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去交感神经术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素比努尔·吾布力卡斯木 李耀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但ICD植入术后患者发生电风暴不可预料且极其危险,目前针对ICD植入术后电风暴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近几年肾去交感神经术(RDN)为ICD植入术后电风暴的预防和...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但ICD植入术后患者发生电风暴不可预料且极其危险,目前针对ICD植入术后电风暴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近几年肾去交感神经术(RDN)为ICD植入术后电风暴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DN这一新的治疗方法能降低整个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明显抑制和逆转心肌重构,对改善和治疗心律失常有积极的效果。现对RDN治疗ICD植入术后电风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去交感神经术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电风暴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焦虑研究的进展
2
作者 孙天恒 张疆华 汤宝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1069-1073,共5页
目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措施。尽管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效益,但由于心理及生物等各种因素,部分患者出现了焦虑症状,尤其是经历电击的患者。焦虑症状与不良心脏结局相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再入院率和... 目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措施。尽管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效益,但由于心理及生物等各种因素,部分患者出现了焦虑症状,尤其是经历电击的患者。焦虑症状与不良心脏结局相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再入院率和医疗费用,从而降低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治疗效益。此外焦虑也是除颤器电击治疗的触发因素,电击、焦虑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尽管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植入除颤器患者的焦虑症状有效,但临床依从性差,而网络干预途径有望成为新趋势,但尚未完善。因此心内科医师有必要对植入除颤器患者术后的焦虑症状进行筛查,并详细记录他们的心脏病史及除颤器随访记录,以便分析植入除颤器后焦虑相关的因素并进行干预,提高植入除颤器患者的治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焦虑 心理干预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尚蒙 高晓龙 +3 位作者 匡晓晖 张曦 张进 王礼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V)对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的射血分数下降性的慢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V)对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的射血分数下降性的慢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接受S/V治疗并植入ICD进行SCD一级预防的HFrEF患者。(1)统计患者随访12个月时S/V剂量,治疗3月、6月、12月时心脏彩超指标(LVEF、LVEDD、LAD);(2)ICD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治疗情况,动态心电图指标:平均每小时室性早搏次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校正后的平均QT间期(QTc)。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1)随访1 a时,S/V的平均用药剂量为94.6 mg,bid。(2)随访3月LVEF、LVEDD、LAD均较治疗前改善;随访6月LVEF、LVEDD、LAD较治疗3月时改善;随访12月LVEF、LVEDD、LAD较治疗6月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随访1~6月相比较,随访7~12月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监测室速发作次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治疗前相比较,随访1 a患者SDNN由(94.38±26.42)ms增加至(102.23±20.36)ms;平均QTc由(441.92±10.64)ms缩短到(411.46±6.0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植入ICD进行SCD一级预防的HFrEF患者服用S/V治疗的1 a内心脏结构及功能持续改善;(2)随访期间S/V减少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功能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澳大利亚TGA发布关于美敦力公司因高电压治疗问题召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的警示信息
4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5期481-481,共1页
发布日期:2023年5月12日召回级别:Ⅰ级召回编号:RC-2023-RN-00142-1召回产品:Cobalt XT/Cobalt/Crome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部分Claria MRI/Amplia MRI/Compia MRI/Viva/Brava CRT-D;部分Vis... 发布日期:2023年5月12日召回级别:Ⅰ级召回编号:RC-2023-RN-00142-1召回产品:Cobalt XT/Cobalt/Crome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部分Claria MRI/Amplia MRI/Compia MRI/Viva/Brava CRT-D;部分Visia AF/Visia AF MRI/Evera/Evera MRI/Primo MRI/Mirro MRI ICD。涉及多批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 美敦力公司 警示信息 ICD 澳大利亚 MRI CRT
下载PDF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原因和机制
5
作者 承燕 王如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4-328,334,共6页
过度感知心内信号(T波、P波、F波、f波或U波)、QRS波群多重计数、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过快、肌电干扰、空气滞留、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故障、心肺复苏、体外电磁干扰、Sense-B噪声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探测到的频率到达除颤区,发生全... 过度感知心内信号(T波、P波、F波、f波或U波)、QRS波群多重计数、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过快、肌电干扰、空气滞留、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故障、心肺复苏、体外电磁干扰、Sense-B噪声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探测到的频率到达除颤区,发生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不恰当放电。发生不恰当放电后,建议程控重新调整参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需要调整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或是植入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放电 机制 过度感知
下载PDF
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成功救治长QT综合征伴反复昏厥患者1例报告
6
作者 盛雪汉 郭秋哲 +1 位作者 郭涛 杨艳萍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6期830-831,F0003,共3页
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SCD)最新技术,与传统的经静脉心内除颤器(TV-ICD)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且轻等优点,适用于无抗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无抗心动过速起搏(ATP)需求和不适于心脏再同步化... 全皮下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SCD)最新技术,与传统的经静脉心内除颤器(TV-ICD)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且轻等优点,适用于无抗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无抗心动过速起搏(ATP)需求和不适于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的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S-ICD成功救治1例长QT综合征(LQTS)反复发作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伴昏厥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尖端扭型室性心动过速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抗心动过速起搏 成功救治 长QT综合征 高危患者 昏厥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猝死的预防: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还是导管消融?
