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1
作者 季瑶瑶 曹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55-57,共3页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液体复苏中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休克期。遵循等比例原则随机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液体复苏中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休克期。遵循等比例原则随机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全部在严格监测尿量与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实施液体复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中加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第1个24h胶体、第1个24h总输液量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APACHEII评分与HR低于参照组;MAP与CVP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处于休克期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应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液体复苏引起的不良症状,更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郑蕊 刘艳艳 蔡倩珂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768-769,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采用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85例临床资料,视其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采用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85例临床资料,视其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开放性体液管理,42例)与观察组(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4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B型钠尿肽(BNP)水平,并对比两组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入选者BNP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43%)相比,观察组(4.6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治疗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效果显著,利于改善BNP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伴休克 重症监护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精确液体管理 B型钠尿肽水平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指导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研究
3
作者 唐燕平 李善敬 苏忠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脓毒症休克(SS)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S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P...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脓毒症休克(SS)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S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液体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血清生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每搏量(SI)、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苏液体总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白介素-10(IL-10)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可增强SS治疗效果,纠正机体血流动力学异常,减轻炎症反应,且有助于减少液体复苏并发症,加快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液体复苏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黄庆生 李燕 +4 位作者 方明星 郭建英 张华伟 王智勇 张丽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371-4374,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液体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指导液体管理。对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监测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和疗效指标。结果 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共检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82.05%,革兰阳性菌11株占14.10%,真菌3株占3.85%。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氯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较低。观察组液体复苏24h液体入量PaO_2/Fi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C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指数(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发生率、28d病死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指导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有利于改善有效血容量、机体氧合状态,同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病原菌
原文传递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成批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延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雯娴 郭光华 +6 位作者 沈国良 林伟 赵小瑜 祁强 钱汉根 谢文忠 王志学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0-146,共7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成批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延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放军第一00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昆山爆炸事故中41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成批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延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放军第一00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昆山爆炸事故中41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延迟复苏的监测方法分为传统监测组22例和PiCCO监测组19例。统计2组患者人院后2h内,伤后第1、2、3个8h及第1个24h电解质、胶体、水输入量。计算2组患者人院后2h内,伤后第1、2、3个8h及伤后第1、2、3、4个24h的补液系数。统计2组患者伤后8、16、24、48、72、96h的尿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伤后24、48、72、96h的血乳酸、剩余碱、血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X2检验、t检验、Wilcoxon检验。