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富观、心灵史与当代性——论鲁敏长篇小说《金色河流》
1
作者 任竹良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1,共9页
在长篇小说新作《金色河流》中,鲁敏通过塑造穆有衡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以穆有衡为代表的“先富起来的人”暮年的生存状态,表达更为理性和开放的财富观;她通过家庭叙事将年轻一代加入进来,表现当代生活中财富观的多... 在长篇小说新作《金色河流》中,鲁敏通过塑造穆有衡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以穆有衡为代表的“先富起来的人”暮年的生存状态,表达更为理性和开放的财富观;她通过家庭叙事将年轻一代加入进来,表现当代生活中财富观的多元和冲突,进而发掘人性的丰富和“人”的可能性。同时,她以别具匠心的叙事创新,使作品彰显独特的审美张力,整体呈现鲜明的“当代性”。《金色河流》是鲁敏个人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突破,也是当代文坛一个有意义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敏 《金色河流》 财富观 心灵史 当代性
下载PDF
政治文化视野下的心灵史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道炫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30,共4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意识形态政党,这一点毋庸多言。有意思的是,关于中共历史的研究,却并不多提及这一点。不少关于中共历史的研究论著,让人分不清研究者笔下的中共,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取向的政治力量,还仅仅只是一般利益集合体式的政...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意识形态政党,这一点毋庸多言。有意思的是,关于中共历史的研究,却并不多提及这一点。不少关于中共历史的研究论著,让人分不清研究者笔下的中共,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取向的政治力量,还仅仅只是一般利益集合体式的政党。技术性的了解和分析可以呈现历史的一些面相,却不一定能真正逼近研究对象的内核,进而体察政治力量的运作机制及其背后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力量 文化视野 心灵史 中共历 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 研究论著 研究者
下载PDF
《财主底儿女们》:苦吟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 被引量:7
3
作者 秦弓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92,共18页
关键词 《财主底儿女们》 苦吟 心灵史 苦难 战争 罪恶 抗战 日军 屠杀
下载PDF
小说如何“重返时间的河流”——心灵史和小说史视野下的《望春风》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培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程光炜先生在《文学批评的再批评》中指出:文学批评应更有史家意识,在阅读一个作家时应通过阅读其全部作品来阅读一部作品。他以余华的《兄弟》(上下)为例指出,评论界对余华这部作品的苛评不免丧失了历史感。
关键词 小说 心灵史 河流 时间 文学批评 家意识 《兄弟》 程光炜
下载PDF
《士兵突击》:每个人的心灵史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垚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4,共6页
今年电视剧暑期档最值得关注的大戏莫过于《士兵突击》了,开播之前已经红遍网络,开播之后更是全面开花,观众疯狂得爱不释手。一部电视剧的畅销要素有很多,但是《士兵突击》一没有大腕,二不讲言情,三不穿古装,四不讲名人,它的畅... 今年电视剧暑期档最值得关注的大戏莫过于《士兵突击》了,开播之前已经红遍网络,开播之后更是全面开花,观众疯狂得爱不释手。一部电视剧的畅销要素有很多,但是《士兵突击》一没有大腕,二不讲言情,三不穿古装,四不讲名人,它的畅销在于一个强大的文本——一个好故事,一群合适的演员,事实证明,这样的戏往往更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兵 心灵史 个人 事实证明 电视剧 暑期档 畅销 演员
下载PDF
作为中国古代文士心灵史象征的黛玉形象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敏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72,共6页
泣血的杜鹃 ,是中国古代诗人的象征 ,黛玉形象便是这样的一个象征。她春恨秋悲的歌哭积淀了千古诗人共通的生命情感 ,而她的纤弱和无助也意味着明清文士的心性已非复汉唐的雄浑博大。因此 。
关键词 林黛玉形象 心灵史 古代文人 文学评论 小说 《红楼梦》 象征意蕴 审美追求
下载PDF
乡村心灵史的绝妙隐喻 被引量:3
7
作者 雷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5,共1页
罗伟章的《声音史》在写别一种更为深隐的乡村心灵史,在写乡村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写乡土灵魂的变迁,但他的方法却是超现实的或高于现实的。我看过他的长篇《饥饿百年》,他笔下的何家坡的百年史就有很大的概括力,显示了他早已酝酿... 罗伟章的《声音史》在写别一种更为深隐的乡村心灵史,在写乡村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写乡土灵魂的变迁,但他的方法却是超现实的或高于现实的。我看过他的长篇《饥饿百年》,他笔下的何家坡的百年史就有很大的概括力,显示了他早已酝酿的雄心,那部小说除了后半部略弱,整体上是很精湛的。这部八万字的《声音史》,同样是写大地的苦难和苦难的人们为尊严的苦斗,写冷漠背后的人性的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罗伟章 声音 小说 力作 当代 心灵史 超现实
下载PDF
北岛论——从心灵史到文学史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立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8,共9页
2016年5月20至22日在廊坊召开的“北岛诗歌创作研讨会”可谓意义非凡:除了这是国内召开的第一次关于北岛诗歌创作的研讨会之外,众多学者在会上的发言也使我们这些晚辈受益匪浅。总而言之,会上有两个主要观点颇具启示意义:其一,由... 2016年5月20至22日在廊坊召开的“北岛诗歌创作研讨会”可谓意义非凡:除了这是国内召开的第一次关于北岛诗歌创作的研讨会之外,众多学者在会上的发言也使我们这些晚辈受益匪浅。总而言之,会上有两个主要观点颇具启示意义:其一,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诗歌界对于去国之后北岛的诗歌创作情况了解不多,所以,许多关于北岛的研究和诗歌史写作至今仍停留在80年代的“朦胧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岛 文学 心灵史 诗歌创作 创作研讨会 创作情况 80年代 朦胧诗
下载PDF
