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宗心性学说中的心理治疗思想探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熊韦锐 于璐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禅宗心性学说中包含许多心理治疗的思想,对其挖掘与探究有着独特的价值。它的人性假设是人的当下自性是清净、空寂的;其病因理论认为人们的烦恼、苦难都是由于自心的执著导致;其治疗的方法核心是破除我法二执;其治疗的基本程序包括明心... 禅宗心性学说中包含许多心理治疗的思想,对其挖掘与探究有着独特的价值。它的人性假设是人的当下自性是清净、空寂的;其病因理论认为人们的烦恼、苦难都是由于自心的执著导致;其治疗的方法核心是破除我法二执;其治疗的基本程序包括明心见性与修心养性两个阶段;其具体技术是禅定、正念、看话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心性学说 心理治疗 执著 破执
下载PDF
儒家“心性论”的系统架构及其思想开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诚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5,共4页
儒家心性学说的创建,别开生面地建构起了儒家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探究儒家"心性论"的系统架构及其思想开展,有利于深化对儒家核心思想的理解,凸显儒家... 儒家心性学说的创建,别开生面地建构起了儒家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探究儒家"心性论"的系统架构及其思想开展,有利于深化对儒家核心思想的理解,凸显儒家"心性论"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心性论” 儒家心性学说 儒家哲学
下载PDF
王阳明之前儒家“良知”心性学说的历史考察--从孟子到陆象山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庆杰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9,共7页
自从孟子第一次明确提出"良知"范畴以来,它就与先秦儒学的心性论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同时,"良知"也不是一个静态的、纯结构性的范畴。随着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的发展,随着中国... 自从孟子第一次明确提出"良知"范畴以来,它就与先秦儒学的心性论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同时,"良知"也不是一个静态的、纯结构性的范畴。随着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的发展,随着中国传统的人性、心性学说的日益丰富、完善,"良知"范畴也不断拓展和深化着自身的理论内涵。因此,对"良知"的考察不能够只局限于静态的结构分析,还应该考虑到其动态的历史发生。循着先秦儒学的心性论—大乘佛学的佛性论—宋明理学、心学的历史脉络,可以考察"良知"范畴历史发展的源流正变,揭示王阳明心学之前"良知"范畴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陆象山 王阳明 儒家 良知 心性学说 宋明理学
下载PDF
论宋明新儒学中的哲理化与神学化的双重趋向与孟子的心性学说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继旨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49-59,46,共12页
中、外哲学史上的许多事实都表明:一个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的发展史上,其后起的派别和代表人物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往往以新的形式汲取、继承、改造、扩展其思想先辈的思想遗产,由此溯源逆推,就有可能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哲学思想发展... 中、外哲学史上的许多事实都表明:一个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的发展史上,其后起的派别和代表人物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往往以新的形式汲取、继承、改造、扩展其思想先辈的思想遗产,由此溯源逆推,就有可能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哲学思想发展的线索。这种“卷帘格”的方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已卓有成效地应用,在思想史和哲学生的研究中也应大力提倡。本文就是试图用这种方法,从分析宋明新儒学的哲理化与神学化的双重趋向入手,以“心”、“性”问题为线索,探讨一下宋明新儒学如何在汲取玄学和佛教义理的基础上,继承和改造了孟子(以及先秦儒家)的心、性学说。设想从这种宏观的比较研究中,就一个侧面梳理勾勒出儒学演变的轨迹,为进一步正确评价中国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主流和核心的儒家思想创造些必要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宋明 神学化 佛教 “心” 哲理化 儒家 心性学说 孟子 “天”
下载PDF
一种哲学理论新形态的初步成熟——评王重阳内丹心性学说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小蓉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6,共7页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内丹心性学说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认为王重阳在总结三教心性说的基础上,用心、性、精、气、神等基本范畴来论证内丹修炼的性功和命功问题,并以先性后命、性命双修、内外功双...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内丹心性学说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认为王重阳在总结三教心性说的基础上,用心、性、精、气、神等基本范畴来论证内丹修炼的性功和命功问题,并以先性后命、性命双修、内外功双合深化心性概念的哲学内蕴,创立了特色鲜明的全真内丹心性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标志着中国哲学的一种理论新形态的初步成熟,同时为全真教的内丹修炼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学说 全真教 性命
下载PDF
中国传统心性学说与过程哲学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高媛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 82,82,共6页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的主要观点是重视过程、尊重价值、追求和谐。中国传统心性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心的感通、心的生活、心的超越。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性学说在有机联系的整体观、创造自新的过程观、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上存在相通之处。两者...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的主要观点是重视过程、尊重价值、追求和谐。中国传统心性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心的感通、心的生活、心的超越。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性学说在有机联系的整体观、创造自新的过程观、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上存在相通之处。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传统心性学说是在心灵成长的价值论意义上言心性的,而过程哲学则是创造性的哲学,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言过程的。在当今全球文化思想交流中,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性学说的比较研究意义深远,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哲学 中国传统心性学说 心灵成长 创造性过程
下载PDF
先秦"心性"理论浅探
7
作者 邱文山 董永志 《管子学刊》 1999年第3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荀子 心性”学说 “心” 《管子》 先秦时期 人性 孟子 庄子 精神文明建设 自然本性
下载PDF
王阳明心性学说中的佛道思想钩沉
8
作者 刁宗广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5-19,共5页
王阳明一生出入佛道,在"三教合一"的顶峰时代,从陆九渊"心"义出发,潜引佛道理论,融合佛道思想,正所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由此构筑了"此心即理"、"致良知"的心性学说.