计算2组41例患者伤后第1个24h补液系数和2的差值与伤后第2个24h补液系数和2的差值,伤后第3、4个24h补液系数和1的差值与伤后第2个24h补液系数和1的差值,对这3组差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伤后第1个8h及第1个24h,PiCCO监测组患者电解质输入量明显多于传统监测组(Z值分别为-3.506、-2.654,P〈0.05或P〈0.01),余时间段2组患者电解质输入量相近(z值为-1.871~-0.680,P值均大于0.05)。伤后第2、3个8h及第1个24h,PiCCO监测组患者胶体输入量明显少于传统监测组(Z值为-4.720~-2.643,P〈0.05或P〈O.01),余时间段2组患者胶体输入量相近(z值分别为-2.376、-2.303,P值均大于0.05)。各时间段2组患者水输入量相近(z值为-1.959~-0.241,P值均大于0.05)。(2)入院后2h内与伤后第1、2、3个8h及伤后第1、2、3、4个24h,传统监测组患者的补液系数分别为(0.59±0.18)、(0.70±0.23)、(0.94±0.24)、(0.74±0.14)、(2.38±0.44)、(1.70±0.56)、(1.35±0.67)、(0.92±0.46)mL·kg-1·%TBSA-1,PiCCO监测组患者的补液系数分别为(0.59±0.29)、(O.82±0.37)、(0.86±0.38)、(0.59±0.24)、(2.27±0.85)、(2.13±0.68)、(1.59±3.78)、(1.46±0.56)mL·kg-1·%TBSA-1。入院后2h内与伤后第1、2个8h及伤后第1、3个24h,2组患者补液系数相近(t值为-1.262~0.871,P值均大于0.05);伤后第3个8h,PiCCO监测组患者补液系数明显低于传统监测组(t=2.456,P〈0.05);伤后第2、4个24h,PiCCO监测组患者补液系数明显高于传统监测组(t值分别为-2.234、-3.370,P〈0.05或P〈0.01)。2组患者伤后第1个24h补液系数和2的差值与伤后第2个24h补液系数和2的差值呈明显负相关(r=-0.438,P〈0.01);伤后第2个24h补液系数和1的差值与伤后第3个24h补液系数和1的差值无明显相关性(r=0.091,P〉0.05);伤后第2个24h补液系数和1的差值与伤后第4个24h补液系数和l的差值呈明显正相关(r=0.695,P〈0.01)。(3)2组患者伤后各时相点尿量及MAP相近(z值为=1.884~0,P值均大于0.05)。伤后16、24、48、72h,PiCCO监测组患者CVP明显高于传统监测组(z值为-4.341~-2.213,P〈0.05或P〈0.01),余时相点2组患者CVP相近(z值分别为-0.132、-1.208,P值均大于0.05)。伤后72h,PiCCO监测组患者血乳酸明显高于传统监测组(Z=-2.958,P〈0.01),余时相点2组患者血乳酸相近(z值为-1.742~-0.433,P值均大于0.05)。伤后24、48、72、96h,PiCCO监测组患者剩余碱明显低于传统监测组(z值为-4.970~-4.734,P值均小于0.01)。伤后24、48、72、96h,2组患者HCT相近(z值为-2.239~-0.196,P值均大于0.05)。伤后24、72、96h,PiCCO监测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与传统监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578~-2.512,P〈0.05或P〈0.01)。(4)传统监测组伴并发症者15例,死亡7例;PiCCO监测组伴并发症者13例,死亡9例。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相近(X2值分别为〈0.001、1.306,P值均大于0.05)。结论在传统烧伤休克监测指标的基础上,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效果欠佳,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电解质 复苏术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原文传递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德运 谢卫国 +2 位作者 席毛毛 李泽 王斌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分析应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探索该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8例大面积烧伤... 目的分析应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探索该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后至伤后7d,采用PiCCO仪监测患者脉搏轮廓心排血量指数(PC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4h定标1次并记录参数。计算患者伤后第1、2个24h的补液系数,记录患者伤后1~7d的血乳酸值。对18例患者PCCI、SVRI、GEDVI之间的相关性,SVRI与血乳酸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1)伤后4~168h,患者PCCI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8,P〈0.01)。伤后4、8、12、16、20、24h,患者PCCI分别为(2.4±0.9)、(2.6±1.2)、(2.2±0.6)、(2.6±0.7)、(2.8±0.6)、(2.7±0.7)L·min^-1·m^-2,与正常值4L·min^-1·m^-2比较,明显降低(t=-3.143、-3.251、-11.511、-8.889、-6.735、-6.976.P〈0.05或P〈0.01)。伤后76、80、84、88、92、96h,患者PCCI分别为(4.9±1.5)、(5.7±2.0)、(5.9±1.7)、(5.5±1.3)、(5.3±1.1)、(4.9±1.4)L·min^-1·m^-2,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升高(t=2.277、3.142、4.050、4.111、4.128、2.423,P〈0.05或P〈0.01)。其他时间点患者PCCI与正常值接近(P〉0.05)。(2)伤后4~168h,患者SVRI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3,P〈0.01)。伤后12、16、20、24、28h,患者SVRI分别为(2298±747)、(2581±498)、(2705±780)、(2773±669)、(3109±1215)dyn·s·cm^-5·m^2,与正常值2050dyn·s·cm^-5·m^2比较,明显升高(t=0.878、3.370、2.519、3.747、3.144,P〈0.05或P〈0.01)。伤后4、8、72、76、80、84、88、92、96h,患者SVRI分别为(1632±129)、(2012±896)、(1381±503)、(1180±378)、(1259±400)、(1376±483)、(1329±385)、(1410±370)、(1346±346)dyn·s·cm^-5·m^2,与正常值比较,明显降低(t=-4.593、-0.112、-5.157、-8.905、-7.914、-5.226、-6.756、-6.233、-7.038,P〈0.01)。其他时间点患者SVRI与正常值接近(P〉0.05)。(3)伤后4~168h,患者GEDVI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4,P〉0.05)。伤后8、12、16、20、24h,患者GEDVI与正常值比较,明显降低(t=-3.112、-3.554、-2.969、-2.450、-2.476,P〈0.05)。其他时间点患者GEDVI与正常值接近(P〉0.05)。(4)伤后4~168h,患者EVLWI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9,P〈0.01)。伤后16、20、24、28、32、36、40h,患者EVLWI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升高(t=4.386、3.335、6.363、4.391、7.513、5.392、5.642,P〈0.01)。其他时间点患者EVLWI与正常值接近(P〉0.05)。(5)患者伤后第1个24h的补液系数为1.90,伤后第2个24h的补液系数为1.39。伤后1~7d患者血乳酸值分别为7.99、5.21、4.57、4.26、2.54、3.13、3.20mmol/L,呈下降趋势。(6)PCCI与SVRI呈明显负相关,r=-0.528,P〈0.01。GEDVI与PCCI呈明显正相关,r=0.577,P〈0.01。GEDVI与SVRI无明显相关性,r=0.081,P〉0.05。血乳酸值与SVRI呈明显正相关,r=0.878,P〈0.01。(7)除1例患者放弃治疗以外,其余患者全部治愈。结论PiCCO监测技术能方便、动态、持续地监测烧伤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及容量变化规律,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的抗休克等综合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创伤性 管外肺水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脉搏轮廓指数 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全身管阻力指数
原文传递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7
