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陈小娟 向尹 +2 位作者 陈俊良 陈丽龙 税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游离DNA(cfDNA)检测技术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肺外结核患者2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肺外结核组117例和非结核组149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游离DNA(cfDNA)检测技术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肺外结核患者2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肺外结核组117例和非结核组149例。所有患者均采集脑脊液、胸腔积液、尿液及血液标本,并同时进行MTB cfDN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GeneXpert MTB/RIF)、涂片抗酸染色及血液标本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通过分析4种检测方法的效能指标评估MTB cfDNA检测技术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MTB cfDNA检测法对脑脊液、胸腔积液、尿液中MTB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涂片抗酸染色(χ^(2)=5.714、9.289、9.226,P=0.017、0.002、0.002)。虽然MTB cfDNA检测法对脑脊液、尿液中MTB的检出率高于GeneXpert MTB/RIF,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705;χ^(2)=0.648,P=0.421);MTB cfDNA检测法对胸腔积液中MTB的检出率显著高于GeneXpert MTB/RIF(χ^(2)=4.222,P=0.040)。在肺外结核组,MTB cfDNA检测法的MTB检出率为26.50%(31/117),显著高于GeneXpert MTB/RIF[15.38%(18/117)]和涂片抗酸染色[3.42%(4/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37;χ^(2)=24.492,P<0.05);而TB-IGRA的MTB检出率为72.65%(85/117),显著高于MTB cfDNA检测(χ^(2)=49.850,P<0.001)。MTB cfDNA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6.50%、100.00%、100.00%、63.40%,其灵敏度显著高于GeneXpert MTB/RIF(15.38%)和涂片抗酸染色(3.42%),但低于TB-IGRA(7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B cfDNA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故MTB cfDNA检测在肺外结核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 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 肺外结核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内源性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和游离DNA浓度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6期407-407,共1页
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和内源性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是相反的介质,可能会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的炎症反应。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Grosse等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旨在急性卒中患者中探讨这些标志物、循环炎症介质以及临床病程之间... 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和内源性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是相反的介质,可能会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的炎症反应。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Grosse等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旨在急性卒中患者中探讨这些标志物、循环炎症介质以及临床病程之间的联系,包括卒中相关感染(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s,SAI)。研究者在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前瞻性纳人92例接受机械血栓切除术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游离DNA 脱氧核糖核酸 临床病程 急性卒中 血栓切除术 队列研究 德国汉诺威
原文传递
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心源性脑栓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琛 肖乃安 +2 位作者 刘林 詹奕红 余珍珍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与心源性脑栓塞(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705例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按照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CE组(n=82)和nCE组(n=623)。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心...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与心源性脑栓塞(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705例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按照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CE组(n=82)和nCE组(n=623)。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心源性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病因;比较是否合并房颤(AF)患者的NEFA水平。结果:心源性脑栓塞和非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超敏反应蛋白、NEF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FA浓度、NIHSS评分是AIS患者发生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CE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是非瓣膜性房颤,占78.0%(64/82)。AF患者的NEFA浓度高于无AF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FA浓度是AIS患者发生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心律失常及大脑皮质损害可能是引起NEFA浓度升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脑栓塞 游离脂肪酸 心房颤动 大脑损伤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心脏左室游离壁破裂急性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4
作者 郭玉琴 李占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3-493,共1页
关键词 支架置入 术后 即刻心脏左室游离壁破裂 急性心包填塞 心源性休克 抢救
下载PDF
循环游离DNA甲基化模式分析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锋 丁艳 张焕基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229-233,共5页
