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关乎心灵的教育 被引量:17
1
作者 姜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共4页
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教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心灵"与"精神"的陶冶与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必须回归到对"心灵世界"、"精神境界"的关心与关切。首先,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精... 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教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心灵"与"精神"的陶冶与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必须回归到对"心灵世界"、"精神境界"的关心与关切。首先,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精神的成长,它一方面表现为教育必须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下的心灵世界。其次,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自由的思想,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追求学生思想的解放、精神的独立以及理性的批判。再次,关乎心灵的教育营造闲暇的时空。拥有"闲暇"精神的心灵教育能够唤醒学生内在的心灵,为学生指引美好的人生,帮助学生形塑高贵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教育 心灵转向 精神成长
下载PDF
论奥古斯丁的自由之思与时间之问——存在论奠基的一个尝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荣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9,共6页
对于奥古斯丁来说,心灵转向赖以进行(或者可能)的两大契机就是自由和时间。自由与时间不仅是心灵转向的契机,也是其存在论的基石。心灵第一次转向的发端与自由决断关系密切。而时间则是心灵第二次转向的契机,时间是存在之所以可能的根据... 对于奥古斯丁来说,心灵转向赖以进行(或者可能)的两大契机就是自由和时间。自由与时间不仅是心灵转向的契机,也是其存在论的基石。心灵第一次转向的发端与自由决断关系密切。而时间则是心灵第二次转向的契机,时间是存在之所以可能的根据,尤其是"非存在存在"的根据。总之,奥古斯丁的自由之思和时间之问,是存在论奠基的一次卓越的尝试。以《自由、心灵与时间——奥古斯丁心灵转向问题的文本学研究》为中心的讨论,其要旨在于对心灵转向问题的内在逻辑机制作出整体性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自由 时间 心灵转向 存在论 奠基
下载PDF
从心灵和谐到社会和谐——柏拉图的人学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相位对比研究
3
作者 岳国法 《理论界》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通过从意识革新和心灵转向两个层面对比分析柏拉图的人学思想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理据,可以发现,以心灵转向实现人的道德意识革新,以个体心灵的和谐促成社会和谐,是把"善"具体化为人现实生活的价值背景,以个体"无我... 通过从意识革新和心灵转向两个层面对比分析柏拉图的人学思想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理据,可以发现,以心灵转向实现人的道德意识革新,以个体心灵的和谐促成社会和谐,是把"善"具体化为人现实生活的价值背景,以个体"无我"的和谐意识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心灵转向 和谐社会 和谐意识
原文传递
《理想国》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启示
4
作者 王云 《儿童发展研究》 2015年第4期31-34,共4页
《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包罗万千,一直以来为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和研究,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本文则从《理想国》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启示这个角度来解析此巨著。
关键词 《理想国》 高等教育 心灵转向
原文传递
阳光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5
《进展》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人的终极转向。往哪儿转?柏拉图老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知识即善。”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把人先天的知识、即美德诱发出来的过程。由此看来,柏拉图笔下的心灵转... 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人的终极转向。往哪儿转?柏拉图老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知识即善。”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把人先天的知识、即美德诱发出来的过程。由此看来,柏拉图笔下的心灵转向志在使人转向知识、美德即善上来。教育也等于爱、智慧。无独有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说:善是世界的诸多动因之一。按这样的逻辑理解,我们便很清楚心灵转向指向是什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转向 幸福人生 苏格拉底 教育的终极目的 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 心灵转向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