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与继发心室复极改变的心室复极梯度分析
1
作者 张小霞 刘仁光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53-356,I0002,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原发、继发和原发并继发复极改变的心室复极梯度特点,寻求原发并继发复极改变的诊断新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共60例,采集其心电图、向量图及立体心电向量图资料,分四组:A组(原发... 目的分析原发、继发和原发并继发复极改变的心室复极梯度特点,寻求原发并继发复极改变的诊断新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共60例,采集其心电图、向量图及立体心电向量图资料,分四组:A组(原发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合并组:A组合并室早或右束支传导阻滞);C组(继发组:单纯室早或右束支传导阻滞)、D组(对照组:C组窦性激动正常下传心搏),各30例。观测立体心电向量图心室复极梯度(VG)、立体QRS环最大向量、立体T环最大向量指标。结果 VG振幅:原发组及合并组较对照组变小,继发组较对照组增大,原发组、合并组分别与继发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G仰角:原发组、继发组、合并组均较对照组偏上,3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G水平角:与对照组相比,原发组VG方位偏左后,继发组与合并组偏左前。结论 VG代表了心肌复极本身代谢的异常,通过对VG的观测有助原发与继发心室复极改变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梯度 原发心室复极 继发心室复极 原发合并继发心室复极
下载PDF
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2
作者 张锡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6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轻中度狭窄组(95例,管腔面积缩小51%-75%)和重... 目的分析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轻中度狭窄组(95例,管腔面积缩小51%-75%)和重度狭窄组(55例,管腔面积缩小76%-100%),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T波峰末间期(TpTe)、QT变异度(QTv)、QT间期离散程度(QTd)水平,分析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TpTe、QTv、QTd水平低于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TP-Te、QTv、Qtd水平低于重度狭窄组(P<0.05)。TpTe、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正向相关性(P<0.05)。TpTe、QTd预测冠脉狭窄程度的AUC分别为0.796、0.831(P<0.05)。结论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狭窄 心电图 心室复极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心室复极稳定性的心电学指标及其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皎 张树龙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7-51,共5页
心肌动作电位是由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有规律地开放、关闭引起的。心室肌除极时间短,影响因素少,较稳定;复极时间长,影响因素多,稳定性差。心室复极是心脏电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复极过程中一些微小干扰即有可能触发心律失常。心电图是临... 心肌动作电位是由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有规律地开放、关闭引起的。心室肌除极时间短,影响因素少,较稳定;复极时间长,影响因素多,稳定性差。心室复极是心脏电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复极过程中一些微小干扰即有可能触发心律失常。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检测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方法。常用的衡量心室复极稳定性的心电学指标有QTc间期、QTd、QT/RR斜率、Tp-Te间期、Tp-Te间期/QT、QRS-T夹角和VG等。这些指标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风险评估,现就上述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 心室复极离散度 心电图
下载PDF
T波峰-末间期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复极离散度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燕 夏云龙 +2 位作者 张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的特点,探讨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及正常人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的特点,探讨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及正常人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QTd),T波低平的导联除外,计算Tpe平均值校正值(Tpe-AVEC)、Tpe最大值校正值(Tpe-MAXC)、V1导联Tpe校正值(Tpe-V1C)、V5导联Tpe校正值(Tpe-V5C)、Ⅱ导Tpe校正值(Tpe-ⅡC)。比较上述各参数在肥厚型心肌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pe-AVEC(91.3±13.1)vs(2.7±10.0),P=0.026、Tpe-MAXC(154.7±31.5)vs(19.2±11.6),P=0、Tpe-ⅡC(93.6±34.1)vs(2.5±13.5),P=0.017、QTd(59.1±21.3)vs(9.7±17.0),P=0.003、Tpe-V1C(94.6±26.2)vs(7.2±21.2),P=0.382、Tpe-V5C(89.0±20.9)vs(6.9±12.7),P=0.704。肥厚型心肌病组Tpe-AVEC、Tpe-MAXC、Tpe-ⅡC、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Tpe-V1C、Tpe-V5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Tpe反映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的可能性大。在Tpe测量中建议选用Tpe-AVE、Tpe-MAX和Tpe-Ⅱ,可能更适用于评价该类患者的心室复极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峰-末间期 心室复极离散度 肥厚型心肌病
下载PDF
心室复极化时程的变异及心室复极化时程对RR间期依赖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潘家普 朱宇杰 +1 位作者 潘翠琴 周礼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4,共4页
