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分析准确性的影响
1
作者 鄢苏鹏 魏良 +2 位作者 龚渝顺 胡厚源 李永勤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860-1868,共9页
目的 观察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分析结果的影响,探索获得准确HRV分析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长度。方法 采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16名正常对照者... 目的 观察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分析结果的影响,探索获得准确HRV分析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长度。方法 采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16名正常对照者和72名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的24 h心电数据,运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方法计算临床常用的9个指标。以24 h结果为标准,对比3种信号长度(5、30、60 min)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方法对3种长度的信号进行分析,HCM患者的9个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当信号长度为5、30和60 min时,随着信号长度的增加,HRV结果和24 h结果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分别为0.36±0.22、0.76±0.14和0.97±0.04 (P<0.05),和24 h结果的相对误差逐渐减小,分别为(28.09±22.96)%、(7.78±4.78)%和(3.27±1.79)%(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逐渐增大,分别为0.75±0.04、0.87±0.08和0.89±0.08 (P<0.05)。结论 短时HRV分析对HCM患者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随信号长度的减小而降低。当使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分析方法时,获得准确结果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为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长度 心率校正 变异性 准确性
下载PDF
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心率校正ST段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洁琪 蔡运昌 +3 位作者 赵宁 柳桂娥 张陈匀 杨天和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心率校正ST段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5例正常对照组和38例冠心病组患者的试验结果,测定每一时点心电图ST段压低值,计算最大ST/HR斜率和△ST/HR指数,并比较其与传统ST段压低标准的诊断...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心率校正ST段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5例正常对照组和38例冠心病组患者的试验结果,测定每一时点心电图ST段压低值,计算最大ST/HR斜率和△ST/HR指数,并比较其与传统ST段压低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正常组最大ST/HR斜率、△ST/HR指数和ST段标准的95%上限值分别为1.1μV/次/min、0.77μV/次//min和70μV,以此为界限值,最大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准确性显著大于传统ST段压低标准(P<0.05)。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无创、安全、经济,最大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房调搏负荷试验 心率校正 ST段 诊断
下载PDF
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3种心率校正ST段改变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洁琪 蔡运昌 +6 位作者 李金生 谢春凤 赵宁 张陈匀 柳桂娥 杨天和 刘君实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食管房调搏 冠状动脉疾病 运动负菏试验 心率校正
原文传递
长期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或多药治疗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鲜鲜 赵群英 +4 位作者 汪崇泽 吕钦谕 陈海莹 洪武 易正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根据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与长期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或多药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及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根据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与长期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或多药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及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分为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组(单药组,n=20)和联合两种或以上抗精神病药物组(多药组,n=40),分别在基线期以及第3、6、12、18和24个月末检测心脏QTc,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QTc差异,计算QTc延长的比例。结果所有患者各时间点QTc延长所占的比例为26.7%~46.7%。两组QTc延长比例在各个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药组的QTc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第3、18及24个月QTc均超过440 ms,最大值在第18个月末。而单药组各个时间点QTc间期均未超过440 ms。从各时间点看,第18个月两组患者的Q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6、12及24个月多药组QTc长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多药联用的女性患者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应对其心脏QTc间期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QTc、Tp-Tec间期联合血清CTRP9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明辉 杨磊 +2 位作者 殷珺妹 张磊 刘迎午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按心率校正的QT(QTc)、按心率校正的Tp-Te(Tp-Tec)间期联合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156例,住院期间发生VA 61例(VA组)、未发生VA 95... 目的探讨按心率校正的QT(QTc)、按心率校正的Tp-Te(Tp-Tec)间期联合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156例,住院期间发生VA 61例(VA组)、未发生VA 95例(non-VA组)。入院时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QT、Tp-Te间期,计算QTc、Tp-Tec间期;入院次日,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RP9。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疾病相关资料[包括入院时Killip分级、入院后6 h内左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入院次日血脂(TC、TG、HDL-C、LDL-C)、血肌酐(S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以及血清CTRP9水平]、心电图检查资料(包括QTc、Tp-Tec间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后V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Tc、Tp-Tec间期和血清CTRP9水平对AMI后VA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non-VA组比较,VA组QTc、Tp-Tec间期明显延长,血清CTRP9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脂、FPG、Scr比较P均>0.05;VA组Killip分级>Ⅱ级比例高于non-VA组,而LVEF低于non-VA组(P均<0.05);VA组UA高于non-V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和QTc、Tp-Tec间期均为AMI后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TRP9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QTc、Tp-Tec间期联合血清CTRP9水平预测AMI后V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QTc间期、Tp-Tec间期、QTc间期+Tp-Tec间期、血清CTRP9水平预测AMI后VA发生的AUC(P均<0.01)。结论AMI后VA患者QTc、Tp-Tec间期明显延长,血清CTRP9水平明显降低;QTc、Tp-Tec间期是AMI后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TRP9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QTc、Tp-Tec间期和血清CTRP9水平对AMI后VA发生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QTc、Tp-Tec间期联合血清CTRP9水平对AMI后VA发生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律失常 急性肌梗死 心率校正的QT间期 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 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机械同步性指标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佳玉 张萍 +1 位作者 李学斌 郭继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05-2810,共6页
