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心灵化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雨 李晶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3期11-14,共4页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模式之一———评点在唐宋时期成型并应用于诗文,至明清时期评点戏剧、小说蔚然成风。清初的金圣叹对评点的形式进行了完善,他评点的《水浒传》与之后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是评点史上的经典。这种小说评点的心灵化...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模式之一———评点在唐宋时期成型并应用于诗文,至明清时期评点戏剧、小说蔚然成风。清初的金圣叹对评点的形式进行了完善,他评点的《水浒传》与之后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是评点史上的经典。这种小说评点的心灵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带有个人话语色彩的评点立足于文本,以文本赏鉴、阐释和评点者主观体悟为主,兼顾读者感受,重视与读者的心灵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评点 主体经验 心灵化批评
下载PDF
物态化意象与自身心灵化意象重合——再论艺术欣赏
2
作者 刘建平 刘小伍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艺术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使人类精神生活得到伸展、深入、上升。艺术欣赏是通过对艺术作品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极大地丰富体现作品中的情感、意境,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艺术欣赏是扩大人们的知识、情感领域的重要... 艺术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使人类精神生活得到伸展、深入、上升。艺术欣赏是通过对艺术作品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极大地丰富体现作品中的情感、意境,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艺术欣赏是扩大人们的知识、情感领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态意象 心灵化意象 再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外层面 内层面
下载PDF
写作:生活的生命化、心灵化——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论之七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新和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8年第9期9-11,共3页
我们要重新审视似是而非的“生活本位”观念。长期以来,在“生活”二字上积聚了太多的褒义和政治意蕴,使人见到这两个字就肃然起敬。例如“美是生活”,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我们要重新审视似是而非的“生活本位”观念。长期以来,在“生活”二字上积聚了太多的褒义和政治意蕴,使人见到这两个字就肃然起敬。例如“美是生活”,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家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要“贴近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本位 写作 生命 教学论 动力学 心灵化 言语 “生活教育”
下载PDF
小径分岔的花园——一座校园的美学设计和心灵化运营
4
作者 刘慧 《江苏教育》 2019年第18期64-65,共2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对自身有一个设计和比喻:“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是一个意象,也是一个实体。为什么是花园?因为儿童本身即花朵,他对花园有天然的亲情和相认能力,他是来投亲的,他是来生长的。所以,校园必须郁郁葱葱,必须有一种会...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对自身有一个设计和比喻:“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是一个意象,也是一个实体。为什么是花园?因为儿童本身即花朵,他对花园有天然的亲情和相认能力,他是来投亲的,他是来生长的。所以,校园必须郁郁葱葱,必须有一种会呼吸的草木精神,否则,儿童的视觉会暗淡,心性会枯萎。我常说:好的教育不是传授,是“遇见”,是你想让学生看见什么,就用什么来调集他的注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设计 花园 校园 分岔 心灵化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运营 江苏省
下载PDF
心灵化的表述风格——论李健吾审美批评的语言特征
5
作者 王衡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8-89,共2页
在文学批评之中,李健吾常常以心灵化或情感化的方式把握批评对象,并不注重追寻所谓的客观化原义。不仅如此,他对词语的选择与使用也使其带上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李健吾批评语言的直觉化、情感化和个性化,则体现了其表述风格的心灵化。
关键词 李健吾 批评文本 表述风格 心灵化
下载PDF
心灵化批评传统在《土门》评点本中的继承与发扬
6
作者 李晶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小说评点的心灵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带有个人话语色彩的评点立足于文本,以文本赏鉴、阐释和评点者主观体悟为主,兼顾读者感受,重视与读者的心灵交流。尽管在上世纪小说评点出现过断层,但八十年代之后评点的悄然回归说明这种批评模式仍具... 小说评点的心灵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带有个人话语色彩的评点立足于文本,以文本赏鉴、阐释和评点者主观体悟为主,兼顾读者感受,重视与读者的心灵交流。尽管在上世纪小说评点出现过断层,但八十年代之后评点的悄然回归说明这种批评模式仍具有生命力。特别是九十代末穆涛评点的《土门》及同一系列的贾平凹长篇小说评点本,证明了这种心灵化批评存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体现了大众对感性批评的接受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化批评 评点 穆涛 《土门》
