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入式循环心律监测仪在晕厥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建明 沈法荣 +5 位作者 黄抒伟 凌锋 俞蔚 王志军 吴巧元 汤益民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6期67-67,74,共2页
关键词 植入式循环 心律监测 晕厥 心律失常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可插入式循环心律监测仪的临床应用及护理(附一例报告)
2
作者 沈方英 《天津护理》 2008年第4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心律监测 心律失常 护理
下载PDF
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小时监测心律失常的分析
3
作者 王丽波 《新医学导刊》 2008年第4期36-37,共2页
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心肌梗死后24小时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总结治疗经验,我们内科心血管病房对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遥测心电机进行24小时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达90.0%,并及时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死亡率降至12.5%。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24小时监测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在可穿戴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
4
作者 徐成喜 李志伟 姚佳烽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3期58-63,76,共7页
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理参数监测方法,在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其他生理指标的实时监测中已广泛应用。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PPG技术在医疗设备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讨... 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理参数监测方法,在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其他生理指标的实时监测中已广泛应用。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PPG技术在医疗设备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讨论了PPG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可穿戴医疗设备中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同时探索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容积脉搏波 可穿戴 医疗设备 心律不齐监测 睡眠质量分析 心血管疾病预测
下载PDF
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919例结果分析(摘要)
5
作者 张溪林 林材元 +2 位作者 钟维农 曾军 郑则广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66-266,共1页
本文分析了919例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占用期检查的33.2%。诊断为肺癌392例(42.7%),慢性炎症371例(40.4%),急性炎症116例(12.6%),支气管粘膜正常17例(1.9%),结核15例(1.6%),支气管内异物6例(0.6%),曲菌病2例(0.2%),肺癌... 本文分析了919例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占用期检查的33.2%。诊断为肺癌392例(42.7%),慢性炎症371例(40.4%),急性炎症116例(12.6%),支气管粘膜正常17例(1.9%),结核15例(1.6%),支气管内异物6例(0.6%),曲菌病2例(0.2%),肺癌检出率高于同期非老年组,肺不张127例中,肺癌29例(62.2%)。19例术后肺不张经纤支镜治疗后肺复张17例(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纤维支气管镜 肺部疾病 肺癌 心律监测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护理
6
作者 黄茜 刘东 李茵 《中原医刊》 2003年第9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护理 术前准备 血肿 心律监测 血压观察
下载PDF
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01X期123-124,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监测与护理工作,观察组实...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监测与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量。结果: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方式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心律失常问题发生几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护理需求,科学开展各项护理干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心律失常 心律监测 护理要点
下载PDF
40~49岁男性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指标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浩 谢敏豪 +5 位作者 曹建民 王馨塘 严翊 王卉 林家仕 赵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目的:动态心电监测是评价运动风险的有效方法。但不适合大范围人群采用。通过对运动风险的常见情况sT段异常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讨运动中sT段异常与安静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利用安静状态下生理生化指... 目的:动态心电监测是评价运动风险的有效方法。但不适合大范围人群采用。通过对运动风险的常见情况sT段异常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讨运动中sT段异常与安静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利用安静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建立40~49岁男性运动风险预测方程。方法:173人(44.0岁±3.5岁)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心肺耐力与动态心电;运动中V1至V6 sT段降低≥0.1 mV作为sT段降低异常标准;通过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sT段异常与安静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建立sT段异常预测公式。结果:1)运动中16%的受试者在心肺耐力水平均不超过34.1 mL/kg/min且运动强度大于等于75%最大摄氧量时出现sT段降低异常;2)受试者心肺耐力水平由34.1 ml/kg/min降至31.9ml/kg/min,运动中sT段降低异常发生率由1.2%增加至5.2%。3)sT段异常值与HDL-c、OP以及DBP存在显著关联(P〈0.05);利用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了运动中心电sT段降低异常预测公式。结论:1)40-49岁男性心肺耐力水平低于34.1 mL/kg/min,在运动强度大于等于75%最大摄氧量时运动中心血管风险增加。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安静状态下舒张压和大脑疲劳程度OP 3项指标可以预测40-49岁男性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风险 ST段降低 动态心律监测 心肺耐力 最大摄氧量
原文传递
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琴 陆小英 张婷婷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9-511,共3页
报告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行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经验。回顾分析 1 5例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过程及效果 ,全组 1 5例无术后早、晚期死亡 ,术后随访 3个月至 6年 ,无预激综合征复发 ,2例有三尖瓣轻度关闭不... 报告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行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经验。回顾分析 1 5例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过程及效果 ,全组 1 5例无术后早、晚期死亡 ,术后随访 3个月至 6年 ,无预激综合征复发 ,2例有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Ⅰ级 1 3例 ,Ⅱ级 2例。均恢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术后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变化 ,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心律失常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积极用药治疗 ,促进心功能恢复 ;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加强抗凝宣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畸形 预激综合征 手术治疗 心律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用药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