背景心室机械同步性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方法评价。单中心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机械同步性,能够鉴别哪些患者可以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获益。但是前瞻、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心脏机械同步性指标不能用于筛选CRT患... 背景心室机械同步性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方法评价。单中心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机械同步性,能够鉴别哪些患者可以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获益。但是前瞻、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心脏机械同步性指标不能用于筛选CRT患者和预测反应性。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机械同步性指标与CR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无反应组34例、有反应组48例、超反应组4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机械同步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T无反应及超反应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QRS波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IVMD)、主动脉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AV)、左房室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M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校正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DFT/RR)、EA峰重叠比例、室间隔后壁机械延迟(SPWMD)、左心室射血前时间(LVP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T后QRS波时限延长与CRT无反应有回归关系〔OR=4.383,95%CI(1.013,18.963)〕,DFT/RR≥55%〔OR=3.609,95%CI(1.124,11.584)〕和EA峰重叠比例<10%〔OR=5.267,95%CI(1.400,19.820)〕与CRT超反应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CRT反应性不同,27.4%的患者对CRT无反应,33.9%的患者对CRT超反应。CRT后QRS波时限延长与CRT无反应相关,DFT/RR≥55%和EA峰重叠比例<10%与CRT超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 脏再同步化治疗 超声动描记术 治疗结果 QRS波时限 心率校正室舒张充盈时间 EA峰重叠比例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QT离散度昼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薛文生 王红宇 +1 位作者 吴文君 史春明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11期851-852,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动过速 QT离散度 昼夜节律性 动态电图 特发性室速 常规电图 肌电活动 发生频 QT间期 心率校正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抗凝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国标 曾中博 +2 位作者 张舜玲 刘志红 唐群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01-1402,共2页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7d,观察...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周后QTd、QTc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QTd、QTc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QTd、QTcd可作为判断抗凝成功的可靠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前后 不稳定型绞痛 QT离散度 临床意义 QT间期离散度 恶性律失常 绞痛患者 低分子肝素 常规治疗 QTCD QTD 发生 抗凝治疗 皮下注射 心率校正 0.05 脏事件 改善预后 对照组 治疗组 加用
下载PDF
运动心电图STc水平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9
作者 陈志云 袁华萍 杨悦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21-421,共1页
关键词 踏车试验 电描记术 心率校正ST 诊断
下载PDF
T_(p-e)间期与冠心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晓红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Tp-e间期与冠心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冠心病者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n=42)和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n=138),比较两组各导联和12导联平均Tp-e间期、经心率校正的Tp-e(Tp-ec)间期。结果与B组比较,A组... 目的探讨Tp-e间期与冠心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冠心病者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n=42)和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n=138),比较两组各导联和12导联平均Tp-e间期、经心率校正的Tp-e(Tp-ec)间期。结果与B组比较,A组各导联和12导联平均Tp-e间期和Tp-ec间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Tp-e间期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室性律失常 关系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导联 统计学意义 心率校正 指标 预测 结果 方法 差异
下载PDF
老年人群中QTc间期延长与心脏性猝死风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Straus S.M.J.M Kors J.A +2 位作者 De Bruin M.L. B.H.Ch. Stricker 王亭忠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47-48,共2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sough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rolongation of the heart rate-corrected QT(QTc) interval is a risk factor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ACKGROUN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 OBJECTIVES: This study sough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rolongation of the heart rate-corrected QT(QTc) interval is a risk factor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ACKGROUN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dden cardiac death is a major cause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Prolongation of the QTc interval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but in most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no consiste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QTc prolongation and total 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Only very few of these studies specifically addressed sudden cardiac death.