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肌电不均一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志昕 肖建民 +1 位作者 贾光宏 马业新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兔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心室壁电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 目的:探讨兔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心室壁电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s,MAP),比较两组间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dispersionofrepolarization,TDR)等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三层心肌(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sdurationat100%repolarrization,MAPD100)犤内膜(191±19)ms,中层(244±24)ms,外膜(196±15)ms)犦均长于对照组犤内膜(170±18)ms,中层(172±15)ms,外膜(168±16)ms,P<0.01)犦,缩窄组TDR(65±10)ms较对照组(4±3)ms明显增大(P<0.01)。结论: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心室壁电不均一性明显增大,可能是肥厚心肌心律失常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心肌肥厚 心室离散 高血压
下载PDF
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多 李凤杰 王红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相关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和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Tp-Te/Q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0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体表心电... 目的探讨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相关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和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Tp-Te/Q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0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以及心率、年龄、BNP等相关临床指标。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将病例组分为低危组(NYHAⅠ-Ⅱ)及高危组(NYHAⅢ-Ⅳ),将高危组中治疗后BNP下降≥30%的患者纳入治疗有效组。分别比较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不同患者之间,以及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的差异。结果①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均明显增加[Tp-Te(127.15±21.48)ms比(99.85±19.16)ms;Tp-Te/QT(0.33±0.05)比(0.23±0.04),P〈0.05]。②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较低危患者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明显增大[Tp-Te(135.90±24.91)ms比(119.09±18.45)ms;Tp-Te/QT(0.37±0.07)比(0.27±0.06),P〈0.05]。③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p-Te间期未见统计学差异[(127.14±15.60)ms比(131.95±18.6)ms,P〉0.05],而Tp-Te/QT比率有所降低[(0.31±0.06)比(O.37±0.06),P〈0.0530结论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可作为反映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心电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
下载PDF
Tp-Te间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红敏 刘丽娜 刘刚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后果严重,可威胁生命。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新近发现的有助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传统的温度差及压力差学说和现代...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后果严重,可威胁生命。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新近发现的有助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传统的温度差及压力差学说和现代心电图学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解释。近年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不仅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有关,而且与心室整体复极离散有关,并且它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心室总体复极离散。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因此Tp-Te间期可以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TE间期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心电图Tp-Te间期、Tp-Te/QT比值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蕊 李俊峡 +3 位作者 韩硕 曹雷 王谦 曹雪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2例;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4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出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并对两组患者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间期、Tp-Te/QT比值均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加(P<0.001)。结论Tp-Te间期、Tp-Te/QT比值增加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TP-TE间期 Tp-Te/QT比值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房莉 张建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49-151,154,共4页
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肌肥厚,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时,心肌缺血、心力衰竭、
关键词 TpTe间期 高血压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QT间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晓娟 吴杰 童佳琼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63例DCM患者依照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测定每位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即Tp-Te值,以及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63例DCM患者依照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测定每位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即Tp-Te值,以及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LVEDD值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0.05),而LVEF值明显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Tp-Te与LVEDD显著正相关(r=0.72,P<0.01,与LVEF显著负相关(r=-0.68,P<0.01)。结论Tp-Te可能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能预测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评价心功能不全的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T波峰末间期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