关键词 王阳明 心性学说 佛道思想 明代 《坛经》 佛教学说 道教学说
下载PDF
孟子心性学说的修养实践——理论、方法及意义
9
作者 马世年 《斯文》 2020年第1期138-156,共19页
心性之学是孟子思想之根本,它贯穿了孟子的各种学说,而性善论又是心性之学的核心主张。孟子性善论的理论构建思路是,首先提出人禽之辩,以“几希”之性为善,继而指出人之本然与同然者为善,然后将其归纳为人心之善,最后以恶之由来反证性... 心性之学是孟子思想之根本,它贯穿了孟子的各种学说,而性善论又是心性之学的核心主张。孟子性善论的理论构建思路是,首先提出人禽之辩,以“几希”之性为善,继而指出人之本然与同然者为善,然后将其归纳为人心之善,最后以恶之由来反证性善。在此基础上,孟子对其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一,所谓“性善”,只是一种善端,因此,人要成为尧舜便须扩充善端;其二,以“仁义内在”批驳了“仁内义外”之说,从而总结出“反求诸己”的内省功夫。孟子心性学说的修养实践方法,可以概括为尚志、存养、扩充、自反四个方面,这对于个体的自我修养而言无疑是有着方法论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性学说 性善论 修养实践
下载PDF
孟子心性学说的逻辑构架及理论蕴藉
10
作者 杨冬梅 《阴山学刊》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孔孟之道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孟子是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思想家,其思想学说是儒家学说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重读孟子的思想学说,旨在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应时代的问题。孟子心性学说的深刻理论蕴藉在建构现代人心... 孔孟之道乃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孟子是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思想家,其思想学说是儒家学说发展与完善的重要环节。重读孟子的思想学说,旨在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应时代的问题。孟子心性学说的深刻理论蕴藉在建构现代人心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性学说 逻辑构架 理论蕴藉
下载PDF
从“心性”学说看儒、佛的道德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勋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4-30,共7页
儒、佛的“心性”理论 ,最终是想解决人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行为实践问题 ,要求使一切伦理道德规范成为人们的内心的一种自觉的精神需求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加。所谓“尽心”与“自悟”就是通过自我的道德修养达到“治世”和“救世”的目的。
关键词 儒家 佛家 心性”学说 道德观念
下载PDF
孔孟心性学说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一心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4期39-42,49,共5页
孔孟心性学说探讨崔一心以人类心灵中无意识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分析心理学(或称精神分析)的创立,是人类认识自身心灵结构历程中的一场革命。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作为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迭兴,心理学说有了长足的进展... 孔孟心性学说探讨崔一心以人类心灵中无意识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分析心理学(或称精神分析)的创立,是人类认识自身心灵结构历程中的一场革命。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作为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迭兴,心理学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当我们重审视人类认识自身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本能 心性学说 道德本能 孟子学说 孔子学说 生理 集体无意识 孔孟 分析心理学 生而知之
下载PDF
禅宗“心性学说”在城市失独老人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1-24,共4页
“心性学说”是禅宗思想的核心学说。随着政策变动,城市失独老人这一长期遗留问题也再次受到广泛关注,但当前城市“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遭遇了若干困境,如何形成科学可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课... “心性学说”是禅宗思想的核心学说。随着政策变动,城市失独老人这一长期遗留问题也再次受到广泛关注,但当前城市“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遭遇了若干困境,如何形成科学可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将禅宗“心性学说”与城市“失独老人”的社会工作服务相结合,并分别从社会工作价值观、心理分析理论、专业技巧应用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心性学说”在城市失独老人服务中的应用,既为“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提供一个新路径,也力图为禅宗思想的现代化应用作出有益探索,同时也将为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学说 城市失独老人 社会工作 应用
下载PDF
“原心定罪”的刑罚思想与先秦儒家心性学说的关系
14
作者 吴礼明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78-79,共2页
“原心定罪”的刑罚思想虽源起西周,但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原因,其表述仅流于观念。在儒家心性学说兴起及深入发展的前提下,才使其有了更充分的理论保障和逻辑支撑,并在儒家学说尊为封建正统思想后而得到长期贯彻。
关键词 原心定罪 儒家 心性学说
下载PDF
孟子“心性学说”对大学生网德自律的启示
15
作者 郭延成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2期53-55,共3页
为了促进大学生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文章首先对孟子“心性学说”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大学生网德自律现状,最后阐述了孟子“心性学说”对大学生网德自律的启示。
关键词 孟子“心性学说” 网德自律 大学生
下载PDF
《坛经》心性学说与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之比较
16
作者 许秀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0,共5页
