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肌酐水平对双心室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5 位作者 臧红云 于海波 周微微 王守力 王祖禄 荆全民 《沈阳部队医药》 2009年第5期290-293,共4页
为了解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病人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将99例病人根据术前SCr定量分为3组:Ⅰ组,25例(SCr≤1.0mg/dl);Ⅱ组,54例(SCr1.1—1.5mg/dl);Ⅲ组,20例(SCr〉1.5mg/dl)。SCr〉2.5mg/dl... 为了解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病人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将99例病人根据术前SCr定量分为3组:Ⅰ组,25例(SCr≤1.0mg/dl);Ⅱ组,54例(SCr1.1—1.5mg/dl);Ⅲ组,20例(SCr〉1.5mg/dl)。SCr〉2.5mg/dl为排除病例。评估NYHA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病死率(包括心源性死亡及非心源性死亡)。结果:①病死率:1组6例(24%),无因心衰恶化死亡;Ⅱ组10例(18.5%),心衰恶化1例;Ⅲ组7例(35%),心衰恶化3例。②心功能:各组术后3—6个月心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NYHA分级降低1级以上。③6-MWT:Ⅰ组和Ⅱ组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Ⅲ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增加不明显(P〉0.05)。④LVEDD:Ⅰ组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0.01),Ⅱ组和Ⅲ组无明显减小(P〉0.05)。⑤LVEF:Ⅰ组和Ⅱ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Ⅲ组较术前亦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SCr水平影响病人对CRT的反应,短期随访发现SCr增高者对CRT反应差,病死率高,6-MWT、心脏超声指标的改善不如SCr正常组,可能是CRT无应答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再同步治疗 血清肌酐 预后
下载PDF
一项新的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标预测心室再同步治疗后负性重构有效性评价
2
作者 Porciani M C Lilli A +2 位作者 Macioce R 刘建国(摘译) 王玉堂(校)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678-678,共1页
关键词 心室再同步治疗 左室收缩 预测价值 有效性评价 负性 治疗 组织多普勒 成像参数
下载PDF
因感染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次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患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4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杨丹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经静脉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的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感染经静脉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及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并进行随访,以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16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161例(96.4%)拔除成功,6例(3.6%)拔除失败。拔除成功的患者,109例(67.7%)患者拟行Biv-CRT装置再植入。中位时间7(5,7)d后,行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患者6例(5.5%)失败;103例(94.5%)成功,其中102例(99.0%)通过右侧入路植入,1例(1.0%)选择左侧入路植入(因双侧均曾囊袋感染)。161例拔除成功的患者中58例(36.0%)未再植入Biv-CRT装置,其中39例(24.2%)因初始适应证可疑或消失。术后1年随访期间,再植入Biv-CRT装置的103例患者共有7例(6.8%)死亡,1例(1.0%)患者囊袋感染,1例(1.0%)患者右心房导线脱位。结论:患者因感染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再植入Biv-CRT装置是可行的,右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因此,对于拔除后再评估有Biv-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应推荐进行右侧入路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心室心脏同步治疗 导线拔除 心脏装置感染 植入 并发症
下载PDF
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正宝 冯巧爱 +3 位作者 马锋 张中正 王勇 徐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心室再同步治疗 心脏复律除颤器 慢性心力衰竭 恶性心律失常 心衰患者 心血管病 死亡原因 年死亡率
下载PDF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干艳捷 田少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评价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例CRT病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7例)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9例)。观察两组病人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心电图中QRS波群时限变化,起搏... 目的评价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例CRT病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7例)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9例)。观察两组病人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心电图中QRS波群时限变化,起搏器程控参数、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右室内径(RV)。结果 RVA组与RVS组的起搏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后RVS组脑钠肽水平与R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LVEF、LAD、LVEDV、RV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RVS组与RVA组LVEF、LAD、LVEDV、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右室间隔部起搏改善病人心功能的远期疗效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近期疗效差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治疗 右室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下载PDF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邵爱英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6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中配合下,10例患者均取...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中配合下,1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护理配合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心室同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7
作者 孟新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4期120-,共1页
目的观察CRT治疗技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CRT技术的有效应用以及病患的治疗。方法对3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CRT治疗。结果效果较好,未有1例发生意外。结论耐心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观察和指导,是取得满... 目的观察CRT治疗技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CRT技术的有效应用以及病患的治疗。方法对3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CRT治疗。结果效果较好,未有1例发生意外。结论耐心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观察和指导,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同步治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护理
下载PDF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韦建侠 崔长琮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性 心室同步治疗 心功能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9
