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是心灵的建构——兼谈对幼儿修辞语言教育的启示
1
作者 刘为忠 蔡燕雁 《德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9-83,共5页
修辞"效果说"使汉语修辞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但它只强调修辞的言语交际功能,却忽视了修辞的心灵建构功能。从最早的修辞源头"修辞立其诚"到当代修辞哲学"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都隐含着修辞... 修辞"效果说"使汉语修辞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但它只强调修辞的言语交际功能,却忽视了修辞的心灵建构功能。从最早的修辞源头"修辞立其诚"到当代修辞哲学"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都隐含着修辞和心灵的关系。修辞"心灵说"启示幼儿修辞语言的教育目标应重在内在心灵,而不是外在效果;教育手段应重在修辞心理的激发,而不是简单仿编;教育内容应重在"辞",而不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效果说 修辞心灵 幼儿修辞 心灵建构
下载PDF
自然·诗教·人文——浅析当代心灵荒漠化表征与大学写作理论及教学
2
作者 李有光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文,心学也。"文学创作历来被看作是一个写心传心的过程。心灵本来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长期以来,不论是写作理论还是写作教学实践,我们过分注重学生的外在写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写作主体的精神建构和心灵培育。本文指出了当... "文,心学也。"文学创作历来被看作是一个写心传心的过程。心灵本来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长期以来,不论是写作理论还是写作教学实践,我们过分注重学生的外在写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写作主体的精神建构和心灵培育。本文指出了当前商品时代和消费社会对大学生心灵发育的不良影响,写作主体心灵的功利化、麻木化、肤浅化、社会化和世俗化是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深层原因。本文还从人的自然化、诗教传统以及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旨在唤起广大写作学教师共同起来关注写作主体的内在精神的塑造,从心灵涵养的角度来培育写作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建构 荒漠化 自然化 诗教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心灵在都市里的跋涉——从《千万与春住》看张欣都市小说的独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130,共5页
张欣小说具有鲜明的都市品格,她以都市叙事中鲜见的“纯粹化”态度来观照都市,将都市书写为非“他者”、非“客体”、非负面化的自然存在;以独特的故事“糅合”能力,将日常和传奇、现实关怀与心灵建构圆融地结合在作品中;以心灵成长为... 张欣小说具有鲜明的都市品格,她以都市叙事中鲜见的“纯粹化”态度来观照都市,将都市书写为非“他者”、非“客体”、非负面化的自然存在;以独特的故事“糅合”能力,将日常和传奇、现实关怀与心灵建构圆融地结合在作品中;以心灵成长为核心的人物塑造又表达了她对都市灵魂的温情,以及对高贵精神的吁求。她的新长篇《千万与春住》为当代文学如何书写都市生活及其中人的命运提供了新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欣 都市性 日常生活 心灵建构
下载PDF
儿童文学作家创作观的困境与文本传播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倩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2,共6页
创作观的确立是文学创作的先决条件。作家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观,决定其作品的主体内涵和审美追求。创作观作为文本的灵魂,对文学传播内容的立意、选材和文本建构有指导作用,也决定了传播内容能否受到接受者的欢迎。人类对"儿童&qu... 创作观的确立是文学创作的先决条件。作家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观,决定其作品的主体内涵和审美追求。创作观作为文本的灵魂,对文学传播内容的立意、选材和文本建构有指导作用,也决定了传播内容能否受到接受者的欢迎。人类对"儿童"的认识、经历了从"成人本位"到"儿童本位"的漫长转变过程。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突破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要打破旧有文学观的禁锢,从塑造儿童心灵的角度不断探索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领域,为现代儿童心灵的建构做出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创作观 文本传播 心灵建构
下载PDF
试论文字作品阅读的真善美取向
5
作者 杨道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42-147,共6页
以竹简书、绢帛书、纸质书、电子书等为载体的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向善"、"崇美"的生动展示。因而对于它的阅读,作为一... 以竹简书、绢帛书、纸质书、电子书等为载体的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向善"、"崇美"的生动展示。因而对于它的阅读,作为一种言语技能予以考察,属于认知、行为领域,有着严密的科学规律;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予以观照,则属于情感、价值领域,又有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当阅读主体打开"真善美取向"的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时,不仅能够从中认识大千世界,求得"真",使其"探索品质的养成";而且能够从中明确荣辱是非,向往"善",使其"道德意识的觉醒";更加能够从中享受精神愉悦,崇尚"美",使其"自由心灵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作品阅读 真善美取向 养成探索品质 觉醒道德意识 建构自由心灵
下载PDF
无形的火焰
6
作者 舒中民 《人事与人才》 1994年第9期20-20,共0页
圆明园就这样静静地躺着,袒露而脆弱,在中华大地上,犹如繁花簇锦的园林里的一艘古船,任由抱着各种想法的人们一遍遍地叹息凭吊。 时间如石刻一般停滞着,北风却掠在乱石衰草间。面对这一段凝固的历史,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我只有怅然... 圆明园就这样静静地躺着,袒露而脆弱,在中华大地上,犹如繁花簇锦的园林里的一艘古船,任由抱着各种想法的人们一遍遍地叹息凭吊。 时间如石刻一般停滞着,北风却掠在乱石衰草间。面对这一段凝固的历史,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我只有怅然凝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 各种想法 圆明园 心灵建构 倒退到 漂泊无依 理想家园 开始燃烧 那拉氏 种生命
全文增补中
On Self and Other
7
作者 Xuejiao Li Huili Wang Zhongliang Cu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7年第9期500-503,共4页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self and selfhood have been discussed widely. According to Zahavi (2015, 149), "the notion of an experiential self is the precondition of any plausible account ...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self and selfhood have been discussed widely. According to Zahavi (2015, 149), "the notion of an experiential self is the precondition of any plausible account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Zahavi (2015), he elaborates two influential views on selfhood and offers a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from which he argues that selfhood is both a built-in feature of experience and socially constructed. In the following paper, we would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self in the line with Zahavi (2015) and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quality of self from a phenomenological view, namely,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expressive phenomena of subjects. We would also explore th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hers and self and discuss the sharing phenomenon of em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 SELFHOOD OTHER PHENOMENOLOGY INTERSUBJECTIVITY EMPAT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