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6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律失常并全心扩大诊断为心律失常相关性心肌病1例
1
作者 辛倩 《感染.炎症.修复》 2012年第1期64-64,共1页
我科于2011年7月收治1例心律失常并全心扩大患者,诊断为心律失常相关性心肌病,病情讨论如下。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全心扩大 心肌 相关性 诊断
下载PDF
T波形态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怡千 文惠韬 杨春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T波形态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69例接受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48 h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分... 目的探讨T波形态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69例接受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48 h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T波形态相关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波形态和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入院48 h内,45例(26.63%)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组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高于未发生组[(4.46±1.52)比(2.78±0.82)、(2.61±0.71)mg/L比(1.94±0.41)mg/L、(40.54±3.65)mm比(38.25±5.9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组[(45.61±5.31)%比(55.84±6.21)%](P均<0.05);发生组QT间期、Tp-Te间期、校正后Tp-Te间期(Tp-Tec)、校正后QT间期(QTc)、Tp-Te/QT高于未发生组,T波倒置发生率高于未发生组(73.33%比28.23%)(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hs-CRP(OR=19.495,95%CI 1.907~199.292)、NLR(OR=18.807,95%CI 3.871~91.379)、Tp-Tec(OR=1.025,95%CI 1.002~1.049)、QTc(OR=1.357,95%CI 1.096~1.680),Tp-Te/QT(OR=1.025,95%CI 1.002~1.049)、T波形态(OR=8.695,95%CI 3.267~23.139)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波形态和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AUC为0.726(P<0.05)。结论hs-CRP、NLR、Tp-Tec、QTc,Tp-Te/QT、T波形态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且T波形态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T波形态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相关性
下载PDF
CMR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吕静 朱永琪 +7 位作者 朱彦芳 何瑛 胡茜 邵九杰 王艺霖 王霈 刘云 朱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87,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中的价值。材料... 目的探讨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在预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的122例确诊HCM患者的CMR图像及临床资料。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24-hou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24 h DCG)结果将其分为合并VAs组(40例)与未合并VAs组(82例)。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受试者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效能。选择从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心室短轴未增强亮血电影序列,以舒张末期壁厚为基础,将HCM患者心肌分为肥厚区域与非肥厚区域。在左心室短轴各层面心肌的心室舒张末期进行全室壁心肌、肥厚区域心肌及非肥厚区域心肌的感兴趣区勾画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递归特征消除法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危险因素建立临床因素模型;并构建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采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使用列线图将联合模型可视化,并通过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正曲线评估联合模型拟合程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在训练集中,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9)、左心室肥厚区域联合模型(AUC值=0.98)、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的AUC值高于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74)、左心室肥厚区域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85)、左心室全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86)(P<0.05),亦高于临床因素模型(AUC值=0.81)(P<0.05);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9)的AUC值小于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及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8)(P<0.05),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与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中,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75)的AUC值低于左心室全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3)及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5)(P<0.05);左心室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95)的AUC值高于左心室非肥厚区域心肌联合模型(AUC值=0.80)(P<0.05)。结论基于CMR不同区域心肌的影像组学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所构建的模型在预测HCM者合并VAs风险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 室性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心脏磁共振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陈康丽 袁平年 +3 位作者 王洋 刘通 赵晨 张娟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各3... 目的探究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心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率、收缩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可改善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水平,且不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胺碘酮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肥厚性心肌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射频消融对儿童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雨 陈金花 谭晓敏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IC)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IC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射频消融治疗)和观察组(美托洛尔联合射频消融),各47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IC)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IC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射频消融治疗)和观察组(美托洛尔联合射频消融),各47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值分别为2.60 mm和1.70 mm,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分别为(113.61±20.13)次·min-1和(101.22±18.72)次·min-1、(151.75±27.63)次·min-1和(135.22±25.24)次·min-1,脑钠肽(BNP)升高率和肌钙蛋白Ⅰ(cTnI)升高率分别为44.68%和12.76%、23.40%和10.6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分别为(5.16±0.96)ng·mL^(-1)和(3.10±1.01)ng·mL^(-1)、(11.63±3.96)mm·h-1和(6.12±2.25)mm·h-1,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VFS)值分别为(55.89±5.82)%和(64.33±6.11)%、29.42%和32.63%,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5%)和对照组(6.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年,观察组有效率(78.71%和91.84%)高于对照组(57.44%和74.46%),再入院率(4.25%和6.38%)低于对照组(23.40%和3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儿童AIV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心肌 射频消融治疗 美托洛尔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心肌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林丽苹 卢志娟 +1 位作者 周秀丽 林家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429-2432,共4页