7
作者 王超 党时鹏 +1 位作者 李库林 王如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61-264,共4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正常心肌被脂肪和(或)纤维组织替代的遗传性心肌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右心室,也会累及左心室,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及猝死。目前对ARVC...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正常心肌被脂肪和(或)纤维组织替代的遗传性心肌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右心室,也会累及左心室,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及猝死。目前对ARVC的治疗主要包括运动限制、抗心律失常药物、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和导管消融。本文主要综述ICD和导管消融在治疗ARVC及预防ARVC患者猝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术后电风暴
8
作者 任淑静 吴立群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5期424-426,共3页
心源性猝死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在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42‰,每年死亡总人数超过50万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可以明显降低因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 心源性猝死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在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42‰,每年死亡总人数超过50万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可以明显降低因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电风暴 心源性猝死 术后 患者 室性心动过速 死亡原因
下载PDF
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护理
9
作者 徐蕾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5-595,共1页
关键词 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护理体会 致命性心律失常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药物 ICD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措施 高危患者
下载PDF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43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旭华 华伟 +2 位作者 王靖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共随访8~84(37.0±20.6)个月,无患者死亡。经ICD共记录到369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事件及13次心室颤动(室颤)事件,均被ICD成功终止,ICD共启动治疗程序498次。16例(37.2%)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室速/室颤事件,被ICD正确识别并接受了恰当的治疗。无患者因室速/室颤事件发生晕厥。对于室速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的总成功率为53.4%(197/369),首次成功率为20.8%(77/369)。6例(13.9%)患者发生了不恰当识别,1例(2.3%)患者发生了未识别事件。结论:ICD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合理设置治疗方案及参数可使ICD更充分地发挥预防猝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恰当治疗 心脏性猝死 遗传性心律失常 抗心动过速起搏
下载PDF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鲁仲巧 范洁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301-304,共4页
室性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节律或频率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起相应临床事件的一类疾病。因其发作突然、进展迅速,已成为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准确地识别和终止室性心律失常发... 室性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节律或频率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起相应临床事件的一类疾病。因其发作突然、进展迅速,已成为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准确地识别和终止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但其操作复杂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一种不侵入血管及心脏的新型心律转复除颤系统,具有与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相当或更佳的治疗效果;且其操作相对简单,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现就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榕 林秀铭 +1 位作者 穆艳 林亚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61-1963,共3页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护理
下载PDF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及我国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应用状况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澍 华伟 +2 位作者 陈柯萍 王方正 陈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73-176,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全国部分医院的回顾性调查研究 ,了解我国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使用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6年 1月 18日到 2 0 0 3年 1月 31日 ,来自 82家医院的 173例ICD患者的临床情况 ,了解其基础病因、心律失常类型、ICD... 目的 通过对全国部分医院的回顾性调查研究 ,了解我国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使用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6年 1月 18日到 2 0 0 3年 1月 31日 ,来自 82家医院的 173例ICD患者的临床情况 ,了解其基础病因、心律失常类型、ICD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以及ICD的并发症。结果  173例植入ICD患者 ,其中 115例 (6 6 5 % )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以冠心病为最常见。植入患者中室性心动过速 (VT) 10 6例 (6 1 3% ) ,心室颤动 (VF) 34例 (19 6 % ) ,VT合并VF 33例 (19 1% )。在平均随访 2 7 8个月 (1~ 86个月 )中 ,82例 (47 4 % )发生VT和 或VF ,并接受ICD成功治疗 ;73 0 4 %的VT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 (ATP)终止 ;VF除颤成功率为 10 0 % ;误放电率为 2 0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 3% ,随访期间共有 11例患者死亡 ,占 6 4 %。