作者 努斯来提.外力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3499-3500,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治...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左室舒缩功能指标(LVEDV、LVESV、LVEF)和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和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室同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朝龙 史学功 +3 位作者 范雷雷 汪太平 陈宏博 肖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植入CRT的患者20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1周、起搏后3个月和起搏后6个月用探头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得到左...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植入CRT的患者20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1周、起搏后3个月和起搏后6个月用探头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得到左室整体与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12、6节段达最小容积点时间(Tmsv)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和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结果术后1周内左室整体功能参数较术前无明显改善,而左室不同步参数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时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均较术前及术后1周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时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均较术前及术后1周有明显改善(P<0.01),但与术后3个月左室整体功能参数及左室不同步参数无改善。结论 CRT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RT-3DE能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 慢性心力衰竭 三腔起搏器 心室同步治疗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爱英 张晓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2期4-5,8,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并发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2例CHF患者进行CRT,观察手术期并发症,并给予一定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无并发症发生,2例并发冠状窦静脉夹层瘤。结论正确指导配合科学护理...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并发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2例CHF患者进行CRT,观察手术期并发症,并给予一定护理措施。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无并发症发生,2例并发冠状窦静脉夹层瘤。结论正确指导配合科学护理可有效减少CHF患者手术期并发症,是CRT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同步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右室心尖或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再同步治疗的影响
12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5 位作者 臧红云 于海波 王守力 荆全民 王祖禄 任红 《沈阳部队医药》 2008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为观察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的疗效中有无不同,将心衰病人50例分为两组,其中RVA组28例,RVS组22例(于左前斜45。行右室间隔部定位)。两组治疗前的基础状况无显著差异。所有... 为观察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的疗效中有无不同,将心衰病人50例分为两组,其中RVA组28例,RVS组22例(于左前斜45。行右室间隔部定位)。两组治疗前的基础状况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人均在术后1周内在心脏超声指导下优化AV间期和VV间期。随访6个月,评估心功能、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病死率。结果表明:①病死率:RVA组死亡2例(7%);RVS组死亡2例(9,1%)。②两组自身对照术后的NYHA心功能级,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P〈0.05~0.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6个月随访,CRT患者RVS起搏对心衰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与RVA起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同步起搏治疗 疗效 右室间隔部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衰伴室内传导阻滞病人心室再同步化疗效的评价
13
作者 于学靖 徐亚伟 +5 位作者 盛铁仁 陈艳清 胡全福 王永其 朱梦云 陆芸岚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选择9例接受了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于CRT前、CRT后即刻、Imo、6mo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在CRT后按病人LVESVI降低程度分为A组(LVE...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选择9例接受了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于CRT前、CRT后即刻、Imo、6mo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在CRT后按病人LVESVI降低程度分为A组(LVESVI降低>15%,n=6)和B组(LVESVI降低<15%,n=3)。在A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分别由CRT前的(159±57)mL/m^2和(115±53)mL/m^2下降为(116±46)mL/m^2和(93±450)mL/m^2(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这种改变1mo时即比较明显,6mo时进一步好转,但1mo与6mo时二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在B组,LVEDVI、LVESVI则分别由CRT前的(158±63)mL/m^2和(116±56)mL/m^2下降为(144±51)mL/m^2和(116±54)mL/m^2(P<0.05)。这种变化幅度在A、B组之间明显不同,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病人,考虑行起搏治疗时,除了目前的常规标准,超声心动图参数.SPWMD的时限可作为CRT是否有效的筛选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慢性心力衰竭 室内传导阻滞 心室同步治疗
下载PDF
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应用与中远期疗效体会
14
作者 马建军 刘刚 +2 位作者 陈刚 崔月 木胡牙提 《新疆医学》 2009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多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既12例原发病为扩张性心肌病及4例原发病为缺血性心肌病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双室再同步...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多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既12例原发病为扩张性心肌病及4例原发病为缺血性心肌病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观察术中、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以及术前、术后7天、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量、心胸比例、临床症状变化。结果:随访两年,患者右心房、右心室电极、左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心功能及其他指标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改善持续。结论: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顽固性心衰伴室间传导异常的有效新方法,可改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指标和心衰症状;左室电极植入成功率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
下载PDF
