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大鼠左心室电活动稳定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王阿妮 金莉子 +4 位作者 马英东 卢慧芳 董杰 王梁 林岫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旨利用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简称心梗)再灌注大鼠进行预处理,观察利拉鲁肽对再灌注前后大鼠心室电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n=8)、安慰剂组(PB组,n=8)、利拉鲁肽组(LIR... 目的:旨利用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简称心梗)再灌注大鼠进行预处理,观察利拉鲁肽对再灌注前后大鼠心室电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n=8)、安慰剂组(PB组,n=8)、利拉鲁肽组(LIR组,n=8)。NC组不做处理;PB组、LIR组分别给予腹腔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利拉鲁肽200μg/(kg·d),一天两次。注射7天后,NC组只做观察,PB组和LIR组通过结扎前降支动脉制备急性心梗模型。随后开通结扎的前降支动脉,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后通过S1S2程序性刺激评估三组大鼠左心室有效不应期(LVERP)。实验结束前,测定梗死面积及TNF-α。最后利用S1S1连续电刺激测定室颤阈值(VFT)。结果:与NC组相比,PB组的LVERP明显缩短(P<0.01),LIR组的LVERP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B组相比,LIR组的LVERP明显增加(P<0.05)。与NC组相比,PB、LIR组的VFT均明显降低(P<0.01);与PB组相比,LIR组的VFT明显升高(P<0.01)。与PB组相比,LIR组的LVEDD、LVESD明显减小(P<0.01),LVEF明显增加(P<0.05)。与PB组相比,LIR组的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且TNF-α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明显减少心梗后再灌注大鼠左心室的电活动不稳定性,同时改善了左心室重构,减少了炎症因子的表达及梗死面积,进而降低了心梗后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 利拉鲁肽 心室电活动
下载PDF
大鼠心室肌对低温的耐受性及触发活动的产生
2
作者 王卓 刘泰摓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经低温处理1~3d后某些电学性质的变化。低温处理后的标本,复温到36±1℃后,动作电位幅度无明显改变,但动作电位时程(APD_(90))显著延长。快速驱动(10~30Hz)可使低温处理标本产生迟后去极化(DAD)和... 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经低温处理1~3d后某些电学性质的变化。低温处理后的标本,复温到36±1℃后,动作电位幅度无明显改变,但动作电位时程(APD_(90))显著延长。快速驱动(10~30Hz)可使低温处理标本产生迟后去极化(DAD)和触发活动(TA)。并且驱动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所引起的DAD幅度越大,越易发生TA。无K^+灌流、哇巴因1~4×10^(-5)mol/L以及咖啡碱7.1~14.2×10~3mol/L处理可使低温处理标本产生DAD和TA。结果表明,大鼠心室肌细胞能耐受较长时间的低温处理。但经处理后,心室肌的某些电学性质发生改变,它们对能引起细胞内Na^+或Ca^(2+)增加的因素更为敏感,更易产生DAD及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心室活动 触发活动 大鼠
下载PDF
交感风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云 马骏 +1 位作者 付素珍 杨勇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703-706,共4页
交感风暴是机体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室速或室颤,死亡率高,近年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文就其发生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交感风暴 心源性猝死 心室电活动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交感风暴抢救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莉萍 曹宝强 +2 位作者 白洁 雷丽雅 雪莉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2期287-288,共2页
交感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致的危重恶性心律失常,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将"交感风暴"定义为24 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重... 交感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致的危重恶性心律失常,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将"交感风暴"定义为24 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迅速识别,积极采取救治措施,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1]。交感风暴一旦发作,心脏就失去泵血功能,早期确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以"持续性胸闷痛2 h"为主诉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风暴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临床症候群 恶性心律失常 心室电活动 抗心律失常 预防指南 泵血功能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头胸导联(HC)在右室梗死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永年 吴凤云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24-24,共1页
右心室心肌梗死由于常规心电图导联很难作出明确的诊断,以致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右室梗死发病率低(约3%)的假象,而国外学者尸检结果报告,右室梗死发生率约为15~35%。右室梗死由于引起血流动力学上的特异改变,在治疗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 右心室心肌梗死由于常规心电图导联很难作出明确的诊断,以致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右室梗死发病率低(约3%)的假象,而国外学者尸检结果报告,右室梗死发生率约为15~35%。右室梗死由于引起血流动力学上的特异改变,在治疗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明确诊断右室梗死是临床所关注的。HC导联自尹氏介绍后[Ⅰ],临床已逐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梗死 HC 头胸导联 心室心肌梗死 图导联 心室电活动 血流动力学 尸检结果 非创伤性检查 图改变
下载PDF
心力衰竭时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时间间隔
6
作者 Baker C. Love C.J. +1 位作者 Moeschberger M.L. 宁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7-17,共1页
Systolic and diastolic time intervals were measured in 11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before and 1 and 3 months after the placement of atrial biventricular pacemakers fo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CRT s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time intervals were measured in 11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before and 1 and 3 months after the placement of atrial biventricular pacemakers fo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CRT shortened the preejection period, principally by reducing left ventricular (LV) electromechanical delay with lesser reduction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 time, and shortened the duration of LV systole, with a consequent trend of lengthening diastolic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同步 时间间隔 心室收缩期 心室 心室电活动 舒张期 等容收缩时间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文滔 何奔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0年第14期18-18,共1页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按起源可分为室性和室上性,其中室性心动过速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最易发生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院前)最常见的死因。正确认识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活动的关系...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按起源可分为室性和室上性,其中室性心动过速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最易发生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院前)最常见的死因。正确认识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指导临床诊疗。此外,心室电风暴是心肌梗死时较常见的因心室电活动紊乱而影响机械活动的危急情况,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致命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电活动 心室风暴 临床诊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