结论 本研究的有限数据表明ICD治疗对我国患者带来的好处 ,但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预防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临床应用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翠红 郝素芳 +5 位作者 程怀兵 浦介麟 任晓庆 陈柯萍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疗效。 方法:系统收集我院2004-01至2013-10期间31例植入ICD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包括门诊复诊、ICD程控及电话随访。根据ICD有无正确识别...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疗效。 方法:系统收集我院2004-01至2013-10期间31例植入ICD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包括门诊复诊、ICD程控及电话随访。根据ICD有无正确识别及治疗,分析放电的相关性。 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54.9±15.0)岁,病史年限(13.5±11.5)年,植入ICD前出现晕厥或晕前反应26例,经电复律或药物复律22例,心肺复苏生存者3例。有HCM家族史7例,其中一级亲属猝死3例。31例患者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1.0±5.2)mm,5例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现象。ICD一级预防5例,二级预防26例。3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9±29.0)个月,随访期间41.9%(13/31)患者在植入ICD后平均2年(0.5年~5年)发生ICD正确治疗事件。ICD正确识别共放电63次,平均2.1次/人,5例发生超速起搏抑制治疗共64次,平均2.0次/人,发生放电事件均为二级预防患者。6.7%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电极移位调整1例,电极感知故障1例。与无放电患者比较,有放电患者的年龄更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心室颤动发生率更高,复律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及无放电患者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中安装单腔ICD与安装双腔ICD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轻、既往有晕厥或心室颤动史的HCM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更能从ICD植入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高危因素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前后患者确定感、焦虑与性格乐观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燕 李淑红 敖雪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PP)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SP),在植入前、植入后1周以及植入后1个月对患者情绪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15例患者应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目的研究比较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PP)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SP),在植入前、植入后1周以及植入后1个月对患者情绪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15例患者应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心源性猝死的PP,15例患者应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心源性猝死的SP,应用描述性横断面调查法,利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C),特质状态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生活目标量表(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LOT-R),通过晤谈行半结构访问。结果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前,两组患者的MUIS-C分值都较高(PP=67.67±13.36;SP=70.27±6.80,P=0.507);LOT-R分值为PP=15.67±3.8,SP=16.47±3.6,P=0.557;STAI分值为PP=37.40±10.0,SP=37.73±13.6,P=0.940。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1个月,PP患者的MUIS-C分值明显低于SP患者(PP=62.33±4.17,SP=67.87±4.61,P=0.002)。结论利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SP的患者护理时更应该引起护士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不确定感 焦虑 性格乐观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清华 程晓曙 +6 位作者 吴延庆 李菊香 程应樟 程开诚 胡建新 姜醒华 罗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共2页
目的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cardiove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措施。本文观察我院8例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自1996年7月至2003年9月;;共有7例患者(其中1例更换... 目的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cardiove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措施。本文观察我院8例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自1996年7月至2003年9月;;共有7例患者(其中1例更换1次)在我院成功安装了ICD。7例患者中4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例为长QT间期综合症;;1例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另1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不能排外。所有患者均记录到VT或/和VF;;其中5例患者有晕厥史。分别随访2个月~7年。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经静脉安置或更换ICD。除颤阈值均在25J以下。随访期间共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6次;;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0次;;室颤6次;;均成功中止。其中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10次;;除颤6次。误感知窦性心动过速发生ATP4次;;误感知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除颤2次。患者均正常生活至今。结论;;ICD治疗效果肯定;;但需加强随访;;及时调整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患者 心动过速 心搏过速 心律失常 ICD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34例随访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蓬 张英川 +5 位作者 郭成军 柳景华 方东平 李果 何东方 赵东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对我院37例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中34例长期随访(3例失访)。