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G2基因p.Phe531Cys纯合突变所致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徐文静 程维礼 +3 位作者 方旭 张莱 张郁青 陶琴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对桥粒芯糖蛋白2(DSG2)基因p.Phe531Cys罕见纯合突变所致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一个家系的基因型-表型进行分析,并对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临床观察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血管内... 目的对桥粒芯糖蛋白2(DSG2)基因p.Phe531Cys罕见纯合突变所致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一个家系的基因型-表型进行分析,并对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临床观察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例确诊为ARVC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采集静脉血进行二代测序,并用Sanger测序验证。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获取DSG2基因野生型氨基酸序列,通过人工编辑获得突变型氨基酸序列,对DSG2蛋白二级及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先证者(Ⅲ2)符合ARVC诊断标准,其余家系成员均不符合。先证者为DSG2基因p.Phe531Cys纯合突变,先证者女儿(Ⅳ1)携带DSG2基因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突变位点在脊椎动物中保守性较好,氨基酸突变后蛋白质稳定性降低。突变型DSG2及野生型DSG2蛋白质二级结构无明显差异,三级结构突变位点处的折叠角度发生变化。结论DSG2基因p.Phe531Cys纯合突变可导致ARVC,不同的基因型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桥粒芯糖蛋白2基因 纯合突变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心电图2例
2
作者 倪红林 黄玥 +1 位作者 刘岚 沈静秋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右心室纤维脂肪浸润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本文报道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ARVC心电图线索包含的...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右心室纤维脂肪浸润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本文报道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ARVC心电图线索包含的病理及生理信息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除极复极 室壁瘤 心室受累
下载PDF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黄静涵 孙兴国 +3 位作者 赵世华 陆敏杰 王浩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 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确诊年龄为(35.5±13.4)岁。63例(98.4%)临床症状为心悸,14(21.9%)例患者发生晕厥,3例有ARVC家族史。64例患者均记录到心电图异常,其中52例(81.3%)患者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VT),38例(59.4%)为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25例(39.1%)患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包括:①37例(57.8%)存在主要在右胸导联的T波倒置(V1、V2、V3);②18例(28.1%)可见Epsilon波;③23例(35.9%)患者v1。3导联QRS平均时程≥110ms,大于左胸导联;④22例(34.4%)有右束支传导阻滞。48例(75.0%)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其中4例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累及左心室。18例(28.1%)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阳性。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结合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ARVC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未出现Epsilon波患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累及左心室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显示ARVC亦能累及左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522例临床分析:单中心21年诊断与治疗变迁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志成 梁二鹏 +10 位作者 吴灵敏 范思洋 刘尚雨 沈利水 李国良 丁立刚 郑黎晖 陈刚 樊晓寒 牛国栋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总结过去21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疗情况。方法:选取199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的全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共522例。根据患者首次就诊时间分为2010年前就诊患者(简称2010年前,n... 目的:总结过去21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疗情况。方法:选取199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的全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共522例。根据患者首次就诊时间分为2010年前就诊患者(简称2010年前,n=141)和2010年及以后就诊患者(简称2010年及以后,n=381)。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同时间段就诊的ARVC患者接受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在52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3例(71.5%),确诊时平均年龄(39.0±15.1)岁。1996~2017年新就诊患者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多(P<0.01)。(1)患者首次就诊至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77(30,1096)d,2010年及以后较2010年前时间缩短[244(30,984)d vs.357(31,1400)d,P<0.01]。(2)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137例(26.2%)的患者接受了基因检测,360例(69.0%)患者接受了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11例(2.1%)患者接受了心内膜活检。患者行CMR和心内膜活检的比例2010年及以后高于2010年前(74.5%vs.53.9%,P<0.01;2.9%vs.0,P<0.05),行基因检测的比例低于2010年前(22.8%vs.35.5%,P<0.01)。