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展示心灵矛盾的交响乐——读《蓝天绿海》
1
作者 李泳 《小说评论》 1986年第1期65-65,共1页
一部好的小说,它给人的感受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它能把你带入一个丰富深邃的心灵世界,使你姿意邀游,回味无穷。读完刘索拉的中篇小说《蓝天绿海》(载《上海文学》85.5期),就使我沉浸在一股交织着复杂心灵矛盾的旋律之中,好久不能平静... 一部好的小说,它给人的感受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它能把你带入一个丰富深邃的心灵世界,使你姿意邀游,回味无穷。读完刘索拉的中篇小说《蓝天绿海》(载《上海文学》85.5期),就使我沉浸在一股交织着复杂心灵矛盾的旋律之中,好久不能平静。在这里,心理的独白、灵魂的呓语、思想情感的波涛,组成了一部回肠荡气的交响乐,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内心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乐 心灵矛盾 心灵世界 上海文学 中篇小说 思想情感 内心生活 回味无穷 展示 多层次
下载PDF
多姿多采的思想图画 心灵矛盾的辩证分析——《母亲》心理描写的各种手法
2
作者 尚知行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5-58,共4页
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在思想上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它刚一出版就受到欧美各国工人的热烈欢迎;工人报刊把它成百万份印刷出去,作为各国工人的革命教科书。一直到今天,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上它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 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在思想上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它刚一出版就受到欧美各国工人的热烈欢迎;工人报刊把它成百万份印刷出去,作为各国工人的革命教科书。一直到今天,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上它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二十世纪初的俄国,正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工农知识分子和沙皇政府进行你死我活斗争的年代。在思想战线上,正是马列主义和宗教神学、专制主义、资本主义全面冲突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描写 高尔基 心灵矛盾 母亲 二十世纪初 描写手法 知识分子 专制主义 思想战线 思想转变
下载PDF
诗人鲁藜的“心灵矛盾”与“泥土”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林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3-183,共11页
鲁藜是完整经历了整风运动的七月诗派骨干诗人。像其他延安文人一样,他常怀着感激,谈到自己如何通过整风发生思想转变的。他的短诗《泥土》也常被他作为这种转变的例证,不过他整风前后的真实体验,却与他事后对整风的认知存在着反差。在... 鲁藜是完整经历了整风运动的七月诗派骨干诗人。像其他延安文人一样,他常怀着感激,谈到自己如何通过整风发生思想转变的。他的短诗《泥土》也常被他作为这种转变的例证,不过他整风前后的真实体验,却与他事后对整风的认知存在着反差。在整风期间鲁藜作为"抢救"对象,一直对自己的处境惴惴不安,充满对冤屈的愤懑;但同时,他又将打击视为"考验",以此把冤屈"合理化"。《泥土》等诗歌表现的那种低调做人的泥土意识,虽与他内心的真实体验形成冲突,却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也迎合了传统的为人处世观念,因而被那一时代的人们所欣赏,并成为鲁藜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藜 心灵矛盾 抢救 泥土
原文传递
整风前后:诗人鲁藜的“心灵矛盾”与“泥土”意识
4
作者 张林杰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36,共5页
作为完整经历了整风运动的"七月"诗派骨干诗人,鲁藜后来常怀着感激谈到自己如何通过整风运动而发生思想转变的,短诗《泥土》也常被他作为这种转变的例证。不过,鲁藜整风运动前后的真实体验,却与他事后对整风运动的认知存在着... 作为完整经历了整风运动的"七月"诗派骨干诗人,鲁藜后来常怀着感激谈到自己如何通过整风运动而发生思想转变的,短诗《泥土》也常被他作为这种转变的例证。不过,鲁藜整风运动前后的真实体验,却与他事后对整风运动的认知存在着反差。在整风运动期间鲁藜作为"抢救"对象,对自己的处境惴惴不安,为自己的冤屈愤懑不平,但他又将遭受的打击视为"考验",以此把冤屈"合理化"。这一时期写成的《泥土》等诗表现的那种低调做人的"泥土"意识,其实是诗人在面对内心痛苦时所采取的一种"自我规训",虽与他的真实体验并不一致,却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也呼应了传统的为人处世观念,因而被那一时代的人们所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藜 心灵矛盾 抢救 泥土
原文传递
“心灵辩证法”新探——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心理分析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贵礼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71-77,共7页
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体现为心灵矛盾运动及其转化,及人物思想感情不断否定的过程,也体现为人物心理发展的必然逻辑如何通过偶然事件和细节印象以表现,偶然事件与细节印象又如何反过来推动心理发展的必... 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体现为心灵矛盾运动及其转化,及人物思想感情不断否定的过程,也体现为人物心理发展的必然逻辑如何通过偶然事件和细节印象以表现,偶然事件与细节印象又如何反过来推动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析 心灵矛盾 不断否定
下载PDF
功名之心与归隐之梦——从《珂雪斋集》看袁中道的仕隐矛盾
6
作者 刘娟 韩丽敏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81-82,共2页
"公安三袁"之一的袁中道一生饱受场屋之苦,他的作品中也有大量描写科举的文字。本文从他的主要著作《珂雪斋集》入手,多角度地阐述他的科举思想,进而分析他矛盾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 袁中道 珂雪斋集 科举思想 矛盾心灵
