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右心室电极位置间距离与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肖群林 刘诗文 +9 位作者 董薇 张兴 张玉珍 谢明团 段敦柱 彭景添 王梦洪 郑泽琪 吴印生 彭小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效果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最佳药物治疗仍存在心力衰竭症状、符合CRT指征的75例心力衰竭患者。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讨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效果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最佳药物治疗仍存在心力衰竭症状、符合CRT指征的75例心力衰竭患者。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APD)、QRS波宽、脑钠肽(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全因再入院次数、全因病死例数。游标卡尺精确测量术后CRT影像指标心脏横径(L),正位(DD1)、左前斜位(DD2)、右前斜位(DD3)时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直接距离,取直接距离最大值(DD);计算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DD/L。根据《心血管系统疗效评价指标》及meta分析疗效评判标准分为显效应答(A组)、有效应答(B组)、无应答(C组)。结果 3组患者CRT术后6个月LVEF、6MWT距离均提高,LVEDD、QRS波宽、BNP、MLHFQ评分均降低,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4)。A组患者与B组患者比较,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DD、D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与C组比较,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DD、DD/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与C组比较,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DD、D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10);F检验显示3组患者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DD、DD/L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组DD(P=0.034,OR=0.094,95%CI=-4.546^-0.178)、DD/L(P=0.038,OR=0.088,95%CI=-4.726^-0.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距离与CRT效果相关,CRT术中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DD/L越大,相应临床效果越佳,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距离是CRT效果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室电极距离 疗效
下载PDF
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兴祥 翁俊飞 +7 位作者 肖群林 董薇 黄伟林 王志超 刘茜 彭景添 郑泽琪 彭小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究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DD)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最佳药物治疗并接受DD指导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既往研究中接受常规CRT心衰患者7... 目的探究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DD)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最佳药物治疗并接受DD指导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既往研究中接受常规CRT心衰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术后CRT影像资料获取:二维影像上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位时心脏横径(L),分别在正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时测得DD并取最大值,计算DD/L;记录左前斜40°、右前斜30°投影下左心室和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参照《心血管系统疗效评价指标》和meta分析疗效评价标准,CRT临床效果分为显效应答、有效应答和无应答。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因心衰再入院次数、全因病死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CRT应答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94.1%对89.3%,P=0.721),CRT显效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9.4%对9.3%,P=0.007)。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因心衰再入院次数分别为2次、13次,全因病死例数分别为0例、5例。观察组DD、DD/L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左心室电极位于基底部位比例高于对照组(70.0%对18.0%,P<0.05),位于前外侧壁比例也高于对照组(46.7%对19.7%,P=0.007)。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时,左心室电极位于前外侧壁和基底部可获得较高的DD、DD/L;右心室室间隔中部起搏右心室时,左心室电极位于后外侧壁与较高的DD相关。结论DD指导CRT安全性高,可提高CRT总体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心室电极距离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勾股定理方法测量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预测性分析
3
作者 翁俊飞 董薇 +8 位作者 朱建兵 刘雷雷 杜兴祥 肖群林 黄伟林 刘茜 彭景添 郑泽琪 彭小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083-1089,共7页
目的探讨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所有行CRT置入术的患者,采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基本资料,... 目的探讨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所有行CRT置入术的患者,采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APD)、QRS时限(QRS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在术后的透视影像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侧位左右心室间电极直接距离(L)(V:水平距离;H:垂直距离),正前位心脏横径(C)、胸腔横径(T);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左、右心室电极置入位置间直接距离(DD)(DD^(2)=V1^(2)+L2^(2))或(DD^(2)=V2^(2)+L1^(2)),及左、右心室电极置入位置间直接距离(DD)与心脏横径(C)的比值(DD/C)。并根据术后心脏彩超变化或临床症状评估分为显著有效(A组),有效(B组)和无效(C组)。结果共有108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21例)、B组(56例)和C组(31例)。DD及DD/C在组内及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B组>C组[DD:(53.60±12.74)mm比(43.94±11.63)mm比(37.40±12.16)mm;DD/C:(0.56±0.11)比(0.43±0.09)比(0.38±0.13)]。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6月的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明显提高,LVEDD、QRSd、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D(估算值=0.07,P<0.01,95%CI 0.04~0.11)和DD/C(估算值=9.054,P<0.01,95%CI 5.32~12.78)是CRT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DD(DD/C)在CRT临床效果为显著有效、有效的cut-off值分别为54.84mm(0.551)和43.5mm(0.395)(P<0.05)。结论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心室间电极距离与CRT临床疗效呈正相关,DD(DD/C)越大,CRT临床效果越好,并且也是预测CRT临床效果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左右心室电极距离 勾股定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右心室电极的定位1例
4
作者 刘雷雷 董薇 +1 位作者 翁俊飞 彭小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5-717,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2个月余前无诱因下反复发作胸闷,活动后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外院诊断为心力衰竭,予标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2 d前患者夜间突发... 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2个月余前无诱因下反复发作胸闷,活动后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外院诊断为心力衰竭,予标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2 d前患者夜间突发胸闷、不能平卧,于2020年9月25日入院。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QRS波宽15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心室电极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