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6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联合Hcy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6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TE)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心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分析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TE)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心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随访期间是否发生TE事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6)与未发生组(n=8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FIB、D-D、Hc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AF患者TE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D-D、Hcy对NVAF患者TE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吸烟、高血压、FIB、D-D、Hcy等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D-D、Hcy是NVAF患者发生TE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FIB、D-D、Hcy联合预测NVAF患者TE事件的AUC为0.980(95%CI:0.953-1.000),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7.6%优于FIB、NLR、SII指数单独预测指标0.895(95%CI:0.821-0.970)、0.853(95%CI:0.785~0.920)、0.726(0.598-0.853)。结论FIB、D-D、Hcy是NVAF患者发生TE事件的影响因素,且FIB、D-D、Hcy对NVAF患者发生TE事件具备一定的预测价值,将三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HCY 非瓣膜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体外循环手术同期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晖 刘长城 李海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手术同期改良迷宫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COX-Maze IV,CMIV)治疗心脏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我科治疗的23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其他需体外循环手术...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手术同期改良迷宫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COX-Maze IV,CMIV)治疗心脏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我科治疗的23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其他需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同期改良CMIV手术。男性68例、女性167例,评均年龄(51.5±6.7)岁,心房颤动病程中位数4年。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窦性心律恢复及左心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前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占206例(90.0%),194例(84.7%)恢复左心房功能,平均A波速度(37.6±11.4)cm/s。术后12个月随访,维持窦性心律及左心房功能恢复患者分别占82.7%和80.1%。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同期改良CMIV治疗心脏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有效的,且有助于左心房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手术 心房功能 体外循环手术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耿金 李涛 +3 位作者 李伟 袁国良 王丙剑 章延春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72-575,5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血以及部分心房肌组织,比较两组患者TRAF3IP2表达水平和纤维化指标[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结果房颤组左心房直径(LAD)、TRAF3IP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TRAF3IP2表达与LAD呈直线相关(r=0.33,P=0.037)。分层分析显示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马松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房颤组心房肌胶原含量及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组织TRAF3IP2和α-SMA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结论TRAF3IP2与房颤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房颤患者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提示TRAF3IP2可能参与房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 心房颤动 瓣膜心脏病 心肌纤维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盐酸胺碘酮片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马玉侠 薛瑞璐 李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7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盐酸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盐酸胺碘酮片治疗,...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盐酸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盐酸胺碘酮片治疗,研究组40例另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CI)]、血清纤维化[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相比(92.50%vs 70.00%),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Sd、LVEDd比对照组低,LVEF、CI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PⅢNP、MMP-2、hs-CRP、ET-1、BNP比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17.50%vs 10.00%),两组相当(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盐酸胺碘酮片可提高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提高心功能,改善心肌纤维化,降低血清hs-CRP、BNP及ET-1水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心房颤动 稳心颗粒 盐酸胺碘酮片 心肌纤维 心功能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
5
作者 李斌 王锦春 +3 位作者 王志斌 张斌 毛亚兰 张亚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8例老年NVA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判断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情况,将患者...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8例老年NVA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判断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28例)和非血栓组(15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计算MPVL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栓组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均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95%CI:0.764~0.882)、0.771(95%CI:0.714~0.842)、0.901(95%CI:0.861~0.949)。血栓组病程长于非血栓组,有慢性心力衰竭者比例、有脑卒中者比例、CHA2DS2-VASc评分、LAEF、LAD、LVEDV、MPVLR、血尿酸、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均高于非血栓组,LVEF低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93年(OR=3.050,95%CI:1.928~4.824)、慢性心力衰竭(OR=3.333,95%CI:1.808~6.144)、MPVLR≥3.10(OR=3.873,95%CI:1.734~8.650)是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PVLR升高与老年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存在关联,可作为预测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 老年 非瓣膜 心房血栓