从苦难中走向宽容:民族心灵史的书写——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解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小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79-85,共7页
《祭语风中》是藏族青年作家次仁罗布的又一力作,是作者经过多年中短篇小说创作积淀之后,历时五年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叙述了"我"——一个心地善良、忠诚老实、普通平凡的僧人晋美旺扎苦难的一生。"... 《祭语风中》是藏族青年作家次仁罗布的又一力作,是作者经过多年中短篇小说创作积淀之后,历时五年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叙述了"我"——一个心地善良、忠诚老实、普通平凡的僧人晋美旺扎苦难的一生。"苦难"是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苦难、忍耐、宽容三方面来解读作品所蕴含的深刻而又优秀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语风中》 苦难 忍耐 宽容 心灵史
下载PDF
《心灵史》: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张承志小说论之八 被引量:3
10
作者 容本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4-90,共7页
《心灵史》是一部溶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的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在这部深沉凝重的奇书中 ,张承志不仅第一次披露和揭示了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鲜为人知的“血脖子教”哲合忍耶的隐秘的历史、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 。
关键词 张承志 小说 心灵史 民族 文学评论 回族精神 民族品格
下载PDF
拯救与逍遥:作为心灵史的文学史——对新时期文学思潮发展的一种反思与构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7,共9页
文学史不应该仅仅是史料的堆砌 ,文学史家应该在冰冷的史料背后发现历史发展的有机性 ,进而探讨文学思潮的精神演进的客观规律。从精神角度来考察 1 976年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 ,就会发现一条隐约可循的共同的精神———心灵渐进模式 ,即... 文学史不应该仅仅是史料的堆砌 ,文学史家应该在冰冷的史料背后发现历史发展的有机性 ,进而探讨文学思潮的精神演进的客观规律。从精神角度来考察 1 976年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 ,就会发现一条隐约可循的共同的精神———心灵渐进模式 ,即从拯救到逍遥的曲线发展。本文从传统的回归与延续、乌托邦精神的欢歌、怀疑的诞生及“亵渎与逍遥”四个侧面考察了新时期中国文学思潮的精神历程 ,分析了这一精神历程得以达成的现实诱因和主观条件 ,同时指出 :对作为创作个体的作家来说 ,这一轨迹意味着作家的创作媚俗而多变 ,鲜有恒长的精神主题 ,也缺乏内在的逻辑线索 ;它最终决定了中国文学精神的无限循环 ,也决定了我们时代文学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心灵史 拯救 逍遥 循环
下载PDF
宗教:叙事文体的构成要素——《心灵史》文体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瑞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1,共5页
张承志的《心灵史》以"非小说"的姿态,融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显示出区别于一般小说的文体特点。《心灵史》的文本构成,历史是其骨骼,张承志深入西北进行实地调研,并采用了多种历史资料,使《心灵史》达到"信史"... 张承志的《心灵史》以"非小说"的姿态,融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显示出区别于一般小说的文体特点。《心灵史》的文本构成,历史是其骨骼,张承志深入西北进行实地调研,并采用了多种历史资料,使《心灵史》达到"信史"的效果;文学是其血肉,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张承志饱含着对哲合忍耶的深情,向读者讲述了他炽热的宗教情感;宗教是《心灵史》的灵魂,正是为了确认哲合忍耶的信仰合理性,张承志调动了众多史料,并以文学手法加以铺陈,在最大限度上宣扬了哲合忍耶的教义。作为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张承志的写作难免流露出宣传教义的可疑,但也蕴含了文本创新与精神上扬的巨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叙事文体 宗教 构成要素
下载PDF
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心灵史》文体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忠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74,共4页
一方面,张承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发挥训练有素的民族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在叙史方式上主要采取严谨缜密的史学著述方式反映哲合忍耶的信仰史,使《心灵史》“远离了文学”;另一方面,叙述者“我”走入信仰的中心——哲合忍耶而产生的强烈... 一方面,张承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发挥训练有素的民族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在叙史方式上主要采取严谨缜密的史学著述方式反映哲合忍耶的信仰史,使《心灵史》“远离了文学”;另一方面,叙述者“我”走入信仰的中心——哲合忍耶而产生的强烈抒情倾诉欲望,又使《心灵史》具有鲜明的抒情诗的品质,回到了文学,从而形成了由非虚构的历史叙述与抒情诗式的倾诉相结合的新型文体,即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文体 非虚构——抒情历小说
下载PDF
“自我批评与正义继承的道路”——新旧版《心灵史》对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松睿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83,共12页
《心灵史》作为张承志最重要的作品,既是解读作者内在思想脉络的关键,也是理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钥匙。本文通过对读《心灵史》及其改定版,并结合作者90年代以来各类文学创作,从激情的消退、宗教观念以及思想道路等三个维... 《心灵史》作为张承志最重要的作品,既是解读作者内在思想脉络的关键,也是理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钥匙。本文通过对读《心灵史》及其改定版,并结合作者90年代以来各类文学创作,从激情的消退、宗教观念以及思想道路等三个维度,分析作者思想的演变轨迹,并由此探究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意义。这两个版本之间的距离与差异,既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的演变历程,也在某种程度上显影了近三十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思想演变
