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atria 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发病率高达79%。AF容易引起血栓、栓塞和严重心律失常。药物转复窦性心律仍有易复发的倾向,而外科手术和射频消融仅能使部分患者受益。迄今为止,AF的发病机制...心房颤动(atria 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发病率高达79%。AF容易引起血栓、栓塞和严重心律失常。药物转复窦性心律仍有易复发的倾向,而外科手术和射频消融仅能使部分患者受益。迄今为止,AF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通过致病基因、心肌电生理、连接蛋白、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等五个方面对A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53例,其中42例窦性心律患者及11例房颤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 mi...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53例,其中42例窦性心律患者及11例房颤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53例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均取得成功。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房颤CRT患者心功能分级(2.30±0.47级vs 3.0±0.02级)、左房内径(44.9±3.8 mm vs52.2±4.2 mm,P<0.05),LVEF(0.43±0.02 vs 0.32±0.03)及二尖瓣返流(1.5±0.2 vs 3.18±1.75,P<0.01)均有明显改善,速度向量成像超声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窦性心律患者术后各项心功能及不同步指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与房颤CRT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CRT与窦性心律一样可以改善心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心房颤动(atria 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二尖瓣病变患者中发病率高达79%。AF容易引起血栓、栓塞和严重心律失常。药物转复窦性心律仍有易复发的倾向,而外科手术和射频消融仅能使部分患者受益。迄今为止,AF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通过致病基因、心肌电生理、连接蛋白、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等五个方面对A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文摘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53例,其中42例窦性心律患者及11例房颤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53例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均取得成功。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房颤CRT患者心功能分级(2.30±0.47级vs 3.0±0.02级)、左房内径(44.9±3.8 mm vs52.2±4.2 mm,P<0.05),LVEF(0.43±0.02 vs 0.32±0.03)及二尖瓣返流(1.5±0.2 vs 3.18±1.75,P<0.01)均有明显改善,速度向量成像超声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窦性心律患者术后各项心功能及不同步指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与房颤CRT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CRT与窦性心律一样可以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