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道德教育中的“心理体认”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苏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64-69,共6页
从教育心理学的维度揭示良好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性,对优化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心理体认”是个体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体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策略是:以道德认知为根基,以规范认同为中介,以情感体验... 从教育心理学的维度揭示良好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性,对优化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心理体认”是个体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体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策略是:以道德认知为根基,以规范认同为中介,以情感体验为动力,以实践体悟为关键,以人格教育为灵魂,着力建构一个知、情、行合一的德育内在调节机制和动力整合系统,把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作为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体认 道德教育 策略
下载PDF
"心理体认"及其道德教育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苏虹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第12期53-56,共4页
从教育心理学维度揭示良好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性,提出"心理体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要义,即以道德认知为先导、规范认同为中介、情感体验为核心、实践体悟为关键,建构知、情、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内在调节机制和动力整... 从教育心理学维度揭示良好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性,提出"心理体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要义,即以道德认知为先导、规范认同为中介、情感体验为核心、实践体悟为关键,建构知、情、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内在调节机制和动力整合系统,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体认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电影与受众辨析——电影与受众简论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6,共11页
围绕着“电影与受众”这一课题,以30-40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潮期丰富的电 影创作实践为据,对当时的电影创作和理论发展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不可背离时代而 违背广大观众的审美旨趣;第二,不可背离社会而脱离广大观众的心... 围绕着“电影与受众”这一课题,以30-40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潮期丰富的电 影创作实践为据,对当时的电影创作和理论发展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不可背离时代而 违背广大观众的审美旨趣;第二,不可背离社会而脱离广大观众的心理体认;第三,不可背离生活 而与广大观众的生命感情相左;第四,不能背离艺术而违反广大观众的审美追求。总之,只有以 观众为本,才有创作的无尽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与受众 时代社会生活 审美旨趣 心理体认 生命感悟 审美追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