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2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支持研究
1
作者 伍雪晴 蒋琰 俞云松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研究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的偏好,有效促进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法 在2023年5月对90名浙江省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状态及其影响评估、心理咨询... 目的 研究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的偏好,有效促进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法 在2023年5月对90名浙江省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状态及其影响评估、心理咨询经历和意愿、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结果 有效调查问卷有83份,调查结果显示,心理状态很差的医学研究生有17名(20.48%),且仅有23名(27.71%)医学研究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受到学校重视。调查还发现,43名(51.80%)医学研究生更愿意接受面对面的直接交流,65名(78.13%)学生愿意选择校内心理咨询。34名(40.96%)医学研究生愿意积极参加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或工作坊,并且有42名(50.60%)医学研究生认为可以考虑参加。最受欢迎的心理支持服务类型是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员(53名,63.86%),其次是提供在线资源或健康自助手册(41名,49.40%),以及建立心理健康支持机构(35名,42.17%),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位列第四(33名,39.76%)。结论 医学研究生心理状态受学校重视程度不足,并且存在很大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教育缺口,提供校内培训课程和心理支持专员可有效促进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支持 心理健康培训课程
下载PDF
数字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需求
2
作者 黄潇潇 俞国良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数字幸福感,既是加快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区别于传统幸福感,它不仅关注数字活动给用户带来的积极与消极体验,还侧重于如何在个体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三重影响下管理和控制数字技术,以... 数字幸福感,既是加快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区别于传统幸福感,它不仅关注数字活动给用户带来的积极与消极体验,还侧重于如何在个体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三重影响下管理和控制数字技术,以期实现数字技术益处的最大化。这对突破当前数字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建构不牢、测评指标模糊、矫治效果甚微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需重视数字幸福感的功效、建立健全数字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响应数字心理健康的时代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幸福感 数字心理健康 数字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对其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的中介作用
3
作者 务凯 宋金沛 +1 位作者 王春前 李永鑫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为了探讨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对其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心理健康素养量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主动工作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河南省283... 为了探讨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对其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心理健康素养量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主动工作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河南省283名中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正向影响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2)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3)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内在机制,能够为干预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改善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 主动工作行为 生活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 中小学校长
下载PDF
艺术类专业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李英琦 严冉 +1 位作者 高敏 余自强 《新西部》 2024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艺术类专业贫困大学生因其经济条件、专业特点、学习方式、入校前管理模式等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突出。应把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艺术类专业贫困大学生因其经济条件、专业特点、学习方式、入校前管理模式等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突出。应把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各方力量,加强协作,深入学生内心,善于共情。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处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专业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成长成才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方面 管理模式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贫困生心理健康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当代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启示、内在逻辑和实践遵循
5
作者 舒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6,共11页
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基于中国文化的本土化探索最为关键。阳明心学包含了人类知觉及文化的共通性,据此反思当下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现状,便能看出心学思想在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积极价值。它体... 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基于中国文化的本土化探索最为关键。阳明心学包含了人类知觉及文化的共通性,据此反思当下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现状,便能看出心学思想在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积极价值。它体现了“眼中有人,心中有情,自助助人,助人成事”的人情事变,通过对心学思想的诠释,构建了一个由“关系建立、关心需要、关注正向、关键行动、关照当下”所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五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道术结合、学科融合及生活教育,为指导开展“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阳明心学
下载PDF
欧洲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探析及启示
6
作者 徐晓飞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校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经。依托于生态系统理论,欧洲委员会提出了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综合框架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由全校教师、家长以及当地社区和社会专业人员和机构协作推行,从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校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经。依托于生态系统理论,欧洲委员会提出了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综合框架。综合框架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由全校教师、家长以及当地社区和社会专业人员和机构协作推行,从课堂、学校和跨部门协作三个层面开展工作。综合框架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教育部门重视不够、师资和经费不足、学校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有待优化等问题。鉴于此,我国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过程中,应从政策制定、系统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实施和跨部门协作机制等方面着手予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全校园心理健康 欧洲 生态系统理论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工程
7