下载PDF
伴有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晓华 刘国荣 +5 位作者 刘秀珍 崇奕 梁芙茹 张晖 姜长春 张天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心房纤维性颤动(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研究包含从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7例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 目的探讨伴有心房纤维性颤动(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研究包含从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在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7例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患者判定分组。其中20例归为AF组而另外57例为非AF组。机械取栓术前,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评分。取栓后即刻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和残余狭窄情况,并且分别在术后即刻,24h和72h后对患者使用NIHSS标准评分。手术三个月后使用改良的Rankin评分标准(m RS)对患者进行卒中后残疾评分。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结果的因素。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AF组为95%和非AF组的98.25%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455),而闭塞血管的残余狭窄率AF组为0%明显低于非AF组的50%(P=0.001),取栓后进一步行二线血栓切除术(包括:动脉溶栓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治疗后,闭塞血管的残余狭窄率AF组为0%仍明显低于非AF组的5%(P=0.015)。NIHSS评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m RS评分显示相似比例的预后良好(P>0.05)。回归分析表明,在对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和潜在的疾病调整后,AF组取栓后有较低的残余狭窄率(P=0.004,OR=1.293[1.086,1.540])。结论尽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论是否具有AF都受益于机械取栓术,AF可以提示术后闭塞血管的残余狭窄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心房纤维颤动() 机械取栓术 血管再通率 狭窄率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房血栓/自发显影的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江姝 葛志祥 +1 位作者 刘霞 仇怡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可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探索模型对于LAT/SE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4月于本院住院的294例非瓣... 目的研究可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探索模型对于LAT/SE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4月于本院住院的29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血栓/自发显影分为阴性组(209例)和阳性组(85例)两组。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组成新的模型,使用ROC曲线评价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阳性组患者的年龄、尿酸、LAVI、PT、FIB显著高于阴性组,而高血压比例、LVEF、TAPSE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尿酸、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TAPSE、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LAT/SEC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LAVI、TAPSE、FIB组成的模型判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LAT/SE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86~0.896,P<0.001)。结论尿酸、LAVI、TAPSE、FIB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LAT/SEC独立危险因素,而其组成的模型可预测LAT/SEC,有助于筛选出需进一步行经食道超声检查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心房颤动 血栓/自发显影 尿酸 容积指数 TAPSE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评价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潘新新 朱树来 +1 位作者 韩晶晶 郭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评价结果,并分析血栓形成或自发性超声显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NVAF患者150例,根据是...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评价结果,并分析血栓形成或自发性超声显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NVAF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发生左心房血栓形成或自发性超声显影,分为血栓组(32例)和无血栓组(11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脏超声参数,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VAF患者发生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左心房前后径(LAAPD)水平较高,左心耳峰值血流排空速度(LAA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整体左心房长轴应变(GLALS)水平较低(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LAAPD、LAAV、LVEF和GLALS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LAAPD、LAAV、LVEF、GLALS以及联合预测左心房血栓形成的AUC依次为0.899、0.892、0.816、0.822和0.986,联合预测效能最高(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AAPD、LAAV、LVEF、GLALS是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对左心房血栓形成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尤其是联合预测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非瓣膜 心房 自发超声显影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秦可隽 姜述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25-428,437,共5页
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一项预防卒中发生的有效措施逐渐被大众接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5年来在中国部分地区,LAAC的比例已从0.16%上升至1.23%。作为一项发展时间较短的术式,LAAC预防卒中发生的有效性已得到临床检验,但术后是... 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一项预防卒中发生的有效措施逐渐被大众接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5年来在中国部分地区,LAAC的比例已从0.16%上升至1.23%。作为一项发展时间较短的术式,LAAC预防卒中发生的有效性已得到临床检验,但术后是否存在对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论。现归纳总结LAAC对左心功能影响的研究,并对LAAC是否会通过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增加一站式手术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而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非瓣膜心房颤动 心脏功能 复发 心肌纤维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氯通道基因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建成 吴家斌 +2 位作者 许春萱 陈林 邓玉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CFTR)氯通道基因的表达。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比较窦性心律(SR)组(n=31)、阵发性房颤(PAF)组(n=7)和慢性房颤(CAF)组(n=33)患者心房组织CFTR氯...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CFTR)氯通道基因的表达。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比较窦性心律(SR)组(n=31)、阵发性房颤(PAF)组(n=7)和慢性房颤(CAF)组(n=33)患者心房组织CFTR氯通道基因的表达。