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性现象学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体系建构——以山西省大同地区产业转型为例
1
作者 段琦 谢江隆 《区域治理》 2020年第26期287-288,共2页
文化产业结构转型作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之一,应当予以正视;那么相应的,对于一地特色文化如何可以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也理所应当成为产业体系建构的首要关注点之一。山西省大同地区对于这种目标性主题来说颇为符合,而通过新... 文化产业结构转型作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之一,应当予以正视;那么相应的,对于一地特色文化如何可以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也理所应当成为产业体系建构的首要关注点之一。山西省大同地区对于这种目标性主题来说颇为符合,而通过新近的心性现象学研究或许可以为这种文化产业体系建构和发展予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现象学 佛文化 产业转型
下载PDF
儒学及现象学视域下“见”字的哲学语境辨析——以“以羊易牛”典故为例
2
作者 丁洁云 王新越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见”(jiàn)字作为中国哲学的“现象”观念之一,在儒家经典中起着重要作用。聚焦儒家经典语篇《孟子·梁惠王上》,以其中“以羊易牛”典故为例,辨析儒学及现象学视域下“见”字的哲学语境。首先,将“见”字放置于心性现象学... “见”(jiàn)字作为中国哲学的“现象”观念之一,在儒家经典中起着重要作用。聚焦儒家经典语篇《孟子·梁惠王上》,以其中“以羊易牛”典故为例,辨析儒学及现象学视域下“见”字的哲学语境。首先,将“见”字放置于心性现象学语境下加以考察,辨析“见”与“生”的关系,解析“以羊易牛”中道德意识的存在场域;其次,将“见”字放置于儒家伦理学语境下加以考察,剖析“见”与“心”“理”的关系,还原“以羊易牛”中儒家伦理的情理关系架构;最后,基于心性现象学及儒家伦理学语境,以“见”与“体知”关系为切入点,解构“以羊易牛”中呈现的道德行为选择限度。系统辨析了“见”字的哲学语境,探寻了“见”字呈现的心性现象学以及儒家伦理学的意蕴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羊易牛 心性现象学 儒家伦理学
下载PDF
从心性现象学到物性现象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大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3,共9页
心性现象学被认为是运用现象学方法或依据现象学精神,围绕古今中西文明推动心性思想研究的尝试。事实上,现象学通常被等同于心性现象学。真正说来,心性现象学(意识现象学、精神现象学)在早期现代哲学中有其重要资源,但主要归属于后期现... 心性现象学被认为是运用现象学方法或依据现象学精神,围绕古今中西文明推动心性思想研究的尝试。事实上,现象学通常被等同于心性现象学。真正说来,心性现象学(意识现象学、精神现象学)在早期现代哲学中有其重要资源,但主要归属于后期现代哲学。这是一种意向性现象学,它要么围绕纯粹意识要么围绕不纯意识(身体意识)展开,并因此可以区分为纯粹心性现象学(纯粹意识现象学、纯粹精神现象学)和不纯心性现象学(不纯意识现象学、不纯精神现象学、身体现象学)两大类型。伴随着当代哲学的来临,一种几乎还没有获得承认的物质现象学(非意向性现象学)突然涌现,这意味着心性现象学的黄昏和物性现象学的黎明。在现象学彻底化的进程中,所谓的现象学神学转向只不过是一个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神性现象学。当代现象学不再强调人或自然的心性,不可能回到人或自然的神性,只能认可人或自然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现象学 物性现象学 神性现象学 彻底化 转向
原文传递
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庆节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12,22,共7页
耿宁先生的阳明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现象学的阳明学解释新路。在此现象学的阳明学解释道路上,除了耿宁先生展示出来的以"心的现象"为核心话题的现象学心学的路向,还可能有一个不同的、以"性的现象"为核心话题的现象学... 耿宁先生的阳明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现象学的阳明学解释新路。在此现象学的阳明学解释道路上,除了耿宁先生展示出来的以"心的现象"为核心话题的现象学心学的路向,还可能有一个不同的、以"性的现象"为核心话题的现象学性学的路向,而这个现象学性学的基本概念就是海德格尔提出的"现象学的现象概念"。从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出发,对耿宁先生关于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解释发出了一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现象概念 心性现象学 海德格尔 王阳明 耿宁 致良知
下载PDF
Taking Nature Seriously: Hegel on Nature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Mind
5
作者 Vasiliki Karavakou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6期544-557,共14页
The incredible extent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justifies the modern concern to resist the alienated view of nature as a resource to exploit a totality of dead and meaningless objects, a totally disenchante... The incredible extent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justifies the modern concern to resist the alienated view of nature as a resource to exploit a totality of dead and meaningless objects, a totally disenchanted world. In this spirit, modern philosophy tries to take nature seriously by recapturing a sense of nature's intrinsic value. Hegel respects nature to the extent that it bears the trace of the human mind, to the extent that it is forced "to speak the voice of reason." Although there are grounds for being critical of the Hegelian project, especially because Hegel remains silent on the issue of our duties towards nature for the sake of nature and his argumentation serves the primordial desires of human reasoning and not the rights of nature itself, it is suggested that no matter how much inauthentic and incomplete is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human mind acquires in its dialectical confrontations with nature. Hegelian phenomenology grants the human mind with a remarkable degree of self-certainty, necessary for all its subsequent educational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 reason EDUCATION MIND recognition DIALECTIC PHENOMEN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