心室复极化时程作为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时间的重要的电生理参数 ,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受到许多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 ,在许多心脏疾病中它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我们研究了正常人不同年龄组以及正常人和心脏病人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 (Repolar... 心室复极化时程作为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时间的重要的电生理参数 ,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受到许多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 ,在许多心脏疾病中它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我们研究了正常人不同年龄组以及正常人和心脏病人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 (Repolarization Duration Variability,RDV)和心室复极化时程对 RR间期 (RTm对 RR)依赖性的变化规律。从我们的实验结果看到 RDV和 RTm对 RR依赖性指标均与年龄有关 ,心脏病人 RTm/ RR斜率、频域相干性和 CV比以及 RDV与正常人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RDV和 RTm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 时程变异 RR间期 电生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曲秀芬 刘莹 +7 位作者 黄永麟 苗润芳 纪树彦 高冠宇 苏雅芬 朴晶燕 张卓琦 杜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 (RDV)。  方法 :对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组 )及 30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 ,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记录 ,同步分析RDV及心率变异性 (HRV )。 ... 目的 :研究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 (RDV)。  方法 :对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组 )及 30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 ,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记录 ,同步分析RDV及心率变异性 (HRV )。  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高频、低频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夜间明显高于白昼 (P <0 0 5 )。②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SDNN、SDANN、高频、低频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失去了昼夜间差异。③RDV的频谱分析呈现出与HRV相似的两个主要的频谱成分即高频和低频。高频在正常人RDV与HRV有较好的相关性 (γ=0 82 ,P <0 0 1) ,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此相关性降低 (γ =0 6 1,P <0 0 5 )。  结论 :RDV提供了又一无创方法评价心室复极的自主神经调节机制 ,可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心室复极微小变化的小波域维纳滤波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圣 张宾 +1 位作者 陈迪虎 李晓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883,共5页
心室复极微小变化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心脏性猝死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达到对心室复极微小变化逐搏观察、分析,用小波域维纳滤波方法去除体表心电图中的肌电干扰,提取心室复极过程的微伏级高频... 心室复极微小变化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心脏性猝死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达到对心室复极微小变化逐搏观察、分析,用小波域维纳滤波方法去除体表心电图中的肌电干扰,提取心室复极过程的微伏级高频信号。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域维纳滤波器可有效抑制人体肌电干扰,满足心室复极微小变化分析的需求;健康人和无室早患者的心室复极微小变化一般由6个可辨识的微伏级高频波构成,而室早患者心室复极微小变化的微伏级高频波则有可能少于6个。这些微伏级高频波的波宽、相互的时间间隔等特征参数与心脏疾病、心脏猝死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伏T波交替 小波域维纳滤波器 心室复极 心电图
下载PDF
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早期预测化疗药物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毒性反应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瑞华 李艳芬 +4 位作者 李美凤 孙海楠 王保和 徐强 黄宇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4期2517-252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形中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心脏毒性化疗药物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使用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紫杉醇、5-氟尿嘧啶、曲妥珠单抗等单独或联合化疗的各类肿瘤病人64例... 目的探讨心电图形中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心脏毒性化疗药物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使用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紫杉醇、5-氟尿嘧啶、曲妥珠单抗等单独或联合化疗的各类肿瘤病人64例,根据化疗后3周期(63 d)内病人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分为正常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采集两组化疗前后心电图形和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浓度,比较两组化疗前后QT、校正后QT间期(QTc)、T波峰末间期(Tp-e)、校正后Tp-e间期(Tp-ec)、Tp-e/QT、JT、QT离散度(QTd)数值和cTnT、CK-MB、MYO浓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T、QTc、Tp-e、Tp-ec、Tp-e/QT、JT、QTd对化疗后病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化疗前后Tp-e、Tp-ec、Tp-e/QT、QTd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QT、QTc、JT没有明显改变(P>0.05)。两组之间化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浓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MYO浓度没有明显改变(P>0.05),但化疗后数值均较本组化疗前有所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化疗后两组QTd与cTnT浓度呈正相关(r=0.249,P<0.05);Tp-e、QTd与CK-MB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8,0.343,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QT、QTc、Tp-e、Tp-ec、JT、QTd对化疗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8,0.687,0.719,0.675,0.718,0.97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99.33 ms,441.00 ms,101.00 ms,106.84 ms,296.50 ms,19.50 m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8.75%,68.75%,70.31%,65.63%,73.44%,90.63%。