(3)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和胺碘酮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8.5%、35.6%和10.9%,2010年及以后较2010年前高(分别为36.5%vs.7.1%、39.9%vs.24.1%、14.4%vs.1.4%,P均<0.01)。(4)接受导管消融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以及心脏移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2.3%、19.5%、10.0%,但2010年及以后较2010年前无明显变化(分别为62.7%vs.61.0%、20.5%vs.17.0%、9.4%vs.11.3%,P均>0.05)。结论:ARVC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过去的20余年中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导管消融术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基因检测及心肌活检、规范药物治疗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诊断 治疗 变迁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13年随访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毅 娄海伦 +1 位作者 夏剑岚 林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8-288,共1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随访资料 实验室检查 超声心动图 临床表现 ARVC 心电图 磁共振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与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岚 韩昊 +5 位作者 贾玉和 郑梅 赵颖 孙华毅 刘巍 张澍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目的: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向下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出现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和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RVOT-IVAs)。回顾性比较两种基质下心电图的不同。方法:入选16例ARVC和45例RVOT-IVA患者,对静息窦性心律... 目的: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向下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出现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和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RVOT-IVAs)。回顾性比较两种基质下心电图的不同。方法:入选16例ARVC和45例RVOT-IVA患者,对静息窦性心律心电图及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心电图参数及特征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窦性心律下,ARVC组Epsilon波,胸前导联及下壁导联T波倒置的发生率更高。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图中,ARVC组QRS波时程更长,其中I导联差异最大(25.1±5.8)ms。ARVC组胸前导联移行≥V5发生率较高(37.5%vs. 8.9%, P<0.01)。宽顿挫QRS出现于侧壁导联(I导联和aVL导联)在ARVC组中更常见(43.8%vs.13.3%, P=0.011)。结论 :较长的QRS波时程,胸前区移行较晚及侧壁导联出现宽QRS顿挫可用于鉴别ARVC及RVOT-IV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1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于玮 陈东 +6 位作者 方微 商建峰 武迎 韩丽媛 崔亚艳 付稳 滕飞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接受心脏移植术,并确诊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病例13例,对受者心脏行大体观察,常规HE染色和PTAH、Masson等特殊染色后光镜观察,同时结合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接受心脏移植术,并确诊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病例13例,对受者心脏行大体观察,常规HE染色和PTAH、Masson等特殊染色后光镜观察,同时结合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病史:患者均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心脏功能Ⅱ~Ⅳ级,3例自诉有扩心病家族史,1例为二尖瓣置换术后,1例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1例为心脏射频消融术后。(2)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心室运动及功能减低,全心扩大5例,右心室扩大为主2例,左心室扩大为主4例,2例提示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3)心脏移植术前诊断:11例为扩张性心肌病,2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4)病理学检查:心脏质量256~660g,平均417.9g;7例有双侧心室扩张,5例以右心室扩张为主,1例以左心扩张为主。右心室壁切面呈灰白灰黄色相间,部分为灰黄色,心壁变薄,部分左心室壁略显灰白。4例有室壁瘤形成。镜下表现:主要为右心室的纤维脂肪组织或脂肪组织的浸润,心肌细胞减少,病变可自心外膜达心室肉柱,其中2例左心室镜下病理表现相同,6例伴左心室的纤维化。病理诊断:13例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1例伴炎症,7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例伴附壁血栓。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病理表现为右心室纤维脂肪组织或脂肪组织的浸润,部分伴发心肌炎,病变可累及左心室,检出率是同期心脏移植病例的7.1%。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包括影像学在内的多方面检查等方能较客观作出诊断,病理学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脏移植
下载PDF
右心室壁传导阻滞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诊断中的地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培宁 吴书林 +4 位作者 杨平珍 詹贤章 方咸宏 薛玉梅 廖洪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壁传导阻滞(parietal block)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ventricular dysplasia,ARVC)诊断标准中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可疑ARVC先证者62例的临床评估资料,项目包括性别、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 目的探讨右心室壁传导阻滞(parietal block)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ventricular dysplasia,ARVC)诊断标准中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可疑ARVC先证者62例的临床评估资料,项目包括性别、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各个诊断参数在1994、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3]ARVC诊断标准的确诊组和可疑组间的差异。