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是一种以纤维脂肪性心肌替代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可累及右心室、左心室及双心室。该疾病目前尚无诊断金标准,主要根据心脏的结构、组织学、心电图、心律失常和家族特征等多模态的方案进行诊断。目前也无特定的治疗,临... 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是一种以纤维脂肪性心肌替代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其可累及右心室、左心室及双心室。该疾病目前尚无诊断金标准,主要根据心脏的结构、组织学、心电图、心律失常和家族特征等多模态的方案进行诊断。目前也无特定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专注于心律失常风险分层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临床管理,影像学技术在致心律失常心肌病的诊断和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对致心律失常心肌病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心肌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DSG2基因p.Phe531Cys纯合突变所致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徐文静 程维礼 +3 位作者 方旭 张莱 张郁青 陶琴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对桥粒芯糖蛋白2(DSG2)基因p.Phe531Cys罕见纯合突变所致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一个家系的基因型-表型进行分析,并对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临床观察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血管内... 目的对桥粒芯糖蛋白2(DSG2)基因p.Phe531Cys罕见纯合突变所致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一个家系的基因型-表型进行分析,并对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临床观察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例确诊为ARVC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采集静脉血进行二代测序,并用Sanger测序验证。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获取DSG2基因野生型氨基酸序列,通过人工编辑获得突变型氨基酸序列,对DSG2蛋白二级及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先证者(Ⅲ2)符合ARVC诊断标准,其余家系成员均不符合。先证者为DSG2基因p.Phe531Cys纯合突变,先证者女儿(Ⅳ1)携带DSG2基因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突变位点在脊椎动物中保守性较好,氨基酸突变后蛋白质稳定性降低。突变型DSG2及野生型DSG2蛋白质二级结构无明显差异,三级结构突变位点处的折叠角度发生变化。结论DSG2基因p.Phe531Cys纯合突变可导致ARVC,不同的基因型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 桥粒芯糖蛋白2基因 纯合突变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脏超声血流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邢益民 张天飞 +1 位作者 邱清勇 戴慧勇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脏超声血流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4:1:1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60)、验证组(n=15)和试验组(n=15)。训练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脏超声血流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4:1:1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60)、验证组(n=15)和试验组(n=15)。训练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并发组(n=20)和非并发组(n=40)。收集患者的一般数据,建立心脏超声血流成像的深度学习模型,提取图像数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E/e’、涡流面积变化率、循环强度变化率、平均血流速度和平均能量损耗(EL)值。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训练组中并发组与非并发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并发组的LAVI(P<0.01)、E/e’(P<0.01)、涡流面积变化率(P<0.01)、循环强度变化率(P<0.01)、平均血流速度(P<0.05)、平均EL(P<0.01)显著高于非并发组,LVEF则显著低于非并发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显示:涡流面积变化率、循环强度变化率、平均血流速度、平均EL与LAVI、E/e’均为HCM伴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VEF是HCM伴发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训练组模型ROC曲线AUC值为0.985,验证组ROC曲线AUC值为0.989,试验组ROC曲线AUC值为0.980。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脏超声血流成像能更准确地识别心脏超声图像,对HCM并发心律失常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涡流面积变化率、循环强度变化率、平均血流速度、平均EL、LAVI和E/e’均是HCM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VEF是HCM伴发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心脏超声血流成像 肥厚型心肌 心律失常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二级预防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复发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预测因素
9
作者 高宇 贾文杰 +1 位作者 柴慧 李润琴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分析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二级预防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复发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VTA)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 目的:分析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二级预防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复发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VTA)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ICD二级预防的88例ICM幸存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观察患者随访5年内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的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随访5年时发生复发性VT/VF的影响因素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的使用情况(HR=0.334,95%CI:0.159~0.705,P=0.004)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HR=1.006,95%CI:1.002~1.011,P=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EI/ARB的使用情况以及LVEDV是影响患者随访5年时发生复发性VT/VF的独立临床因素(P<0.05)。LVEDV预测患者随访5年时发生复发性VT/V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72~0.869),在最佳截断值为163.5 mL。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VEDV≤163.5 mL的患者随访1年(100.0%vs.76.7%,Log Rankχ^(2)=11.723,P=0.001)、3年(93.3%vs.58.1%,Log Rankχ^(2)=15.398,P<0.001)、5年(88.9%vs.46.5%,Log Rankχ^(2)=19.188,P<0.001)的无复发性VT/VF生存率明显更高。此外,57例患者在至少半年的医疗治疗后接受了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V>163.5 mL的患者1年内复发性VTA发生率较高[LVEDV>163.5 mL vs.≤163.5 mL;37.9%(11/29)vs.7.1%(2/28);χ^(2)=7.670,P=0.006]。结论:LVEDV扩大可作为ICM患者随访5年内发生复发性VT/VF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二级预防 缺血性心肌 复发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心电图2例
10
