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叶左心耳心房颤动患者植入双左心耳封堵器1例
1
作者 张鹏 赵青 +3 位作者 刘文亨 孙品 蔡尚郎 王茂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4-245,共2页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方法,多用于具有抗凝禁忌或规范抗凝过程中仍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但不同房颤患者左心耳解剖结构具有差异,单一封堵器无法完全封闭左心耳,本文旨在报道双叶左心...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方法,多用于具有抗凝禁忌或规范抗凝过程中仍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但不同房颤患者左心耳解剖结构具有差异,单一封堵器无法完全封闭左心耳,本文旨在报道双叶左心耳房颤患者成功植入两个左心耳封堵装置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血栓栓塞事件 非瓣膜性房颤 心房颤动患者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患者 封堵器 双叶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亚刚 刘立根 +4 位作者 施劲东 朱宏钧 蒋克泉 伍旭升 曹健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060.0±669.8)pg/mLvs(423.6±245.1)pg/mL,P=0.000],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8.2±8.9)ng/mLvs(70.1±24.0)ng/mL,P=0.000;(26.3±8.0)ng/mLvs(41.2±16.7)ng/mL,P=0.000]。②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与无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比较,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431.4±564.5)pg/mLvs(904.6±660.3)pg/mL,P=0.004],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3.1±9.6)ng/mLvs(40.0±7.8)ng/mL,P=0.01;(22.9±8.2)ng/mLvs(22.7±7.4)ng/mL,P=0.048]。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心房颤动患者 血浆组织因子途径 血栓形成机制 抗原水平 TFPI 酶联免疫吸附 左房血栓 凝血途径 正常对照组 抗凝活性 凝血活性 mL 增高 游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忠秀 白文娟 饶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AF的总患病率高达0.77%,标准化率为0.61%,且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1]。AF患者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且危险性随患者...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AF的总患病率高达0.77%,标准化率为0.61%,且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1]。AF患者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且危险性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AF患者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血栓栓塞 预防 口服抗凝药物 患者年龄 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栓塞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江友 陈涵 +1 位作者 苏晞 李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53-654,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4岁,因胸痛3h,伴意识丧失一次于2014年10月16日急救车送入我院胸痛中心。患者入院时持续胸痛不能缓解,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体检:血压90/58mm Hg(1mm Hg=0.133kPa),心室率84/min,双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 胸痛 心室率 心脏破裂 药物洗脱支架 华法林抗凝 湿啰音 替罗非班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阵发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桂萍 张变花 车晓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591-1592,共2页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指发作后7 d内能够自行或经干预可终止的房颤,随着时间的延长,阵发性房颤可逐渐演变成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导致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及大大增加脑卒中致残率。故阵发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意义重大。射频消融是目前...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指发作后7 d内能够自行或经干预可终止的房颤,随着时间的延长,阵发性房颤可逐渐演变成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导致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及大大增加脑卒中致残率。故阵发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意义重大。射频消融是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其成功率可高达80%。为了减少房颤复发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术后口服胺碘酮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患者 术后复发 射频消融 稳心颗粒 维持窦性心律 临床治疗 永久性房颤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右心耳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长华 胡大一 +2 位作者 汤楚中 吴明营 梅运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介素-1β(IL -1β)、白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术中获取的4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右心耳分为2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 例,慢性房颤组21 例,以GAPDH为...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介素-1β(IL -1β)、白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术中获取的4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右心耳分为2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 例,慢性房颤组21 例,以GAPDH为内参照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含量,用病理学检查评价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评价IL- 1β和TNF- α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慢性房颤组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有显著的纤维化,而且心房肌细胞IL- 1β和TNF -α的表达强度也显著大于窦性心律组。结论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炎症反应可能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IL-6 右心耳 心房颤动患者 表达的研究 素-1β(IL-1β)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NA表达 心房组织 慢性心房颤动 风湿性瓣膜病 窦性心律 免疫组织化学 慢性房颤 检查评价 房颤患者 GAPDH RNA含量 纤维化程度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凯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脑卒中 孤立性心房颤动 预防 年发生率 抗血栓治疗 心律失常 重点干预
下载PDF
延伸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郭英 孙勇 +3 位作者 邢杨波 余瑜 吴伟芳 许芬娟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1811-1813,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是治愈房颤的有效方法,多次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射频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2]。近年来,随着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技术的逐渐普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也日...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是治愈房颤的有效方法,多次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射频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2]。近年来,随着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技术的逐渐普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血栓栓塞发生率为0~5%,而无明显症状,仅常规消融后头部MRI或CT检查,发生的血栓可能更多[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射频导管消融 术后抗凝 持续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 应用 管理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冬梅 齐书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5,12,共4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作为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房颤和冠心病有着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症...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作为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房颤和冠心病有着某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症如心力衰竭亦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临床上约20%~30%的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栓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合并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心律失常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左主干栓塞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倩玉 卢成志 孔祥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9-769,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0岁,主因突发胸痛5h人院。患者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病史20余年,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17年,服用拜阿司匹林、地高辛治疗。入院前5h休息时突发压榨性胸痛,向左上肢放射,持续不缓解。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风湿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左主干 二尖瓣球囊扩张 栓塞 突发胸痛 拜阿司匹林