结果依据1994年标准,右心室壁传导阻滞在确诊组和可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21/45)vs.23.5%(4/17),P=0.098];而根据2010年标准,右心室壁传导阻滞在确认组和可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9%(23/47)vs.13.3%(2/15),P=0.014]。结论右心室壁传导阻滞作为ARVC的诊断指标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室壁传导阻滞 诊断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谭茗月 罗小岚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2 3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 :本组 2 3例患者多有晕厥发作 ,频发室性早搏 (95 7% ) ,... 目的 :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2 3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 :本组 2 3例患者多有晕厥发作 ,频发室性早搏 (95 7% ) ,右心室源性短阵室速 (87% ) ,心电图多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87% ) ,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为 (5 0 1± 8 83)mm ,右心房内径为 (48± 8 79)mm ,右心室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之比为 1 0 9,右心功能减退 ,射血分数 (EF)为(0 32 5± 0 0 90 2 )。结论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多有发作性晕厥 ,右束支传导阻滞 ,频发室早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 ,右心室、右心房增大 ,右心室功能减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临床分析 ARVC 心律失常 心肌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分析及家系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倩红 李肖蓉 +3 位作者 吴小庆 羊镇宇 顾向红 钱大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 对三家系 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 AVRC)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家系调查。方法 对 5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 ,作出诊断 ,并随访三家系进行调查 ,绘制家系图。结果  5例 ARVC患者平均年龄... 目的 对三家系 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 AVRC)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家系调查。方法 对 5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 ,作出诊断 ,并随访三家系进行调查 ,绘制家系图。结果  5例 ARVC患者平均年龄为2 6.4± 7.8岁 ,且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快速性右心室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右心力衰竭。结论 该病好发于青年男性 ,易致猝死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家系 基因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静 陈明龙 +7 位作者 杨兵 张凤祥 陈红武 居维竹 陈凯 俞建 李园园 曹克将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临床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3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体表心电图各项参数。结果心电图记录到Epsilon波12例,QRS时间(V1+V2+V3)/(V4+V5+V6)≥1.2共15例,终末激动时间延长17... 目的探讨国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临床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3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体表心电图各项参数。结果心电图记录到Epsilon波12例,QRS时间(V1+V2+V3)/(V4+V5+V6)≥1.2共15例,终末激动时间延长17例,出现QRS波群碎裂23例,可见异常Q波8例,V1~V3T波倒置且不存在束支传导阻滞1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28例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结论Epsilon波、QRS时间(V1+V2+V3)/(V4+V5+V6)≥1.2、终末激动时间延长≥55ms及QRS波群碎裂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特征性的体表心电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电图 激动延迟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823-825,共3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肌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心室发育不良 治疗 器质心脏 临床研究 非缺血 脂肪组织
下载PDF
碎裂QRS波群概述及其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重要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建安 边昶 《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是新近出现的一项重要的无创性心电指标,指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群出现三相或多相波,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碎裂QRS波群呈三相波或多相波:典型者呈RSR’型,但也有多种... 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是新近出现的一项重要的无创性心电指标,指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群出现三相或多相波,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碎裂QRS波群呈三相波或多相波:典型者呈RSR’型,但也有多种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QRS波群 碎裂 诊断 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 无创 RSR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进 戴小丫 +3 位作者 黄晓芳 陈小锋 殷日鹏 林加锋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6期502-505,I0001,共5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以往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尤其是合并室性心动过速(VT)等心律失常的处理。近年来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广泛应用,VT的起源部位能够被精确、快速定位,对一些器质性心脏病相关VT的...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以往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尤其是合并室性心动过速(VT)等心律失常的处理。近年来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广泛应用,VT的起源部位能够被精确、快速定位,对一些器质性心脏病相关VT的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取得了飞速发展。加上对ARVC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ARVC已不再完全束手无策。近期我院成功消融1例ARVC合并持续性VT,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持续心动过速 ARVC 三维标测系统 射频导管消融 器质心脏 治疗方法 起源部位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并右心室造影1例
