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措施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左心室扭转的影响
1
作者 蔡茵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措施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左心室扭转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6例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措施的不同... 目的研究早期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措施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左心室扭转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6例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措施的不同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和部分血运重建组(IR组),各63例,CR组采用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措施,IR组采用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措施。以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比较2组的心尖段旋转峰值、基底段旋转峰值、左心室整体净扭转峰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1周,2组患者心尖段旋转峰值、基底段旋转峰值、左心室整体净扭转峰值和LVEF值较术前均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心尖段旋转峰值、基底段旋转峰值、左心室整体净扭转峰值和LVEF值比较,CR组均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心尖段旋转峰值、基底段旋转峰值、左心室整体净扭转峰值和LVEF值比较,CR组均显著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完全血运重建和部分血运重建都可使N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得到改善,但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TEMI 多支血管病变 早期完全血运重建 心室扭转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扭转与收缩同步性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春燕 刘爽 +3 位作者 程艳彬 于波 张立敏 杨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5-557,共3页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E)检测左心室扭转参数,并探讨其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关系。方法 STE测量48例QRS时限>120ms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40例正常人左心室基底和心尖峰值旋转角度(Rot-Ba和Rot-Ap)及达峰时间(T-Ba和T-Ap...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E)检测左心室扭转参数,并探讨其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关系。方法 STE测量48例QRS时限>120ms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40例正常人左心室基底和心尖峰值旋转角度(Rot-Ba和Rot-Ap)及达峰时间(T-Ba和T-Ap)、基底和心尖达峰时间差(Ba-Aprotdelay)、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Ptw)和达峰时间(TPtw)、主动脉瓣关闭时扭转角度(AVCtw)以及达Ptw和AVCtw的时间差(AVC-Ptwistdelay),同时测量左心室径向和纵向收缩同步性(TR-AS-POST和TL-SD)。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CHF患者左心室Rot-Ba、Rot-Ap、Ptw和AVCtw均减低,Ba-Aprotdelay和AVC-Ptwistdelay均延长。相关分析显示Ptw和AVCtw与左室射血分数和TR-AS-POST显著相关,且Ba-Aprotdelay是Ptw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宽QRS的CHF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减低,且与径向同步性密切相关。STE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纵向、径向和扭转运动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 心力衰竭 心室扭转 收缩同步性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缺血左心室扭转运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佳 蒲大容 +4 位作者 周启昌 曾施 田蕾琪 刘红雨 童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于冠状动脉结扎术前和术后30 min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急性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于冠状动脉结扎术前和术后30 min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集动态图像,脱机行VVI分析,测量左心室心尖水平及心底水平的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度峰值、解旋速度峰值。结果急性心肌缺血组术后,心底水平左心室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及解旋速度有减低趋势,但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水平左心室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及解旋速度均明显减低,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速度和解旋速度术后改变趋势与心尖水平相似,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扭转和解旋功能受损,主要由心尖部旋转和解旋减低引起。VVI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地检测实验兔左心室扭转的变化特征,为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的、可靠的定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急性心肌缺血 心室扭转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扭转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庆慧 丁云川 +3 位作者 尹帆 陈剑 苏璇 罗庆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扭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5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79例.采取心尖全容积图像,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并比较左心室旋转角度(RA)、...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扭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5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79例.采取心尖全容积图像,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并比较左心室旋转角度(RA)、旋转率(RR)、扭转角度(TA)、扭转率(TR),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结果 ASD组中左心室曲线形态与对照组大致相似.相应的RA、RR、TA、TR曲线的波幅增高,波形紊乱,ASD组TR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发现ASD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的变化,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无创、客观的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为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心室扭转 斑点追踪显像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检测的左心室扭转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春燕 张旖骁 +6 位作者 刘爽 程艳彬 杨军 于波 张立敏 唐力 陈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9-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E)检测的左心室扭转参数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接受CRT治疗的心衰患者34例,在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采用STE检测左心室基底和心尖峰值旋转角度(Rot-Ba和Rot-Ap)、基底和心尖达峰值旋...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E)检测的左心室扭转参数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接受CRT治疗的心衰患者34例,在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采用STE检测左心室基底和心尖峰值旋转角度(Rot-Ba和Rot-Ap)、基底和心尖达峰值旋转角度时间(T-Ba和T-Ap)、基底和心尖达峰时间差(Ba-Ap Rot Delay)、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Ptw)和达峰时间(TPtw)、左心室标化峰值扭转角度(Ptor)。将术后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减小率ΔLVESV≥15%定义为CRT短期治疗有效。结果 21例(61.8%)患者为CRT短期治疗有效组(R组)。术前R组Rot-Ba、Rot-Ap、Ptw和Ptor大于无效组(NR组),Ba-ApRot Delay短于NR组,其余参数无差异。术后与NR组比较,R组的Rot-Ba、Rot-Ap、Ptw和Ptor增大,Ba-Ap Rot Delay缩短。Rot-Ap、Ptw和Ptor是ΔLVESV≥15%的独立影响因素,Ptw>2.2°预测CRT短期治疗有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74%。结论 STE检测的左心室扭转参数可准确预测CRT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 心室扭转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短期疗效