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s part of the Rotterdam Study,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that comprises 3,105 men and 4,878 women aged 55 years and older. The QTc interval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was determined during the baseline visit(1990 to 1993) and the first follow-up examination(1993 to 1995).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 prolonged QTc interval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was estimated us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analysis. RESULTS: During an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of 6.7 years(standard deviation, 2.3 years) 125 patients died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n abnormally prolonged QTc interval(>450 ms in men, >470 ms in women) was associated with a threefold increased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hazard ratio, 2.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 to 4.7),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hypertension,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diabetes mellit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 and hea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an age below the median of 68 year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ve risk was 8.0(95% confidence interval 2.1 to 31.3). CONCLUSIONS: Abnormal QTc prolongation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should be view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C间期延长 脏性猝死 老年人群 风险分析 室性律失常 疾病死亡 危险因素 心率校正 普通人群 发达国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对QTcd的影响及其意义
12
作者 甘结友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为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例 AMI静脉溶栓成功者溶栓前与溶栓24h后心电图以及同期12例未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入院时与入院24h后 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溶栓组治疗前后... 目的:为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例 AMI静脉溶栓成功者溶栓前与溶栓24h后心电图以及同期12例未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入院时与入院24h后 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溶栓组治疗前后QTcd分别为(70.6±15.2)ms和(46.7±16.2)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意义(P<0.01),未溶栓组为(71.2±16.0)ms和(70.8±15.4)m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24h 后QTc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能显著缩短AMI的QTcd,改善预后。QTcd可以 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判定AMI再通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肌梗塞 静脉溶栓 心率校正QT离散度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d、QTcd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宗庄 张陈匀 蔡运昌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7期594-596,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QTd、QTcd的影响。方法38例有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以上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描记同步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QTd、QTcd...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QTd、QTcd的影响。方法38例有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以上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描记同步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QTd、QTcd分别从术前的51.59±20.49和54.83±22.01下降到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的41.98±18.33、36.94±15.54、40.56±16.54、37.01±13.45和45.54±19.68、39.12±14.75、42.82±16.64、39.14±13.42,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后24小时内至术后1个月QT离散度明显持续降低,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均质性得到改善,并可能反映了冠状动脉的持续有效开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T离散度 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
下载PDF
Q-T间期的变化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探讨
14
作者 王青云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工作 室复极 心率校正 电解质 等因素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QT间期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点 余果 王大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825-830,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药物临床试验表明该类药物对多种癌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QT间期影响也被大量报道,但每种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药物临床试验表明该类药物对多种癌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QT间期影响也被大量报道,但每种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每种TKI药物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及监测的指标也不尽相同。其中一些能引起严重QT间期延长甚至猝死的TKI,我们更需要根据患者的QT间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及FDA药物说明书等,对目前已上市的TKI的临床药物研究中针对QT间期的实验以及用药中的剂量调整等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对既往实验结果的总结,更好地了解对该类药物的作用风险,对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延长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 药物安全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毛锦卫 尤国强 董克姝 《中国厂矿医学》 2005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QT离散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猝死3组,各组分别为30、30、12例;另有稳定性心绞痛和正常人各30例作为对照。在安静状态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 目的观察QT离散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猝死3组,各组分别为30、30、12例;另有稳定性心绞痛和正常人各30例作为对照。在安静状态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其各导联QT间期,然后用QTmax-QTmin得出QTd,并用心率校正得出QTcd。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QTd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QTd增大与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QT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QT离散度 临床意义 标准12导联电图 不稳定性绞痛 急性肌梗死 病情严重程度 QTCD QTD 正常对照组 脏猝死 安静状态 QT间期 心率校正 肌缺血 疾病患者 预后估计 缺血性 正常人 正相关