循环游离DNA(cfDNA)是循环体液中游离状态的DNA,其在体内的释放被认为与细胞的坏死、凋亡等相关。近年来cfDNA甲基化检测作为一种"液体活组织检查"技术已成为疾病诊疗中的研究热点。心肌梗死后外周血循环中cfDNA的含量升高,... 循环游离DNA(cfDNA)是循环体液中游离状态的DNA,其在体内的释放被认为与细胞的坏死、凋亡等相关。近年来cfDNA甲基化检测作为一种"液体活组织检查"技术已成为疾病诊疗中的研究热点。心肌梗死后外周血循环中cfDNA的含量升高,并发现cfDNA升高与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相关性。近年来通过甲基化模式分析寻找到心肌细胞特异性的cfDNA,使cfDNA检测能够为心肌梗死提供更多客观的评估证据。该文综述近几年国内外cfDNA甲基化模式分析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甲基化 液体活组织检查 心源性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乳腺癌中血浆游离DNA含量和完整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顾益凤 朱自力 +3 位作者 张金业 张敏 张小霞 朱继文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671-67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循环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 DNA)含量和完整性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6例初诊乳腺癌患者血浆标本、72例乳腺良性腺病患者及301名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提取cf 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f... 目的探讨血浆循环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 DNA)含量和完整性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6例初诊乳腺癌患者血浆标本、72例乳腺良性腺病患者及301名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提取cf 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f DNA中100 bp和241 bp长度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的含量,计算cf DNA完整性,分析3个组间差异及与肿瘤负荷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100 bp和241 bp h TERT含量及完整性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00 bp和241 bp h TERT含量在乳腺癌患者中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腺病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完整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ROC曲线表明100 bp、241 bp h TERT含量及完整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93、0.792、0.865;三者敏感度分别为73.3%、68.0%、66.7%,特异度分别为68%、80%、92%。结论 cf DNA含量和完整性的检测在乳腺癌的诊疗中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循环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完整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世强 王保庆 +1 位作者 王海清 张旭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与相应的肿瘤组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外周血游离DNA检测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与相应的肿瘤组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外周血游离DNA检测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和术前外周血游离DNA中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所有扩增标本均经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 32份外周血标本中,共检测到13份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达40.6%,肿瘤组织中有16份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达50.0%,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基因同时突变的有13份,两者突变一致性达到81.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游离DNA代替肿瘤组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具有可行性,为无法取得肿瘤组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一种更快捷、简便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可为临床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肿瘤组织
下载PDF
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验证球形脂联素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红莉 严励 +4 位作者 程桦 叶建红 周嘉 李志臻 傅祖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1-113,i003,共4页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随机细胞分为3组,每组3孔,分别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3组培养基均含5g/L的牛血清白蛋白、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为0.01的无水乙醇;棕榈酸组又加含有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又加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和0.5mg/L脂联素。处理48h后终止实验。采用Hochest33342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及脂联素处理后脂性凋亡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Hochest33342染色检测3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不同(F=300.270,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2.40±1.57)%,(2.05±0.59)%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12.40±1.57)%,(3.87±0.93)%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②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3组明显不同(F=191.221,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6.33±5.6)%,(2.32±0.78)%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2.32±0.78)%,(4.90±0.82)%,P<0.05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结论:①Hoescht染色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果均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5g/L的牛血清白蛋白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48h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②球形脂联素可拮抗胰岛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发挥了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凋亡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游离脂肪酸 拮抗作用 脂联素 球形 模型验证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细胞凋亡模型 mol/L 牛血清白蛋白 细胞凋亡指数 NIT-1 瘤细胞株 体积分数 棕榈酸 胎牛血清
下载PDF
母体外周血游离DNA的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分析
9
作者 魏晓蕾 张涛 王秀玲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13期139-139,196,共2页