作者 倪红林 黄玥 +1 位作者 刘岚 沈静秋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右心室纤维脂肪浸润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本文报道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ARVC心电图线索包含的...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右心室纤维脂肪浸润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本文报道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ARVC心电图线索包含的病理及生理信息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 除极复极 室壁瘤 左心室受累
下载PDF
左室质量指数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陈谦谦 孙辉 +2 位作者 孔庆峰 魏子秀 徐勤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8期2106-2108,共3页
目的探讨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36例行CRT的DCM病人,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LVMI;术后随访1年,起搏器程控仪分析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 目的探讨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36例行CRT的DCM病人,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LVMI;术后随访1年,起搏器程控仪分析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次数。结果共完成随访34例,其中无事件组23例(67.65%),VT/VF组11例(32.3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最大内经(LAD)。E峰与A峰比值(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V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MI显著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VT/VF的发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0,P<0.01),而LVEDD与VT/VF的发生次数无显著相关性(r=0.043,P>0.05)。结论 LVMI是DCM病人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超声心动描计术 左室质量指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美莲 严卫国 胡兴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DCM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DCM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2组VA发生情况及HRV指标。再对观察组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根据LVEF水平分为LVEF≥40%(A组)、LVEF 30%~39%(B组)、LVEF<30%(C组),比较各组VA发生情况及HRV指标,并探讨其与LVEF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VA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HRV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以复杂性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发生为主,对照组以单纯性室早发生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同LVEF分级患者单纯性室早、复杂性室早和室速发生情况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着LVEF减低,HRV指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A严重程度与LVEF无相关性(rs=-0.084,P>0.05),HRV指标与LVEF正相关,其中以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关性最强(r=0.398,P<0.01)。结论 DCM患者VA发生率显著增高,多表现为复杂性室早和(或)室性心动过速,HRV指标显著降低。其LVEF值与HRV指标具有良好相关性,但与VA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扩张型 心律失常 每搏输出量 心脏复合征 早搏 心室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胜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2期261-262,共2页
目的:探讨DCM患者左心功能不全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8例DCM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并对入选患者进行详细分级和分组,同时将各组数据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LVEF... 目的:探讨DCM患者左心功能不全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8例DCM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并对入选患者进行详细分级和分组,同时将各组数据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LVEF、LVFS的降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功能NYHA分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LVFS<10%、LVEF<30%时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心功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发生率与左心室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左心功能不全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及严重心律失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孙燕 孙留玉 张清友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以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1,DM1)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以加深对儿童DM1伴严重心脏合并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主要表... 目的探讨以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1,DM1)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以加深对儿童DM1伴严重心脏合并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主要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及恶性心律失常的DM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性,5岁,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2年,发现心脏扩大及心功能减低8个月,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RI提示扩张型心肌病。动态心电图(Holter)显示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DMPK基因CTG重复数127次,诊断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父亲20余岁诊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PubMed共检索到儿童DM1合并心脏受累外文文献6篇,报道约107例,合并心律失常95例,合并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14例,主要为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心肌肥厚、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未见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报道。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到儿童DM1合并心脏受累中文文献2篇,报道的2例儿童DM1患者均为束支传导阻滞,未见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报道。结论以扩张型心肌病或恶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儿童DM1患者罕见,临床需尽早评估,定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扩张型心肌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cd QTd与恶性心律失常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依不拉音.阿不都瓦衣提 杨芳 陶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085-2087,共3页
肥厚型心肌病具有复杂的病因,通常可随着疾病的进展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等其他疾病与症状,导致病情进一步的加重,其中以恶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因此,对肥厚型心肌病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给予早期判断并采取积极有效... 肥厚型心肌病具有复杂的病因,通常可随着疾病的进展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等其他疾病与症状,导致病情进一步的加重,其中以恶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因此,对肥厚型心肌病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给予早期判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CD QTD 肥厚型心肌 恶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离散度 肌电活动 早期判断 心室肌 折返途径
下载PDF
