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剧的根源:心灵三我的失衡——解读《姑获鸟之夏》主人公凉子的人格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吉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以弗洛伊德著名的"三我"理论为基础,探讨研究京极夏彦登上文坛的处女之作《姑获鸟之夏》当中的主角——凉子的种种心理现象,以期对新一代推理小说作出新的诠释和解读。
关键词 京极夏彦 《姑获鸟之夏》 心灵三我 失衡
下载PDF
美是心灵三层面内容在对象中的统一
2
作者 魏兆玲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0-62,共3页
当人们从自身寻找美的原因时 ,认为美只能来自于人的心灵。本文认为 ,人的心灵由浅入深 ,包括感性、知性、志性三个层面的内容 ,美就是由心灵这三层面的内容在对象中的自由活动而最终形成的。而且真正的美不能单独存在于心灵三层面的任... 当人们从自身寻找美的原因时 ,认为美只能来自于人的心灵。本文认为 ,人的心灵由浅入深 ,包括感性、知性、志性三个层面的内容 ,美就是由心灵这三层面的内容在对象中的自由活动而最终形成的。而且真正的美不能单独存在于心灵三层面的任一层面上 ,美是心灵三层面的内容在对象中的完整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结构 心灵层面理论 感性 知性 志性
下载PDF
康德哲学的“理性”范畴批判
3
作者 胡家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63,共6页
康德在前人的感性与理性之分基础上提出心灵有三种能力,力图进一步将"理性"与"理智"区分开来,具有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看作其哲学的特定标识。但德文中"Vernunft"与"Verstand"均有表示"理... 康德在前人的感性与理性之分基础上提出心灵有三种能力,力图进一步将"理性"与"理智"区分开来,具有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看作其哲学的特定标识。但德文中"Vernunft"与"Verstand"均有表示"理智"的含义,康德在论述中兼用"理性"的广义与狭义,是造成其著作某些地方表意晦涩和逻辑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为如此,在德国,康德哲学的后继者们大多对康德的特定用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正或扬弃;问题的关键在于康德意欲指称的心灵第三种能力当是理性与意志的合体,而选用"Vernunft"一词却无力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理性 理智 心灵层面
下载PDF
论艺术品五层次的由来及其相互关系
4
作者 胡家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79,共5页
英加登从接受者的角度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五个层次,但它局限于文学领域,且有无视作品风格层的缺陷。在前人既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所有门类的艺术品由外而内区分为风格层、媒介层、物象层、认识评价层和哲学意味层。艺术家在创作过... 英加登从接受者的角度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五个层次,但它局限于文学领域,且有无视作品风格层的缺陷。在前人既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所有门类的艺术品由外而内区分为风格层、媒介层、物象层、认识评价层和哲学意味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结构题材与结构媒介的双重任务,二者交汇于物象层;操作媒介所呈现的气势与韵致即风格,物象层蕴含认识和评价乃至哲学意味。艺术文本的五层次以物象层为中轴,展现出一种美妙的两极对应:操作媒介与进行认识评价均需要较多知性能力的参与,风格与哲学意味的形成同样体现志性心灵能力的运行;这种内在秩序反映了能指与所指双向的心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 五层次 内容与形式 心灵层面
下载PDF
三个三心灵工程——记常州纺织学院经贸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模式
5
作者 秦自洁 《才智》 2011年第32期239-239,共1页
本文结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三个三心灵工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灵工程 心理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文学活动中共鸣现象的心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冀铮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3期89-90,共2页
在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一文学活动中,共鸣现象的产生是在作者与读者共同拥有的感性、知性、志性等心灵三层面的心理机制中层层建构起来的。如果我们把创作共鸣和鉴赏共鸣结合起来放到一个共同的场域里,整个文学活动中,就存在着一... 在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一文学活动中,共鸣现象的产生是在作者与读者共同拥有的感性、知性、志性等心灵三层面的心理机制中层层建构起来的。如果我们把创作共鸣和鉴赏共鸣结合起来放到一个共同的场域里,整个文学活动中,就存在着一个共鸣场,作者的心灵三层面与读者的心灵三层面是产生这个共鸣场的基础心理机制。共鸣现象的产生涉及三个世界,作品是作家和读者的连接点,串联起读者世界与作者世界,而共鸣则是文学活动中作者世界与读者世界交叉重合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活动 共鸣 心灵层面
下载PDF
论艺术品的五层次及其来由和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家祥 《中外文论》 2015年第1期14-22,共9页
英加登从接受者角度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五个层次,富有启发性;但它局限于文学领域,且有无视作品的风格层等缺陷。在前人既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所有门类的艺术品由外而内区分为风格层、媒介层、物象层、认识评价层和哲学意味层。艺术... 英加登从接受者角度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五个层次,富有启发性;但它局限于文学领域,且有无视作品的风格层等缺陷。在前人既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所有门类的艺术品由外而内区分为风格层、媒介层、物象层、认识评价层和哲学意味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结构题材与结构媒介的双重任务,前者产生作品的形式,后者则形成作品的内容,二者交会于物象层;操作媒介所呈现的气势与韵致即风格,物象层蕴含认识和评价乃至哲学意味。风格、媒介和物象可以合并为感性外观层,它与认识评价层、哲学意味层的表里之分刚好反映人类心灵的三层面;就艺术文本的五层次而言,以物象层为中轴,展现出一种美妙的两极对应:操作媒介与进行认识评价均需要较多知性能力的参与,风格与哲学意味的形成一样体现志性心灵能力的运行;这种内在秩序反映了能指与所指双向的心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 五层次 内容与形式 心灵层面 能与所两极对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