目的探究母体外周血cf-DNA的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市收治的自愿接受cf-DNA检测的孕妇5038例,选例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成功组(4956例)和失败组(82例)。两组均于入院后进行cf-DNA... 目的探究母体外周血cf-DNA的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我市收治的自愿接受cf-DNA检测的孕妇5038例,选例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成功组(4956例)和失败组(82例)。两组均于入院后进行cf-DNA检测。比较不同BMI孕妇的重采血检测情况,两组孕妇不同原因妊娠丢失情况。结果随着孕妇BMI的增加,cf-DNA检测的成功率逐渐降低。结论随着孕妇BMI的增加,cfDNA检测的成功率逐渐降低,但cf-DNA检测失败并未增加妊娠丢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产前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无创产前筛查中胎儿游离DNA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杰 冀小平 +7 位作者 武丽琼 安槿 侯东霞 朱博 郭志远 张美玲 王艳 王晓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筛查(NIPS)中影响胎儿游离DNA(cffDNA)比例的因素,探讨cffDNA比例偏低造成NIPS检测失败的原因,为不同孕妇制订个体化的产前遗传学检测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4268例进行NIPS检测的孕妇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并对孕妇的相关...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筛查(NIPS)中影响胎儿游离DNA(cffDNA)比例的因素,探讨cffDNA比例偏低造成NIPS检测失败的原因,为不同孕妇制订个体化的产前遗传学检测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4268例进行NIPS检测的孕妇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并对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孕妇孕周、体质量指数(BMI)、年龄、妊娠单双胎、标本运输时间与血浆cffDNA比例的相关性,并对cffDNA比例<3.5%的标本重新采血后进行检测,探讨标本重新采血的可行性。结果cffDNA比例与孕周呈正相关(r=0.113,P<0.05)。cffDNA比例与孕妇BMI和年龄呈负相关(r=-0.261、-0.088,P<0.05)。妊娠单双胎和标本运输时间与cffDNA比例无相关性(P>0.05)。cffDNA比例<3.5%的孕妇经重新采血后检测,50%的孕妇能够得到检测结果。结论cffDNA比例与孕周呈正相关,与孕妇BMI、年龄呈负相关。临床可根据筛查对象的BMI、年龄、孕周制订个体化的采血时间,对于肥胖、年龄较大的孕妇可适当将筛查孕周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筛查 胎儿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无创产前筛查中孕妇年龄对胎儿游离DNA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博洁 谢梅花 龚燕飞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3期3093-3095,共3页
目的探究孕妇年龄对无创产前筛查(NIPT)检测中胎儿游离DNA(cffDNA)浓度的影响,为NIPT技术在高龄孕产妇中的临床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月9月在岳阳市中心医院实施NIPT检测的884例孕妇的相关资料,筛选孕妇的年龄分布,采... 目的探究孕妇年龄对无创产前筛查(NIPT)检测中胎儿游离DNA(cffDNA)浓度的影响,为NIPT技术在高龄孕产妇中的临床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月9月在岳阳市中心医院实施NIPT检测的884例孕妇的相关资料,筛选孕妇的年龄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年龄与外周血cffDN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884例孕妇平均妊娠年龄(30.9±4.5)岁,外周血平均cffDNA浓度为(25.3±7.1)%,其中,21岁孕妇cffDNA的浓度最高,达(29.2±3.8)%,而36岁孕妇平均cffDNA浓度比例最低,仅为(21.6±6.9)%;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妇的年龄总体上与cffDNA浓度呈负相关(r=-0.105,P<0.05);此外,高龄组孕妇(≥35岁)的cffDNA浓度为(24.1±7.0)%,低于低龄组孕妇(<35岁)的(25.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孕产妇呈高龄妊娠趋势,而孕妇年龄的增加会导致cffDNA浓度比例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无创产前筛查 胎儿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孕妇年龄 高龄妊娠
下载PDF
DNA甲基化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姜晓晴 瓮佳旭 +2 位作者 周宏宇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375-387,共13页
缺血性卒中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风险因素共同决定。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可遗传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潜在影响。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亚型存在特征性候选基因DNA甲基化水... 缺血性卒中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风险因素共同决定。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可遗传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潜在影响。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亚型存在特征性候选基因DNA甲基化水平改变,这对探究不同病因亚型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具有重要价值。DNA甲基化是动态、可逆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其模式可随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发生显著变化,提示DNA甲基化可作为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DNA甲基化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甲基化 表观遗传 心源性栓塞型卒中 小动脉闭塞型卒中 其他明确病因型卒中
下载PDF
血清pro-ADM、PTX3、cf-DNA/NETs联合检测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恒 李世芳 葛君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9期2846-2849,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正五聚蛋白3(PTX3)、游离脱氧核糖核酸/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cf-DNA/NETs)联合检测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正五聚蛋白3(PTX3)、游离脱氧核糖核酸/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cf-DNA/NETs)联合检测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血清pro-ADM、PTX3及cf-DNA/NETs水平以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ro-ADM、PTX3及cf-DNA/NETs联合检测预测SAP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5例,预后良好组47例。预后不良组血清pro-ADM、PTX3及cf-DNA/NETs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0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分级Ⅳ~Ⅴ级人数占比分别为60.00%、51.43%、54.29%,相较于预后良好组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NIHSS评分≥20分、PSI评分分级Ⅳ~Ⅴ级,以及pro-ADM、PTX3、cf-DNA/NETs水平升高(P<0.05)。血清pro-ADM、PTX3及cf-DNA/NETs联合检测预测SAP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优于上述3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pro-ADM、PTX、3cf-DNA/NETs联合检测对S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年龄≥60岁、NIHSS评分≥20分、PSI评分分级Ⅳ~Ⅴ级以及pro-ADM、PTX3、cf-DNA/NETs水平升高均是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预后不良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正五聚蛋白3 游离脱氧核糖核酸/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下载PDF
