依良知而又指向心体的,"心"是工夫的内在依据和动力,同时也是工夫的目标... 逆觉体证是阳明心学美学审美工夫的显著特征。阳明心学美学的工夫是内求诸心的心上工夫,心体和工夫是辩证统一的。诚意、致知、格物作为道德实践工夫,是依良知而又指向心体的,"心"是工夫的内在依据和动力,同时也是工夫的目标。本然之心经由工夫过程超越实然达于应然,臻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四句教 本体 工夫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内指性体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计珍 《晋阳学刊》 2002年第6期42-44,共3页
王阳明心学的向内生成引发了对人自身生命意义的叩问,是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方式转向的标志,向心内探求成为悟道的不二法门。可以说心学具有明显的内指性生命体验的审美特征,这是不同于理学的独特价值所在。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内指性 生命体验 历史地位
下载PDF
陆象山心学美学工夫论:成己工夫与成物工夫
9
作者 王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117,共4页
陆象山完成了心学美学本体论的建构,为其心学美学工夫论确立了美学的起点。本心即美的本体的确立,直接蕴含着和内在规定了审美实践的途径与方法。象山的审美工夫论是围绕发明本心而展开的,成己(做人)工夫强调机缘体认和直觉领悟的审美体... 陆象山完成了心学美学本体论的建构,为其心学美学工夫论确立了美学的起点。本心即美的本体的确立,直接蕴含着和内在规定了审美实践的途径与方法。象山的审美工夫论是围绕发明本心而展开的,成己(做人)工夫强调机缘体认和直觉领悟的审美体验;成物(做事)工夫表现为"知前行后""、随事尽道"的审美实践。审美既是一种本心体验,也是一种躬行实践,又是一种境界化育,最终引向"成己成物"、圆成审美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美学工夫论 审美体验 审美实践 审美境界
下载PDF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10
作者 王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37,共9页
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浑然不二的... 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浑然不二的至乐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美学 直觉体验 当即显现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心学美学的禅宗色彩及其嬗变
11
作者 吴树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7-75,共9页
陆王心学在本体论上将先前理学家们预设的外在本体拉回内心,并有意无意地向禅宗看齐,破除了超越之“道心”与现实之“人心”的分辨,因而更加切近美学,尤其是禅宗的生命美学。在后期,随着禅宗化程度的愈益加深,心学美学越来越走向自然主... 陆王心学在本体论上将先前理学家们预设的外在本体拉回内心,并有意无意地向禅宗看齐,破除了超越之“道心”与现实之“人心”的分辨,因而更加切近美学,尤其是禅宗的生命美学。在后期,随着禅宗化程度的愈益加深,心学美学越来越走向自然主义。在一些王门后学那里,原本笃实稳健的心学修养工夫悄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类乎洪州禅法的随顺自然,并越走越远,直至传统的儒家道德审美境界最终蜕变为建基在自然人性论之上的非道德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美学 禅宗 本体 工夫 境界
下载PDF
儒体佛用:阳明心学美学对禅宗美学思想的融摄
12
作者 刘继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5-66,70,共3页
阳明心学不仅在哲学思想上对禅学进行了扬弃,在美学方面同样对禅学美学思想进行了融摄。因而二者在美学思想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审美本体一致,审美体验相似,审美结果雷同等。当然,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其在价值观、... 阳明心学不仅在哲学思想上对禅学进行了扬弃,在美学方面同样对禅学美学思想进行了融摄。因而二者在美学思想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审美本体一致,审美体验相似,审美结果雷同等。当然,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其在价值观、主体的内在要求及历史归宿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禅宗美学 融摄
下载PDF
阳明心学美学对道家美学思想的融摄
13
作者 刘继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5-18,共4页
心学美学在其形成过程中对道家美学思想进行了借鉴与吸收,二者都属于"体验美学":它们在审美体验的主体性、审美体验的方式与审美体验的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当然,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它们的内涵是有着本质区... 心学美学在其形成过程中对道家美学思想进行了借鉴与吸收,二者都属于"体验美学":它们在审美体验的主体性、审美体验的方式与审美体验的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当然,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它们的内涵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美学 道家美学
下载PDF
阳明心学美学与禅学美学
14
作者 刘继平 《王学研究》 2016年第2期36-42,共7页
阳明心学美学提倡真性情、真体验的审美,与禅学美学一样,都是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觉观照来沟通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同属于体验美学。二者的审美主体在体验过程与结果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故对主体的内在... 阳明心学美学提倡真性情、真体验的审美,与禅学美学一样,都是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觉观照来沟通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同属于体验美学。二者的审美主体在体验过程与结果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故对主体的内在审美要求、对世界的美学价值判断及二者的历史归宿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美学 禅学美学
下载PDF
如何从本体工夫论切入阳明心学美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立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1,173,共6页
阳明心学美学蕴涵着传统中国乃至东方哲学美学的深层智慧,"本体—工夫—境界"是其内在的理论构架。本体工夫论是切入阳明心学美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传统与当代的统一、东方与西方的会通、本真与本心的辩证构成该研究的基本原则... 阳明心学美学蕴涵着传统中国乃至东方哲学美学的深层智慧,"本体—工夫—境界"是其内在的理论构架。本体工夫论是切入阳明心学美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传统与当代的统一、东方与西方的会通、本真与本心的辩证构成该研究的基本原则。具体研究内容则从四个方面切入:其一,从宏观的角度,历史和逻辑统一地考察阳明心学美学形成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背景;其二,从微观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阳明心本论美学的逻辑结构及其独特的审美本体与工夫论思想;其三,从比较的角度,深入地透视阳明心学美学及其本体工夫论思想与西方传统美学理路的不同;其四,从现实的角度,客观地分析阳明心学美学对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本体工夫论 阳明心学美学
原文传递
惠能禅学美学与王阳明心学美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仕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96-100,共5页
惠能禅学美学与王阳明心学美学,皆具有两部分内涵,即审美境界与审美实践。由于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后者与前者之两部分内涵类同,且后者与前者呈现出对应相似性,凸显出二者具有紧密的关系,但二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有别。故两者呈现出内外... 惠能禅学美学与王阳明心学美学,皆具有两部分内涵,即审美境界与审美实践。由于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后者与前者之两部分内涵类同,且后者与前者呈现出对应相似性,凸显出二者具有紧密的关系,但二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有别。故两者呈现出内外双层的关系特征,即内层的关系,一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关系,二是前者与后者的异同关系;外层的关系,是前者与后者的相似对应关系。其中,后者对前者的继承是二者的核心关系。基于前者与后者的这种关系结构,王阳明之后人又予以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能禅学美学 王阳明心学美学 关系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美学对中晚明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17
作者 韦东晗 许惠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11期126-127,共2页