结果与SR组相比,PAF组CFTR的mRNA表达有增加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CAF组的表达明显增加,CAF组较PAF组亦明显增加(1.20±0.12 vs1.08±0.18,P<0.05)。CFTR的mRNA表达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r=0.312,P=0.008)。结论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CFTR氯通道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房颤心房电重构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氯通道 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及t-PA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小杰 昝沁 +6 位作者 陈红 孙安琼 杨俊芬 黄元铸 曹克将 许香广 胡雪松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病人血液纤溶系统功能改变 ,探讨房颤引起血栓前状态的原因。方法 用散射比浊及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 2 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 (LPAF)患者分别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 1周、2 8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 (LSAF)...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病人血液纤溶系统功能改变 ,探讨房颤引起血栓前状态的原因。方法 用散射比浊及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 2 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 (LPAF)患者分别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 1周、2 8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 (LSAF)、2 7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 (RHD)测定外周静脉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 (D -D)浓度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变化 ,并与 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及 2 0例健康志愿者相对照。结果 LPAF组患者房颤发作时、LSAF和RHD组病人 ,反映纤溶功能的血浆Fib、D -D浓度比房颤终止后1周、PSVT、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 ,而血浆t-PA活性无明显改变。LPAF组患者房颤发作时血浆Fib含量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无论是孤立性房颤还是器质性心脏病房颤 ,无论是持续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都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的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心房颤动 t—PA 发作时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持续 相对 对照 反映
下载PDF
心房纤维性颤动电生理重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薄芯 翟宇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年研究显示其具有自身延续性,即有心房电生理重构,对其发病机理有新的理解。形成心房电生理重构的主要机制是离子通道的重构。其中,在影响心房电生理重构的过程中,不同的钠离子... 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年研究显示其具有自身延续性,即有心房电生理重构,对其发病机理有新的理解。形成心房电生理重构的主要机制是离子通道的重构。其中,在影响心房电生理重构的过程中,不同的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均表现出重构现象。而mRNA浓度下降会导致通道电流密度降低。离子通道的变化既是AF的结果,又是维持AF的电生理基础。许多抑制AF的药物作用机理是减少电生理重构,故AF电生理重构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颤动 电生理重构 钠离子通道 钾离子通道 钙离子通道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iR-133a-3p和miR-324-3p表达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
13
作者 王岳胜 刘晓晨 +1 位作者 刘恩香 李晶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08-112,1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133a-3p、miR-324-3p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2年7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并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8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组)... 目的探讨血清miR-133a-3p、miR-324-3p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2年7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并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8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分为无复发组(n=116)和复发组(n=64),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iR-133a-3p,miR-324-3p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3a-3p,miR-324-3p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血清miR-133a-3p(0.76±0.25),miR-324-3p(0.68±0.2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32,1.05±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21,13.556,均P<0.05)。复发组血清miR-133a-3p(0.58±0.19),miR-324-3p水平(0.50±0.16)均显著低于无复发组(0.86±0.27,0.78±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9,8.087,均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3a-3p[OR(95%CI):0.673(0.534~0.848)],miR-324-3p[OR(95%CI):0.756(0.629~0.909)]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保护因素(均P<0.05),心率[OR(95%CI):2.143(1.265~3.631)]、LAD[OR(95%CI):1.756(1.159~2.661)]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iR-133a-3p,miR-324-3p二者联合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AUC为0.9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1%,86.21%,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4.210,2.804,均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iR-133a-3p,miR-324-3p表达显著降低,二者联合对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心房颤动 微小RNA-133a-3p 微小RNA-324-3p 射频消融术 复发
下载PDF
人类心房纤维性颤动变化的分子机制
14
作者 刘辉 李永青 吴秀山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124-127,共4页
近年来确认了心房纤维性颤动(AF)以促进心房的发生和维持的方式修饰了心房的电特征.并确立了节律紊乱发生的电生理变化.主要描述了功能的快变化和蛋白质表达的慢变化的分子机制,这种慢变化会引起心房纤维性颤动的电改变和收缩异常.心房... 近年来确认了心房纤维性颤动(AF)以促进心房的发生和维持的方式修饰了心房的电特征.并确立了节律紊乱发生的电生理变化.主要描述了功能的快变化和蛋白质表达的慢变化的分子机制,这种慢变化会引起心房纤维性颤动的电改变和收缩异常.心房纤维性颤动的一个重要分子特征是L型钙离子通道功能和蛋白质表达的减少.这种减少可能有助于保护细胞抵制由于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激活率增加产生的潜在致死钙离子超载.对蛋白水解系统的可能作用也进行了讨论,其中重点讨论了钙蛋白酶作为一种与钙离子超载导致蛋白表达减少相联系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颤动 钙离子超载 钙蛋白酶
下载PDF
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的研究和探讨——(I)高密度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的研制
15
作者 张翠英 张尚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6-779,共4页