作者 伊敏 么改琦 +1 位作者 朱曦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8月,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常规监测(n=12)与PiCCO监测(n=19)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8月,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常规监测(n=12)与PiCCO监测(n=19)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应用PiCCO监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和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结果2组脓毒症休克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既往病史、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和发生MODS器官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和入ICU后7天总的输液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iCCO组初始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常规组[(52.00±5.00)mm Hg vs.(59.58±3.42)mm Hg,t=4.603,P=0.000],而对于PiCCO组存在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治疗后达到与常规组相同的MAP达标值[(68.00±2.43)mm Hg vs.(68.58±2.88)mm Hg,t=0.607,P=0.549],2组MAP达标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PiCCO监测指导下,可以对于存在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而不是仅应用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流动力学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技术在血液稀释高龄手术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卢明军 任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0期5-6,8,共3页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已占到相当的比例。本文就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和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血液稀释高龄手术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 脉波指示剂 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清CRP、PCT及NICOM参数与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管理的相关性
9
作者 张世杰 栗付民 韩灵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936-1939,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NICOM)参数与感染性休克(SS)患者容量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S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容量负荷试验(VE),以VE后心排...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NICOM)参数与感染性休克(SS)患者容量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S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容量负荷试验(VE),以VE后心排血指数增加值(Δ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有反应组,n=45),Δ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阴性(无反应组,n=2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VE前后CI、血清CRP、PCT水平、NICOM参数[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分析血清CRP、PCT水平、CO、sVRI与容量管理的关联性。结果无反应组VE前后血清CRP、PCT水平高于有反应组,CO、sVRI、CI低于有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前后血清CRP、PCT与CI呈负相关,CO、sVRI与CI呈正相关(P<0.05)。VE前血清CRP、PCT水平、CO、sVRI是SS患者容量反应性阴性(Δ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S患者容量管理与血清CRP、PCT水平、NICOM参数密切相关,早期明确各指标水平有利于临床评估容量反应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古伟升 李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脉搏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脉搏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指导下进行休克治疗及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指导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达标时间早于对照组,且MVP,CVP,ScvO2,PaO2/Fi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每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6 h及24 h输液量少于对照组,Lac值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治愈46例,多于对照组。结论: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PiCCO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护理效果佳,能很好的纠正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及氧代谢异常,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力学 连续性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脓毒性休克 护理
下载PDF
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文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9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6 h的CVP、MAP、ScvO_(2)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利于改善复苏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休克 胸部创伤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液体复苏
下载PDF
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葛仓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3期179-181,共3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重症休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ICCO监测及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 目的研究与分析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重症休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ICCO监测及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5.01±1.52)d和住院时间(6.11±0.14)d均短于对照组的(8.21±2.13)、(8.23±1.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12例、死亡1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7例、死亡5例,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038,P<0.05)。