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储琳心灵(深层意识)聚能现象的验证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沈今川 孙储琳 《中国人体科学》 1996年第1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心灵聚能现象 特异功能 孙储琳 验证
下载PDF
存在·心灵·价值——布伦塔诺哲学疏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郝亿春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101,共9页
布伦塔诺哲学博大精深。其主题可由"存在"、"心灵"、"价值"贯通。布氏把"内知觉明证性"原则引入"实在"的分层,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存在"的多义性推进到"实在"... 布伦塔诺哲学博大精深。其主题可由"存在"、"心灵"、"价值"贯通。布氏把"内知觉明证性"原则引入"实在"的分层,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存在"的多义性推进到"实在"的多层性。布氏的"心灵学"是对亚氏"灵魂论"的扬弃,其创发之处是对"心灵现象"的厘清和类型划分。布氏以"内在价值"为核心的价值伦理思想是对前人相关思想的重大突破,他以"明智的经验主义"与"真实的个体主义"为尊严、平等和仁爱等重要的普世价值奠基。布氏哲学是对以"认识你自己"为鹄的的哲学的实质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兹·布伦塔诺 第一实体 心灵现象 内在价值 内知觉明证性
下载PDF
心灵施暴
3
《政治教育》 2002年第9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心灵施暴”现象 自尊心 心理学 教师 个人修养 职业道德
下载PDF
大脑的神经、计算与认知研究及其关系(三)——认知科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景键 徐向东 《自然杂志》 1990年第4期232-235,241,共5页
认知一词广泛用于认知科学中,却很难见到对它的定义。为了讨论的方便及准确性,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概念。一般,认知被认为是依赖知识的一类行为,而知识就是获得确切表达的一系列规则(可能是经验到的,也可是非经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 认知一词广泛用于认知科学中,却很难见到对它的定义。为了讨论的方便及准确性,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概念。一般,认知被认为是依赖知识的一类行为,而知识就是获得确切表达的一系列规则(可能是经验到的,也可是非经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知不同于知觉,也与人类的情绪等心理活动有别。但是,有时,认知又在较广的意义上应用,即指包括推理、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过程 确切表达 常识心理学 心理活动 心灵现象 概念层次 认知现象 当代心理学 认知发展 认知任务
下载PDF
守护健康之魂 回归心育之本
5
作者 左璜 《教育家》 2016年第37期39-40,共2页
当前,人类正阔步迈入信息社会。栖居于这样一个充满突变、不确定性的时代,人类的精神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基于此,'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与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它迅速进驻学校教育场域,被称之... 当前,人类正阔步迈入信息社会。栖居于这样一个充满突变、不确定性的时代,人类的精神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基于此,'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与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它迅速进驻学校教育场域,被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各种教育政策文件中都体现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强了相应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灵现象 技术主义 核心素养 多元主体 内知觉
下载PDF
爱与恨 被引量:1
6
作者 F.布伦塔诺 郝亿春(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103,共10页
人这种实体的根本特性在于拥有诸心灵偶性。伴有心灵偶性的实体被诸心灵行为所拥有的内知觉明察。心灵现象依奠基顺序包涵表象、判断、爱恨三个层次。作为最高级的心灵现象,爱恨在拥有本己特性的同时也受到表象与判断的多重影响。爱与恨... 人这种实体的根本特性在于拥有诸心灵偶性。伴有心灵偶性的实体被诸心灵行为所拥有的内知觉明察。心灵现象依奠基顺序包涵表象、判断、爱恨三个层次。作为最高级的心灵现象,爱恨在拥有本己特性的同时也受到表象与判断的多重影响。爱与恨(偏爱与偏恶)具有严格的正误之分。正确之爱恨(偏爱与偏恶)发自个体却不陷入个人趣味,与理智相关却不唯智是从。只有在正确之爱恨(偏爱与偏恶)中,价值位序才能显现,人才能完善自身,德福才能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现象 正确之爱 德性 快乐 幸福