首先介绍了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的研究历史及背景,然后着重介绍了我们研制的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所必需的一种测量仪器——高密度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这种最新研制的仪器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形成机制提... 首先介绍了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的研究历史及背景,然后着重介绍了我们研制的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所必需的一种测量仪器——高密度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这种最新研制的仪器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颤动 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 心脏电活动
下载PDF
心房纤维性颤动形成机制的研究和探讨——(II)心房纤维性颤动动物模型的创建和数据分析方法
16
作者 张翠英 张尚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0-1044,共5页
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的形成机制首先遇到的挑战是创建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首先介绍了如何创建犬无菌心包炎模型(Canine sterile pericarditis model),然后介绍了一种新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FFT)。最后... 研究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的形成机制首先遇到的挑战是创建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首先介绍了如何创建犬无菌心包炎模型(Canine sterile pericarditis model),然后介绍了一种新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FFT)。最后用FFT方法分析了使用犬无菌心包炎模型所得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犬无菌心包炎模型是一个研究房颤形成机制可靠的动物模型,FFT分析方法是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颤动 心脏电活动测量系统 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
下载PDF
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黄雪梅 梁玉婵 +2 位作者 池莲花 黄宇静 赵冬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联合脑利肽(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区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95例(以下简称房颤组),按年龄、性别、NIHS...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联合脑利肽(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区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95例(以下简称房颤组),按年龄、性别、NIHSS评分进行1:2匹配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排除心房颤动的患者190例(以下简称无房颤组),分析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检测指标,评估上述指标对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房颤组性别、基础疾病史、NIHSS评分、TOAST分型、血尿酸、LDL、肌钙蛋白与无房颤组对比无差异(P>0.05)。房颤组Pd、LAD、BNP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病史、Pd、LAD、BNP属于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心脏病史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LAD、BNP仍属于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均存在相关性,P波离散度、BNP、左心房内径与阵发性房颤之间联系密切,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BNP 心房内径 缺血脑卒中 阵发 预测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爱华 王晶 +4 位作者 王长远 刘芳艳 杨志鹏 李思颉 孟然 《中国医药》 2023年第9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1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将血栓风险评分CHA_(2)DS_(2)-VAS...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1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将血栓风险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1分的病例分为低危组(71例),将CHA_(2)DS_(2)-VASc评分>1分的病例分为高危组(147例)。对患者出院后生存情况进行随访,按是否发生全因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血栓高危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低危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D-二聚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高危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205、1.816,95%置信区间:1.117~9.202、1.065~3.096,P=0.030、0.028)。本研究218例患者中随访成功154例,其中死亡19例(死亡组),存活135例(非死亡组)。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死亡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912,95%置信区间:1.286~11.903,P=0.01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全因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20,P=0.006)。结论高D-二聚体、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高血栓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1分)的独立危险因素,高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全因死亡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 CHA_(2)DS_(2)-VASc评分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第83讲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与指南导向药物治疗的对话
19
作者 薛松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7期10-14,共5页
心力衰竭(心衰)与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既互相合并又互为因果,对其治疗要比处理单一病情更复杂。目前,临床对房颤治疗提倡优化综合管理路径,即ABC方案;对心衰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DMT)可降低心... 心力衰竭(心衰)与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既互相合并又互为因果,对其治疗要比处理单一病情更复杂。目前,临床对房颤治疗提倡优化综合管理路径,即ABC方案;对心衰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DMT)可降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因此,当心衰遇到房颤时,应尽早启动GDMT。根据全国视角下的心衰治疗与预后对我国心衰患者的生存分析启示,还要进一步提高医院及医患双方对心衰并房颤指南和GDMT的顺从性,应用药物或导管消融复律,争取实现早期节律控制,可能是一种GDMT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优化综合管理 二次评估分类 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药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药 早期节律控制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介导信号通路在瓣膜性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中的研究
20
作者 张培德 李飞 +1 位作者 乔恩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25-25,共1页
目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往往伴随心房重构,心房纤维化是心房重构的一个重要特征。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作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其在纤维增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拟探索FAK在瓣膜... 目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往往伴随心房重构,心房纤维化是心房重构的一个重要特征。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作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其在纤维增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拟探索FAK在瓣膜性房颤患者纤维化心房中的变化,并对其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 心房颤动 瓣膜 信号通路 黏着斑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