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性情才皆是同一物事吗?
1
作者 李世平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3,158,共9页
孟子以心性情才论性善,心性情才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仁义礼智之端,“端”是本,说明人皆有成就道德的可靠根基;二是仁义礼智之德,是由仁义礼智之端扩充存养形成的,说明君子的仁义礼智之德是后天存养的结果。心性情才的双重内涵表现为双重特... 孟子以心性情才论性善,心性情才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仁义礼智之端,“端”是本,说明人皆有成就道德的可靠根基;二是仁义礼智之德,是由仁义礼智之端扩充存养形成的,说明君子的仁义礼智之德是后天存养的结果。心性情才的双重内涵表现为双重特性,前者表现为先天生而即有的、稳定而普遍的,后者表现为后天存养的、可变而相对的。心性情才具有双重内涵和特性说明孟子性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性善立本,这是从心性情才的仁义礼智之端一面所言的性善,二是性善存养,这是从心性情才的仁义礼智之德一面所言的性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情才 仁义礼智之端 仁义礼智之德 性善立本 性善存养
原文传递
朱子学是“心统性”还是“性统心”?
2
作者 蔡家和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心统性情”之提出,是朱子为了配合经典之诠释,以便贯通自己体系中“性发为情”一说。盖孟子原意是以恻隐羞恶等为心,而朱子视之为情,又《中庸》则言情绪之喜怒哀乐之发。为统一这些经书,朱子遂藉张子“心统性情”一词,来联系心与情,... “心统性情”之提出,是朱子为了配合经典之诠释,以便贯通自己体系中“性发为情”一说。盖孟子原意是以恻隐羞恶等为心,而朱子视之为情,又《中庸》则言情绪之喜怒哀乐之发。为统一这些经书,朱子遂藉张子“心统性情”一词,来联系心与情,将孟子的恻隐羞恶等亦视为情,如此,则既能顺于孟子原文,亦能疏通自己的《四书》体系。“心统性情”之“统”字,并非“主宰”之意,而是意味着“整合”。心只是虚灵知觉,其背后之性理才是本体与根源。朱子终归为理学而非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理学 郛廓 五行 恻隐之
下载PDF
朱熹“心统性情”说的孟学诠释
3
作者 张宏锋 王建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9-175,共7页
朱熹“心统性情”说在诠释孟子思想基础上逐渐形成。朱熹受孟子“四端”“四心”“尽心”等思想影响,在批评胡宏“心以成性”说的过程中,提出“心主性情”的观点。至《孟子集注》时期,朱熹对“心”的理解有所变化,将“心主性情”改回“... 朱熹“心统性情”说在诠释孟子思想基础上逐渐形成。朱熹受孟子“四端”“四心”“尽心”等思想影响,在批评胡宏“心以成性”说的过程中,提出“心主性情”的观点。至《孟子集注》时期,朱熹对“心”的理解有所变化,将“心主性情”改回“心统性情”,并由此形成了“心兼性情”与“心主性情”的双重内涵。同时,朱熹亦将孟子所说的“才”纳入“心统性情”说的体系中,形成了“性兼情才”“性决定才”“才是心之力”“才是情能主张运用做事底”等观点。这些思想的诠释不仅反映了朱熹“心统性情”说的建构过程,而且揭示了“心统性情”说深层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情 “性善论” “才”
下载PDF
钱穆、牟宗三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不同诠释 被引量:2
4
作者 乐爱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钱穆、牟宗三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诠释,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钱穆强调"心统性情"所蕴含的"心"对于性情的主宰,并认为,朱熹讲"性即理",不只是强调性理之重要,实际上也强调"心"的主... 钱穆、牟宗三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诠释,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钱穆强调"心统性情"所蕴含的"心"对于性情的主宰,并认为,朱熹讲"性即理",不只是强调性理之重要,实际上也强调"心"的主导作用,而朱熹讲"心统性情"则是对于"心"的主导作用的进一步阐释。为此,钱穆把朱熹学术归属于心学,把朱熹的"心统性情"看作是对孟子心性论的超越。与此不同,牟宗三强调朱熹"心统性情"的"心、性、情三分",并认为,在这一格局下,"真正之超越实体在性而不在心",心对于性情只有摄具作用,且仅局限于工夫论,所以此心非孟子之心,"尤与孟子‘本心即性’之本心义不相应"。他们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不同诠释,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朱熹的"心统性情"及其与"性即理"的关系乃至分判朱熹的学派归属,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牟宗三 朱熹 性即理 性情
下载PDF
朱熹哲学的“心统性情”说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来 《浙江学刊》 1986年第6期78-80,90,共4页