结论重症休克患者应用PICCO监测技术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缩短其导管留置时间,并能改善其预后,从而促使其病情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休克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肺部超声评分对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浩浩 姜倩倩 +3 位作者 邢文宇 陈建刚 何超 李文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 评价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自动肺部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 LU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hung water, EVLW)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海长... 目的 评价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自动肺部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 LU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hung water, EVLW)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肺部超声评分方法:(1)基于两阶段级联深度学习模型评估ARDS的自动LUS(自动组LUS);(2)临床医生评估的LUS(人工组LUS),并采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在行PiCCO检测前0.5 h内行肺部超声检查,计算LUS,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两种LUS方法在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自动组LUS和人工组LUS与EVLWI高度相关(R^(2)=0.924 vs.R^(2)=0.910),在评估EVLW方面均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LU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PiCCO计算所得:(1)以EVLWI>7 mL/kg为界,对自动组和人工组LUS方法绘制ROC曲线,两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6和0.947,两组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90.8%和87.0%,特异度分别为94.3%和92.5%。(2)以EVLWI≥10 mL/kg为界,对自动组和人工组LUS方法绘制ROC曲线,两组ROC曲线AUC分别为0.979和0.978,两组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92.2%和89.1%,特异度分别为97.9%和96.7%。(3)以EVLWI≥15 mL/kg为界,对自动组和人工组LUS方法绘制ROC曲线,两组ROC曲线AUC分别为0.997和0.996,两组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94.5%和93.0%,特异度分别为98.8%和97.8%。结论 人工智能自动LUS可用于临床ARDS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自动 肺部超声评分(LUS) B线 管外肺水指数(EVLWI)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下载PDF
重症超声联合PICCO技术对采用液体复苏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影响
14
作者 周天天 孙尊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es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对采用液体复苏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重症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es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对采用液体复苏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予以予以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联合PICCO技术进行监测技术;观察组在液体复苏过程中予以重症超声联合PICCO技术。对比两组液体总入量、血气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液体总入量、乳酸、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且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2,P<0.05)。结论对于采用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重症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并提高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液体复苏 感染性休克 液体总入气指标、脏超声指标
下载PDF
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对肺水肿危重患者CI、EVLWI、GEDVI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温振杰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对肺水肿危重患者心排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对肺水肿危重患者心排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镇静、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行颈内静脉导管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行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结果进行液体管理。观察两组管理前后CI、EVLWI、GEDVI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管理后CI指标均较管理前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管理后EVLWI指标较管理前下降(P<0.01),GEDVI指标较管理前升高(P<0.01)。结论通过PICCO监测能有效指导肺水肿危重患者早期液体管理,有助于肺水肿危重患者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指数 管外肺水含指数 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下载PDF
PICCO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丽映 余惠 +3 位作者 朱飘飘 祝芳芳 秦金莲 李孝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3期1842-184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法将其分为PICCO监测组15例与常规监测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方法将其分为PICCO监测组15例与常规监测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常规监测组在生命体征监测、尿量的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统计两组患者的第1、2个24 h晶体、胶体、总输液量、尿量,伤后24、48、72 h乳酸值、剩余碱,统计两组患者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情况。结果PICCO监测组伤后第1个24 h胶体[(3392.86±1186.12)ml比(4850.00±1498.97)ml]及第1个24 h总输液量[(8498.15±3278.31)ml比(12340±3500.97)ml]均明显少于常规监测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伤后第2个24 h总输液量、第1个24 h尿量、第2个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监测组伤后24 h的乳酸值[(5.01±1.61)mmol/L比(6.66±1.82)mmol/L]、剩余碱值[(0.81±5.45)mmol/L比(-3.69±3.05)mmol/L]均较常规监测组低(均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乳酸值、剩余碱值相近(均P>0.05);两组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常规监测方法指导液体复苏可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辅以PICCO技术进行监测,有效避免过度液体复苏造成的肺水肿,有利于提高生命体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下载PDF