禅宗上承印度佛教的传统,下启佛教中国化的新格局。唐宋时期禅宗的兴盛流行,使佛教从印度文化直接过渡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禅宗蕴含丰富的心理学资源,解读禅宗文化,体会机锋语录,认识心... 禅宗上承印度佛教的传统,下启佛教中国化的新格局。唐宋时期禅宗的兴盛流行,使佛教从印度文化直接过渡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禅宗蕴含丰富的心理学资源,解读禅宗文化,体会机锋语录,认识心性思想,寻求自在解脱,可以直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维克多·E·弗兰克尔发明的意义治疗被称为继弗洛伊德学派和阿德勒学派后的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意义疗法具有超越的涵义,启迪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安顿着这个意义虚无时代人们的心灵。本文拟以禅宗经典《坛经》的心性思想与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进行范畴比较,从心性本净与意志自由、随方解缚与矛盾意向、道由心悟与活出意义等角度进行解读,深化对《坛经》心理治疗思想的认识,增进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心性学说 意义疗法 范畴比较
下载PDF
儒家的心性修養與人格構建
17
作者 韓星 《诸子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51-64,共14页
面對中國社會因處於急劇變遷所産生的各種問題,傳統儒家的心性之學也許是治本之舉。孔子很少離開人專門講心,顔子一派講'心齋',後來不占儒家的主流地位。孟子則提出'四心'、立'本心'、'求其放心'、養... 面對中國社會因處於急劇變遷所産生的各種問題,傳統儒家的心性之學也許是治本之舉。孔子很少離開人專門講心,顔子一派講'心齋',後來不占儒家的主流地位。孟子則提出'四心'、立'本心'、'求其放心'、養心諸説,成爲後儒心性學的源頭。荀子以心爲天君,爲身形之主宰,重治氣養心之術。《大學》講'正心'。董仲舒提出了人心副天心的主張。宋明理學家進一步發展了早期儒家學者有關心性的理論,同時吸收佛教、道家的心性學説,把'心'分爲道心、人心,強調心的主宰功能和作用。心的主宰作用不但是心性學説的核心,也是儒家人格建樹的關鍵。儒家心性之學追求内在的自我超越,強調心爲主宰,體現在人格建樹上主要是通過致誠盡性,下學上達,達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成爲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學說 心爲主宰 人生境界 人格建樹 致誠盡性 聖人
下载PDF
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 被引量:22
18
作者 葛鲁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西方科学心理学一直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探索则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生活 ,这就必须改变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绝对分离 ,改变科学心理学现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 西方科学心理学一直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现象。心理生活的探索则是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心理生活 ,这就必须改变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绝对分离 ,改变科学心理学现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体系。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说心理生活的心性学说。心理生活是立足于人的心理的“觉”的性质 ,“觉”的活动是一种生成意义的活动 ,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生成的活动。心理生活有其基本内涵和体证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就在于科学地揭示心理生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活 心理现象 心性学说 心性心理学
下载PDF
主体精神的后天涵养──论孟子的养气说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文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68,共3页
孟子之"气"属精神范畴,是"形诸外"的主观精神、心理状态。在"志"、"气"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志制约着"气",使"气"具有了价值向度,它把人的内心与形诸外的精种状态结合起来,成为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养气说以... 孟子之"气"属精神范畴,是"形诸外"的主观精神、心理状态。在"志"、"气"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志制约着"气",使"气"具有了价值向度,它把人的内心与形诸外的精种状态结合起来,成为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养气说以"尚志"、"集义"为核心。尚,急确立人生的立足点和人生道路,集义则体现了气的力度。孟子提出的尚志与集义相接合才能养成"浩然之气"的思想,为儒家道德修养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主体精神 养气说 内在精神 价值向度 儒家道德 心性学说 朱熹 心理状态 尚志
下载PDF
落落千百载 期无负初心 习近平缘何肯定阳明心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梅敬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64-65,共2页
王阳明立足儒家本来,继承孟子心性学说,融合释道诸子,于程朱理学之外,独辟蹊径,创立阳明心学,影响海内外.阳明身处逆境险境,于“龙场悟道”,提出“心即理”的主张,主张心理不二,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呼唤良知,谋求致良知,强调“... 王阳明立足儒家本来,继承孟子心性学说,融合释道诸子,于程朱理学之外,独辟蹊径,创立阳明心学,影响海内外.阳明身处逆境险境,于“龙场悟道”,提出“心即理”的主张,主张心理不二,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呼唤良知,谋求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的践履功夫,在人生磨砺中发明本心,培育良知;将理念与规范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内化于心;又将良知外化于行,追求事功,摈弃虚无,有所作为.其上可以修道炼心,其下能够经世致用.古往今来,众多英雄豪杰、领袖伟人,皆受其思想理念的滋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习近平 致良知 心性学说 程朱理学 龙场悟道 知行合一 自觉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