下载PDF
寻觅自由灵魂的栖息地——谢的朝隐之梦与思乡情结 被引量:1
7
作者 裴仁君 《武警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2-74,共3页
从谢的出身谈起 ,从激情踏入仕途到萌生朝隐梦想 ,从抒发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到朝隐梦的破灭 ,叙述了谢寻觅心灵家园、寻觅理想生存方式的过程 ,指出朝隐之梦与思乡情结的内在联系及深层意蕴 ,并运用弗洛依德的爱洛斯人格理论诠释... 从谢的出身谈起 ,从激情踏入仕途到萌生朝隐梦想 ,从抒发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到朝隐梦的破灭 ,叙述了谢寻觅心灵家园、寻觅理想生存方式的过程 ,指出朝隐之梦与思乡情结的内在联系及深层意蕴 ,并运用弗洛依德的爱洛斯人格理论诠释了谢心灵矛盾及人生悲剧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朓 朝隐 思乡情结 心灵矛盾 灵魂 人格
下载PDF
论西方悲剧精神内在延宕的审美特征
8
作者 马小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2-125,共4页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显现为内在延宕。内在延宕在古希腊神话中表现得朦胧隐晦且具有象征意味。内在延宕在后来成熟的文学作品中逐步表现得清晰明朗且具有心灵矛盾意味。具体情况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心灵矛盾构成悲剧...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显现为内在延宕。内在延宕在古希腊神话中表现得朦胧隐晦且具有象征意味。内在延宕在后来成熟的文学作品中逐步表现得清晰明朗且具有心灵矛盾意味。具体情况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心灵矛盾构成悲剧剧情运行主流;一是间接的心灵无所皈依构成悲剧剧情运行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廷宕 腺胧象征 心灵矛盾 直接 间接
下载PDF
李健吾喜剧奥秘新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振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11,共5页
三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现代喜剧笼罩着浓厚的英国喜剧风味.受法国风俗喜剧影响的李健吾的喜剧创作更具民族特色.他的喜剧取材,喜剧运动方式,喜剧抒情等都有别开生面的喜剧魅力.
关键词 喜剧思维 世俗化 心灵矛盾 抒情色调
下载PDF
李贺诗歌的宗教意识
10
作者 阮堂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1期9-14,共6页
李贺诗歌的宗教意识阮堂明《李长吉小传》中,李商隐曾以小说家的笔触记载了李贺将死时的情形:“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特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奶老且病,贺不... 李贺诗歌的宗教意识阮堂明《李长吉小传》中,李商隐曾以小说家的笔触记载了李贺将死时的情形:“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特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奶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诗歌 宗教感 道教 宗教意识 黑格尔 时间之流 佛教 心灵矛盾 李商隐 现实境遇
下载PDF
志驰乎六合之外,而身扃乎七尺之内——阮籍人生悲剧论
11
作者 刘伟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7-70,共4页
阮籍生活在一个动乱、伪善、龌龊的时代,内心充满痛苦。他的崇自然而斥礼法,固然是激愤之辞,实则"把礼教当宝贝"。但阮籍最大的悲剧还不在于他对礼教的似违而实依,更在于他通过咏怀、饮酒、任诞,乃至建构哲学的玄境等种种方式... 阮籍生活在一个动乱、伪善、龌龊的时代,内心充满痛苦。他的崇自然而斥礼法,固然是激愤之辞,实则"把礼教当宝贝"。但阮籍最大的悲剧还不在于他对礼教的似违而实依,更在于他通过咏怀、饮酒、任诞,乃至建构哲学的玄境等种种方式,真诚渴望超越而依然不能超越,依然要在龌龊的现实土地上忍受无尽的精神煎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执著 旷达 心灵矛盾 人格悲剧
下载PDF
论李白七言歌行气势的形成
12
作者 赵丽萍 《晋中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3-45,共3页
李白对七言歌行的贡献之一是他七言歌行中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气势。从三个方面探讨李白歌行中气势的形成:首先从诗歌的艺术处理上进行探讨,其次认为李白独特的情感特征和思维方式是内在原因,第三点深入挖掘,认为李白情感特征和思维方式... 李白对七言歌行的贡献之一是他七言歌行中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气势。从三个方面探讨李白歌行中气势的形成:首先从诗歌的艺术处理上进行探讨,其次认为李白独特的情感特征和思维方式是内在原因,第三点深入挖掘,认为李白情感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又根源于他内心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歌行 气势 情感特征 思维方式 矛盾心灵
下载PDF
论创作主体的多样化趋势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达 《文学评论》 1986年第1期63-71,共9页
多少年来,每当谈及创作多样化问题,我们必会习惯地认为,它应指呈现于作品中的题材、人物、主题、手法、风格的多样。我们习惯于考察有一些什么作品写了别人尚未涉猎的生活领域,比如,看到有人写了大墙内幕、南极探险、生态平衡之类新异... 多少年来,每当谈及创作多样化问题,我们必会习惯地认为,它应指呈现于作品中的题材、人物、主题、手法、风格的多样。我们习惯于考察有一些什么作品写了别人尚未涉猎的生活领域,比如,看到有人写了大墙内幕、南极探险、生态平衡之类新异的内容,便作为多样化的典型例证加以肯定;我们也总是习惯于考察什么人物是前所未见的,他们是否给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角色;什么手法富于创新价值,什么风格独特,等等。诚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主体 作家主体 多样化趋势 审美意识 创作个性 题材 文学作品 心理结构 能动性 心灵矛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