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自由概念与心性自由思想辨正 被引量:1
1
作者 寇东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5,共6页
自由是近现代以来令中国人纠结和困惑的理念,需要我们在反思和辨正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澄清和阐明。中国传统自由概念具有双重内涵:在"私"的层面即个体生存层面,自由即个人安然自在、恬静自得、悠闲自乐的内... 自由是近现代以来令中国人纠结和困惑的理念,需要我们在反思和辨正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澄清和阐明。中国传统自由概念具有双重内涵:在"私"的层面即个体生存层面,自由即个人安然自在、恬静自得、悠闲自乐的内心感受、生活态度、人生理想或日常生活状态;在"公"的层面即正统思想与正式制度层面,自由即随情放纵、任意散漫、自私自用等态度或行为。心性自由是中国传统自由思想的内核,它蕴含一种关于人的自我发展辩证法,总体上是德性主义的。由于缺乏外在制度、法规等的保障,传统心性自由思想在其现实性上发生了某些变异:或者变异为自我作践的"心奴",或者变异为随波逐流的"任性",或者变异为玩世不恭的"放纵"。应在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统一中确认和保障现代人的心性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心性自由 中国 传统
下载PDF
陶渊明“无弦琴”与心性自由--从颜延之对陶渊明“无弦琴”的品题谈起
2
作者 廉水杰 《中国美学》 2022年第1期38-52,共15页
在颜延之品第观下,陶渊明是最高品第的“士”,能够达到心性自由之境。“无弦琴”品题主要有三层内涵:其一,“无弦琴”承载了陶渊明之“文德”,与“贫”“意”“独”的“心性品题”一样,是主体超越世俗桎梏的心性本体显现;其二,“琴”是... 在颜延之品第观下,陶渊明是最高品第的“士”,能够达到心性自由之境。“无弦琴”品题主要有三层内涵:其一,“无弦琴”承载了陶渊明之“文德”,与“贫”“意”“独”的“心性品题”一样,是主体超越世俗桎梏的心性本体显现;其二,“琴”是陶渊明追寻心性自由的超越方式,从“有弦琴”到“无弦琴”体现了其心性修炼历程;其三,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清琴”“书琴”,抑或“鸣琴”“七弦”,都引发了审美共情,在审美接受中都成了蕴含陶公心性自由的“无弦琴”。“无弦琴”因陶公而灵性,又因颜延之及后世文人的雅意而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弦琴 文德 品第观 心性品题 心性自由
原文传递
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
3
作者 王蓉 渠彦超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8-34,共7页
自由观念早已有之,然"自由"究竟为何则众说纷纭。从字面上来看,"自"指"自我","由"乃"顺随","自由"即顺遂自己的意志,不受约束、自我决断、自主行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 自由观念早已有之,然"自由"究竟为何则众说纷纭。从字面上来看,"自"指"自我","由"乃"顺随","自由"即顺遂自己的意志,不受约束、自我决断、自主行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通常将自由与解放等同起来。中西文化传统中的自由观各有侧重,西方一般偏重于政治自由,而中国则更加注重心性自由,然而,就其为人的实践而言并没有本质区别。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内涵丰富,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以遵循必然规律为基本方式,以社会实践为现实基础,并通过人—自然—社会的良性互动逐渐消除"人的依赖关系"与"物的依赖关系",不断开辟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自由 政治自由 心性自由 解放 全面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