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中碎裂QRS波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迟田丽 李敬田 +2 位作者 于玲 李双宏 申玉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fQRS)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D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NDCM患者57例,通过分析心电图上是否出现fQRS波,分为有fQRS波...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fQRS)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D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NDCM患者57例,通过分析心电图上是否出现fQRS波,分为有fQRS波组33例和无fQRS波组24例,随访(18.9±4.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MVA发生率、全因病死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QRS波组中发生MVA 15例(45.5%),无fQRS波组中发生MVA 4例(16.7%),fQRS波组中MV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组中病死6例(18.2%),无fQRS波组中病死3例(12.5%),fQRS波组病死率高于无fQRS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RS对NDCM患者的MVA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与此类患者的全因病死率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扩张型心肌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预警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指标Tp-Te间期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阳春 张敏 雷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4期2619-2623,共5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预警恶性心律失常(MA)的心电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81例DCM病人,根据入院后24 h有无并发MA分为MA组(25例)与无MA组(56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预警恶性心律失常(MA)的心电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81例DCM病人,根据入院后24 h有无并发MA分为MA组(25例)与无MA组(5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指标[Tp-Te、校正Tp-Te间期(Tp-Tec)、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分析心电指标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探讨DCM并发MA的影响因素,评价Tp-Te间期对DCM发生MA的预测价值。结果MA组Tp-Te、Tp-Tec、Tp-Ted、LVEDD、LVESD、LVMI高于无MA组,LVEF低于无MA组(P<0.05),两组IVST/P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Tp-Tec、Tp-Ted与LVEDD、LVES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NYHA分级Ⅲ级或Ⅳ级、LVEF>30.16%、Tp-Te≥120.63 ms、Tp-Tec≥113.87 ms、Tp-Ted≥33.81 ms是DCM并发M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p-Te预测DCM并发M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4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00%、94.64%。结论心电指标Tp-Te延长可反映DCM病人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大,与病人心功能恶化密切相关,对MA发生具有一定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恶性心律失常 T波峰-末间期 校正Tp-Te间期 Tp-Te间期离散度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脏病理和心肌代谢组学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凯 陈晓 +5 位作者 张宁宁 常远 陈实 胡振良 宋伸 宋江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41-848,共8页
[目的]研究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脏病理和心肌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取35例接受心脏移植的ARVC患者受体心脏冠状动脉和心室6个部位(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以及右心室前壁、后壁、室间隔),冠状动脉组织... [目的]研究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脏病理和心肌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取35例接受心脏移植的ARVC患者受体心脏冠状动脉和心室6个部位(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以及右心室前壁、后壁、室间隔),冠状动脉组织切片行HE染色,并定量分析其狭窄程度;心室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经图像处理后定量分析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成分所占比例。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脏组织进行代谢物提取及代谢组学分析。无冠状动脉狭窄组、轻度冠状动脉狭窄(<50%)组、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50%)组的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成分的差异和代谢物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例ARVC患者中,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例(28.6%),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1例(31.4%),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4例(40.0%)。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接受心脏移植的年龄显著高于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和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48.5±10.7)岁比(33.8±10.5)岁和(31.0±13.4)岁,P=0.015]。中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和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纤维、脂肪成分所占比例在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和右心室前壁、后壁、室间隔6个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检测发现105种代谢物,集中于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戊糖磷酸代谢及糖酵解糖异生代谢等通路,与无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组织相比,中重度、轻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组织中没有显著上调或下调的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三组之间的代谢谱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ARVC患者中,中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与无冠状动脉狭窄者的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脂肪所占比例无明显组间差异,代谢组学检测亦无明显组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 冠状动脉狭窄 心脏 心肌代谢组学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聪 王倩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7-209,共3页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右心室正常心肌组织被纤维脂肪组织替代为特点的遗传性心肌病,常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及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在年轻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尤其是青年群体中,ARVC是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右心室正常心肌组织被纤维脂肪组织替代为特点的遗传性心肌病,常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及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在年轻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尤其是青年群体中,ARVC是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ARVC的诊断、危险分层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ARVC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右室心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扩张性心肌病Q-T_d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20
作者 戴启常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Q-TD 心律失常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