结论在应用具有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心电图形中某些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数值的变化,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助于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心血管大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毒性反应 心室复极离散度 心肌损伤标志物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扩张性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与心室复极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红宇 常栋 +2 位作者 齐志芬 吴文军 袁凤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心室复极变异性的关系。方法47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按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计算机自动测量连续的正常窦性心搏的QT间期、RR间期,并分别计算24h标准...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心室复极变异性的关系。方法47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按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计算机自动测量连续的正常窦性心搏的QT间期、RR间期,并分别计算24h标准化QT变异度(QTVnor)、标准化心率变异度(HRVnor)和QT变异度指数(QTVI)。比较两组QTVnor、HRVnor和QTVI,并对QTVnor和HRVno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组比对照组24hQTVnor和QTVI增大(1.3±1.0vs0.8±0.5,P<0.05;0.11±0.52vs-0.48±0.28,P<0.001),QTVnor和HRVnor中度相关(研究组r=0.41,P<0.05;对照组r=0.55,P<0.05)。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QTV受HRV影响,消除心率变异影响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DCM患者心室自身复极变异性增大。标准化QT变异度和QT变异度指数是测定心室复极变异性、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有用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恶性心律失常 心室复极变异性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植物神经与心室复极及QT间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艳杰 程何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植物神经 心室复极 QT间期 心电图
下载PDF
正常人的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曲秀芬 刘莹 +6 位作者 黄永麟 纪树彦 苏雅芬 朴晶燕 高冠宇 张卓琦 杜晓东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使用频谱分析逐搏R波与T波间期 (RT)的变异性来研究正常人的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 (RDV)。方法 正常人 30例 ,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记录 ,通过计算机软件使用频谱技术同步分析RDV及心率变异性 (HRV)。结果  (1)高频... 目的 使用频谱分析逐搏R波与T波间期 (RT)的变异性来研究正常人的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 (RDV)。方法 正常人 30例 ,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记录 ,通过计算机软件使用频谱技术同步分析RDV及心率变异性 (HRV)。结果  (1)高频 (HF) (白天为 2 7 2± 16 83,夜间为2 0 9± 16 83,p <0 .0 5 )、低频 (LF) (白天 16 85± 9 36 夜间 12 84± 9 4 7,P <0 0 5 )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夜间明显高于白天。 (2 )正常人RDV与HRV的频率成分性质上非常相似 ,RDV的频谱分析呈现与HRV相似的两个主要的频谱成分即高频 (HF)和低频 (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 正常人 动态心电图 自主神经调节机制
下载PDF
T波形态学分析心室复极不一致性在黑龙江省中老年人群分布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啸林 张靖 +2 位作者 韩少梅 张正国 朱广瑾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2-917,共6页
目的了解心室复极不一致性T波形态学分析指标人群分布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分析2 514人(35~81岁,男性42.8%)的十二导联10 s数字心电图。心室复极不一致性指标包括Bazett校正QT间期(QTcB)、Frideric ia校正QT间期(QTcF)... 目的了解心室复极不一致性T波形态学分析指标人群分布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分析2 514人(35~81岁,男性42.8%)的十二导联10 s数字心电图。心室复极不一致性指标包括Bazett校正QT间期(QTcB)、Frideric ia校正QT间期(QTcF)和T波形态学分析指标总QRS/T夹角余弦(TCRT)、T波形态学变异(TMD)、T波主成份比值(PCA ratio)以及相对T波残余(rTWR)。考察其年龄、性别和血压分布,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女性QTcB、PCA ratio、TCRT、TMD和rTWR高于男性(P〈0.05)。高血压人群的QTcB、QTcF、TMD、PCA ratio和rTWR的值高于血压正常人群(P〈0.0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性别和收缩压是所有心室复极指标的影响因素,Sokolow指数仅对T波形态学分析指标有影响。结论T波形态学分析指标受年龄、性别、血压和心肌肥厚程度影响,对心室复极评价独立于QT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室复极 T波形态学分析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心室复极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少卫 于波 马淑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接受CRT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记录患者自主心律、右室心内膜起搏(RV-endo-P...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接受CRT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记录患者自主心律、右室心内膜起搏(RV-endo-P)、左室心外膜起搏(LV-epi-P)及优化后双室起搏(Bi V-P)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QT间期、Tp-e(T波顶点到T波结束)间期,并计算QTc间期(校正后QT间期)、QT离散度(QT-d)及Tp-e离散度。