下载PDF
两种不同介入策略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左心室扭转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茂椿 沈燕 +4 位作者 陆纪德 王璐 贾照英 袁晓菲 刘淼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32-537,共6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比较早期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策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103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比较早期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策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103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和部分血运重建组(IR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及1年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左心室心尖部及基底部的收缩期扭转数据。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心尖及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净扭转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周,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仅在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峰值与部分血运重建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整体净扭转峰值有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4.5°vs.16.3°±5.1°,P<0.01)。结论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心室收缩期扭转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心室扭转 斑点追踪成像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兔心尖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扭转功能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蒲大容 周启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01-2005,共5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兔心尖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动态演变特点。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复制心肌梗死模型,于手术前1 d及术后8周内不同时间点采集心脏动态图像进行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分析,记录...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兔心尖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动态演变特点。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复制心肌梗死模型,于手术前1 d及术后8周内不同时间点采集心脏动态图像进行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分析,记录左心室扭转参数。结果心肌梗死组术后1周内,心底水平左心室旋转角度、速度及解旋速度较术前有减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术后1 d心尖水平左心室旋转角度、速度及解旋速度均显著低于术前测值(P〈0.05),并随心肌梗死时间延长逐渐减低,至术后4周达高峰。心肌梗死后8周内,左心室解旋达峰时间延长,等容舒张期内左心室解旋角度占整个解旋角度的百分比减少(P〈0.05)。左心室整体扭转参数的改变趋势与心尖水平相似。结论心尖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心尖水平旋转呈进行性减低,其减低程度较心底水平明显,且出现时间早。左心室整体扭转和解旋功能受损主要由心尖部旋转和解旋减低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扭转 心肌梗死 动态演变
下载PDF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心室扭转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邵倩倩 刘芝军 王志斌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84例,按照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分为3组,其中松弛性减低组28例,假性正常化组30例,限制性充盈组26例,另...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84例,按照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分为3组,其中松弛性减低组28例,假性正常化组30例,限制性充盈组26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在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测量心底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计算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结果松弛性减低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其他3组增大(P<0.05),而限制性充盈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其他3组减小(P<0.05)。结论松弛性减低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明显增强,限制性充盈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减小,随着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左心室扭转运动逐渐减低。斑点追踪成像为心功能障碍患者机械力学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 舒张功能 心室扭转
下载PDF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恒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正常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利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心功能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左室旋转收缩功能指标及左心... 目的分析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正常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利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心功能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左室旋转收缩功能指标及左心室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心尖旋转角度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敏感性较高,可用于冠心病早期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 冠心病 心室扭转运动 心肌缺血
下载PDF
速度矢量成像技术评估儿童左心室扭转-位移环特点
10