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内容。所谓心性论,只是简言之,就其结构而言,是心性情三要素组成的构架体系。在这一方面,朱熹的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总体上看,在心性情三者的基本关系上、朱熹的主要观点是“心统... 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内容。所谓心性论,只是简言之,就其结构而言,是心性情三要素组成的构架体系。在这一方面,朱熹的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总体上看,在心性情三者的基本关系上、朱熹的主要观点是“心统性情”。据《近思录》及朱熹所说,“心统性情”一语首见于张载的语录。朱熹对此备加推崇,认为这是张载对理学的巨大贡献,在理学中只有程颐“性即理也”一语堪与相比:“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哲学 主要观点 性情 思想 性论 宋明理学 功用 近思录 哲学内容 张载
下载PDF
论朱熹的“心统性情”说 被引量:7
6
作者 蒙培元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共8页
"心统性情"说是朱子心体用说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心性说的实质所在。"心统性情"说虽然来自张载,但真正将其变成系统学说的是朱子。朱子曾说过,程颐的"性即理也",张载的"心统性情",这两句话"... "心统性情"说是朱子心体用说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心性说的实质所在。"心统性情"说虽然来自张载,但真正将其变成系统学说的是朱子。朱子曾说过,程颐的"性即理也",张载的"心统性情",这两句话"颠扑不破"。朱子之所以高度评价这两句话,是由于前者从心体上说性(理),表现了理性主义特征;后者从心之体用关系说性情,表现其情感特征。这两点真正体现了朱子心说的主要特征,即情感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性情”说 情感理性特征 程颐 张载
下载PDF
曹南冥对宋儒“心统性情”说之图式诠解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学智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2期55-60,共6页
“心统性情”是张载提出的命题,朱熹对之做了系统的理学解释,成为其心性论的重要命题。性理学北渐韩国,16世纪的韩国硕儒曹南冥,以图解的形式对其概念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其图《心统性情》即是对张载、朱熹等人关于心、性、情关系... “心统性情”是张载提出的命题,朱熹对之做了系统的理学解释,成为其心性论的重要命题。性理学北渐韩国,16世纪的韩国硕儒曹南冥,以图解的形式对其概念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其图《心统性情》即是对张载、朱熹等人关于心、性、情关系的图式诠解,其解释不仅体现着理学“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天人一体理路,而且有着自己独到的了悟。本文还对相关图式的真实性做了必要的考证,并对学界公认的“十七图”为南冥自制之图的说法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南冥 性情”说 性论 韩国 儒家思想 张载 朱熹
下载PDF
李滉《心统性情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春海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29-31,共3页
早在汉代,中国儒学便已传入韩国。到李朝时期,作为《易》学一部分的易图学研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滉的《心统性情图》,体现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继承中国的孔孟、程朱之学和朝鲜历来朱子学者的思想。
关键词 李滉 性情图》
下载PDF
论朱熹“心统性情”哲学思想统摄下的文学观
9
作者 王莹 孙红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朱熹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缘情"发生学观念,发展了儒家"诗言志"的诗学思想,他从"心统性情"的哲学思想出发,肯定了诗歌创作源于诗人的情感体验,在"得其性情之正"的前提下"感物道情"... 朱熹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缘情"发生学观念,发展了儒家"诗言志"的诗学思想,他从"心统性情"的哲学思想出发,肯定了诗歌创作源于诗人的情感体验,在"得其性情之正"的前提下"感物道情"",涵咏自得"。"感物道情"是文学本质,主要体现在朱熹对《诗经》和《楚辞》的评价中;文学"感物道情"通过"涵泳"得以实现,最终达到"至圣""至乐"的崇高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性情 文学观
下载PDF
朱熹哲学研究的批判与反思:“心统性情”的意象诠释
10
作者 李煌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3,共11页
"心统性情"是朱熹心性论的枢要与纲领,然而当如何诠释却是难题,当前学界至少有三种互不相容的意见。从意象诠释出发,理解"心统性情"的前提便是"即心即道"天人合一。依本源结构而推之,朱熹诸多说法,只是... "心统性情"是朱熹心性论的枢要与纲领,然而当如何诠释却是难题,当前学界至少有三种互不相容的意见。从意象诠释出发,理解"心统性情"的前提便是"即心即道"天人合一。依本源结构而推之,朱熹诸多说法,只是所指轻重不同,各有地头说。意象诠释的宗旨与核心就在"大道即诠释",诠释之言就是大道之意的彰显,以"意-象-言"这一本源结构之象为桥梁和中介。最后,以此为立场,主要从3个方面反思和批判当前朱熹哲学的研究:一是诠释的全摄性和超越性,二是诠释的简约性和原则性,三是诠释的整体性和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哲学 性情 意象诠释 方法反思