下载PDF
两指标在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维展 高珣 +2 位作者 肖青勉 刘倩 王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探讨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入住本院急救医学部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135例,记... 目的探讨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及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入住本院急救医学部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135例,记录入院即刻、3 h、12 h、2 d、3 d血sST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由专人测量并计算患者入院当天、2 d、3 d及出院时QTcd;根据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心脏病组(58例)、中度心脏病组(45例)、重度心脏病组(32例),按照是否发生重度心脏病分为重度组(32例)和非重度组(103例),在重度心脏病患者中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ST2、QTcd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早期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结果135例患者中有32例为重度中毒性心脏病,发生率为23.7%。重度组sST2自入院时开始升高,cTnI自24 h开始升高,CK-MB自2 d开始升高,检测值均高于非重度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中毒组患者sST2、QTcd与非重度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后2 d、3 d不同程度中毒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ST2曲线下面积为0.726,95%CI为0.555~0.898,敏感度56.3%,特异度94.1%,截断值为88.5 ng/mL;QTcd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为0.602~0.889,敏感度56.3%,特异度82.4%,截断值为68.5 ms;两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为0.874~1.000,敏感度81.3%,特异度91.2%。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sST2水平升高时间早于cTnI、CK-MB,sST2与QTcd两者联合观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性脏病 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预后 急性 评估 肌损害
原文传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双清 高珣 +5 位作者 刘倩 刘永建 肖青勉 朱保月 李伟 王维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本院急救医学部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中符合中毒性心脏病诊断的患者92例,记录患者从发现中毒到就诊时间、昏迷时间、...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本院急救医学部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中符合中毒性心脏病诊断的患者92例,记录患者从发现中毒到就诊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是否行气管插管、是否入住ICU病房、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入院时、d 2、d 3、出院时经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时长;收集入院时、d 2、d 3、出院时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心脏病组45例,中度心脏病组35例和重度心脏病组12例。各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度组的APACHEⅡ评分、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轻中度两组,是否早期行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及入住ICU病房的比例低于轻中度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TnI、QTcd在入院即出现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cTnI、QTcd与轻中度组在入院时比较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的CK-MB在入院第2-3天才与轻中度组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当天血清cTnI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为(r1=1.000,r2=0.458),入院当天QTcd间期与APACHEⅡ相关性为(r1=1.000,r2=0.765),均呈正相关,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OP患者需尽早入院治疗,对于缺氧严重、没有气道保护能力的患者应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并在中毒早期入住监护病房稳定病情,注意观察患者QTcd、血清cTnI、CK-MB等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心脏损伤并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ACOP) 急性 中毒性脏病 人工气道 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 肌钙蛋白I(cTnI)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预后
原文传递
饮用水砷暴露与QT间期延长:砷对健康影响的纵向研究结果
19
作者 Yu Chen Fen Wu +14 位作者 Faruque Parvez Alauddin Ahmed Mahbub Eunus Tyler R.McClintock Tazul Islam Patwary Tariqul Islam Anajan Kumar Ghosal Shahidul Islam Rabiul Hasan Diane Levy Golam Sarwar Vesna Slavkovich Alexander van Geen Joseph H.Graziano Habibul Ahsan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0-550,共1页
[背景]饮用水砷暴露与心脏疾病相关联,然而内在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评估饮用水砷暴露史与心率校正的QT(QTc)、PR和QRS间期延长之间的关联。[方法]从砷对健康影响的纵向研究中选择1715名基线入组的参加者进行研究。评估2005—2010年间... [背景]饮用水砷暴露与心脏疾病相关联,然而内在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评估饮用水砷暴露史与心率校正的QT(QTc)、PR和QRS间期延长之间的关联。[方法]从砷对健康影响的纵向研究中选择1715名基线入组的参加者进行研究。评估2005—2010年间,井水中的砷暴露和尿液样本与心电图(ECG)参数的关联,自基线开始平均跟踪了5.9年。[结果]QTc延长的定义为男性QTc≥450ms,女性≥460ms。井水中砷每增加1-SD(108.7μg/L),QTc延长的调整比值比(OR)为1.17(95%CI:1.01~1.35)。正相关仅限于女性,基线时井水和尿液中的砷每增加1-SD,女性调整后ORs分别比为1.24(95%CI:1.05~1.47)和1.24(95%CI:1.01~1.53);与之相比,男性调整后ORs分别为0.99(95%CI:0.73~1.33)和0.86(95%CI:0.49~1.51)。基线时井水砷或尿砷与女性或男性的PR或QRS间期延长之间无明显的关联。[结论]长期饮用水砷暴露(平均95μg/L,全距为0.1~790μg/L)与女性之后的QT间期延长相关联。在今后的纵向研究中,ECG的反复测量对于评估暴露变化的影响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 血管疾病 电图 心率校正的QT间期 环境暴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