方法:将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时间4~69个月,平均(24.7±18)个月。29例成功接受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占全部患者的85.3%。共发... 目的:对我院37例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中34例长期随访(3例失访)。方法:将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时间4~69个月,平均(24.7±18)个月。29例成功接受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占全部患者的85.3%。共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587次,其中313次为非持续性,均自行终止。接受ICD治疗的274次中室性心动过速(VT)238次,占86.9%。心室颤动(VF)36次,占13.1%。VT由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212次,由低能量(2~15J)转复终止23次。有3次VT在ATP治疗时转为VF,由高能量除颤(DF)终止。VF经高能量除颤36次,全部一次成功。5例患者因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或心房颤动(房颤)被误识别为VT而发放电击。34例中有3例死亡,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因不明。结论:ICD可以有效的终止VT、VF,是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随访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放电事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杰民 王礼春 +6 位作者 唐安丽 兰军 何建桂 柳俊 冯冲 陈艺莉 董吁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3-798,共6页
【目的】分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在一级或二级预防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放电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2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植入了ICD的92例患者进行程控随访,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在一级或二级预防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放电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2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植入了ICD的92例患者进行程控随访,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其中ICD一级预防45例,二级预防47例,共进行了423人次的程控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6±21.8)个月。有37.8%的一级预防患者出现了室速/室颤(VT/VF),平均2.53次/人年;28.9%的患者给予了放电治疗,平均0.44次/人年。在二级预防中有59.6%的患者出现VT/VF,平均4.99次/人年,其中有47.9%需要放电治疗,平均为1.41次/人年。所有患者中,有46例ICD发生放电(50.0%),其中恰当放电的35例(38.0%),不恰当放电的11例(12.0%)。总计放电334次,其中恰当的放电治疗198次(59.3%),不恰当的放电治疗136次(40.7%)。不恰当放电原因包括:房颤92次(67.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次(23.5%),ICD异常感知12次(8.8%)。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发生VT/VF的概率以及误放电的概率均高于无房颤病史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D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能给患者带来获益;房颤既是ICD不恰当放电的主要原因,也是提示VT/VF高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律失常 一级预防 随访 放电事件
下载PDF
心理疗法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骏 邓豫 +3 位作者 徐琳 张金霞 邱健 傅锐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及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焦虑及忧郁等心理症状的效果。方法将66例植入ICD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观察组34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运用CBT及ACT的原理,通... 目的观察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及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焦虑及忧郁等心理症状的效果。方法将66例植入ICD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观察组34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运用CBT及ACT的原理,通过端正认知、积极面对现实、互相帮助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使患者从逃避症状的心理转化为顺其自然地顺从症状及接受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复查及心理辅导。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抑郁及焦虑症者少且程度轻;ICD放电次数治疗组有下降趋势。结论运用CBT结合ACT治疗可减少植入ICD的患者忧虑、焦虑等精神障碍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有助于防止及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及忧郁等不良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接受与承诺疗法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海银 杜佩坚 +2 位作者 张碧娟 颜海莲 刘彩云 《现代临床护理》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总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安置术的护理要点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2001年11月~2003年5月给予7例ICD患者进行了护理及随访。结果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风暴”,1例患者出现误放电,随访2~19个月,患者均存活,未发生晕厥等... 目的总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安置术的护理要点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2001年11月~2003年5月给予7例ICD患者进行了护理及随访。结果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风暴”,1例患者出现误放电,随访2~19个月,患者均存活,未发生晕厥等并发症。结论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心律失常“风暴”、误放电的现象,并做好ICD健康教育,是ICD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 室性心律失常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