并将各起搏模式心电图数据与患者自主心律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患者自主心律,LV-epi-P可显著延长患者QRS波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并增加QT-d及Tp-e离散度。QRS波时限平均延长23.31 ms(95%CI:16.64~29.98 ms,P〈0.01);QTc间期平均延长32.35 ms(95%CI:18.49~46.22 ms,P〈0.01);Tp-e间期平均延长21.98 ms(95%CI:13.09~30.87 ms,P〈0.01);QT-d平均增加27.96 ms(95%CI:19.14~36.78 ms,P〈0.01);Tp-e离散度平均增加26.06 ms(95%CI:18.35~33.77 ms,P〈0.01)。Bi V-P可明显缩短QRS波时限,RV-endo-P可显著延长QRS波时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 V-P及RV-endo-P虽有延长QTc间期及减小QT-d、Tp-e间期、Tp-e离散度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pi-P可使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具有潜在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风险。建议植入心脏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室复极 左室心外膜起搏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跨壁离散度
下载PDF
CRT治疗患者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变化及不同起搏部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薏 邹建刚 +1 位作者 顾翔 何胜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6-29,3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2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2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mm,ORS波时限〉120ms,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证实心脏机械活动不同步,且经最优化药物治疗无效,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定期随访。以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及Tpeak-end间期以及Tpeak-end离散度作为心室复极异质性的指标。于CRT术前、术后1、3、6、12个月,分别在右室起搏、左室起搏、双室起搏三种不同起搏模式下测量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结果QT离散度及Tpeak-end、Tpeak-end离散度在双室起搏时最小,左室起搏时最大,双室起搏与右室起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CRT治疗后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明显改善,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逐渐变小。结论CR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室复极异质性,右室起搏下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与双室起搏相似,但左室起搏则明显增加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起搏部位 心室复极异质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心室复极定量指标的动态变化(摘要)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大一 李瑞杰 +5 位作者 杨新春 郭成军 高丽华 郭晋萍 贾三庆 李田昌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1期22-22,共1页
心室复极异常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至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心室复极动态变化规律尚缺乏定量评估方法。本研究目的为描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24小时心室复极定量指标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与... 心室复极异常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至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心室复极动态变化规律尚缺乏定量评估方法。本研究目的为描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24小时心室复极定量指标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与心电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37例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心室复极异常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程序电刺激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德录 刘志华 +3 位作者 宋建平 惠杰 王育林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2期79-81,共3页
了解程序电刺激 (PES)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 ,探讨PES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TA)的可能机制。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技术测定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PES时的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 :S1 S1 刺激 ( 5 0... 了解程序电刺激 (PES)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 ,探讨PES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TA)的可能机制。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技术测定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PES时的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 :S1 S1 刺激 ( 5 0 0ms)时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离散度 (APDd)与窦性心律时无明显差异 ( 34± 10msvs38± 9ms ,P >0 .0 5 )。随S1 S2 间期缩短 ,各标测点S2 的APD逐渐缩短 ,且与S1 S2 间期呈正相关 ,但激动时间 (AT)及其离散度 (ATd)、APDd、复极时间离散度 (RTd)逐渐延长 ;S1 S2 间期缩短至有效不应期 (ERP) +30ms后 ,S2 的APDd、RTd大于窦性心律及S1 S1 刺激时 (APDd :5 1± 8msvs 38± 9ms或 34± 10ms,P <0 .0 5 ;RTd :39± 10msvs2 4± 7ms,P<0 .0 5 ) ,但ATd无明显增大。心室内各点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为 31± 14ms,ERP APD平均为 0 .89± 0 .0 8。认为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PES可使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 ,但不增加传导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电刺激 心室复极离散度 单相动作电位