下载PDF
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地位下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辉 刘震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59,共1页
心房颤动(AF)显著增加卒中及血栓栓塞的风险,预防血栓栓塞是AF治疗的重点之一。以往的指南推荐,对于只有一项卒中次要危险因素的中危AF患者和无卒中危险因素的低危AF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用于卒中预防(Ⅰ类推荐,B级证据)。但最新... 心房颤动(AF)显著增加卒中及血栓栓塞的风险,预防血栓栓塞是AF治疗的重点之一。以往的指南推荐,对于只有一项卒中次要危险因素的中危AF患者和无卒中危险因素的低危AF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用于卒中预防(Ⅰ类推荐,B级证据)。但最新的2012年欧洲心脏学会(ESC)的AF指南更新版中,抗凝治疗得到更积极的推荐,除了“真正的低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阿司匹林 卒中 预防 AF治疗 欧洲心脏学会 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晓宇 沈玉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89,共1页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室功能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非瓣膜性 老年人群 受损程度 功能受损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血栓检出率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昕 刘晓惠 +2 位作者 马长生 董建增 程晓静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 观察年龄<60岁、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病史的孤立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的检出率。方法 登记2004年1月至2004年11月来本院住院并行食管超声检查的113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 目的 观察年龄<60岁、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病史的孤立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的检出率。方法 登记2004年1月至2004年11月来本院住院并行食管超声检查的113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栓塞史的合并情况。登记患者的左房大小、左室功能情况及经食管超声检查是否存在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以及行食管超声检查时是窦性心律还是房颤心律。结果 本组资料中,男77例(68. 1% ),阵发性房颤99例(87. 6%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 3±12. 3岁。年龄在60岁以下的孤立性房颤患者59例(52. 2% ),食管超声左房血栓的检出率为16. 9%,左房血栓或左房自发显影检出率为28. 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周围血管血栓栓塞病史等任何一项危险因素或年龄≥60岁者与年龄<60岁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的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 827,P=0. 903)。窦性心律和房颤时行食管超声检查左房血栓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P=0. 385)。合并危险因素个数和左房大小与左房血栓检出率有显著相关(P<0. 0001)。结论 即使是孤立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的检出率也非常高,这些患者潜在血栓栓塞的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血栓 检出率 心房颤动患者 孤立性心房颤动 2004年1月 经食管超声检查 自发显影 房颤患者 心力衰竭 血栓栓塞 左房大小 窦性心律 危险因素 阵发性房颤 60岁 高血压 糖尿病 病例资料 左室功能 平均年龄 周围血管 检查时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引导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群 刘彦君 陈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12-213,共2页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其中90%以上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左心耳封堵为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栓死提供技术支持,逐渐成为有华法林禁忌或不能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抗凝治疗的常规选择。左心耳构造因人而异,为了准确...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其中90%以上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左心耳封堵为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栓死提供技术支持,逐渐成为有华法林禁忌或不能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抗凝治疗的常规选择。左心耳构造因人而异,为了准确评估左心耳构造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和植入位置,临床上多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进行评估。我院超声科与心内科通力合作,至今顺利完成3例左心耳封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耳 封堵术 超声引导 血栓栓塞 技术支持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围术期护理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吾枝 常玉霞 杨旭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16期59-61,共3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量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房颤的人群发病率约为0.5%,且随年龄增长该发病率增高。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目前导管消融正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治疗房...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量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房颤的人群发病率约为0.5%,且随年龄增长该发病率增高。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目前导管消融正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治疗房颤的一项突破性技术。随着房颤电生理导管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多,手术的相关并发症为6.0%~6.5%,而且部分并发症可危及生命。现将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射频消融术 护理现状 围术期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相关并发症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拔牙的护理对策及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嘉智 王璇 +1 位作者 刘艳梅 刘静明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87-587,591,共2页
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1]。房颤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实施拔牙治疗较一般患者风险更高,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增加术... 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1]。房颤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实施拔牙治疗较一般患者风险更高,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增加术后出血风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拔牙治疗 护理对策 心脑血管意外 老年患者 房颤患者 一般患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64层螺旋CT检测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小红 刘晓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2-924,共3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心房血栓 临床价值 常规检测 64层螺旋CT 持续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治疗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于高血压病所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斌 文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2期1647-1648,共2页
本研究通过缬沙坦在高血压病所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观察,探讨其对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和临床疗效。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阵发性 高血压 缬沙坦 临床观察 病所 胺碘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辉 蔡凯 +5 位作者 夏明凯 黄超龙 张小勇 李介华 廖永华 李嘉维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7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83例不同心功能障碍房颤患者(其中风心病32例,冠心病51例)和20例正常人血浆TPP。结果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P<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83例不同心功能障碍房颤患者(其中风心病32例,冠心病51例)和20例正常人血浆TPP。结果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风心病患者与冠心病患者之间TPP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功能Ⅳ级组患者的TPP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组,而心功能Ⅲ级组又高于心功能Ⅱ级组。结论房颤患者血浆的TPP水平升高,提示房颤患者有血栓形成的危险;TPP水平可以反映心功能障碍的程度;血栓形成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临床意义 心房颤动患者 含量变化 心功能障碍 心功能Ⅲ级 房颤患者 病情严重程度 患者血浆 血栓形成 冠心病患者 心功能Ⅳ级 P水平 蛋白水平 风心病 TPP 人血浆 正常人 显著性 升高
下载PDF
浅谈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海燕 林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5期565-567,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中AF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AF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常见的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中AF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AF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瓣膜 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 表现类型 患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