慢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HBV-DNA和甲状腺参数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秀香 叶迎宾 +6 位作者 董志平 马丽 张萍 刘金艳 王君义 靳圆圆 赵斗贵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DNA(HBV-DNA)和甲状腺参数(TSH、FT_3、TT_3、FT_4、TT_4)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慢乙肝患者106例,其中慢乙肝轻度患者29例(慢...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DNA(HBV-DNA)和甲状腺参数(TSH、FT_3、TT_3、FT_4、TT_4)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慢乙肝患者106例,其中慢乙肝轻度患者29例(慢乙肝轻度组)、慢乙肝中度患者57例(慢乙肝中度组)、慢乙肝重度患者20例(慢乙肝重度组)和正常体检者为3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TSH、FT_3、TT_3、FT_4、TT_4,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慢乙肝组的TT_3、FT_4、TT_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TSH、FT_3无明显变化(P>0.05)。(2)FT_4、TT_4在慢乙肝轻度组、慢乙肝中度组、慢乙肝重度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乙肝重度组的TT_3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_4在慢乙肝随病情的轻重呈现降低的趋势,慢乙肝重度组和中度组的FT_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T_4在慢乙肝加重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是升高不明显;慢乙肝三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慢乙肝组中,TT_3在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NA≤20IU/mL,大、小三阳两组中的所有检测项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NA>20 IU/mL中,大、小三阳两组中的TT_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项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TT_3在慢乙肝中度组中的表达,提示在DNA阳性(>20 IU/mL)且大三阳的慢乙肝中度患者的TT_3水平明显高于小三阳(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血清TT_3和FT_4水平随病情的加重呈现明显降低,与大小三阳无直接关系。DNA阳性(>20 IU/mL)的大三阳慢乙肝中度患者的血清TT_3水平高于DNA阳性的小三阳组。通过检测和监测慢乙肝中度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β_1受体阻滞剂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丽丽 李晓燕 +3 位作者 孟可 张国明 张红明 陈英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β_1受体阻滞剂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应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力竭组、一次力竭+倍他乐克治疗组,每组各12只。游泳力竭后测定心肌ATP、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 目的探讨β_1受体阻滞剂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应激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力竭组、一次力竭+倍他乐克治疗组,每组各12只。游泳力竭后测定心肌ATP、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浓度,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心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组、一次力竭+倍他乐克治疗组血浆FFA、E、NE浓度均增高,心肌ATP含量均降低(P<0.05)。RT-PCR结果表明一次力竭组、一次力竭+倍他乐克治疗组UCP2m 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4%、43%(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一次力竭组、一次力竭+倍他乐克治疗组UCP2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78%、42%(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FFA浓度与血浆E、N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3,r=0.88,P<0.01),心肌组织UCP2表达量与血浆FF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1)。结论应用β1受体阻滞剂后可降低运动应激对心肌能量代谢的不利影响,减轻心脏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心源性猝死 Β1受体阻滞剂 游离脂肪酸 大鼠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包积液1例
16
作者 张兰芳 贾辛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882-882,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包积液的原因,最常见于心脏破裂,尤其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出现的急性心室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除心源性休克以外的第二大死因。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破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1病例...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包积液的原因,最常见于心脏破裂,尤其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出现的急性心室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除心源性休克以外的第二大死因。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破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1病例患者老年男性,77岁。主因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主要位于心前区及胸骨后,无大汗,无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经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上述症状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心源性休克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室游离壁破裂 发作性胸闷 老年男性 心包积液
下载PDF
基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的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总饱和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阳阳 李松涛 +3 位作者 陈文鸿 王军 杜建时 赵晴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3期376-379,共4页