作者 张轶 陈红天 +2 位作者 龙湘党 敖琨 谢娟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应用速度矢量成像(VVI)技术观察正常儿童左心室扭转-位移环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73名3~14岁健康儿童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图,以VVI软件脱机分析各切面的左心室扭转运动和短轴位移,比较不同年龄组(... 目的应用速度矢量成像(VVI)技术观察正常儿童左心室扭转-位移环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73名3~14岁健康儿童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图,以VVI软件脱机分析各切面的左心室扭转运动和短轴位移,比较不同年龄组(3~6、7~10、11~14岁)扭转-位移环的特点。结果左心室扭转-位移环呈8字形结构,收缩期的扭转和位移呈线性关系,其斜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舒张早期,伴随解旋出现的径向扩张位移相对较小,导致各组的扭转-位移关系曲线较为陡直;在舒张中晚期,随着径向扩张位移的逐渐增大,扭转-位移环曲线趋向平坦。结论 VVI能有效、无创评价左心室扭转-位移环随年龄的改变;根据扭转-位移环评价儿童左心功能时,需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矢量成像 心室扭转 短轴位移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左心室扭转功能与血清心肌酶关系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黄梦 章国忠 林纪光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514-516,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左心室扭转功能与血清心肌酶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测定3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及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左心室心尖旋转、左心室心底旋转、左心室扭转、左心室扭力.同时取...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左心室扭转功能与血清心肌酶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测定3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及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左心室心尖旋转、左心室心底旋转、左心室扭转、左心室扭力.同时取其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1)左心室心底旋转在正常组、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左心室心尖旋转、左心室扭转、左心室扭力在重度窒息组分别为(1.251±0.877)°、(0.427±0.135)°、(0.018±0.010) °/mm,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分别为(1.849±0.878)°、(1.244±0.456)°、(0.045±0.018)°/mm],轻度窒息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193±1.132)°、(1.698±1.010)°、(0.061±0.03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CK-MB、cTnI在轻度窒息组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均P<0.01).(4)左心室心尖旋转、左心室扭转及左心室扭力与血清心肌酶水平呈负相关(P<0.01或0.05),其中左心室扭转与cTnI相关性最显著.结论 窒息后新生儿左心室扭转功能明显下降,可与血清心肌酶联合应用,客观评价窒息后足月新生儿左心室功能,动态监测,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心室扭转 血清心肌酶
下载PDF
左心室扭转运动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价值
12
作者 胡凯 陈康玉 严激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1-2],已成为合并心脏不同步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CRT的发展过程中...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1-2],已成为合并心脏不同步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CRT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心动检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在传统超声的基础上,组织多普勒、三维超声等新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指标来预测CRT疗效.超声检测心脏扭转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能优于现有的超声指标,在不同步判定、心功能评价和CRT有效性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左心室运动功能的综合性指标,未来有望在再同步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现就其在再同步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扭转 心脏再同步治疗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左心室扭转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小燕 邓克学 +1 位作者 黄向阳 杨冬妹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8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左心室扭转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心衰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Ⅱ级者31例、NYHAⅢ级者35例、NYHAⅣ级者29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左心室扭转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心衰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Ⅱ级者31例、NYHAⅢ级者35例、NYHAⅣ级者29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两组Tei指数,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采集两组左心室心底和心尖水平短轴二维图像,分析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短轴切面各节段室壁扭转角度。结果心衰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降低,Tei指数逐渐升高,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逐渐降低(P均<0.05)。心衰组左心室心底和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扭转角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降低,左心室心底和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扭转角呈下降趋势(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与Tei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462,P<0.05),直线相关方程: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17.645×Tei指数+17.264;左心室心底水平各室壁扭转角与Tei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心尖水平各室壁扭转角与Tei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升高,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和短轴切面各节段室壁旋扭角均较小;二者联合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力学和功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TEI指数 心室扭转角度 心室功能
下载PDF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
14
作者 邱慧杰 邵倩倩 王志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8期409-410,共2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其中非LVH患者32例,轻度LVH患者3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计算左心室峰...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其中非LVH患者32例,轻度LVH患者3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计算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Ptw),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的Ptw、AVCtw、MVOtw均增大(P<0.05),三组间的UntwR逐渐减小(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增大,解旋运动随着心肌的肥厚而减低,STI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机械力学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扭转及解旋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 被引量:6
15
