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玉东 杨清泉 +3 位作者 毛绍芬 张明磊 王星 张斐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4-969,共6页
目的 分析应用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方法 纳入在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386例CS患者。根据患者转入ICU 24 h内通气支持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 分析应用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方法 纳入在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386例CS患者。根据患者转入ICU 24 h内通气支持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有创机械通气组(n=241)、无创机械通气组(n=52)与补氧组(n=93)。比较有创机械通气组与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 结果 有创机械通气组更易发生谵妄[200(83.0%) vs. 16(30.8%),χ2=60.199,P<0.001],动脉血乳酸水平更高[3.9(2.4,7.1)mmol/L vs. 1.9(1.6,2.8)mmol/L,U=13.700,P<0.001],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HCO-3指标更低)[19.7(15.8,21.6)mmol/L vs. 22.1(20.6,24.1)mmol/L,U=3.134,P=0.002],提示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组织低灌注和休克。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具有更高的N端前脑钠肽水平[7376.8(2054.6,17373.7)pg/mL vs. 2368.3(558.2,8564.7)pg/mL,U=2.261,P=0.023],提示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心室扩张和充盈压增高。两组患者的90 d累计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16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谵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血乳酸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均P<0.05)。通气方式与患者90 d死亡无相关性(P=0.856)。 结论 CS患者可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通气方式与患者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cs) 通气方式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李忠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BH)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CCABG组和OPBH组,分别进行临床观察.两组...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BH)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CCABG组和OPBH组,分别进行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心脏侧壁和后壁区域搭桥.两组患者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方面,OPBH组明显少于CCABG组 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出血再开胸、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异常、脑血管意外、心房颤动、纵隔炎及下肢切口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术期死亡CCABG组明显高于OPBH组.结论 对于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该优先选择OPBH,可以明显减少围术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源性休克(cs)
下载PDF
AMI并心源性休克应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段经玮 石元朝 +2 位作者 罗功名 张钲 彭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3-1116,F0003,共5页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死率较以往有明显改善,但心源性休克(CS)及心脏骤停(CA)等AMI相关并发症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左心...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死率较以往有明显改善,但心源性休克(CS)及心脏骤停(CA)等AMI相关并发症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左心室-主动脉(impalla和heart mate)、左心房-主动脉(tandem heart)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机械循环辅助装置(MCS)的应用有效改善了AMI合并CS患者的预后,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本文就AMI后发生CS应用MCS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源性休克(cs)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Mcs) 死亡风险 机械相关不良事件
下载PDF
液体管理对心源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宏 钱秦娟 +2 位作者 费志永 张英 康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评价液体管理对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71例在我院ICU进行液体复苏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79例患者(PiCCO组,n=79)采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92例患... 目的评价液体管理对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71例在我院ICU进行液体复苏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79例患者(PiCCO组,n=79)采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92例患者(常规组,n=92)采用常规中心静脉压监测方法指导液体复苏。通过常规测定尿量和血清肌酐来连续监测患者肾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液体量与AKI的发生率。结果PiCCO组患者复苏累计液体量显著高于常规组[(5450±1449)mLVS.(4386±1296)mL,P=0.008]。共有71(41.5%)例患者诊断为AKI,PiCCO组AKI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10(12.7%)vs.61(66.3%),P〈0.001]。PiCCO组有风险期、损伤期与衰竭期患者各7、3与0例,而常规组有各36、22与3例。常规组风险期与损伤期AKI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体积[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GEDI)]和动脉波形衍生的变量[(脉压变异(PPV),每搏量变异(SVV)]指导的容量治疗,可以减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AK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心源性休克(cs) 急性肾损伤(AKI)
下载PDF
参附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建杰 李丽 +1 位作者 王亚宽 张家妍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参附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AMI合并CS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 目的:研究参附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AMI合并CS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包括胸痛、胸闷气短、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不止、气息微弱、气促息粗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搏量(SV)、尿量(UV)、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55%,观察组总有效率91.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cTn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间血清cTn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SV、LVEF、CI及U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间SV、LVEF、CI及UV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HR、SBP、DBP及P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HR、SBP、DBP及P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附汤治疗AMI合并CS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多项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泵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源性休克(cs) 参附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