下载PDF
也论张载的“心统性情”
11
作者 王海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张载提出的"心统性情"一语经朱熹阐释、发挥后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但张载此语的本意却一直隐而不明。在破除此语是"孤语"的成见后,在张载思想体系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张载"心统性情"所强调指... 张载提出的"心统性情"一语经朱熹阐释、发挥后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但张载此语的本意却一直隐而不明。在破除此语是"孤语"的成见后,在张载思想体系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张载"心统性情"所强调指出的是心包含性情二者。此语是张载心性论的重要命题,与其工夫修养论相关,但不能称其为工夫修养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知觉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下载PDF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及其要义
12
作者 赵载光 刘和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5,共6页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厘清“心统性情”说的“心”、“性”、“情”等概念范畴及其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阐释“心统性情”的内涵和要义,以及与“心统性情”相关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这两个观点中的发见就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心统性情”——以马一浮的诠释为例
13
作者 许宁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8-40,49,共4页
从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心统性情”入手,以马一浮的诠释为个案研究,从而揭示现代新儒家对“心统性情”的时代理解和哲学会通,在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一浮 性情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朱熹“心统性情”论探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萌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7-29,共3页
"心统性情"的命题由张载明确提出,朱熹对此思想极为赞扬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学说。"心统性情"有兼和主宰两义,心兼动静、体用、未发已发,心主宰性情,心对性情的主宰主要是心统御管摄性情,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主宰... "心统性情"的命题由张载明确提出,朱熹对此思想极为赞扬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学说。"心统性情"有兼和主宰两义,心兼动静、体用、未发已发,心主宰性情,心对性情的主宰主要是心统御管摄性情,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主宰性;二是心主宰情。该思想的超前意识与创新精神具有当代价值,但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性情 动静 体用 未发已发
下载PDF
述朱熹“心统性情说”之文字学依据
15
作者 徐国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3-36,共4页
"心统性情"一语出自张载,后来受到朱熹的极大推崇,朱熹将其阐发为"心统性情说"。朱熹在论及"心统性情说"时,常会分析"心"、"性"、"情"的字形结构,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心统性情"一语出自张载,后来受到朱熹的极大推崇,朱熹将其阐发为"心统性情说"。朱熹在论及"心统性情说"时,常会分析"心"、"性"、"情"的字形结构,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为"心统性情说"寻得文字学上的依据。可见单就义理的论述,对于"综罗百代"的朱熹而言是不够全面的,同时也忽视了朱熹自己以文字分析与义理解说(或可说成训诂与义理)相结合的全面阐释。以文字分析与义理解说相结合的阐释,也会比只偏于二者中的一面进行阐述更为有据更加有说服力。朱熹结合义理的阐述,分析"心"、"性"、"情"的字形结构,为"心统性情说"("心包性情"与"心主性情"两层意思)寻得文字学的依据,从而使得义理更为坚实有据,也进一步加强了义理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性情 文字学 义理 依据
下载PDF
从“心统性情”略论张载与朱熹心性思想之异同
16
作者 张金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5-69,共5页