PICCO监测下输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伟灿 梁福攸 张宗绵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0年第4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下输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下输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等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T1)、48 h(T2)、72 h(T3)的液体复苏总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乳酸、腹内压、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病房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2和T3时间点液体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CVP和MA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1和T2时间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血乳酸和腹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心脏指数和GEDV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EVLW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均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心脏前后负荷及血管外肺水状态,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液体复苏 功能 脏前后负荷 管外肺水
原文传递
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6期82-83,共2页
目的探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参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治疗组在Pi CCO技... 目的探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参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治疗组在Pi 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比较两组患者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尿量以及1个月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CVP为(10.5±1.2)mmHg(1 mmHg=0.133 kPa)、MAP为(76.7±11.7)mmHg、ScvO_2为(78.2±9.4)%、PaO_2/FiO_2为(378.3±50.2)%、尿量为(0.48±0.12)ml/(kg·h),均高于参照组的(6.4±1.2)mmHg、(60.7±13.7)mmHg、(57.5±8.0)%、(336.6±54.5)%、(0.34±0.12)ml/(kg·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357、4.3508、8.2156、2.7570、4.0414,P<0.05)。治疗组1个月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0.8%(5/24)、12.5%(3/24),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50.0%(12/24)、41.7%(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0、5.1692,P<0.05)。结论 Pi 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显著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早期目标导向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O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争艳 杨小凤 +1 位作者 卢云丽 黄莉丽 《全科护理》 2018年第28期3460-346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5例PICCO动脉导管置留的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PICCO监测技术及其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PICCO监...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5例PICCO动脉导管置留的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PICCO监测技术及其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技术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病人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堵管、血栓和感染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前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O动脉导管置留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病人依从性与满意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临床护理路径 生活质
下载PDF
肾源性脓毒性休克合并严重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液体复苏策略 被引量:10
20
作者 常平 彭升 +3 位作者 周健 谢海庭 刘占国 王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肾源性脓毒性休克合并严重肺毛细血管渗漏的疾病特点,探讨液体复苏对休克治疗的影响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8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PiCCO监测并成功复苏的肾、输尿... 目的分析肾源性脓毒性休克合并严重肺毛细血管渗漏的疾病特点,探讨液体复苏对休克治疗的影响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8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PiCCO监测并成功复苏的肾、输尿管碎石手术后并发肾源性脓毒性休克伴严重肺毛细血管渗漏患者,均以人院为起点,休克纠正或转出为终点,记录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液体出入量、液体净平衡、氧合指数(Pa0卯i0:)、动脉血乳酸水平和x线胸片等指标,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肾源性脓毒性休克疾病的特点和PiCCO监测在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意义。结果8例患者手术后4.5d(中位数)出现脓毒性休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毛细血管渗漏和低氧血症。入ICU时EVLWI均值为(22±7)ml/kg,PaO2/FiO2为(164±82)mmHg(1mmHg=0.133kPa);液体复苏均采用保守性策略,平均液体入量为(2412±1121)ml/d,液体净平衡一553mud;中心静脉压(CVP)和GEDVl分别维持在(9±3)mmHg和(749±236)ml/m2。其中6例使用呋塞米利尿,平均剂量(264±133)mg;7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平均使用天数为(4±1)d;7例需要机械通气,通气时间(8±6)d。8例患者治疗后脓毒性休克均纠正,EVLWI下降至(11±3)ml/kg,肺部渗出吸收好转,平均住ICU天数(17±11)d。相关分析显示:EVLWI与PaO2/FiO2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和0.70(均P〈0.05)。结论准确评估血容量状态尤其是血管外肺水程度,参照血流动力学指标采取保守性液体复苏策略以及强调控制血管外肺水是成功救治肾源性脓毒性休克的关键,PiCCO是判断患者容量状态、指导液体复苏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源性脓毒性休克 肺毛细管渗漏 液体复苏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