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灵的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大建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2-14,共3页
托尔斯泰对小说艺术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他的现实主义心理描写方面 ,杰出的心理描写是他征服欧洲 ,震惊世界的法宝。本文试从《安娜·卡列尼娜》一书来领略托尔斯泰心理描写艺术的精华——“心灵的辩证法”。笔者认为 ,托尔斯泰这位心... 托尔斯泰对小说艺术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他的现实主义心理描写方面 ,杰出的心理描写是他征服欧洲 ,震惊世界的法宝。本文试从《安娜·卡列尼娜》一书来领略托尔斯泰心理描写艺术的精华——“心灵的辩证法”。笔者认为 ,托尔斯泰这位心理描写大师用他那支魔笔直达人物意识的底层。大处 ,人物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小处 ,在特定场合心曲稳秘、微小的波动 ,都被托尔斯泰一一描绘得清晰可辨 ,读来令人有洞若观火之感。托尔斯泰用“心灵的辩证法”环环相扣 ,步步推进 ,层层深入 ,合情合理地展现了安娜彷徨迟疑 ,在矛盾中追求 ,继而在绝望中死亡的完整的心理历程 ,这是安娜形象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的辩证法 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艺术
原文传递
美好而难解的“小绿棒”情结——论托尔斯泰的痛苦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鹤鸣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24,共6页
痛苦意识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内驱力,这已是文艺理论界的共识。笔者认为,正是这种痛苦意识不仅成了作家创作的重要内驱力,而且为其创作铸就了伟大人格的基座,甚至对其创作的独特个性与价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在这方面,托尔斯泰是一... 痛苦意识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内驱力,这已是文艺理论界的共识。笔者认为,正是这种痛苦意识不仅成了作家创作的重要内驱力,而且为其创作铸就了伟大人格的基座,甚至对其创作的独特个性与价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在这方面,托尔斯泰是一个杰出的典型。研究托尔斯泰的痛苦意识,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托尔斯泰及其成功的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社会使命 贵族地主 文学创作 绿棒 心灵的辩证法 道德完善 道德成长 大人格 童年经验
下载PDF
浅析托氏学说中的“托尔斯泰男主人公”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贵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2-24,共3页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一系列文学杰作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思潮.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托尔斯泰擅于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刻划,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一系列文学杰作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思潮.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托尔斯泰擅于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刻划,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灵的辩证法”,这就是他长于表现连续的、充满复杂矛盾的心理过程本身.在托氏的作品中有一系列进行精神探索,主张“道德上自我完善”的主人公,即所谓“托尔斯泰男主人公”.这些主人公都带有作家本人的思想和政治活动的痕迹,好像作家的影子,这些身世各异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世界观——基督教人道主义,而且他们构成了一根思想的链条,连续地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作家本人进行思想探索的全过程.因此,分析一下这些主人公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托尔斯泰创作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并从中看到作家那种“追根究底”探索人生出路的良苦用心.反之,亦可从这些人物的精神境界中,摸索托尔斯泰创作思想的全部力量和全部实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发表的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体现了作家的心理类型和作家早期的思想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男主人公 世界观 资本主义 十九世纪 宗法制 现实主义作家 心灵的辩证法 基督教人道主义 贵族青年
下载PDF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技法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胜难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8-101,共4页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时说;“托尔斯泰伯爵却注重一些感情和思想是怎样从另一些感情和思想发展而来的。……托尔斯泰更感兴趣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心...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时说;“托尔斯泰伯爵却注重一些感情和思想是怎样从另一些感情和思想发展而来的。……托尔斯泰更感兴趣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心灵的辩证法。”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并不正确,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可以说:托翁的剖析“心灵的辩证法”和陀氏的揭示“内心的全部深度”,是他们各自心理描写的主要特色,也是两位作家心理描写技法的首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 拉斯柯尔尼科夫 描写技法 直接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 人物心理 心理活动 心灵的辩证法 心灵辩证法
下载PDF
“不协和之协和”——对一个艺术审美范畴的探讨
5
作者 刘君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57-66,共10页
协和与不协和,是西方和声学中的一对美学范畴,它们的定义是:“一个音程或弦,如果能唤起一种停止或松弛的感觉让人感到稳定达到目的而不需要解决,它便是协和的;相反的,一个不协和音程或和弦使人有需要前进的感觉,由于它的不稳定,因此需... 协和与不协和,是西方和声学中的一对美学范畴,它们的定义是:“一个音程或弦,如果能唤起一种停止或松弛的感觉让人感到稳定达到目的而不需要解决,它便是协和的;相反的,一个不协和音程或和弦使人有需要前进的感觉,由于它的不稳定,因此需要解决.”“协和音程的音响是稳定而圆满的,而不协和音程的特性是不安定,有解决到协和音程的要求.”可见,在音乐里,协和是较稳定的主调,不协和是协和的对立面.动的感觉、需要前进的感觉、不稳定而需要解决到更高的协和,是不协和最重要的美学特性.这些特性的发挥和运用,加强了音乐旋律的起伏和音响力量的对比,从而造成丰富的戏剧性,加强了感情的表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协和音 艺术审美 美学特性 意蕴 艺术形象 文艺思潮 心灵的辩证法 外在形状 《雅》 文艺复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