作者 俞国良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并重,并逐渐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者关系的梳理与分析,表明积极的心理健康品质可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创造力培养提供前提与保障,而他们...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并重,并逐渐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者关系的梳理与分析,表明积极的心理健康品质可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创造力培养提供前提与保障,而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也会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两者的辨证关系,再次证明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编制中国特色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开发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与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服务系统,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工程,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制高点,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提供新理念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服务 创造力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 根基工程
下载PDF
建构“三位一体”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8
作者 俞国良 《教育家》 2024年第10期1-1,共1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心理健康是健康学校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近期,笔者和课题组运用元分析研究方法,对2000—2022年间我国50多万大中小幼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心理健康是健康学校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近期,笔者和课题组运用元分析研究方法,对2000—2022年间我国50多万大中小幼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16%(排除幼儿教师的检出率为17.8%),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各类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强迫问题20.5%、抑郁18.8%、焦虑16.1%、躯体化14.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 职业群体 分析研究方法 教师群体 三位一体 立教之本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心理健康教育学
9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期4-10,共7页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本月起,主编访谈栏目将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支撑 交叉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学 研究范式
下载PDF
全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特点及启示
10
作者 易敏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许多国家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成效。各国政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搭建服务网络,从多个维度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总体上,各国都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解决儿...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许多国家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成效。各国政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搭建服务网络,从多个维度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总体上,各国都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载体,重视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普遍实施团体指导的组织方式,采取覆盖全校园的心理健康促进模式预防与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学习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我国可通过推进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授课模式、开发心理健康课程、推进家校社协同,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卫生 抗逆力 心理健康促进模式 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如何预防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
作者 周悦 《科学之友》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有限,社会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过度自卑、孤独、焦虑、厌学、人际交往障碍、情感障碍等,从而对他们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有限,社会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过度自卑、孤独、焦虑、厌学、人际交往障碍、情感障碍等,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打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必要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指导 心理健康发展 情感障碍 小学阶段 判断能力
下载PDF
信息化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路径
12
作者 杨蓉瑛 《成长》 202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教育领域,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已被广泛认可并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语...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教育领域,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已被广泛认可并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首先,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路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其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学校教育资源 社会信息化 融合路径 心理健康发展
下载PDF
人大代表建议尽快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立法
13
作者 蒲晓磊 《法治与社会》 2024年第4期57-58,共2页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合作。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各方当中,教师和家长是离学生最近的重要角色。全力守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要从单一主体的教育模式变为众多主体协同合作的综合教育体系。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多方合作 心理健康素养 多主体协同 学生心理健康 综合教育体系 单一主体
下载PDF
某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典 宋金沛 +1 位作者 陈珅 李永鑫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某综合性大学的2022级本科新生8014人,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HLS)进行调查。结果:MHLS总分(111.55±9.84)分;女大学新生的MHLS总分高于男...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某综合性大学的2022级本科新生8014人,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HLS)进行调查。结果:MHLS总分(111.55±9.84)分;女大学新生的MHLS总分高于男大学新生(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MHLS总分负向关联(β=-0.24,P<0.001),是否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β=0.09,P<0.001)和是否阅读过心理学相关书籍(β=0.08,P<0.001)与MHLS总分正向关联。结论:本研究中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女性、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阅读过心理学相关书籍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素养 大学新生
下载PDF
PERMA模型下心理健康课的设计与实施
15
作者 林代春 《四川教育》 2024年第1期14-15,共2页
在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中,课程是教师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育的主渠道。如何设计与实施专业的、体系化的心理健康课程?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寻找专业和恰当的科学理论支撑。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关注的... 在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中,课程是教师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育的主渠道。如何设计与实施专业的、体系化的心理健康课程?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寻找专业和恰当的科学理论支撑。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实现更加有意义、积极和幸福充实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关注心理问题和疾病。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PERMA模型,该模型提炼出构成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五个关键元素: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感,用来指导个体追求更积极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积极心理 心育 个体心理健康 成就感 积极情绪 设计与实施
下载PDF
自治区教育厅举办2024年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体备课会
16
