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灯或其他:译者的心灵研究
1
作者 曾春莲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本文从心灵之镜和心灵之灯两个隐喻出发,探索译者心灵在翻译中的作用。借助哲学和文学理论中心灵之镜的比喻,通过分析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表明译者的心灵并非镜子:不是只对原作进行客观的镜式再现,而是投射译者思想、情感和审美之光,... 本文从心灵之镜和心灵之灯两个隐喻出发,探索译者心灵在翻译中的作用。借助哲学和文学理论中心灵之镜的比喻,通过分析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表明译者的心灵并非镜子:不是只对原作进行客观的镜式再现,而是投射译者思想、情感和审美之光,是照耀原文本之灯;译作是译者心灵与原作双向互动的产物。文章建议从多学科、多层面研究译者心灵,从根本上追索译者的主体性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之镜 再现 心灵之 投射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论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知觉问题——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2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9,共15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论域是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对象与客体、感性与所与是知识论中知觉问题的两对核心范畴。旧唯物主义的间接实在论将心灵理解为外物之镜,其逻辑后果是静观的态度、不可知论或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将外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论域是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对象与客体、感性与所与是知识论中知觉问题的两对核心范畴。旧唯物主义的间接实在论将心灵理解为外物之镜,其逻辑后果是静观的态度、不可知论或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将外物理解为心灵之镜,作为自我意识的心灵被看作一台自己证明自己的自动机器。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中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初步表达了实践建构论的知觉观。把《提纲》第一条解释为"超越‘唯物—唯心’之争的纲领"是一种误读。"超越论"的谜底是实践本体论,而实践本体论的谜底是本体论幻想。《提纲》第一条应被理解为新唯物主义解答认识论中的知觉问题之总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与客体 感性与所与 间接实在论 外物之镜 心灵之镜 实践建构论 超越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