下载PDF
沉沦者:心灵化的情欲渴望
7
作者 张鲁高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8-39,42,共3页
郁达夫的沉沦者系列小说 ,在五四初期的小说中 ,因其情欲的心灵化的特点而别具一格。郁达夫小说大胆的“肉体的反叛”的实现过程 ,不是实践行为方式的 ,而是心灵想象形式的。
关键词 沉沦者 心灵化 情欲渴望 情欲绝望 心灵情结 郁达夫 沉沦者系列小说
下载PDF
戏剧冲突的心灵化──话剧中国化审美论稿之四
8
作者 胡叔和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2期89-93,共5页
关键词 心灵化 郭沫若历史剧 戏剧冲突 中国 莎士比亚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奥赛罗 《雷雨》 《屈原》 心灵冲突
下载PDF
“心灵时代”“心”的选择——电视专栏“心灵化”及其魅力
9
作者 张陆游 潘宇华 《南方电视学刊》 2006年第1期91-92,94,共3页
现实社会,由于社会转型,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奔忙游弋于追逐经济利益的圈,却少有空闲去理会精神的需求。同时由于人际交往时间日益减少,都市人的心灵渐渐成为“孤岛”。但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电视,除了担任社会 望者的角... 现实社会,由于社会转型,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奔忙游弋于追逐经济利益的圈,却少有空闲去理会精神的需求。同时由于人际交往时间日益减少,都市人的心灵渐渐成为“孤岛”。但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电视,除了担任社会 望者的角色之外,还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专栏 心灵化 现实社会 社会转型 生活节奏 经济利益 人际交往 上层建筑
下载PDF
从生活现象到文学现象的心灵化过程——论艺术创作的感受特征
10
作者 普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51-55,共5页
感受的敏锐、丰富、独特是一个文学家的才能和第一特征,这已是众所公认的。它规定了艺术感受的品质,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分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艺术家对一株松树的不同感受。由此,我们便可以接受这样一个判断:一切生活... 感受的敏锐、丰富、独特是一个文学家的才能和第一特征,这已是众所公认的。它规定了艺术感受的品质,使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分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艺术家对一株松树的不同感受。由此,我们便可以接受这样一个判断:一切生活现象只有变成文学家的心理现象才有可能变成文学现象。蝉是一种昆虫,是大树的敌人。然而在诗人的眼中笔下它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唐代有咏蝉三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象 心灵化 艺术感受 文学家 生活感受 理性 精神因素 情感记忆 艺术家 象征意义
下载PDF
艺术是心灵化了的现实
11
作者 李遵进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2期5-8,共4页
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任何艺术作品,不管它所描写的内容如何,也不管它用以表现内容的形式如何,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艺术的反映生活,并不象镜子那样仅仅摄取生活的一个光影,是生活的表面现象的写照。
关键词 文学艺术创作 心灵化 现实生活 表现内容 艺术作品 社会生活 表面现象
下载PDF
《诗经》中自然物的心灵化与山水审美
12
作者 李蹊 《晋东南师专学报》 1993年第4期51-60,共10页
关键词 《诗经》 自然物 心灵化 山水审美 山水文学
下载PDF
心灵化合 鲜活大气——记岭南派国画家王列
13
作者 大足 《上海艺术家》 1997年第Z1期105-108,共4页
大千世界,万物归一。艺术与佛学,其理相通。 一个艺术家要求得正果,信念为第一要义。元末明初的惟则禅师说过:“故尔信为根本,一切佛法由此发生。信为门户,一切圣贤由此趣人。谓信者何?信有三种:第一,须信自己与诸佛诸祖本同一体,一切... 大千世界,万物归一。艺术与佛学,其理相通。 一个艺术家要求得正果,信念为第一要义。元末明初的惟则禅师说过:“故尔信为根本,一切佛法由此发生。信为门户,一切圣贤由此趣人。谓信者何?信有三种:第一,须信自己与诸佛诸祖本同一体,一切现成。若非语证一回,只是个迷妄凡夫,生死岸头,决定不了。第二,须信佛祖留下一言半句,灼然有个悟处。若非真参实究,勇猛精进,决定无自悟之理。第三,须信世间名利、妄想、攀缘,政是障道之本,若非和座掀翻,扫踪灭迹,决定无参学之分。”以此来观照当代画家王列,大有咀嚼回味之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家 岭南画派 心灵化 岭南派 真参实究 一切现成 笔墨技巧 中国画 烘染 元末明初
下载PDF
浅谈学校管理新理念——管理中的心灵化
14
作者 黄中平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09年第7期153-154,共2页
管理要做到人文结合,用爱去激励师生、员工的心灵,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让管理中的制度化转为管理中的心灵化。
关键词 教育民主 教育教学科学 权威 思想和精神 发展和生命力 心灵化
下载PDF
主观心灵化:新诗的重要审美特征
15
作者 张继升 《山东教育》 2005年第2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心灵化 新诗 主观 文学作品 情感体验 有益启示 情感倾向 背景 新课标 表现力 新大纲 欣赏 语言 形象 感受
下载PDF
和谐深圳的指标化、制度化、心灵化——关于和谐深圳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京生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6年第6期4-7,1,共5页