多普勒Tei指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程芸 卜智斌 +2 位作者 黄敬垣 叶萌 郑哲岚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研究左右心室Tei指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接受CRT手术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百分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析两组... 目的研究左右心室Tei指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接受CRT手术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百分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析两组的左右心室Te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有反应组20例,无反应组16例。有反应组左心室Tei指数在术后1周及6个月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反应组中左心室Tei指数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右心室Tei指数在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反应组术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CRT术前有反应组患者左心室Tei指数较高而术后呈现显著而持续的改善,可将Tei指数作为对CRT有反应的预测因子。CRT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间接导致了右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多普勒Tei指数心室功能
下载PDF
心脏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鹏 范静波 +3 位作者 程康安 陈太波 程中伟 方全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00-103,106,共5页
目的总结心脏同步化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再同步化治疗的2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再同步化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患者均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年龄(57.0±11... 目的总结心脏同步化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再同步化治疗的2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再同步化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患者均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年龄(57.0±11.6)岁,男22例(84.6%,22/26),其中再同步化转复除颤器16例(62%,16/26),非缺血性心肌病22例(85%,22/26),9例(35%,9/26)有慢性房性心律失常,2例需外科植入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QRS波时限由(161±29)ms缩短为(137±1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9)级vs.(3.2±0.6)级,P≤0.01];射血分数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13.3%vs.24.9%±6.8%,P≤0.01)。6分钟步行距离、血清脑钠肽浓度以及左心室舒张或收缩末内径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随访(2.5±1.7)年,7例(27%,7/26)死亡,其中2例心源性猝死。结论心脏同步化起搏治疗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逆转心肌重构,减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治疗 人工心脏起搏 可植入性心脏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晗 Scanu Patrice 张嘉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 观察心室同步起搏对顽固性伴有室内传导或室间隔运动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3例 ,年龄 ( 64± 11)岁 ,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 ( 16例安装三腔起搏器... 目的 观察心室同步起搏对顽固性伴有室内传导或室间隔运动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3例 ,年龄 ( 64± 11)岁 ,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 ( 16例安装三腔起搏器 ,5例安装三腔心脏自动交律除颤器 )。观察术中、术后 3、6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 ,同时观察术前、术后 3个月的QRS波时限、LVEF、LVDD、二尖瓣返流量、VO2 max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随访 3~ 2 0个月 ,左室电极的起搏阀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 (P >0 .0 5 ) ,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 ,术后 3个月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 (P <0 .0 5 )。随访期间猝死 1例 ,接受心脏移植 1例。结论 心室再同步治疗是治疗存在室间传导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有效的新方法。三腔起搏器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左室电极的植入成功率高 ,性能稳定 ,安全可靠。三腔ICD不仅可治疗心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衰 心室再同步治疗 三腔起搏器 三腔ICD
下载PDF
切割球囊在左心室电极植入中的成功应用3例报道
18
作者 张杰芳 汤云霞 +2 位作者 盛夏 潘轶文 傅国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595-598,共4页
1 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 女,73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2年,近半年来出现胸闷气急、夜间无法平卧、双下肢浮肿”,于2016年11月17日入住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入院查体:呼吸18次/分,... 1 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 女,73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2年,近半年来出现胸闷气急、夜间无法平卧、双下肢浮肿”,于2016年11月17日入住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入院查体:呼吸18次/分,体温35.3℃,心率70次/分,血压124/72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醒,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促,两肺呼吸音粗,两肺下野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律齐,心界明显增大,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水肿;神经系统查体阴性。辅助检查示:血常规、心肌酶谱、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7254 p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同步治疗 切割球囊 心室电极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芸 郭继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5,共3页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大量循证医学资料已证明CRT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
关键词 心脏同步治疗 心室同步治疗 反应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 有效治疗 医学资料 运动耐量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对CRT短期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白 贾梅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03-905,I000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安装三腔起搏器(CRT)术后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植入CRT的患者21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安装三腔起搏器(CRT)术后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植入CRT的患者21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 s)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QTVI成像图分析左室壁包括基底段及中段12个阶段达峰时间差,并分析房室、室间、室内运动的同步性。结果与术前相比,LVEF等心功能指标及心脏同步性指标在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均不同程度的改善。②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各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T术后改善了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心功能指标和心衰症状,逆转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三腔起搏器 心室同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