作者 孔学军 倪军 +2 位作者 代玉洁 刘青 郭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50例,根据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查结果,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50例,根据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查结果,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1患者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TN组)19例,Em/Am≤1患者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组(TA组)31例,另纳入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成人24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应用超声二维STI软件分析扭转角度峰值(PTw)、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TV)、解旋速度峰值(PUV)和解旋率(Untw R)。结果 TN组和TA组PTw、PU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N组和TA组Un Tw 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TA组显著低于TN组(P<0.05),三组TPT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STI技术对于评价T2DM患者左室心肌功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够较早发现患者左室扭转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室扭转 超声 斑点追踪显像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阎国辉 智光 徐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6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正常人 扭转运动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心室扭转
原文传递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胎儿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鸿 吴小英 耿丹明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737-742,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形式和特点。方法遴选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中心受检的中、晚孕正常胎儿30例,采用Sequoia512型超声诊断仪及图像处理在SiemensSyngo WorkPlace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形式和特点。方法遴选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中心受检的中、晚孕正常胎儿30例,采用Sequoia512型超声诊断仪及图像处理在SiemensSyngo WorkPlace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对30例胎儿心脏正常的左心室心肌旋转角度和速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受检胎儿心脏无论在基底部或心尖部,心、内外膜下心肌纤维旋转方向无一定规律,但研究发现胎儿左心室在整个收缩期向一个方向旋转至最大值,在整个舒张期向一个方向解旋。胎儿左心室心尖部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各节段旋转角度,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旋转速度峰值心尖部显著大于基底部,心外膜下心肌纤维旋转速度峰值心尖部稍大于基底部;同时在基底部或心尖部,心内膜下的心肌纤维旋转速度峰值显著大于心外膜;基底部或心尖部,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纤维旋转角度峰值显著大于心外膜;心外膜或心内膜下,收缩期纤维旋转角度峰值心尖部均大于基底部(P<0.05)。结论 VVI技术应用于评价胎儿心脏扭转运动可行,可用于动态检测评价胎儿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心脏 心室扭转
原文传递
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功能改变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左蕾 王静 +6 位作者 孟欣 雷常慧 杨倩利 康楠 杨帆 徐磊 刘丽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功能的改变,为临床心功能的评估提供定量信息。方法连续纳入静息状态下无左室流出道梗阻的HCM患者49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运动后左室流出道最大压差(LVOT-PG)≥... 目的探讨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功能的改变,为临床心功能的评估提供定量信息。方法连续纳入静息状态下无左室流出道梗阻的HCM患者49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运动后左室流出道最大压差(LVOT-PG)≥30 mmHg为运动负荷试验(+)即隐匿性梗阻,运动后LVOT-PG<30 mmHg为运动负荷试验(-)即非梗阻。超声诊断仪获得静息及运动达峰期二维超声图像,脱机分析左室16节段二维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C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以及左心室旋转(Rotation)、扭转(Twist)等参数。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GLS、GCS、GRS以及基底部旋转角度(Rotation-B)在静息期及运动达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运动前比较,两组GRS显著增加(均P<0.05);与运动负荷试验(-)组比较,运动负荷试验(+)组在静息期和运动达峰期心尖部旋转角度(Ration-A)以及左心室Twist显著增高(均P<0.05);与运动前比较,运动负荷试验(+)组Rotation-A和左心室Twist显著减低(均P<0.05),运动负荷试验(-)组运动前后Rotation-A和左心室Twist无显著改变(均P>0.05)。结论隐匿梗阻性HCM患者在静息和运动后左心室扭转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可为临床全面评估心功能提供有价值的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隐匿性左室流出道梗阻 心肌病 肥厚性 二维应变 心室扭转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扭转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黄磊 王忠 +1 位作者 牟灵霞 芦桂林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扭转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高血压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SBP、DBP、脉压差(PP)的测量,...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扭转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高血压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SBP、DBP、脉压差(PP)的测量,利用超声技术检测升主动脉收缩期内径、舒张期内径,计算主动脉应变(AS)、主动脉僵硬度(13)和扩张性(AD),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心室基底段旋转角度(PBR)、心尖段旋转角度(PAR),并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B为3.99±0.43、PP为(74.2±10.4)mmHg、Ptw为(21.73±2.3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75±0.27、(45.9±5.1)mmHg、(14.04±2.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高血压组患者AS为0.034±0.012、AD为1.00±0.47,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106±0.028、4.69±1.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β与PBR、PAR、Ptw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61、0.719、0.730,P〈0.01或P〈0.05;AD与PBR、PAR、Ptw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279、-0.625、-0.610,P〈0.01或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僵硬度、脉压差、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较高,而主动脉应变、升主动脉扩张性均较差,且升主动脉僵硬度及扩张性与左心室基底段旋转角度、心尖段旋转角度、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弹性 心室整体扭转角度
原文传递
极短联律间距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20
作者 祝金晶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极短联律间距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室过速 心电图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