下载PDF
巨流河:20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奎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巨流河》展现的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的时间上限是“二十世纪来临的前一年,我的父母出生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相距二十里的乡村。”下限是“二〇〇一年初秋,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哥哥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宁媛、星媛由太平... 《巨流河》展现的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的时间上限是“二十世纪来临的前一年,我的父母出生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相距二十里的乡村。”下限是“二〇〇一年初秋,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哥哥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宁媛、星媛由太平洋两端回到沈阳,参加东北中山中学‘齐世英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纪念他那一代漂泊的灵魂。”时间贯穿的是整个20世纪,空间则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20世纪 心灵史 九一八事变 二十世纪 辽河流域 太平洋 图书馆
下载PDF
无疆界写作——重读张承志《心灵史》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伯存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4期50-56,共7页
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是90年代文学的重要收获。①无论从丰厚的思想容量还是从跨文体写作的形式来看,它都是一部标志性的作品。90年代的评论家们解读该作关注的焦点往往是精神价值层面:信仰精神、理想主义、终极关怀、苦难意识等。
关键词 哲合忍耶 心灵史 张承志 黄土高原 宗教信仰 跨文体写作 理想主义 文学 方法论
下载PDF
男性:女性心灵史中的行动元——对《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的男性形象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雯 《学术探索》 200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笔者把陈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纳入叙事语境分析发现,男性实际上是功能性质的符号,不再是作者创作的重心,而是帮助或阻碍女性完成其心灵史的"行动元";据格雷马斯人物二分法,从传统"角色"来看,男性处于显性缺席状态;而... 笔者把陈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纳入叙事语境分析发现,男性实际上是功能性质的符号,不再是作者创作的重心,而是帮助或阻碍女性完成其心灵史的"行动元";据格雷马斯人物二分法,从传统"角色"来看,男性处于显性缺席状态;而从"行动元"功能来看,男性又隐性出席在女性的深层意识里,间接参与了女性心灵史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心灵史叙事语境行动元 角色 功能
下载PDF
鹳雀楼之诗——唐王朝兴衰的心灵史 被引量:2
18
作者 智宇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4-78,共5页
山西鹳雀楼,是唐人登高赏会、吟咏寄情的名胜。今存九首鹳雀楼诗歌,分属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诗歌气象与情感基调随着时代的盛衰而变化。诗歌背后的诗心,折射了一个王朝的命运。盛唐鹳雀楼诗反映出无限理想中饱满激荡的力量;中唐... 山西鹳雀楼,是唐人登高赏会、吟咏寄情的名胜。今存九首鹳雀楼诗歌,分属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诗歌气象与情感基调随着时代的盛衰而变化。诗歌背后的诗心,折射了一个王朝的命运。盛唐鹳雀楼诗反映出无限理想中饱满激荡的力量;中唐鹳雀楼诗透出盛衰之变中无法承受的感伤;晚唐鹳雀楼诗反映的是残山剩水中无所适从的幻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鹳雀楼 唐代诗歌 兴衰 心灵史
下载PDF
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之史——重新理解《心灵史》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48-153,共6页
张承志在当代文学史上无疑是个"特殊"的存在。尽管张承志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但是其文学创作所坚守的底层情怀和反抗气质从未改变。回族家庭出身的他,在政治信仰危机、人文价值失落的新时期走向了一条艰辛的回归母族的道路,《... 张承志在当代文学史上无疑是个"特殊"的存在。尽管张承志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但是其文学创作所坚守的底层情怀和反抗气质从未改变。回族家庭出身的他,在政治信仰危机、人文价值失落的新时期走向了一条艰辛的回归母族的道路,《心灵史》的诞生为张承志的文学履历增添了极其厚重的一笔。此外,《心灵史》是张承志文学由小说跨入散文的关键文本。因此,《心灵史》是理解张承志文学内涵及其思想轨迹的最重要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哲合忍耶 文学态度
下载PDF
审美化的心灵史——评宁宗一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社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苗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著述体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转道日本引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百余年只是一朵转瞬而逝的浪花,但是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这百余年的...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著述体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转道日本引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对于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百余年只是一朵转瞬而逝的浪花,但是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这百余年的历程却充满了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 心灵史 审美化 文学历 学科体系 课程设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