下载PDF
黄金城:《有机的现代性:青年黑格尔与审美现代性话语》
7
作者 汪尧翀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3期574-580,共7页
黑格尔构想的“现实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两大部分:前者处理自然科学的基础概念,后者则囊括了今天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论域。黑格尔试图从自我理解的理性原则出发,为差异纷呈的全人类领域提供一种“整体论”说明,即在“体系”前... 黑格尔构想的“现实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两大部分:前者处理自然科学的基础概念,后者则囊括了今天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论域。黑格尔试图从自我理解的理性原则出发,为差异纷呈的全人类领域提供一种“整体论”说明,即在“体系”前提下辨析理性原则之于自然与精神领域的分殊:自然现象与心灵现象皆立足于同一个世界;而心灵现象所表征的自由,根本上又不同于决定自然现象的因果论,两者分属于不同的概念框架及理解原则。换言之,对存有一元论(ontological monism)前提下心物二元论之相容性的研判,已是黑格尔思想当代效力的核心争论点。1如果说,当代黑格尔研究在分析地推进上述议题的普遍性方面成果斐然,那么,黄金城的近期力作《有机的现代性:青年黑格尔与审美现代性话语》则从思想史角度为理解黑格尔的“整体论”现代性方案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历史语境及批判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话语 现代性方案 心物二元论 黑格尔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精神哲学 心灵现象 整体论
下载PDF
Taking Nature Seriously: Hegel on Nature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Mind
8
作者 Vasiliki Karavakou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6期544-557,共14页
The incredible extent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justifies the modern concern to resist the alienated view of nature as a resource to exploit a totality of dead and meaningless objects, a totally disenchante... The incredible extent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justifies the modern concern to resist the alienated view of nature as a resource to exploit a totality of dead and meaningless objects, a totally disenchanted world. In this spirit, modern philosophy tries to take nature seriously by recapturing a sense of nature's intrinsic value. Hegel respects nature to the extent that it bears the trace of the human mind, to the extent that it is forced "to speak the voice of reason." Although there are grounds for being critical of the Hegelian project, especially because Hegel remains silent on the issue of our duties towards nature for the sake of nature and his argumentation serves the primordial desires of human reasoning and not the rights of nature itself, it is suggested that no matter how much inauthentic and incomplete is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human mind acquires in its dialectical confrontations with nature. Hegelian phenomenology grants the human mind with a remarkable degree of self-certainty, necessary for all its subsequent educational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 reason EDUCATION MIND recognition DIALECTIC PHENOMENOLOGY
下载PDF
心灵研究会后的著名灵媒事件
9
作者 辛芃 《科学与无神论》 2000年第5期43-46,共4页
英国心灵研究会成立的三个宗旨:搜集案例;对灵媒进行研究;进行受控实验,都是紧紧围绕着追寻"灵魂不灭"——认为存在着生命死后的连续性。
关键词 伦纳德 心灵现象 降神会 唯灵论
原文传递