作者 桂文 《广西教育》 2024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本刊讯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切实提高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自治区教育厅近日举办2024年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体备课会。会... 本刊讯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切实提高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自治区教育厅近日举办2024年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体备课会。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并就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基础教育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 专项行动计划 新学期 学生心理健康 切实提高
下载PDF
守护心理健康 呵护学生成长
17
《新教师》 2024年第1期5-5,共1页
精彩摘录——1.重视学生健康教育,注重心理问题的预防、疏导和化解,始终守护好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切、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只有扎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才能健全人格,发展心智,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优秀人... 精彩摘录——1.重视学生健康教育,注重心理问题的预防、疏导和化解,始终守护好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切、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只有扎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才能健全人格,发展心智,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2.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活动正在陆续展开,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宣传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健全人格 学生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 呵护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优秀人才
下载PDF
丹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研究
18
作者 李晓乐 张兴利 王永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丹麦中小学生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丹麦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探究了丹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类型及表现,详述了丹麦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预防措施及政策管理,聚... 丹麦中小学生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丹麦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探究了丹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类型及表现,详述了丹麦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预防措施及政策管理,聚焦疫情时期的应对措施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及效果。此外,还描述了丹麦天才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和特别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措施。总体上,丹麦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层面都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麦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服务 天才儿童 信息化
下载PDF
高职院校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敏 牟翠荣 +1 位作者 王巩昊 郭燕玲 《科教文汇》 2024年第7期185-188,共4页
为了更好地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探寻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创新融合模式。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谈话法,基于新时代大学生运动现状与特点、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发现学校现有的体育硬件设施、运动... 为了更好地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探寻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创新融合模式。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谈话法,基于新时代大学生运动现状与特点、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发现学校现有的体育硬件设施、运动氛围、组织管理和思维理念都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元体育运动需求;另一方面发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度不够。因此,提出了“S(刺激)—R(反应)—I(反思)—P(完善)”全面健康守护模式,希望在此模式下,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意识,共同守护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模式
下载PDF
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对青春期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20
作者 董倩 马青艳 +2 位作者 姜文慧 王崴 马现仓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及同伴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女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方法2022年9月至1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4个城区6所中学(7~12年级)的120个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及同伴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女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方法2022年9月至1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4个城区6所中学(7~12年级)的120个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随机选取5640名年龄在14~17岁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有3135名(占55.6%),在完成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情绪、外化行为、自杀倾向、睡眠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测试后,进行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青春期女性的环境敏感性、同伴关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睡眠质量、自杀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明显高于青春期男性(t值分别为-7.504、-7.203、5.554、6.128、5.248、12.194、-2.864,P<0.05),而青春期女性的外化行为得分明显低于青春期男性(t=8.658,P<0.05)。②青春期女性同伴关系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睡眠质量、自杀倾向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3、-0.081、-0.121、-0.422,P<0.01),与环境敏感性、外化行为和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87、0.079、0.221,P<0.01);青春期女性环境敏感性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和外化行为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1、0.219、0.224、0.174,P<0.01),与自杀倾向呈负相关(r=-0.078,P<0.01),与主观幸福感无相关性(P>0.05)。③心理问题史在预测青春期女性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时,主效应均显著(b值分别为0.221、-0.361、-0.394,P<0.01);同伴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在预测青春期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自杀倾向和睡眠质量时,主效应均显著(同伴关系:b值分别为0.283、-0.086、-0.431、-0.179,P<0.01,环境敏感性:b值分别为0.041、0.172、0.082、0.167,P<0.01);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均显著(b值分别为0.072、-0.074、-0.102、-0.093,P<0.05)。④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对青春期女性主观幸福感、自杀倾向的交互作用符合差别易感性模型[主观幸福感:交互作用比例指标(PoI)=0.680,受影响比例指标(PA)=0.720;自杀倾向:PoI=0.250,PA=0.210],而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对青春期女性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符合素质-压力模型(抑郁情绪:PoI=0.010,PA=0.008;睡眠质量:PoI=0.050,PA=0.030)。结论同伴关系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女性主观幸福感及自杀倾向的影响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而对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符合素质-压力模型,提示高环境敏感性女性更容易受到消极同伴关系的影响而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更多获益于积极同伴环境的作用而促进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关系 环境敏感性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