急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其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和预防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脑梗死病因诊断非常重要。TOAST分型为目前国际最为广泛应用的病因分型。目前已知低... 急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其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和预防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脑梗死病因诊断非常重要。TOAST分型为目前国际最为广泛应用的病因分型。目前已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与动脉硬化明显相关[1],血清游离脂肪酸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有关。血清游离脂肪酸与LDL存在一定相关性[2],但血游离脂肪酸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尚未明确。目前仅有少量关于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游离脂肪酸对脑梗死的影响不同[3]。本研究通过分析血LDL、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总饱和脂肪酸在不同类型的脑梗死中的差异表达,以期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脂肪酸 脑动脉粥样硬化 TOAST分型 急性脑梗死 心源性栓塞 病因诊断 饱和脂肪酸 脑血管病
下载PDF
血浆循环DNA在肺癌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雨来 罗效梅 涂植光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570-57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循环Fhit基因D3S1300位点杂合性缺失(LOH)作为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微卫星技术检测5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血浆及肿瘤组织以及40例非肺癌肺科住院患者血浆Fhit基... 目的研究血浆循环Fhit基因D3S1300位点杂合性缺失(LOH)作为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微卫星技术检测5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血浆及肿瘤组织以及40例非肺癌肺科住院患者血浆Fhit基因D3S1300LOH的表达情况。结果58例NSCLC患者中肿瘤组织D3S1300LOH检出率为41.4%(24/58),在其匹配的血浆中D3S1300LOH检出率为29.3%(17/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游离DNAD3S1300LOH检出率为5%(2/40),与NSCL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循环DNAFhit基因D3S1300LOH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肺癌肿瘤筛选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脱氧核糖核酸 肿瘤标志物 基因 循环DNA 血浆循环 肺癌诊断 FHIT基因 血浆游离DNA 肺癌早期诊断
下载PDF
NIPT在不同预产年龄孕妇中筛查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洋 张梦雅 +3 位作者 马超群 周宇 王峥 王慧智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不同预产年龄孕妇中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于北京市贝瑞和康基因诊断实验室进行NIPT检测的牡丹江地区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测日期、检测孕周、...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不同预产年龄孕妇中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于北京市贝瑞和康基因诊断实验室进行NIPT检测的牡丹江地区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测日期、检测孕周、预产期年龄、体重指数(BMI)、家族史、产前筛查模式等,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295例孕妇提供遗传咨询并继续随访,入组孕妇均完成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随访(至少至分娩后12周),对于NIPT筛查结果为阳性者建议行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培养完成染色体核型分析。将临床资料、产前筛查及诊断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评估NIPT的筛查能力、讨论NIPT在高龄组和适龄组孕妇中的筛查价值。结果1295例孕妇经NIPT检测阳性者13例,核型分析提示异常者10例,随访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NIPT检测灵敏度100%、特异度99.77%、误诊率0.23%、漏诊率为0%,PPV为76.92%,NPV为99.76%。传统产前筛查阳性孕妇经NIPT后侵入性诊断率仅为1.39%(6/431),≥35岁经NIPT后侵入性诊断率仅为0.90%(2/221)。尚不能认为≥35岁与<35岁(χ^(2)=0,P=1)NIPT检测阳性率不同,NIPT在不同预产年龄孕妇中也可能取得相同的筛查效果。结论NIPT在单一高龄为高危因素的孕妇中可能仍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胎儿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高龄孕妇 筛查价值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cf-DNA特征及其深度测序分析
20
作者 孙艺祯 张圆 +5 位作者 马樱 张宇丝 易静 李琦 庄然 金伯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155,161,共6页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cf-DNA含量与不同病情、病期等指标的相关性,定性分析游离DNA(cf-DNA)的来源与特征。收集了47例HFRS不同病情患者不同病程的128份血浆标本,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20份血浆标本。定量分析血浆总cf-DN...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cf-DNA含量与不同病情、病期等指标的相关性,定性分析游离DNA(cf-DNA)的来源与特征。收集了47例HFRS不同病情患者不同病程的128份血浆标本,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20份血浆标本。定量分析血浆总cf-DNA水平,提取纯化cf-DNA后进行定性分析,对其中9份HFRS患者血浆标本进行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统计学分析各参数指标间相关性。健康人血浆cf-DNA水平中位数为919.0 ng/m L,HFRS患者血浆cf-DNA含量明显增高,随着病程进展呈现动态变化的规律。轻型/中型患者与重型/危重型患者有着明显不同的分布格局:发热期cf-DNA水平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在低血压休克期达到峰值,然后逐步下降,至多尿期与健康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期重型/危重型患者cf-DNA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同期轻型/中型患者水平(p〈0.001)。健康人cf-DNA多为高分子量大片段DNA,而患者血浆cf-DNA高度富集于150-200 bp区域,显示为凋亡片段;血浆cf-DNA片段读长(reads)均匀分布于人类基因组的各条染色体,分布频度与染色体长度高度正相关(p〈0.001),且与HTNV病毒基因组无同源性。HFRS患者,急性期血浆cf-DNA即明显升高,并且随病程进展的不同分期与病情分型,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规律。HFRS患者血浆cf-DNA主要来源于疾病状态下,机体细胞发生凋亡后产生的基因组和线粒体DNA断裂片段,不包含HTNV病毒基因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脱氧核糖核酸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滩病毒 胱氧核糖核酸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