下载PDF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段异常的细胞学机制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英杰 刘仁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61-463,共3页
关键词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复极 异常J波 心电图 细胞学机制 长QT间期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 QT间期延长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室复极动态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晓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2期3330-333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心率变异性(HRV)和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评估甲状腺激素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室复极动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57例(甲亢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5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 目的通过检测心率变异性(HRV)和心室复极动态性指标评估甲状腺激素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室复极动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57例(甲亢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5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QT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QRS宽度、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24h内每5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所有心搏数的比例(PNN50)、PNN50a、PNN50b、QTe/RR斜率和QTp/RR斜率。结果甲亢组治疗前FT3、FT4、TSH、QTd、VLF、LF、HF、TP、SDNN、PNN50、PNN50a、PNN50b、QTe/RR和QTp/RR斜率与本组治疗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亢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Te/RR斜率与VLF、LF、TP有显著相关性(P <0.05);QTp/RR斜率与TP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甲状腺激素能够影响窦房结功能,导致心率增快和HRV异常,同时也会影响心室的复极动态性,导致QT/RR斜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 心率变异性 心室复极 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健康人心室复极震荡的不同指标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红宇 曾秋棠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心室复极震荡(VRT)不同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明确健康成人VRT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接受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期前收缩(PVC)的健康体检者300名,每名分别测定并比较同步Ⅱ导联、V5导联中,不同心率、... 目的探讨心室复极震荡(VRT)不同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明确健康成人VRT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接受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期前收缩(PVC)的健康体检者300名,每名分别测定并比较同步Ⅱ导联、V5导联中,不同心率、不同形态PVC前后的JTp间期、Tpe间期和T波振幅,计算各个指标VRT的震荡初始(VRTO),包括:JTp震荡初始(JTpTO)、Tpe震荡初始(TpeTO)和T波振幅震荡初始(TwaTO),分析其与心率和各个间期的相关性。结果①震荡前、后同步Ⅱ导联、V5导联比较JTp间期、Tpe间期和T波振幅,除JTp4间期外,所有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导联震荡后每一个心搏JTp间期、Tpe间期和T波振幅与震荡前比较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Ⅱ导联JTpTO和第二心搏震荡、TwaTO与第一心搏震荡变化方向相反。③健康人JTp各个震荡参数与室性期前收缩前基础心率呈负相关(P<0.01),Tpe、Twa各个震荡参数与室性期前收缩前基础心率不相关(P>0.05),多数指标与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期相关。结论健康人存在VRT现象,不同组群之间进行VRT比较时要采用同一导联测定的数据,同时应考虑到室性期前收缩前基础心率、代偿间期、联律间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震荡 震荡初始 振幅震荡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术前输注头孢呋辛钠或头孢硫脒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艳秋 张凯强 +2 位作者 文春雷 雷涓 陈洁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29-832,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或头孢硫脒对妇科手术患者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头孢呋辛钠组(F组)和头孢硫脒组(L组),于手术前分别输注相应抗生素;... 目的:评价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或头孢硫脒对妇科手术患者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头孢呋辛钠组(F组)和头孢硫脒组(L组),于手术前分别输注相应抗生素;于抗生素输注前和输注后记录两组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QT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QT比值、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与抗生素输注前比较,抗生素输注后F组QTc和Tp-e间期延长(P<0.05),L组Tp-e间期延长、Tp-e/QT比值增大(P<0.05);与F组比较,抗生素输注后L组QT间期和QTc间期缩短(P<0.05);两组手术患者输注抗生素前后的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干扰较头孢硫脒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 头孢硫脒 心电描记术 围手术期 心室复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