15
作者 孟锦 张薇薇 张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并发症 心室造影 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中国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见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丰菁 仇晓亮 +7 位作者 张曼 刘欣 秦旭光 朱天刚 王福军 张莉 胡大一 刘文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确定中国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相关基因突变的患病率,并探索潜在的基因型-表型关系。方法:根据2010年修订的国际专家组的ARVC诊断标准,对32例有症状且临床诊断为ARVC的汉族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进行研究。结果:18例(18... 目的:确定中国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相关基因突变的患病率,并探索潜在的基因型-表型关系。方法:根据2010年修订的国际专家组的ARVC诊断标准,对32例有症状且临床诊断为ARVC的汉族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进行研究。结果:18例(18/32,56.3%)患者中发现了4个桥粒基因PKP2、desmoplakin(DSP)、desmoglein-2(DSG2)、desmocollin-2(DSC2)中17个突变,包括6个新突变(6/17,35.3%);非桥粒基因未发现突变。32例患者检测到的突变中,PKP2突变11例(11/32,34.4%),DSP突变3例(3/32,9.4%),DSG2突变3例(3/32,9.4%),DSC2突变4例(4/32,12.5%)。5例(5/32,15.6%)患者出现多个突变。基因型-表型分析未显示携带突变患者与未携带患者的任何差别。结论:PKP2突变是本组ARVC队列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在本研究中未发现非桥粒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基因型-表型 桥粒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心电图进展
17
作者 汪康平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91-197,共7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为遗传性心肌病,1905年由Oslen首次报道;1978年由法国学者Frank Fontaine命名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1995年WHO正式归于心肌病范畴,命名为ARVC;2006年新颁布的心肌病分类将ARVC归...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为遗传性心肌病,1905年由Oslen首次报道;1978年由法国学者Frank Fontaine命名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1995年WHO正式归于心肌病范畴,命名为ARVC;2006年新颁布的心肌病分类将ARVC归属于遗传性原发性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律失常心室发育不良 心电图 遗传心肌 原发心肌 ARVC WHO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18
作者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ARVC 诊断 亚型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1例
19
作者 金永萍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4期320-322,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心悸胸闷2d入院,有高血压病2年,未正规服药。胸闷位于胸骨后,范围约手掌大小。患者本次发病外院就诊时的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予可达龙针治疗后未转复,遂采用150J电复律一次转为窦性...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心悸胸闷2d入院,有高血压病2年,未正规服药。胸闷位于胸骨后,范围约手掌大小。患者本次发病外院就诊时的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予可达龙针治疗后未转复,遂采用150J电复律一次转为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例资料 高血压 心电图示 心律 胸骨后 可达龙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萱 刘学波 +1 位作者 葛均波 蔡乃绳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8-80,97,共4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25例,分析临床和常规体表心电图特征,测量QRS时间、Q-T间期等各项参数,计算右胸导联(V1~V3)和左胸导联(V4~V6)QRS时间的平均值及...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25例,分析临床和常规体表心电图特征,测量QRS时间、Q-T间期等各项参数,计算右胸导联(V1~V3)和左胸导联(V4~V6)QRS时间的平均值及两者之比。结果2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病例的年龄(37.1±15.0)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常规心电图中Epsilon波阳性(第1组)11例(44.0%),其中63.6%(7/11)见于V1~V3导联;Epsilon波阴性14例(第2组)。所有患者的平均QRS离散度为36.3±27.2ms,Q-T离散度为57.2±27.1ms。平均QRS时间右胸导联[QRS1=(V1+V2+V3)/3]为0.13±0.03s,而左胸导联[QRS2=(V4+V5+V6)/3]为0.11±0.02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QRS1/QRS2值为1.0~1.9,其中16例(61.5%)≥1.2。发生晕厥第1组8例(72.7%),而第2组4例(28.6%)(P<0.05)。两组的QRS1分别为0.14±0.04s、0.13±0.02s,QRS2分别为0.12±0.03s和0.11±.017s,QRS1/QRS2值为1.22±0.26和1.21±0.1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右胸导联平均QRS时间延长有助于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但能否作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预后的不良因素尚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胸导联 时间延长 临床意义 EPSILON波 QRS时间 V1~V3导联 QRS离散度 左胸导联 心电图特征 常规心电图 QRSt 不良因素 显著 平均值 步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