王阳明心学美学作为文化传承,对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自阳明心学美学的本质内涵出发,已经确立"尚真"、"狂狷"、"去蔽"等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标准。此次研究结合阳明心学美学,对中晚明文学人... 王阳明心学美学作为文化传承,对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自阳明心学美学的本质内涵出发,已经确立"尚真"、"狂狷"、"去蔽"等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标准。此次研究结合阳明心学美学,对中晚明文学人物形象塑造影响进行分析,概括心学美学的本质内涵,后对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彰显出时代特征及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中晚明文学 人物形象塑造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the Packaging and Illustration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s Perspectives
18
作者 Yixin W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9期71-73,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packaging and illustration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s perspective. Commercial illustration in packaging design which can provide extremely div...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packaging and illustration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s perspective. Commercial illustration in packaging design which can provide extremely diversified forms of style, to convey the brand' s core idea, brand or product difference, and brand personality. Application of illustration in packaging design should use human language, which would make the commodity characteristics. Our methodology combines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s to optimize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which will not only enhance the design pattern of the current model and help make innovative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kaging and Illustration Design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s Literature Review.
下载PDF
Psychological motives of code switching
19
作者 YAO Shan-sh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9年第9期58-64,共7页
Code switching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a selection of academic fields including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Generally speaking, code switching,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anguage contact, permeates b... Code switching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a selection of academic fields including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Generally speaking, code switching,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anguage contact, permeates bilingual and multilingual society. It refers to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 speaker uses two or more than two languages.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present an overall review of studies on code switching, focusing on motive. Code switching combines the social situation with the linguistic situ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speaker's cognitive structure. It has social functions that can change the social situation, which in turn sets up a new one. In conversation, code switching also reflects the speaker'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his/her attitude towards a certain language or language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which exert strong influences upon code swit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e switching sociolinguistic psychological motive
下载PDF
Gastroenterology training in Latin America
20
作者 Henry Cohen Roque Saenz +2 位作者 Luiz E de Almeida Troncon Maribel Lizarzabal Carolina Olan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8期2283-2287,共5页
Latin America is characterized by ethnic, geograph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diversity; therefore, training in gastroenterology in the region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is context. The continent’s medical education is... Latin America is characterized by ethnic, geograph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diversity; therefore, training in gastroenterology in the region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is context. The continent’s medical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ck of standards and the volume of research continues to be relatively small. There is a multiplicity of events in general gastroenterology and in sub-disciplines, both at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which ensure that many colleagues have access to information.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s must be based on a clinical vision and be considered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patients. The programs should be properly supervised, appropriately defined, and evaluated on a regular basis.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patients’ needs, the scarce resources available, and the pressures exerted by the health systems on doctors are frequent cited by those complaining of poor professionalism. Teaching development ca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ie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activities must be planned on the basis of the doctors’ needs, with clearly defined objectives and using proper learning methodologies designed for adults. They must be evaluated and accredited by a competent body, so that they may become the basis of a professional regulatory system. The specialty has made progress in the last decades, offering doctors various possibil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the speciality through three distinctive, but closely inter-related, programs: Training Centers, Train-the-Trainers, and Global Guidelines, in which Latin America is deeply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ING GASTROENTEROLOGY Latin Ameri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