近几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努力实现和谐深圳的指标化、制度化和心灵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文章指出,和谐社会建设是可操作、可考核、可测评、可调控的科学实践过... 近几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努力实现和谐深圳的指标化、制度化和心灵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文章指出,和谐社会建设是可操作、可考核、可测评、可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为此深圳研究制定了三大指数:文明指数、效益指数、和谐指数。和谐深圳建设制度化包括市民诉求制度、利益协调制度等八个制度。和谐深圳建设心灵化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学习型城市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关爱行动、社会诚信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 深圳市 心灵化 指标 制度 城市建设工程 社会建设 建设制度 社会和谐 服务体系
原文传递
熔铸心灵化的人生惊奇感
17
作者 王一川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47,共2页
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华艺文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有助于增强青年雕塑家的自信心与创作热忱,激励他们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创造性潜能,向更高远的艺术高峰攀登。确实,这次入选的青年雕塑家大多在50岁以下,... 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华艺文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有助于增强青年雕塑家的自信心与创作热忱,激励他们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创造性潜能,向更高远的艺术高峰攀登。确实,这次入选的青年雕塑家大多在50岁以下,以70后和80后居多,他们多年来凭借自己的独创之作崭露头角,陆续引起艺术界内外的瞩目,在中国雕塑界刮起了一股清新感人的青春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化 中国美术馆 惊奇 人生 熔铸 创造性潜能 雕塑家 艺术界
原文传递
融铸心灵化的批评话语——关于批评现状的一点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家进 《文艺争鸣》 CSSCI 1995年第3期67-71,共5页
从表面上看,当前似乎进入一个众声喧哗、百家争鸣、言路大开、新说纷呈的时代。文学批评据说已被“逐出了中心”,流落到了时代文化的“边缘”,可这个领域的热闹劲儿倒并不见得怎样逊色。也许是长期闭关自守带来的急躁与慌乱,也许是久处... 从表面上看,当前似乎进入一个众声喧哗、百家争鸣、言路大开、新说纷呈的时代。文学批评据说已被“逐出了中心”,流落到了时代文化的“边缘”,可这个领域的热闹劲儿倒并不见得怎样逊色。也许是长期闭关自守带来的急躁与慌乱,也许是久处文化暗室骤然置身世界文化强光下的耳晕目眩,自进入新时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采,批评界介绍、时兴或被“炒热”过的新名词、新概念、新主义、新派别、新思潮、新动态等等真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朝生夕灭,风起云涌。相对于知识单一、文化禁固,只有一种浸透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传统批评话语独霸天下的时代,这种新名词轰炸、新概念纷呈的局面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 文学批评 心灵化 话语权力 批评对象 批评界 批评家 理论框架 批评文体 理论模式
原文传递
心灵化的完美——读孙鼎玉的画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方舟 《美苑》 CSSCI 1998年第5期37-36,27,共3页
许多事实一再向我确证:一个女性艺术家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与生俱来的自然的天性,她的艺术就一定会具备一种独立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因为从天性来看,女性比男性更接近艺术,也更适合于从事艺术.她们是感觉天堂里的自由天使,敏感而好奇,充... 许多事实一再向我确证:一个女性艺术家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与生俱来的自然的天性,她的艺术就一定会具备一种独立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因为从天性来看,女性比男性更接近艺术,也更适合于从事艺术.她们是感觉天堂里的自由天使,敏感而好奇,充满善意、同情与爱心,她们最易领悟自然生命的奥秘,最多丰富的内心体验,她们凭着直觉可以抵达精神意识的深层……而所有这些精神上的长处一旦转化为艺术创造,便显示出女性艺术家的优势,显示出女性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化 女性艺术家 美学品格 艺术创造 “自我” 精神指向 生命的终极关怀 自然生命 工笔画 精神意识
原文传递
现代化的“变形”与矫正——浅议“观念与心灵相分裂”的文学现象
20
作者 丁峻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42-48,共7页
当代的中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由外向内,由物质生产形态向精神意识领域,正在逐步化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威武雄壮式活剧为深沉厚重悄声屏气的内在式痛苦激烈的蜕变。文学上也如此。唯有了文学家评论家自身的“人”的观念精神和气机能质... 当代的中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由外向内,由物质生产形态向精神意识领域,正在逐步化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威武雄壮式活剧为深沉厚重悄声屏气的内在式痛苦激烈的蜕变。文学上也如此。唯有了文学家评论家自身的“人”的观念精神和气机能质的“心灵现代化”,才可能感验到最灵敏的生活精微和最幽深的心灵颤动,才可能构思出基于现实和超越现实的伟大精神形象,也可能较为准确和逼真地传达出自己的独到感验和精巧构思之神韵,尔后水到渠成地推出具有个性特色的系统性(从构思到表达,从感验到想象)之创造物来,交汇聚变活化升腾出一片幽厚深远的意境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象 文学家 心灵化 精巧构思 个性特色 精神形象 内在式 理性 新时期文学 作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