理解心灵
10
作者 刘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414-414,共1页
我们实际上是以何种方式理解各种各样的心灵现象的?我们这样理解的理由又是什么?对此需考察以下问题:第一,“心灵”作为“内在(内部)之物”的隐喻。“内在-外在”所提示的是一个连续统中的两个不同向度的差别,而我们要做的是以少些误导... 我们实际上是以何种方式理解各种各样的心灵现象的?我们这样理解的理由又是什么?对此需考察以下问题:第一,“心灵”作为“内在(内部)之物”的隐喻。“内在-外在”所提示的是一个连续统中的两个不同向度的差别,而我们要做的是以少些误导的说法或隐喻来调整旧有的说法或隐喻。第二,“成形化”的理解与“定型”的理解。尚待成形的理解接受己经定型的理解的指引,独立的、个人化的理解在这一公共的理解框架下成形。第三,理解与所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统 心灵现象 隐喻 个人化 定型 理解
原文传递
心灵与理解
11
作者 刘畅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378-379,共2页
作为《理解心灵》一文的续篇,本文进一步对心灵、理解及其相互关联进行了考察。第一,作为被理解的对象,心灵现象本身可以带有或不带有理解性的内容,以及我们对这两类心灵现象的理解方式有何不同。第二,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以私人的、孤立... 作为《理解心灵》一文的续篇,本文进一步对心灵、理解及其相互关联进行了考察。第一,作为被理解的对象,心灵现象本身可以带有或不带有理解性的内容,以及我们对这两类心灵现象的理解方式有何不同。第二,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以私人的、孤立的方式被感受到的“现象性质”。第三,我们又是如何以同样的模式来理解感受起来有所不同的诸种现象的。围绕这几个主题,本文对如下论题作出了一些研讨:他心之知;带有或不带有理解内容的心灵现象;理解对象与理解内容的区分;单向性的理解与对当性的理解;对心身现象的原因解释与理由解释;自由意志与自主控制;qualia、现象性意识;类比与理解的关联;“理解”概念和378对“心-身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控制 心灵现象 性意识 理解内容 自由意志 单向性 相互关联
原文传递
谣言出没的世界——自欺欺人的心灵感应
12
作者 伍君仪 《意林文汇》 2019年第3期39-42,共4页
在心灵感应的实验中,支持心灵感应存在的证据常常是模棱两可的,心灵学家们就如获至宝;不支持心灵感应的证据不能一下子看得出来,需要动一番脑子分析,就常常遭到忽视。心灵学家们还选择性地设定实验的开始与结束,以便得出有利于证实心灵... 在心灵感应的实验中,支持心灵感应存在的证据常常是模棱两可的,心灵学家们就如获至宝;不支持心灵感应的证据不能一下子看得出来,需要动一番脑子分析,就常常遭到忽视。心灵学家们还选择性地设定实验的开始与结束,以便得出有利于证实心灵感应存在的结果。能知过去未来、千里眼等心灵现象至今未被科学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感应 自我欺骗 卡罗尔 心灵现象
原文传递
人类经验中的纵贯型被给予性
13
作者 安东尼·J·施坦因博克 卢盈华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5年第1期181-208,共28页
《现象学与神秘主义》阐明人经验中的一个独特的维度,以及它本己的明证性,这些明证性传统上被排除于哲学讨论之外。为了这项阐明,我们必须采取一个本质上比我们习惯上认定的条目更广阔的关于经验与证据的视野。譬如,我们通常认为算作明... 《现象学与神秘主义》阐明人经验中的一个独特的维度,以及它本己的明证性,这些明证性传统上被排除于哲学讨论之外。为了这项阐明,我们必须采取一个本质上比我们习惯上认定的条目更广阔的关于经验与证据的视野。譬如,我们通常认为算作明证性的或可被经验的是经验的或理智的客体。有些领域的经验和明证性比客体的更有力,我称之为纵贯型被给予性(vertical experience),或"纵贯性"(verticality)。成就对纵贯型被给予性的敏锐,并不是靠构筑一个形而上学体系,也不是靠将神学信念或伦理学信念系统应用于经验,而是凭借对这些不同种类的被给予性采用现象学的进路,也就是说,凭借评估那些事实上在人的经验中被给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系统 给予者 哲学讨论 偶像崇拜 将神 性比 知者 心灵现象 暴力活动 弗里德里希
原文传递
观点
14
《新产经》 2015年第5期12-13,共2页
2015年第4期李旭中国梦的哲学思考度尽劫波心不老,梦里依稀忆繁华。眼底苍生案头籍,万般光景思无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合理的梦想都值得尊重。梦在根本上是一种生命现象、心灵现象,梦想要从生命深处升腾而不失于飘忽,就需要... 2015年第4期李旭中国梦的哲学思考度尽劫波心不老,梦里依稀忆繁华。眼底苍生案头籍,万般光景思无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合理的梦想都值得尊重。梦在根本上是一种生命现象、心灵现象,梦想要从生命深处升腾而不失于飘忽,就需要从生命哲学、心灵哲学的层次上探讨梦的"本体论"。心灵境界有大小高低,有博大的心灵,才有伟大的梦,中国古人讲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与万物一体,就是与万物同梦,是谓"大同",这是中国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心灵现象 万物一体 生命哲学 心灵境界 心灵哲学 技术创新战略 天地万物 产业共性技术 景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