“心统性情”是张载提出的一个命题。朱熹对这一命题大加赞赏并对其做出系统的诠释,构成其心性论的核心内容。“心统性情”涉及的是心性思想。对照而言,张载、朱熹心性论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张载、朱熹构筑了不同的思想体系,对... “心统性情”是张载提出的一个命题。朱熹对这一命题大加赞赏并对其做出系统的诠释,构成其心性论的核心内容。“心统性情”涉及的是心性思想。对照而言,张载、朱熹心性论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张载、朱熹构筑了不同的思想体系,对性、心的定位与界定不同,但是,从工夫论的角度来说,张载、朱熹对“心”的功用高度重视,由此形成下学上达的为学路径。由此可知,朱熹“心统性情”是工夫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张载 性情 工夫
下载PDF
朱熹“诚意”思想探微——以朱熹“心主性情”观为背景
17
作者 王晓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34-37,共4页
"诚意"作为儒家基本修养工夫之一,其内涵在朱熹以"心主性情"观为核心的心性论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和完善。文章通过分析"诚"、"意"以及相关文本认为,其含义包括道德活动中动机的纯粹性和意志的... "诚意"作为儒家基本修养工夫之一,其内涵在朱熹以"心主性情"观为核心的心性论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和完善。文章通过分析"诚"、"意"以及相关文本认为,其含义包括道德活动中动机的纯粹性和意志的坚决性,以及内化道德意识为道德责任感的过程和时时提撕此心保持精神动力的作用。而诚意与致知、正心的关系以及此在工夫修养中的地位也就一目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性情 已发未发 慎独
下载PDF
理气之会转向理气之合——从朱子到船山的心统性情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游森 《船山学刊》 2021年第1期25-33,共9页
王船山心统性情说,发引心的人心道心两重性及其相互的关联,构建以两者相互作用来呈现性情的理论。他用“性体心用”的架构来阐述性的显明方式。虽然胡五峰以及朱子旧说都采用性体心用的思想结构,甚至朱子悟得新说之后,还曾在《知言疑义... 王船山心统性情说,发引心的人心道心两重性及其相互的关联,构建以两者相互作用来呈现性情的理论。他用“性体心用”的架构来阐述性的显明方式。虽然胡五峰以及朱子旧说都采用性体心用的思想结构,甚至朱子悟得新说之后,还曾在《知言疑义》里专门对胡五峰的性体心用进行过批判,然而船山“性体心用”,与胡五峰、朱子旧说不同,船山“性体心用”并非是已发之际对心的省察、存养,船山的“性体心用”充分伸张心思的面向,性在心之思的作用下以思之原则显现,该理路展现出“用中备体”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性体 中和 朱熹 王船山 程复
下载PDF
理学养生之道——以朱子心性修养论为中心
19
作者 赵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20,共11页
作为禀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的人,如何把握养生之大道?朱子给我们道出了养生的根本道理。朱子的养生之道以心性修养为基础,注重道德修身,以成就圣贤、君子为宗旨目标;朱子的心性修养论,强调心的知觉、主宰作用以及对天理的认知、情... 作为禀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的人,如何把握养生之大道?朱子给我们道出了养生的根本道理。朱子的养生之道以心性修养为基础,注重道德修身,以成就圣贤、君子为宗旨目标;朱子的心性修养论,强调心的知觉、主宰作用以及对天理的认知、情欲的节制,以“中和”作为对身、心、性情的整体调摄原则,追求的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境界。而这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怡然自得的心理状态以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恰恰是个体存养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的生命状态。所以,朱子的心性修养论,虽然不以养生为目的,却养在其中。朱子的养生之道是建立在心性修养论基础上的“天人理一”的养生体系,从树立“天人一理”的养生观以及身心共养、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养气存心、情志养生、“仁者寿”为养生最高境界等几个方面阐述养生之道。系统研究建立在朱子心性论基础上的养生之道,可以对今天人们的养生诉求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 性情 格物穷理 主敬 浩然之气
下载PDF
朱熹“心统性情”说探析
20
作者 所应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90-96,共7页
“心统性情”,即心为主体,以其知觉主宰作用来统摄性和情。知觉为心的主要功能特征,也尤其为朱熹所重视。而知觉又可以分为所知觉者和能知觉者,所谓所知觉者即是指性之本体和心所发之情,这也就表明知觉最主要、最真实的内容即是人之情... “心统性情”,即心为主体,以其知觉主宰作用来统摄性和情。知觉为心的主要功能特征,也尤其为朱熹所重视。而知觉又可以分为所知觉者和能知觉者,所谓所知觉者即是指性之本体和心所发之情,这也就表明知觉最主要、最真实的内容即是人之情感。而所谓能知觉者,也就是指心能够应事接物的知觉功能。这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知觉。故而,在全面解释“心统性情”说的时候,也可以有两个方面——心兼性情(心统性情)和心主性情,也就是从性情结构和发用两个角度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