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不同起搏模式心脏起搏器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曙 张建华 林加锋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接受单腔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模式的心脏起搏器长期治疗的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方法测定59例长期人工心脏起搏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NT-proBNP水平,后者以10为基数的对数... 目的探讨接受单腔起搏(VVI)和双腔起搏(DDD)模式的心脏起搏器长期治疗的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方法测定59例长期人工心脏起搏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NT-proBNP水平,后者以10为基数的对数(lg)转化后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下右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NT-proBNP水平的异同。结果 VVI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83.61±20.50)%,高于DDD组的(45.93±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VI组较DDD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其lgNT-proBNP分别为(3.24±0.54)pg/ml和(2.52±0.6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VI长期治疗的患者可能会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增加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的发生;DDD起搏可以通过调整房室间期和模式转换减少右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对心功能损害比VVI起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起搏模式 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下载PDF
不同起搏模式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2
作者 郑江红 胡冬青 安光玉 《甘肃科技》 2009年第11期133-134,共2页
研究不同起搏模式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入选90例接受VVI型起搏器和DDD型起搏器、从I型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分析两者之... 研究不同起搏模式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入选90例接受VVI型起搏器和DDD型起搏器、从I型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随访4~6年(平均4.2±1.7年),W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AI起搏组较VVI起搏组及DDD起搏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低,生活质量总评分高(P〈0.05);心室起搏所占比例越高,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有限。AAI型起搏器较VVI型起搏器及DDD型起搏器能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双腔起搏患者心室起搏百分数与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勇 光雪峰 谭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07例接受DDD(R)心脏起搏器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 目的探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关系。方法入选107例接受DDD(R)心脏起搏器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中位数为60 d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血浆BNP水平较其术前显著增高[(72.17±21.23)ng/Lvs.(52.39±18.22)ng/L,P<0.01],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血浆BNP水平显著正相关(r=0.578,P<0.01)。结论心室起搏可能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素 心脏起搏 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
下载PDF
不同起搏百分比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万文婷 宋建平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630-634,共5页
目的比较在不同的心室起搏百分比下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患者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因房室传导阻滞(AVB)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而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植入DDD型起搏器44例,植入VVI型起搏器16例。根据最终... 目的比较在不同的心室起搏百分比下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患者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因房室传导阻滞(AVB)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而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植入DDD型起搏器44例,植入VVI型起搏器16例。根据最终心室起搏百分比(Cum%VP)将其分为三组:A组Cum%VP<60%(20例),B组Cum%VP≥60%~<100%(20例),C组Cum%VP=100%(20例)。通过观察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监测血浆BNP的变化、QRS时限的变化及常规二维超声,评价不同起搏百分比对心功能影响。采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并计算其标准差(Ts-SD)及脉冲多普勒采集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从QRS起始到主动脉及肺动脉血流出现时间,评价心室同步性。结果三组患者阈值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12月后三组QRS时限及BNP均较术前增加,而活动耐量均较术前下降,其中A组QRS波时限增量及BNP增量均小于B、C组,C组活动耐量下降程度大于A、B组,12个月后三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扩大(P<0.05),E/Ea较术前增加,射血分数减少(P<0.01),其中C组射血分数下降程度大于A、B组(P<0.01);与B、C组相比,A组患者Ts与PPEI-APEI较小(P<0.05)。结论右室心尖都起搏时,随着Cum%VP的增加,心功能恶化程度及心室的失同步化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 心室同步性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右室心尖部起搏诱导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姚瑶 江尕学 张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6期565-567,共3页
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心室正常激动顺序,造成室内不同步,最终引起心肌细胞组织学异常出现起搏诱导的心肌病(PICM),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心功能减退。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QRS波时限过宽,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增加,存在基础心脏疾病及起搏器... 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心室正常激动顺序,造成室内不同步,最终引起心肌细胞组织学异常出现起搏诱导的心肌病(PICM),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心功能减退。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QRS波时限过宽,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增加,存在基础心脏疾病及起搏器依赖患者PICM发生率较高。右室中位间隔起搏及His束起搏可减少PICM发生率,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行双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右室起搏诱导心肌病 综述 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