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心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全洪 潘建明 +3 位作者 陈立权 汤师范 史巧忠 陈尔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复苏成功患者在复苏前后的心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上海地区两家急救中心年龄≥16岁的OHCA复苏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按年龄分为≤50岁、50~70岁、≥70岁三组。对患者...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复苏成功患者在复苏前后的心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上海地区两家急救中心年龄≥16岁的OHCA复苏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按年龄分为≤50岁、50~70岁、≥70岁三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脏骤停初始心律、成功复苏后首次监测的有效灌注心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370例,女279例,女性平均年龄75.7l岁,大于男性(70.57岁,P〈0.05)。心脏骤停初始心律构成比排序为心脏停搏(50.54%),无脉心电活动(PEA)(29.98%),室颤或无脉性室速(VF/VT,15.61%),不详(4.17%)。男性患者初始心律为VF/VT的占20.27%,显著高于女性(9.32%;P〈0.05)。≥70岁组PEA占比多于另外两组,而VF/VT的占比则较少(均P〈0.05)。成功复苏后首次监测的有效灌注心律前三位排序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苏后心律构成比整体上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均P〉0.05),但是与复苏前初始心律类型有关(P〈0.05)。结论OHCA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前的心律中不可除颤心律多于可除颤心律,且1〉70岁者PEA所占比例高于年龄较轻者,而VF/VT的占比则较低;复苏后的有效灌注心律构成比与复苏前初始心律类型有关,但没发现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复苏成功 心律特点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及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谭超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9期95-96,共2页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心电示波、超声心动图、胸片及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经心电监测...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心电示波、超声心动图、胸片及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经心电监测、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显示,90例患者心律失常常见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次之,这两者发生率比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律失常发生类型与心功能分级及心室内径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M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并且具有多种类型,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律失常特点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